收藏 分享(赏)

高级卫生经济学.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2934825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卫生经济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高级卫生经济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高级卫生经济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高级卫生经济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高级卫生经济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卫生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科学,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卫生服务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卫生事业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卫生服务过程本身也存在着许多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外国卫生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早期的卫生经济思想卫生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二)卫生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卫生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产生和发展是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和 60 年代(英国)的事情。这是因为: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卫生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医疗卫生服务社会化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居民对卫

2、生保健服务需求的增长,卫生保健服务的规模日益扩大,卫生费用日益增长。其次,卫生经济学之所以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直接动因,是因为这些国家普遍推行“福利政策”而引起的卫生费用急剧增长。再次,西方发达国家的卫生经济学的发展,在发展中国家也引起关注和积极的反响。 、中国卫生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卫生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一)初步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卫生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出现在我国的卫生领域却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二)深入发展阶段 1992 年春天,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发表,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把卫生经济学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卫生经济学

3、研究对象:是卫生服务领域的特殊矛盾即卫生服务领域中的特有的经济问题。因此,卫生经济学就是研究卫生部门在提供卫生服务对发生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卫生部门是一个特殊的部门,这主要表现为两点:第一,卫生部门的服务对象是人,生产出来的是具有非实物形态的、以服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卫生劳务。这种卫生劳务的生产过程自有其特殊性。第二,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它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根本宗旨,不承担向国家提供税金的任务。这些区别形成了卫生服务领域特有的经济问题即卫生服务过程特有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这正是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卫生经济学的研究任务为:以最优地筹集、开发、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达

4、到提高卫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卫生经济学不仅是一门部门经济学,更是一门边缘经济学。它要求在研究与卫生服务相关的各种经济问题时,时刻要求使研究者站在全社会、全局的高度,把增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的社会效益当作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准则。一、卫生事业的性质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卫生事业既区别于第三产业中那些营利性的服务行业,又区别救济性、慈善性等单纯消费性的福利事业。二、卫生事业的地位和作用卫生事业是国民经济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起着重要作用,并随著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重要地位也日益呈现出来。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把卫生事业划分第三产业中为提高科学技

5、术文化水平和居民身体素质服务的部门。卫生事业的存在和发展,是社会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卫生事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正如发展本身推动了卫生工作一样,卫生也同样推动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两者需齐头并进。 ”卫生事业的具体作用表现为:第一,满足人们防病治病需要,保证民族繁衍。第二,卫生事业是保护和再生产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条件。第三,卫生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保证。第四,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是市场经济体制赖以确立的一个重要环节 卫生服务体系,特别是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三、学习和研究卫生经济学的意

6、义第一,学习和研究卫生经济学,有助于认识卫生事业的性质,为卫生事业改革服务。第二,学习和研究卫生经济学,有助于认清卫生事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经济、社会与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第三,学习和研究卫生经济学,有助于正确处理卫生服务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正确理解和自觉贯彻执行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第四,学习和研究卫生经济学,将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市场经济观念,加强卫生事业经济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总之,我们学习和研究卫生经济学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为指导,贯彻理论联系实际2的方针,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追求真理,把我目的卫生经济学推向前进。卫生服

7、务需求:当人们存在健康问题时,就可能产生利用卫生服务的愿望,但只有同时具有支付能力,才能构成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也就是说,卫生服务需求是指人们对卫生服务实际发生的有支付能力的卫生保健接触。通常用人们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来衡量。卫生服务需要:需要是指人们对获得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愿望。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从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能力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卫生服务及获得卫生服务的合理数量。广义的卫生服务需要包括由消费者个体认识到的需要和由医学专家判定的需要。需要与需求的区别和联系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 10-10 表示。I 区代表的是消费者愿意并且

