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海量瓦片数据管理及优化方案.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2933021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量瓦片数据管理及优化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海量瓦片数据管理及优化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海量瓦片数据管理及优化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海量瓦片数据管理及优化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海量瓦片数据管理及优化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海量瓦片数据管理及优化方案1、 海量瓦片数据的管理1.瓦片数据的特点瓦片数据是应用地图瓦片技术对地图数据进行切片所得到的,其对数据的切分规则通常是按照固定的若干个比例尺(瓦片级别)和指定图片尺寸,切成若干行、列的正方形图片,并以指定的格式保存为图片文件,再按一定的命名规则与组织方式存储到目录系统中或关系数据库里。地图切图所获得的地图切图也叫瓦片,瓦片金字塔是瓦片数据的一种多分辨率层次模型,从金字塔底层到顶层,数据分辨率越来越低,但是其表示的地理范围不变。瓦片数据是改进系统性能的最佳选择,它通过对地图数据预先渲染、切片,有效减轻服务器处理压力,减少网络负载和响应延迟。但是,瓦片地图服务都基于文件

2、方式进行图片缓存,这种方式实现简单,但因瓦片数据动辄几百至上千万个文件,且文件很小,导致磁盘存储碎片化严重,影响性能,且数据可迁移性差,无论是数据备份、迁移或是恢复都耗时漫长。如何优化瓦片技术,减小数据冗余,提高访问效率和管理效率是当前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2.海量瓦片数据的管理目前很多 GIS 平台对数据的管理方式虽然类似但也不尽相同。总结起来大概有三种方式。一是基于文件系统凡人管理,对切分后的数据按照瓦片数据的切分规则分别用文件夹存储管理,即地图瓦片数据的组织方式采用数据集、层、行目录结构描述,并基于文件系统的方式进行调度;此方法调度简单,检索过程依赖文件系统的文件查询方式和访问方式,容易实

3、现,但效率不高,维护=复杂,同时存在数据的安全隐患。图 1 瓦片文件组织二是采用大型的关系数据引擎:此种方式通常将预处理后凡人瓦片数据以一条独立记录的形式存放于数据库中,通常可以根据瓦片切分的层级或则金字塔结构分表存储以提高数据的检索效率。这种方式可以利用数据库的安全机制有效的解决基于文件系统管理存在的安全隐患,但是由于关系型的数据库对于此类数据很难建立快速的索引机制,所以相对调度效率较低,但是实现相对容易。三是基于 GIS 自身为满足空间数据检索而开发的一些专用数据库管理引擎,如 GFS 等等,这类引擎能够较好的解决数据调度的效率同时也能有效的避免文件系统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但实现复杂。3.

4、瓦片数据的调度(1)数据的格网分割由于影像等数据通常都是以一个大的数据文件格式的形式存在的,而如此庞大的文件不可能也不需要一次性的全部加载到 GIS 系统中来,更多的时候是我们仅仅需要加载我们所关心的部分数据。因此,此类数据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列的处理,即大的数据分割为小块的数据,这样在调度时仅仅需要调度用户需要的那部分数据即可。目前绝大多数GIS 采用的分割方式是以固定大小的网格分割,在关系数据库中,对于数值和字符的索引已经比较成熟,且效率很高,但是对于诸如影像等变长的二进制数据来说很难建立的高效的索引机制。通常将对此类数据的索引通过网格分割,改成对格网编号的索引,从而大大提升索引的效率,

5、从而提升数据调度的效率。分割方法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大的数据分割为规则(如正方形区域)并且彼此之间没有重叠的图像块,并且给每个块一个唯一编号(如网格行列号),从而通过对格网编号索引实现数据的检索。索引算法如下:若(X0,Y0)为格网的起始坐标原点,设窗口显示的范围为( X1,Y1,X2,Y2),如图 2 所示。图 2 格网索引图起始格网的行号为:(取整)(X 1-X0)/ x),其中 x 为格网的宽度值;终止网格的行号为:(取整)(X 2-X0)/ x)+1 ;起始格网的列号为:(取整)(Y 1-Y0)/ y),其中 y 为格网的宽度值;终止格网的列号为:(取整)(Y 2-Y0)/ y)+1;由

