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原重要原理及方法论总结(上)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 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我 们 要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 观,充分 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2.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 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客观规律与主 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 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 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 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运动与物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首先,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其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 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我们既要反对离开物 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 点,也要反 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4.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
3、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没有鼓励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 观臆造联系。 联系的观点要求我 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 间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 态,建立新的具体的 联系。 5.因果联系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是因果关系,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这就要求我们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善于 总结、善于反思找
4、原因,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6.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居于主 导地位, 统 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结 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用。所以我们要树 立全局观念, 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同时也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 7.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
5、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 过程。 该原理要求我 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8. 矛盾普遍性原理 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 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 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 处不在、无 时不有。我们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9.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 现在,不
6、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 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我 们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 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 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 转化。 该原理有助于我 们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有助于我们掌握一般号召和个别指 导相结合,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解剖麻雀”, “抓好典型”等科学方法。 有助于我们
7、理解和把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 1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 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 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 的统一。 1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 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 导 作
8、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次要方面 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要求我 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 1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理论 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理论,是两点 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理论依据。 所谓 两点论 ,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也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
9、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 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两点 论和重点 论是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和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马原重要原理及方法论(下)01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 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观 察事物、分析问题时,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即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02 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世界上任
10、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 变和质变的统一。量 变 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 变的限度 ;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 量的积累, 为质变创造条件。 03 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和方法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 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我们既要坚 定信心,又要准 备走曲折的路。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人生道路
11、上的曲折。 04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原理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二者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承 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05 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辨证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 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 认识,科学的理 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 认识则把实践引歧途。 因此我们既要重
12、视实践,又要掌握科学理论,达到理论 (认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06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多变 易失,凭感 觉器官可以直接感知;本 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具有相对稳定性,只能靠人的理性思 维才能把握。二者之 间是密切 联系,不可分割: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离不开 现象,本 质总要表现为现 象。所以我们要想认识事物就必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07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 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 础。感性 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所以我们要实现认识的
13、根本任务,由感性 认识上升到理性 认识。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 第一部分、唯物论(5 个)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 论 (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 质是物质,物 质 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 论 (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 地改造世界。 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
14、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 识,克服 错误的思想意 识。 四、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 论 (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 观性。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
15、普遍性要求我们,必 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五、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 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 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 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 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 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 律,按 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二部分、认识论(3 个) 六、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6、(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 标准, 实践是认识 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 认识(真理)对于人们 的实践活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积极参与 实践,同 时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 七、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原理内容】: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人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八、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
17、新,在 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第三部分、辩证法(18 个) 九、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 论 (唯物辩证法) 【原理内容】: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 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十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 论 (唯物辩证法)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 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 观随意性。B、联系是客 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18、,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 联系。 十一、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 联系也是多种多 样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十二、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 论 (唯物辩证法) 【原理内容】:(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
19、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 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 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 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十三、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 论 (唯物辩证法) 【原理内容】: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 化趋向
20、。 【方法论】: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 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 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十四、发展的观点及方法论(唯物辩证法) 【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 灭亡。 【方法论】: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十五、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前 进性与曲折性)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 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
21、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 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 问鼎事业的辉煌。 十六、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 论 (唯物辩证法)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 变是质变的必要准 备,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 结果, 事物的发展就是 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 环,不断前 进。 【方法论】: 积 极做好量的积累,我 们在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 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 机,促成 质变,实现事物的
22、飞跃和发展。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把握适度原 则。 十七、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 补充)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 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十八、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及方法 论 (唯物辩证法) 【原理内容】:矛盾即对立统一。 【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十九、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辩证法) 【原理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
23、, 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二十、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十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
24、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有普遍到特殊的认识顺序;坚持一般号召和个 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注意其方法论意义:是关于事物矛盾 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 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 论依据。 ) 二十二、主要矛盾和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
25、中, 处于支配地位、 对 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方法论要求: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二十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 论 (唯物辩证法) 【原理内容】: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
26、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21、22 共同方法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 论相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二十四、辩证否定观原理及方法 论 (唯物辩证法) 【原理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 【方法论】: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
27、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二十五、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及方法 论(唯物辩证法) 【原理内容】: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 创 新的。 【方法论】: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 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二十六、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创新对于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的巨大推 动作用)【原理内容】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 兴旺 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推动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 创新推动生产 关系和社会制度的
28、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创新推动人类 思维和文化的发展。第四部分、社会历史观(4 个)(历史唯物主义) 二十七、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 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形成科学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 值观。二十八、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 动原理(社会发展的基本 规律) 【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 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2)经济基
29、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 础具有反作用。 二十九、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原理内容】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史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 发展,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强大动力。 三十、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原理。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 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实现好、 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 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 线
30、。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意 义 P95) 第五部分、价值观、人生观(5 个)(历史唯物主义) 三十一、人的价值 【原理内容】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 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 对社会发展和人 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三十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具体体现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
31、要导向作用。 【方法论】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价值观,发挥正确价 值观的导向作用。 三十三、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原理内容】:作出正确的价值 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 须 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 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三十四、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原理内容】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后两句 还可以表述为:人生价值的实现 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社会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 提供客观条件;个人需要充分 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 发展自己的才能、坚定理想信念和正确价 值观的指引等等。 详见课文 P105106)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同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素质,埋头苦干,要有顽强奋斗精神,充分利用好客观条件。 三十五、个人和社会相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 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 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