8、能够购买,从专业角度也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卫生服务,这部分构成卫生服务利用的主体。区代表需求者没有愿望或者没有能力购买,但从专业角度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卫生服务,这部分是潜在的需求。如果需求者没有获得这部分卫生服务,则对他们的健康状况不利,因此,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将这部分需要转换成为需求,成为卫生服务利用的一部分。区代表没有需要的需求,这部分需求常与真正需要卫生康务的人群竞争有限的卫生服务资源,导致卫生资源浪费与缺乏,因此,应尽量限制这部分过度的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一)卫生服务供需双方的信息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消费者缺乏足够的信息来做出自己的消费选择。 (二)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三)

9、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 (四)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五)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效用:是用于衡量消费者在消费某种物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心理满足程度的指标。卫生服务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如何衡量呢?下面介绍两种常用效用分析方法。基数效用分析法这种方法也称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分析亦称无差异分析。无差异曲线有以下几个特征:1、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表明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情况下,为了获得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物品(服务)就必须减少另一种物品(服务) 两种物品(服务)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2、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这需要用边际替代率来说明。3、不同的曲线代表

10、不同的满足程度,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反之则满足程度越低。4、在同一图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消费可能线(预算线):消费可能线是指在收入与物品(服务)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买到的各种物品(服务)数量的最大组合。在这条消费可能线上任何一点,消费者购买两种物品(服务)的价格总和都等于其总收入。如在消费线右侧任意一点 E10 都会超出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而左侧任意一点 E2、的实际支出水平都低于总收入水平。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表示了消费者的消费愿望,消费者预算线表示了消费可能性。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描述了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服

11、务的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这就是需求定理。如果用表格的形式描述需求量与价格的关系,这种表格就称为需求表;如果用曲线的形式描述需求量与价格的关系,这条曲线就称为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条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需求曲线的变动卫生服务需求受许多因素影响。这种变动表现为价格一需求数量组合点沿需求曲线的滑动。当卫生服务本身价格不变时,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被称之为需求水平的变动。弹性:指反应性,是经济学家对经济活动变化进行分析时常用的一个概念。一般用弹性系数来反映弹性的大小,它表示当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的

12、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是衡量因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的相对变化灵敏程度的指标。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为:弹性系数=因变量的相对变动/ 自变量的相对变动弹性系数为两个百分率之比,是一个纯数,不受分子、分母计量单位的影响,所以不同的商品(服务)的弹性系数可以直接比较。弹性分为点弹性和弧弹性两种。一般所说的需求弹性就是指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是衡量自变量发生较大程度变动时,因变量的变动程度指标。卫生服务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卫生服务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若卫生服务需求量变3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来表示,卫生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为:卫生服务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需求量变动率/价

13、格变动率公式中负号的含义表示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动方向相反。卫生服务需求弹性的种类有哪些?经济学家根据弹性系数的大小,将弹性系数分为五类, 1、富有弹性:需求变动率大干价格变动率,l,价格由 2-3、 ,需求量由 50-20。2、缺乏弹性:需求变动率小于价格变动率,0,这类物品(服务)称为正常物品(服务) 。在这类物品(服务)中,一般把 Ell 的物品(服务)称为奢侈品,如金银首饰;把 E11。卫生服务需求的交叉弹性:指一种物品(服务 H)的需求对另一种物品 (服务 x)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卫生服务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计算公式为:EHX- 卫生服务 H 需求量变动率/ 物品(服务)X 价格变动率卫生

14、服务需求交叉弹性,是由于各种卫生服务之间存在着替代性或互补性所引起的。替代物品(服务)是那些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消费者同种需求的物品(服务) 。卫生服务需求影响因素:(一) 、卫生服务需求受卫生服务的价格、需求者收入、货币储蓄、替代物品(服务)价格、互补物品价格、个人主观偏好、以及对未来物品(服务)供应情况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1、卫生服务价格卫生服务价格与卫生服务需求成反方向变化。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反之,需求量越大。2、需求者收人需求者的收入水平越高,对卫生服务的支付能力越强,对卫生服务需求也越多,反之,收入越低,对卫生服务的支付能力越弱,对卫生服务需求也越少。3、货币储蓄货币储蓄与需求成反