6、此通过格网的起止编号来检索(X 1, Y1,X2,Y2)对应包含的数据块编号即可。(2)金字塔建立金字塔是指在同一的空间参照下,根据用户需求以不同分辨率进行存储和实现,形成分辨率油由低到高,数据量由小到大的金字塔结构。这样在数据的最底层存储最高分辨率的数据,然后随着金字塔层数的增加,数据的分辨率依次降低,数据量依次减少,在金字塔的顶层,则仅仅存储用户所需要的最小分辨率的数据。在进行显示时,根据当前用户的浏览范围及显示设备的分辨率和范围,使用能够满足用户视觉要求的金字塔层次中的最高层数据作为显示数据,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数据存储开销,但能加快实时显示速度。(3)基于金字塔的瓦片分割与数据调

7、度数据金字塔建立之后要分别对其各层数据进行格网分割,分割时要根据瓦片所处的层级及所在区域的不同对瓦片进行唯一编号,这便是瓦片数据的生成。基于金字塔的瓦片切分通常采用四叉树形式,即以金字塔最顶层数据为基准,依次向下做 22n 瓦片数量等大小分割,n 为金字塔层级,这也就是前面所阐述的金字塔层级之间分辨率通常保持 4 倍关系的原因,如图所示。在 GIS 对瓦片数据的调度过程中,对顶层数据为基础,随着距离的拉近,当需要调度金字塔下一层数据时,系统自动对当前视域范围的瓦片按照四叉树规则,调度其下一层该瓦片数据对应分割后的四个子瓦片,因此新加载的瓦片所代表的地理区域总和与其父节点瓦片相同,从而达到加载更

8、加清晰数据以满足显示效果的目的。如图 3 中,根据当前加载的瓦片数据的编号可以按照四叉树分裂规则直接计算出其上一层或下一层需要加载的瓦片数据编号,如当前视域范围内加载的瓦片的空间编号为 5-5-15-25(即第三个Face 的第五级横坐标为 15,纵坐标为 25)的瓦片,随着距离的拉近需要更加清晰的数据来填充当前的地理范围,则对该瓦片进行四叉树分割后的四个瓦片的编号分别为 3-6-30-50、3-6-30-51、 3-6-31-50、3-6-31-51,从而可以根据瓦片的编号直接请求响应的瓦片数据即可。图 3 瓦片数据分割图2、 海量瓦片数据优化管理方案1.瓦片数据的紧缩处理由于瓦片的数据通常

9、以离散文件的形式存在,因此对于瓦片数据进行必要的紧缩处理可以大大提高瓦片数据的可维护性,因此这或许也是越来越多的 GIS 平台均或多或少的对瓦片数据进行一定的紧缩处理的主要原因所在。而数据的紧缩方式对于紧缩后数据管理与维护的便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引擎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紧缩数据的结构设计问题。对于紧缩数据的总体结构,本文对紧缩数据采用数据文件与索引文件相分离的形式,机数据文件中仅仅包含紧缩后的瓦片数据,而对于数据的检索信息则单独以检索文件的形式存在,其总体结构如图 4 所示。图 4 引擎数据紧缩的整体结构离散瓦片数据紧密的紧缩到数据文件中以形成文件体的数据文件,由于瓦片数据量庞大,而一个

10、数据文件的大小也不可嫩无限增大,因此将文件限制在一定大小之内,从而可以保证数据转移和数据可维护性,而且可以避免因部分数据毁坏而造成数据服务的整体瘫痪。多个数据文件构成一个数据文件集,文件集中每个数据文件都有一个唯一的 ID 编号以便于检索时的快速定位。数据文件完全有瓦片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其中不包含瓦片数据的相关检索信息,对于堆积到数据文件中瓦片数据的检索是通过瓦片数据紧缩过程中同步建立的检索文件实现的。检索文件在瓦片数据紧缩时记录了每个瓦片数据的基本属性信息及所属数据文件的相关检索信息,从而可以通过对检索文件的解读实现瓦片在数据文件中的检索,检索文件也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多个从而实现检索

