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圳会展业发展报告作者:赵倩怡 学号:112081160摘 要:深圳会展业发展现状以及主要特点.关键字:深圳 会展业 现状 发展 措施一、深圳会展业发展现状深圳会展业起步于上世纪 80 年代末,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和雄厚的制造业基础,随着深圳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会展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近年来,深圳会展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深圳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会展中心城市之一。 一、发展概况第一阶段:1999 年以前,深圳展馆总面积约 2.2 万平方米,分属 9 个单位,最大的只有 8 千平方米,受展馆面积不足的制约,深圳会展业以小型展会为主,发展缓慢,在国内外缺乏影响力。第二阶段:1999 年高交会展馆投入使用
2、,扩建后室内展览面积达到 3.6 万平方米。同年,由深圳市政府与商务部(原外经贸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共同主办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成功举办,带动深圳展会逐步向大型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2001 年高交会展馆共举办展会 65个,展会总面积达到 61.48 万平方米,家具展、服装展等大型固定展成为展会主体,展馆使用率接近饱和。受高交会展馆展览面积的制约,一大批成长性良好的展会无法继续扩张。从 2001 到 2003 年深圳展览总面积保持在 60 万平方米左右,略有增长。第三阶段:2004 年,室内展览面积 9.75 万平方米的深圳会展中心投入试运营,为深圳会展业的进一步
3、发展创造了空间。2004 年当年举办展会 72 个,展览总面积达 99 万平方米,比 2003 年增长 47,深圳会展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5 年,深圳会展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当年深圳会展中心和高交会展馆共举办展会 72 个,总展览面积达到 114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21.2(见表 1)。表 1 1999-2005 年深圳主要会展场馆举办展会情况年度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展览数量(个) 13 57 65 64 62 72 72展览总面积 7.35 37.67 61.48 65.81 67.46 99 114(万平方米)二、深圳会展业发展主要
4、特点(一)展会规模迅速增长2005 年,深圳展会总面积达到 114 万平方米,比 1999 年增长了 15.5 倍,比 2003 年增加了 68。展会平均展览面积由 1999 年的不足 6 千平方米,扩大到近 1.6 万平方米,比 2003 年增加了 46%;超过 1 万平方米的展会项目 28 个,占展览总数的 39,3 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 14 个,达到 10 万平方米的展会 2 个。(二)品牌展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高交会已成为国内影响力仅次于广交会的品牌展会,正在向打造“中国科技第一展”的目标迈进;文博会作为国内第一个文化产业类展会,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光电博览会已成为世界第二、亚洲第
5、一大行业展会;玩具展成为亚洲第三、国内第一大行业展会,钟表展、机械模具展、家具展、服装展、珠宝展、全国电子展、安防展等一批展会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品牌展会之一。到 2005 年底,已有高交会 IT 展、钟表展、机械展、玩具展、礼品展和服装展 6 个展会得到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三)会展业市场化程度高深圳展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除政府主办的高交会、文博会等展会外,其它展会都由民间举办,专业会展公司、行业协会已成为办展机构的主体。政府主办展会的市场化程度也不断提高。2005 年,高交会国内 34 个省市参展团组首次全部缴纳了展位费,政府部门不再直接参与展会的成交统计、票证、
6、餐饮等工作。(四)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设施先进的展馆体系深圳会展中心建筑面积 28 万平方米,展览面积 9.75 万平方米,可容纳 6000个国际标准展位,设施先进、功能完善。展馆管理者深圳会展中心是国内第一家获得 ISO9001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展览企业,已成为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和国际展览管理者协会(IAEM)的会员。深圳还建成园博园展览馆和华南国际原料城展览馆两个展览面积 8 千平方米的小型展馆。此外,原高交会展馆已整体搬迁至龙岗中心城西区,重建后展览面积将达到 5 万平方米。(五)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会展业市场运行和政策扶持体系2004 年,深圳结合政府机构改革,设立了“会展业促进办