15、方向变化。4、互补物品(服务)和替代物品(服务)一般来说,卫生服务需求与互补物品(服务)的价格戚反方向变动。5、个人主观偏好消费者对各类卫生服务都有自己的主观评价。6、对未来物品(服务)供应情况的预期如果消费者预计到今后的医疗费用可能上升,他们将会增加对现在的卫生服务需求。 (二) 、人口社会文化因素:在影响卫生服务需求因素中,人口社会文化因素包括许多方面,如人口的数量、人口年龄别构成、性别、受教育年限、住房条件等。 (三) 、健康状况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四) 、时间影响:卫生服务需求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时间,包括在途往返时间、等候时间和就诊时间。消费者的时间可以被认为是对生产物品和服务的投

16、入。时间成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具有重要影响,这一发现具有三方面的政策意义:随着服务的货币价格减少,卫生服务将对时间成本更为敏感。如果提供的卫生服务量未能足够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可能的配给方法就是把卫生服务分配给能够有时问候诊的人。低时间成本的人比高时间成本的人更有可能接受卫生服务;要想增加某些人口对卫生服务的利用,除了降低货币价格外,还要通过降低他们的时间成本以增加他们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如将候诊所或医院设在更接近这些人群的地方以减少就诊往返时间;再如在机构中多设置诊室以减少他们的候诊时间;在制定卫生服务体制时除了卫生服务收费价格,即货币价格外,还应把消费者的时间成本考虑进去。否则单从供方考虑或

17、者仅从各个单位利益考虑,虽然有利于降低医院成本,如建立少数规模较大的医院,以减少开支,但给患者增加了往返时间成本,必然影响到消费者对卫生服务的需求量。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我国近年来在推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性商业医疗保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研究表明尽管医疗保险对保障我国人民的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支付方式对医疗需求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起付线以内,患者一般能自觉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一旦超过起付线,共付的比例越高患者对费用的控制越弱,致使医疗需求上升;自付比例越高患者对费用的控制越强;当超过最高限额时,患者又能自觉地控制医疗费用,导致医疗需求下降。4卫生服务供给与卫生服务需

18、求的关系?是相互对应的,卫生服务需求是卫生服务供给产生的前提条件,而卫生服务供给则是卫生服务需求得以实现的基础。卫生服务供给具有许多一般性服务供给所具有的特征,因而,在许多方面符合一般服务的供给规律,但是由于卫生服务具有特殊性,所以其供给又有自己独特的规律。通过对卫生服务供给规律的分析与探讨,可以发现具有各种不同供给目的的供给者的供给行为模式及对卫生服务供给量的影响,为卫生政策的制定及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卫生服务供给:定义与一般商品或服务相同,既卫生服务供给也具备上述两个条件:一是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二是有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卫生服务供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即时性:卫生服务的生产

19、行为与消费行为是同时发生的,在生产和消费之间没有时间上的间隔。 (二)确定性:(三)专业性和技术性:(四)垄断性(五)高质量性和无误性(六)供给者的主导性(七)外部经济效应:卫生服务的外部经济效应包括两类:当卫生服务的提供者所采取的经济行为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报酬时,便产生了卫生服务提供的正外部经济效应,即经济学中的生产的外部经济。当卫生服务的提供者所采取的经济行为对他人产生了不利影响,使他人为此付出了代价,而又未给他人以补偿时,便产生了卫生服务提供的负外部经济效应,即经济学中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八)非抗争性和非排他性。卫生服务供给者行为理论:卫生服务供给者行为理论从