11、文件集的建立。由于数据文件仅仅用来保存瓦片数据,而检索文件是实现对数据文件解读的唯一方式,因此紧缩后数据的安全性相较于紧缩前也会有较大提升。另外由于检索文件对于数据文件解析的重要性,因此保证检索数据的完整性与有效性是紧缩后数据能否正常对外提供数据服务的一个重要部分,设计中我们在瓦片数据紧缩时对索引文件的建立采用多文件相互备份和同步验证的方式保证索引文件的正确与有效。通过采用数据文件与索引文件相分离的方式可以较大程度的减小瓦片紧缩过程中的数据结构的设计复杂度。对于数据文件来说其存储过程不需要增加冗余的瓦片文件信息,从而可以通过相对简单统一的结构以实现瓦片数据的紧缩存储,并且在数据检索过程中,通过

12、检索信息检索到的数据也是纯粹的瓦片数据而不需要做额外的数据过滤工作。而检索文件是在瓦片数据紧缩过程中或数据维护更新中生成或更新的,它实现了对所有瓦片在数据文件中的检索信息以及瓦片数据自身必要信息的管理与维护。检索文件的结构设计与维护在一定意义下可以独立于数据文件,即当瓦片数据紧缩的前提下,通过修改或重建符合新功能需求的检索文件实现,从而可以较大程度的提高数据维护与数据服务的灵活性。2.数据调度的快速索引模型关于索引的建立,可以根据常见的快速查找算法实现,简单的可以理解为根据算法要求对检索文件解析出来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数据结构进行组织,从而使重新组织后的数据可以满足快速查找算法的要求。对于算法的选

13、择,可以通过对检索算法的比较来确定,检索算法的效率可以通过平均检索长度 ASL 来衡量,所以平均检索长度,是指为确定检索对象位置所执行关键码比较次数的期望值,比如对于含有 n 个对象的表,检索成功的平均检索长度为(公式 1);ASL= i Cini0iP其中:P i 表示第 i 个对象的概率,且 i=1。C i 是检索到第 i 个对象所需要的关键码ni0i比较次数。检索方法的不同,C i 可以不同。依据这个方法,接下来将对本课题用到折半检索和四叉树检索算法进行分析。(1)折半检索折半检索又称为二分法检索,它是对有序数据的一种有效检索方法,其前提是要求被检索数据为有序数据,也就是说此类数据必须可

14、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序,排序后可以得到一个有序序列。在检索时首先取该有序序列中间位置的记录与待查数据进行比较,如果待查的数据较该记录值“大”(大的含义不仅仅是数字比较上的大小,而是可以按照任何意义的规则进行比较),则待查的值必在该记录所在表中的后半部分;在这后半部分中再取中间位置记录进行比较,这样又可舍去这部分中的一半。依次反复,直到找到待查数据为成功或查不到为检索失败。对于折半检索的检索效率,从上述检索过程看,以有序序列的中点为比较对象,并以中点将序列分割为两个字序列,对定位到的子序列继续进行这种操作。所以,对序列中每个数据元素的查找过程,可以用二叉树来描述,称这个描述查找过程的二叉树为定

15、树。如以有序表 1、3、7、10、11、19、23、30、33、35、38、46、55 为例,其按折半查找构造的判定树如图 5 所示。图 5 折半查询算法判定树示意图可以看到,查询序列中任一元素的过程,即是判定树中从根到元素结点路径上个结点关键码的比较次数,即该元素结点在树中的层次数。对于 n 个结点的判定树,树高为 k,根据二叉树的性质有 n2k-1,即 log2(n+1)=k,所以 k=(log2(n+1)。因此折半查找在查找成功时,所进行的关键码比较次数最多为(log2(n+1)次。接下来讨论折半查找的平均查找长度。为便于讨论,以树高为 k 的满二叉树(n=2 k-1)为例。假设表中每个