7、公室”统一管理会展业;同年,出台了关于发展深圳会展业的意见(深府200466 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遵循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指导方针,创建知名会展城市的目标,并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深圳会展业发展。在意见的指导下,深圳在国内率先出台了品牌会展排期保护规则,制定了会展业财政资金扶持办法,建立了会展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为会展业发展营造了优良的市场环境。(六)基本形成产业与展会发展良性互动的格局深圳会展业依托制造业等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品牌展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文化、服装、家具、珠宝、钟表、电子、机械等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同时,会展业的发展为产业的进一步提升创造了条件,形成了产业发展与展会发展良性
8、互动的格局。(七)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会展产业链伴随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深圳会展业已形成了以展览场馆、专业办展机构、展览工程设计搭建企业为核心,以物流、酒店、餐饮、公关礼仪、新闻媒体、广告宣传、商务服务等为配套的会展产业链,为深圳会展业发展提供了保障。(八)会展协会作用不断增强深圳会展行业协会成立于 1989 年,现有会员 183 家,成立以来一直秉承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已逐步承担起行业协调、行业自律的职能,成为衔接政府与会展企业的纽带与桥梁。协会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种行业会议与活动,推介深圳会展业,已成为国际展览管理业协会(IAEM)和国际展览业协会(UFI)会员。三、 “十一五”期间深圳会展业发
9、展环境、机遇与挑战( 一)会展业发展趋势1.国际会展业会展业是全球增长势头最为强劲的新兴产业之一,已成为全球信息交流、技术进步和商品交易的重要载体。据统计,2004 年全世界大型会展总数超过 15 万个,其中国际会议约 7 万多个,国际展览超过 8 万个,全球会展业直接经济收益高达 2800 亿美元,为世界经济带来的增长总额超过 25000 亿美元。近年来,国际会展业在展会内容上呈现专业化的趋势。综合性展会逐步向专业性展会转变,展会的主题更加专业性、针对性,专业性展会成为会展业的主流;展会的宣传和运作更趋于专业化。在展馆建设方面,呈现大型化、智能化趋势。德国拥有的 23 个大型展览中心,超过
10、10 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达到 8 个;如米兰展览中心占地面积超过 140 万平方米,巴黎博览会占地和预留总的面积加起来达到了 360 万平方米。在办展机构方面,呈现展览公司集团化、国际化的趋势,国际会展业巨头向亚洲等发展中国家拓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此外,会议发展迅速,与展览融为一体,呈现会议展览相互依托,互相促进的趋势。 2.国内会展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会展业以年均近 20%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2004 年国内 90 个会展展馆共举办展览会 2467 个,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会展经济带,以上海为龙头、沿江沿海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会展经济带,以广州和深圳为龙头的珠江三角洲会展经济
11、带的三大会展经济产业带。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地位逐步形成,国际会展业正加速向中国转移。汉诺威、亚洲博闻、励展等国外著名会展公司纷纷通过组建办事处、独资或合资公司,投资建设或管理展馆、合作办展、兼并收购展览项目等方式进入国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国内会展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各地政府对会展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国内会展业形成了政府主导会展业发展的局面,政府主办的展会项目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各地展馆的不断新建和扩建,城市间、展览企业间、展览项目间的竞争将不断加剧。(二)深圳发展会展业的优势与机遇深圳经济基础雄厚,经济影
12、响力和辐射力巨大,服务业、对外贸易发达,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展馆设施先进,具备了发展会展业优越的基础条件。作为国内区域经济中心和会展中心城市,深圳“十一五”期间发展会展业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1.经济发展和产业优势2005 年,深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4626.90 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 15.0,人均 GDP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一、二、三产业结构达到 0.2:53.2:46.6,具备了快速发展会展业的基础。深圳是国内制造业中心城市,电子、机械、珠宝、钟表、医疗器械、玩具、礼品、服装、家具等产业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在以深圳为中心的 2 小时车程内可以采购到 90%的电子