20、卫生服务的供给方面研究供给者的行为,探讨在一定市场需求条件下,供给者如何合理地运用稀缺资源,选取最佳的生产方案,以取得最大的产出,即解决如何生产问题,并通过对供给曲线背后的提供者行为进行分析,推导出供给曲线。一、生产函数(一)生产要素的概念生产过程就是从生产要素的投入到产品的产出过程。在市场经济学中,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资源、资本和供给者才能四种类型。其中,劳动是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智力和体力的总和;资源不仅包括土地,而且包括了自然界一切可以开发和利用的物资资源;资本具有两种表现:实物形态和货币形态,前者称为资本品,如房屋、仪器、原材料等,后者称为货币资本;供给者才能指供给者组织管理

21、生产活动的能力,即使各种要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在生产中发挥出所应发挥的功能。卫生服务的提供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过程。卫生服务的投入包括医生、护上和其他卫生人员等劳动力的投入,土地、房屋、设备、仪器和资金等资源和资本的投入,以及反映供给者才能的组织管理技术。卫生服务供给的产出是为改善居民健康而提供的各种卫生服务,包括医疗服务、预防保健服务和康复服务等。在卫生服务的多种投入要素中,房屋、大型仪器和设备等在短时期内无法进行数量的调整,称为不变投入,而医生人数、护士人数、药品和材料等在短时期内可以进行数量调整,称为可变投入。一种投入要素是不变投人还是可变投入取决于时间的长短,时间越长,可变的投入要素

22、就越多,如房屋,在短时期内很难改变其数量,属不变投入,但在较长时期内,就可从不变投人变为可变投入。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产品的产出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生产函数来表示。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与所能生产的产品或所能提供服务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它反映了某种商品或服务投人与产出的内在联系。几种常见的生产函数:(1)线性生产函数(2)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线性生产函数: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呈线性关系,可表示为:Q=aL+bK 式中 L-劳动投入数量 K-资本投入数量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

23、数是由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于 20 世纪 30 年代初提出来的。该生产函数形式简单,但具有经济学研究所需的良好性质,因此,是经济分析中常用的一种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Q=AL-Kp0l,为规模报酬递增,此时卫生服务产出量的增加5幅度大于对卫生机构增加投入使其规模扩大的幅度,例如,卫生人力和资金增加 100%,卫生服务产出量的增加大于 100%。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是卫生机构扩大投入规模可以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可继续增加对卫生机构的投入。 (2)a+B=1,为规模报酬不变,此时卫生服务产出量的增加幅度等于卫生机构规模扩大的幅度,例如,卫生人力和

24、资金增加 IOO%,卫生服务产出量也增加IOO%。说明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卫生机构的生产效率已达到最高。 (3)a+B2、 ) 。这一特点具有很重要的卫生经济学意义,它说明在自由市场机制下,由于个别消费者对消费效益的估计之和小于总的实际效益,消费者对准公共物品的需求量总小于社会最佳需求量,所以,社会对准公共物品的需求不足,供给也不足。因此对于准公共物品单靠白由市场机制不但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反而会造成“高效率服务”的需求与供给不足,造成卫生资源配置的低效率。3、必需消费品。必需消费品和特需消费品都属于个人消费品。这两种消费都有排他性,而且没有外部效应。卫生服务中的必需消费品是指那些被社会认

25、为是人人都应该得到的卫生服务。这类卫生服务具有这样几个特点:从经济学上讲,这类服务的价格弹性比较小,也就是说,提高这类服务的价格,需求不显著减少,降低这类服务的价格,需求不显著增加,就像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盐和粮食一样,价格再高也得买,价格再低也不会显著增加消费量。这种消费品有:急诊症、接生、阑尾炎手术等;必需性卫生服务一般有显著的疗效,成本一效益好。4、特需消费品。它是指那些被大多数人认为可有可无的卫生服务(有钱可以消费,没有钱可以不消费) 。这类服务具有这样的特点:服务的价格弹性大。p 生服务的价格变化会导致需求的明显变化;这类服务没12有确切的治疗和防病效果,成本效益差,如美容手术、器官移植