16、元素的查找是等概率的,即 pi=1/n 则树的第 i 层有 2i-1 个结点,因此,折半查找的平均查找长度为:ASL= i Ci=1/n(12 0+221+.+k2k-1)= log2(n+1)-1log2(n+1)-1ni0iPn1所以,折半检索的时间效率为 O(log 2 n)。虽然折半检索的平均查找效率高,但折半检索只是用于顺序存储结构,因此其主要适合哪种一经建立就很少改动、而又经常需要查找的线性表。而对于本文探讨的瓦片数据紧缩也属于多读少写的数据类型,因此可以再数据紧缩后为检索文件建立静态索引信息或索引文件,并伴随着数据文件的维护更新而同步更新即可。(2)四叉树检索四叉树在空间离散数据

17、点的存储表达和索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点四叉树、区域四叉树和 CIF 四叉树等,对于瓦片数据的四叉树索引我们采用线性四叉树编码的形式,即通过建立金字塔结构中的一个基本数据单元,即类似于树结构的叶子节点,而由于瓦片数据在金字塔结构中编号(FileID)的唯一性,因此可以建立一个由瓦片数据编号映射而成的线性四叉树结构,进而通过对线性四叉树 FileID 的检索以实现对瓦片数据的检索。这个过程首先要建立瓦片数据编号到线性四叉树的映射关系,通常金字塔每一级都会遵从四叉树方式切分,由此金字塔的层级可以与线性四叉树的层级进行一一映射,即对于一个 n 层的金字塔建立一个 D=n 的线性四叉树,然后对于金字塔

18、顶层瓦片将其编号直接与线性四叉树的根节点对应,再次对于顶层之外的每层瓦片数据编号与对应层级的线性四叉树节点进行一一映射。如图 6 所示。其中(a)为瓦片在金字塔结构的编码结构,编码第一部分为多金字塔结构中的区域编码,即采用多金字塔结构的 Face 序号,第二部分为瓦片数据的层级编号,即对应线性四叉树结构的深度层级,第三部分为瓦片数据的行号,最后一部分为列号,节点在线性四叉树结构中映射如(b)中所示。经过这种映射之后线性四叉树中每一层的节点分别对应金字塔相应层中瓦片数据节点编号,同时将检索文件中对应的瓦片的检索信息存入该四叉树节点中,对于不存在的瓦片对应的四叉树节点,仅保留该瓦片编号而相应的数据

19、检索信息留空,由此可以将金字塔中对瓦片数据的检索转化为对线性四叉树节点的检索。如此建立的线性四叉树的检索效率 ASL,由于可采用的检索方式不同其检索效率也存在一定差异。四叉树节点的顺序检索过程就是对树中节点的检索,通过建立一个从根节点到被检索节点的一个遍历路径来实现节点的检索。如四叉树的深度为 n,检索 L 层第 i 个瓦片所需要时间为从根节点到该节点最短路径的遍历时间,以上述映射线性四叉树为例,假设要检索节点 3-3-5-7 的索引则首先根据四叉树节点编码特征建立一个从根节点到该节点的遍历通道,这个过程可以跟进要检索的节点向根节点反溯的方式,即 3-3-5-7 父节点为 3-2-2-3 节点

20、,依次向上追溯到根节点为 3-1-1-1,3-0-0-0 ,即从根节点到检索节点的遍历路径为 3-0-0-0 到 3-1-1-1 再到 3-2-2-3 最后到 3-3-5-7 节点,从而需要四次节点访问便可以实现,即与要检索节点所在的线性四叉树深度有关,为 L+1,不在考虑计算从根节点到解锁节点路径耗时的情况下,检索时间为 O(L+1),因此瓦片数据的检索效率与树的深度有关而与瓦片数据量的大小关系较小,进而这种检索方式可以在数据大量增加的情况下保持较高的检索效率。这种检索方式要在内存中动态建立一个能够涵盖金字塔中所有瓦片的线性四叉树结构,而且对于不存在的瓦片往往也需要建立对应树节点,比如上面计算的检索路径中不论每个节点对应的瓦片数据是否存在,为了实现对 3-3-5-7 节点的检索,其他节点都必须在树中存在,因此会一定程度上造成对内存的浪费,但这种浪费对于越来越优的计算机性能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