13、零配件、80%的机械、模具类原材料及部件,60%的塑胶、五金、化工原料;深圳是国内重要的贸易中心城市,出口连续 14 年居国内城市之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四位;深圳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国内领先,是国内重要的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文化产业发达,旅游业总体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发展会展业的产业优势极为突出。2.区位优势深圳毗邻香港,交通便利,是内地连接香港以及世界的纽带和桥梁。深圳有海陆空口岸 17 个,1 小时都市圈内包括香港、澳门、广州等 8 个城市,周边拥有香港、广州、深圳 3 大港口群,拥有深圳、香港、广州、澳门、珠海 5 大机场。深圳是中国拥有完善的海陆空口岸设施的城市,拥有
14、中国最大陆路客运口岸罗湖口岸和陆路货运口岸皇岗口岸;深圳有 3 大集装箱港口,深圳港名列世界集装箱大港第 4 位;深圳机场是国内第 4 大空港,与香港机场密切相连,货物可以直接经由快速通道从香港机场发往世界各地。京广、京九、广九铁路在深圳交汇,高速公路网络贯通珠江三角洲,可以为境内外客商来深圳参展提供最大的便利。 3.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定位2003 年以来,深圳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发展目标,力促经济结构向高科技与服务型转型,高度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展业能耗小,无污染,附加值高,是绿色环保产业,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有利于促进就业和社会稳
15、定,是深圳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方式,是突破深圳进一步发展面临土地、人口、资源、环境“四个难以为继”严重制约,实现城市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必然要求。品牌会展是城市名片,进一步发展会展业,对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对建设国际化城市具有重要战略意义。4.深港澳合作的深入会展业是 CEPA 中 18 个受惠的服务行业之一,CEPA 的实施将允许港澳会展企业直接在大陆成立独资企业。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进一步加快了珠三角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在香港和澳门注册的会展机构中,已有较多企业在内地开展会展业务,并与内地企业进行了深入合作。目前,
16、已有笔克展览公司、雅式展览公司、亚洲博闻集团、IDG 等在深圳办展或设立会展机构。随着深港澳合作的深入,港澳成熟、先进、发达、活跃的会展经济将为深圳会展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三)挑战与不足1.会展业竞争加剧珠江三角洲地区,集中了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东莞等众多会展城市,4 万平方米以上的会展场馆总面积约 60 万平方米,三年内有可能增加到 80 万至 100 万平方米。香港在城市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内地其它城市的会展业发展迅速,办展成本较低,展馆经营政策灵活,澳门 10 万平方米会展中心将于 2007 年建成,以发达的博彩业为基础,澳门会展业发展潜力不容小觑。深圳地处香
17、港、广州之间,与广州、东莞和顺德在产业定位上有较大的同质性,随着各城市会展场馆的陆续建成和发展会展业力度的不断加大,深圳会展业面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2.会展业基础建设有待完善目前,深圳会展业没有建立科学、系统的统计指标,会展业还没有纳入国民经济统计体系,此外,会展行业管理、自律机制建设滞后,缺乏有效的行业规范和自律规则。3.会展企业规模小,整体竞争力不强目前,深圳会展企业规模较小、资金实力不足,服务理念、管理模式、运作水平滞后。在日趋激烈的会展业竞争中,深圳会展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竞争能力不强。4.高素质会展人才缺乏会展业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专业化程度高,对会展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高。与高新技
18、术企业等产业相比,会展业高素质人才比例不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会展专业人才缺口高达 50,懂外语、擅长组织策划、熟悉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高级会展人才尤为缺乏。此外,深圳会展中心酒店、停车位、餐饮等配套设施亟待完善;会展业宣传推广力度不足,会议产业发展还有待加强。三、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抓紧制定、完善本市会展业相关法规、规章和实施细则,同时完善会展业管理体制建设,健全会展业支持和服务体系,营造优良的会展业发展环境,发展多元化的会展机构,形成完善的会展场馆体系,构建成熟的会展产业链,全面提升深圳会展业整体规模和竞争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会展领军企业和品牌展会,把深圳市建设成为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中心城市。(二)具体目标1、展览总面积到 2010 年,深圳展览总面积达到 220 万平方米。 2、展会数量到 2010 年,深圳展会总数达到 120 个。其中,展览面积达到 1 万平米以上展会数 60 个,达到 3 万平方米以上展会数 35 个,达到 10 万平方米的展会数 6个 3、品牌展会数到 2010 年,深圳得到国际展览业协会(UFI)等国际机构认证的品牌展会数达到 15 个。 四、2013-2012 深圳会展中心展览计划2012 年深圳会展中心展会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