26、等。为了探讨哪些卫生服务能更多的引入市场机制,哪些卫生服务更多的需要政府的干预,我们将以上两种分类方法,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卫生服务矩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被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卫生部门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卫生领域的确面临着如何适应生产,如何利用市场的问题。我们已经明白,欲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卫生服务分配的公平程度,卫生服务领域需要政府的计划与干预,也需要适当地引入市场机制,让市场发挥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卫生领域存在市场失灵,所以,市场机制在卫生领域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各种卫生服务的经济特点不同,所以,对计划与市场发挥作用的要求也不相同。对于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卫生服

27、务,需要政府计划与干预,对于必需消费品性质的卫生服务,也需要某种形式的干预措施,以确保公益性较高的卫生服务的充足提供以及必需性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性。对于那些具有一定奢侈性的卫生服务可以放入市场,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我们已经认识到这样的事实:尽管原则上讲获得卫生服务是人民的基本权利,有效率地提供具有公平可及性的服务是政府的责任,但任何国家的政府都不可能利用公共筹资的办法提供全部的卫生服务。然而,不提供全部的卫生服务并不意味着政府采取放任的政策。政府对卫生领域的经费投入以及政府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公益性和必需性的卫生服务是非常必要的。而对那些效果差、成本高以及那些对提高健康水平没有直接关系的卫生服务

28、,利用谁出钱谁受益的个人筹资办法,利用市场机制调节供求应该被视为一种合理的卫生政策。四、正确处理卫生服务市场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应该怎样看待卫生服务市场与计划的关系呢?“计划”与“市场”是配置卫生资源的两种不同的手段和方式。在卫生领域,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应视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和把握。从不同层次看,计划作为处理宏观问题的基本形式,在卫生产业的整体宏观调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规模布局等方面发挥作用,以解决重大的资源配置与利益调整。而市场调节的优点,在于它使卫生服务的生产者能直接感受到市场变化。在市场引导下,直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服务活动。因此,微观的卫生经济活动

29、,市场作用大。从不同所有制卫生机构看,国有的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是由国家投资兴办,集中了较先进的技术装备,较高水平的卫技队伍,在整个卫生系统中占主导地位。国家对它下达一定的防病治病计划指标,在预算拨款、基建投资等方而还存在计划管理。对其服务收费也是实行计划价格,所以计划机制的作用较突出。市场机制则在特需服务等医疗服务和个体医疗等医疗机构力面发挥作用。从地区看,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村的卫生服务,目前还是应以计划为主,到家干预,以确保这些地区基本医疗的提供。而对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其人民医疗支付能力强,地方财政能力强,卫生服务应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逐步在部分服务项日上引入市场机制。从卫生产业的不同领域看,

30、福利性质的产品,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如卫生防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环境卫生等领域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而特需医疗、康复、整容、健身保健等领域则实行“市场为主,计划为辅。从卫生服务项目看,满足基本预防保健的卫生服务,应采取强计划、弱市场的形式;高层次的医疗服务和保健需求,高层次的生活设施服务项目,应以市场机制作用为主。从价格控制上看,当市场发育不完善时,政府应对价格加以控制和管理;当市场发育较成熟时,政府可放宽对价格的控制,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总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和计划具有各自适用的范围和调节功能,在卫生服务市场中两者都是不可缺少的调节手段。第三节 卫生服务中市场的作用卫生服务领域中引

31、入市场机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率。边际成本是指增加提供一个单位的卫生服务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二、卫生服务提供中市场的作用我国是公有制国家,当确定走市场经济道路后,就将公有制同市场经济联系起来,形成了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了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无效需求,同时也减少未满足的需要,在卫生计划的过程中,必须以居民健康发展需要为导向,同时考虑需求与供给的平衡,使需要的满足率和需求的有效率都得到提高。三、卫生部门经营与管理中市场的作用13在卫生机构的经营与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是利用市场作用最主要的措施。和卫生筹资、卫生服务提供以及经营管理中都可以借鉴市场机制,但市场机制的引

32、人是有条件的,而且市场机制也不是万能的。在卫生服务领域中,市场失灵是大量和普遍存在的,在许多情况下是无法克服的。因此,只能适当的引人市场机制,作为对政府宏观调控的补充,而决不能盲目的不加分析地鼓吹市场化,被市场机制的某些貌似合理的现象牵者鼻子走。从卫生机构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出发,公共卫生服务一般要作为公共物品,不宜实行商品化、市场化。对预防保健机构开展部分有偿服务,在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组织形式、收入的使用与分配等方面,政府要严格管理。对医疗服务市场的运行,要强调实行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而不宜片面宣传改革就是市场化。对基本医疗服务,不能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这样很容易导致医疗市场的失灵

33、或扭曲,引起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使用上的浪费。卫生服务市场的正常运行要求搞好政府的计划、规划、调控、监督和管理。但这种管理必须建立在对市场机制运行条件的全面和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只有对特种医疗服务,原则上可以放开价格,搞市场调节。但在特种医疗服务的界定和实施范围、标准、质量控制等方面,也要搞好政府管理,使之有章 可循,有法可依。就卫生部门的总体而言,其运行机制是规划导向,而不是市场导向。应以政府调控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它们两者具有互补性,但不具有相互替代性,任何方都不可能替代另一方。至于两者结合的范围、程度和形式,则要视不同服务领域的具体情况而定。第五章 政府在卫生服务领域中的作

34、用市场经济和市场调节机制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建立的最有效的经济运行机制,因为它能有效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市场调节是只“看不见的手” ,它对经济的调节具有自发性,事后性,分散性等局限性,因而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它对于宏观经济的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公平竞争,公平与效率等问题要么显得无能为力,要么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这些消极因素会伴随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社会经济活动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而日益严重,给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或严重的损害。因此,现代市场经济都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下运行的市场经济,即在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下,同时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以弥补和纠正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35、。可见,政府职能作用的正确发挥,对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节 政府在卫生服务领域中作用的必要性一、政府作用的必要性市场经济自身具有局限性或缺陷,即市场失灵,决定了政府职能作用和宏观调空的必要性。市场失灵通常是指下述两种情况:一是指市场机制的调节结果未能使市场本身正常运行,反而导致了经济的失衡和紊乱;二是指在某些领域或某些情况下,市场经济不能很好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或根本就不能发会这种功能,反而成为资源配置优化的某种阻力。卫生服务市场失灵的理论根据:1、最优资源配置状态卫生服务领域利用市场机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卫生资源的最优配置。既能增进自己的福利,也不能损害他人的福利,这种

36、配置就是最优的,称为“帕累托最优” 。2、 “总体均衡”的理论假设条件上述最优资源配置的总体均衡理论要以下述假设条件为前提才能成立。(1)经济信息完全和对称的假设。买卖双方对交易的内容、商品的质量和衡量标准有完全充分的了解和对称的知识。那就是说,市民的识货程度不亚于买菜的农民。在卫生保健领域,那就是说,假设患者对自己疾病的诊断、治疗,有与医师对称的知识。(2)充分竞争市场的假设。就是说,每个经济当事人只能被动的接曼市场价格,按市场价格决定自己的生产与消费,而不能以任何手段操纵价格。(3)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加,产品的单位成本只会不变或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因此,增加产量不会增加收

37、益。(4)企业与个人经济活动没有任何外部经济效应的假设。就是说,当事人的生产与消费行为不会对他人福利造成任何有利或不利的影响。(5)交易成本可忽略不计的假设。即人们可能相互达成自愿交易协议,增进彼此福利。(6)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的假设。即个人做出经济决策时,总能符合最大限度增进自己最大福利的目的。3、市场最优配置定理失效14(1)卫生服务市场失灵的表现:卫生服务市场失灵是市场机制本身的弱点和局限性所引起的。这些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市场机制的核心利益驱动机制具有局限性。第二,市场机制的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是一种事后性调节,它对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缺乏敏感,对长远性的行为导向

38、常无能为力,从而不可能及时解决运行中的市场失灵问题。第三,竞争机制的局限性。第四,市场机制调节的消极方面。主要表现在:市场调节本身要消耗资源。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往往又造成资源的损失浪费。市场对社会经济的运行和资源配置的调节,表现为供求状况的变化引起价格变动,各市场主体依据市场信号调整其行为,这些行为的后果又导致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动。显然,这种反复无穷的供求变动和价格波动的背后,必然存在着社会劳动的巨大损失和浪费。(2)政府作用的必要性:由此可见,市场最优资源配置基本定理失效,就是因为它的基本假设常常不能成立,光靠自由市场机制达不到资源的最优配置。这是政府干预市场运作的理论依据,也

39、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出发点。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有义务在市场运作效果不和乎公共利益的情况下,伸出“看得见的手”进行宏观调控。除了市场失灵之外,政府宏观调控的另一个理由,是所谓“合成谬误”现象所引起的市场经济宏观失控。有些事情,从微观上看都是合理的,但如果人人都这样办,在宏观上一合成,就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例如各种各样的投资热,各种各样的大战:CT 大战、核磁大战等。政府给医院政策,医院有了政策就大战,使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使卫生总费用不合理上涨,这些就是合成谬误的例证。这时候,政府就应伸出“看得见的手”进行宏观调控。此外,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措施不仅仅以经济为基础,还要以社会利益为

40、基础,兼顾效率与公平。卫生事业宏观调控政策要有利于面向公共卫生、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特别是面向农村贫困地区。这样做,尽管不一定符合“最优配置基本定理” ,但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第二节 政府在卫生服务中的作用一、政府是卫生事业的建设者我国的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对发展卫生事业负有重要责任。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市场在卫生服务领域作用的局限性,决定了政府必然成为卫生事业筹资主体、卫生机构建设主体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费用支付主体。首先,政府是卫生筹资市场的主体。其次,政府是卫生机构的主要建设者。第三,政府是公共卫生服务的费用支付主体。时常在卫生服务中

41、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公共卫生、疾病控制、卫生防役等卫生服务,无法单纯利用市场机制依靠消费者有支付能力需求来解决,需要政府组织和负责为这些服务支付费用。基本卫生服务的提供也不能完全利用市场机制来解决支付能力,组织和为缺乏支付能力的贫民提供费用去接受这些服务也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二、政府是卫生服务的组织者卫生服务活动是由多种要素有机结合构成的复杂的运行系统,政府是这个系统高效公平运行的组织者和调控者。为实现这一职能,政府需要完成一系列的经济行为。包括建立符合国情的医疗保障制度,保证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培育和完善卫生服务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为系统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改革和完善卫生管理体制以促进卫生

42、服务的高效运行。(1)建立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2)培育和完善卫生服务市场体系。医疗卫生服务市场是特殊市场,政府的于预、调控和参与是非常必要的。政府的干预主要有三种形式:直接提供卫生服务、负责筹集资金、对私人筹资机构和提供者进行调控管理。这三种形式是紧密联系的。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形成以公有制卫生机构为主体,其他性质卫生机构为重要组成部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卫生服务大市场。要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要以卫生服务市

43、场为基础,发挥区域卫生规划的主导作用,要实现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要正确引入和发挥卫生服务15市场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逐步建立起宏观调控有力,微观运行富有生机的新的运行机制。(3)建立合理的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保证卫生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我国卫生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合理化分中央和地区的事权。中央政府领导全国卫生工作,主要负责制定卫生法规、政策和国家卫生发展规划,指导和协调解决全国性的或跨省区的重大卫生问题,并运用各种方式帮助地方发展卫生事业。各地方政府对本地区卫生工作全面负责,并将其作为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政府是卫生服务的宏观调

44、控者1、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原则宏观调控是政府的重要经济职能。宏观调控就是国家根据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从总体上对国民经济备部门、各地区、各企业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 进行调节与控制,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表现为利用经济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对市场经济发挥调控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要服从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它的基本内容就是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以促进国民经济既快叉好地协调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需要。政府宏观调控要遵循以下目标:第一,宏观间接调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实现三方面的转

45、变:由原来的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为主,即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市场主体,使其活动大体上符合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的目标。凡是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问题,政府不再进行干预。由原来的微观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为主,即政府对市场调控主要在于宏观总量调控,而把微观经济决策交由各市场主体根据市场信号自主决定。由原来搞项目审批、分钱分物转向搞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即政府主要利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实施发展规划,协调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完善市场机制,对市场的运行进行监督,并为市场提供必要的服务。第二,计划指导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计划要以市场为基础,采取粗线条的、有弹性的、指导性的计划

46、;计划指导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计划制定过程中的信息交流、计划的发布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披露来发挥计划的指导作用。计划应当是按科学的计划决策程序,以定性、定量分析为依据,通过咨询,比较、论证而精心制定的。只有保持计划的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政府的计划才有可能指导经济的发展。2、政府对卫生服务的宏观调控政府对卫生服务的宏观调控就是要运用一般调控手段,保证卫生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人民福利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包括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卫生执法监督的卫生体系,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通过政府的调控,保证卫生服务市场的合理组织和有效运转。要

47、坚持管理体制的创新,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快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城镇和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药品生产和流通体制的改革,努力建立起宏观调控有力、微观运行富有生机的管理新体制。用比较低廉的费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比较优质的卫生规划服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要求。(一)是转变卫生行政部门职能。(二)是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则,编制和实施各级不同层次的区域卫生规划,通过卫生规划机构的关、停、并、转、迁以及联合重组等方式,合理调整医疗机构的布局和规模,使卫生资源配置由注重外延扩张转向内涵质量的提高。(三)是推行医疗机构分类管

48、理,并把分类管理工作与卫生资源调整相结合,与贯彻医疗机构管理法则相结合,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经营行为,不断增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生机和活力。(四)是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组织比较健全、功能较为完善的桂区服务体系。第三节 政府作用实现的手段16一、规划手段区域卫生规划是政府对卫生发展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它对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区域卫生规划是当今国际社会先进的卫生发展管理思想和模式。其基本模式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和结构、自然环境、居民的主要卫生问题和不同的卫生需要等因素

49、,确定区域内卫生发展目标、模式、规模和速度,统筹规划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力求通过符合成本效益的调节方式和协调发展战略,改善和提高区域内的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向全体人民提供公平、有效的卫生服务。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目前卫生规划的区域应以一定的行政区域为依托,不宜另外划定卫生区域。规划的基本程序是:国家制定区域卫生规划的指导原则,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卫生资源的配置标准,地市级人民政府据此制定当地的区域卫生规划。推行区域卫生规划对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与改革和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要提高认识,确立区域卫生规划的意识。第二,要加强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区域卫生规划工作,凡是美系到本区域卫生规划的重要问题,都要经政府主持和部署,保证区域卫生工作顺利健康的开展。第三,要强化全行业管理。实现卫生全行业管理是打破长期以来按隶属关系和行政手段形戚的条块分割、布局不食理的卫生管理体系,是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的重要途径。各区域人民政府要对全区域内全部卫生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监督、统一管理。卫生行政部门应担起全行业管理的任务,通过实施区域卫生规划逐步减少对卫生机构的直接管理和干预,实现领导职能由“办”向, “管” 、由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由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过渡。二、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政府运用经济杠杆指导和影响卫生机构市场行为和经济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经济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