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课后习题前五章答案.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2930487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课后习题前五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课后习题前五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课后习题前五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课后习题前五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课后习题前五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课后习题前五章答案1、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何意义?答: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培养人是教育的立足点,是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是教育的本体功能。任何教育,只有通过培养人才能服务社会。只有首先明确了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才能进一步讨论教育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职能之类的问题.从实践上看,如果不坚持把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学校生活的中心,就不可能搞好教育和办好学校,从而也就不能有效地履行教育的社会职能。2、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答: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

2、、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其达到预期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教育的基本要素只是一种对教育活动的过程结构的抽象分析与概括,这些要素本身及其相互关系是随着历史条件和现实选择的变化而变化的。3、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有何异同?(1 )原始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而现代教育已从社会生活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

3、专职的教育人员。(2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古代学校出现并逐渐发展;(3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其阶级性不仅体现在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上,而且也体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选择和任用上。(4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现代学校的教育是为生产生活服务的,与生产劳动联系紧密,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在生产和科学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生产效率起到重要作用。4、现代教育的发展有何趋势?在这种发展中人的地位和价值将会发生什么变化?(1 )学校教育逐步普及;教育的普及保证所有人都能享有学校教育,满足了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了人的解放。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进一步规定了教

4、育作为基本人权和生存权,强调和保证了人人享有教育的权利。 (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4 )教育制度逐步完善。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日益凸显,人的主体性地位逐渐提高、人的创造性和自觉性提高,人的地位和价值也将提升。第二章1、人的发展有哪些规律?教育怎样适应了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答: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发展。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方面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是指人的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的掌握,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的习得,成长为具有社会意识、人生态度和实践能力的人,能够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5、 1)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遵循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不平衡性,其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3)阶段性,此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进行针对性教育。4)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挥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发展 5)整体性,要求教育要把学生看做是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再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完整

6、和完善的人。2、人的潜能有何教育意义?教育如何开发人的潜能?答:人由于是未完成的动物,儿童由于是未成熟的状态,所以具有极大的发展潜能。这种潜能保证了儿童具有可塑性,具有学习众多文化知识的可能性、发展和完善自我智慧和能力、进行发明和创造的可能性。这为教育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和教育存在的必要性。3、请联系实际谈谈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是人发展的发部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社会环境是儿童得以发展的现实条件和现实源泉,在环境的影响下,儿童发展身心、获得生活经验、获得语言和知识的能力,形成各种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2)环境的给定性和主体的选择性,儿童只能在给定的环境中生活,无法抗拒或摆

7、脱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活和发展。但环境起到多大作用,取决于个人对环境的态度和选择,只有引起他兴趣的环境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3)环境对人的影响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物,不仅能够适应环境还能选择和改造环境。环境的给定性和主体的选择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人的各种可能的发展。4、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如何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1)教育是有明确目的地影响人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对人的发展方向起着制约作用。2 )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强对人影响的效益性。3)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不走或少走弯路

8、。4)警惕“学校消亡论” 、 “教师取消论 ”和“教育万能论。第三章1、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怎样协调两者的关系?答:教育制约性是教育社会性的主要表现形式,指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社会文化传统、人口、经济政治制度等的制约。教育的独立性:教育是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对政治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表现为:教育是一种培育人的活动,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具有与政治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和原理。由于教育具有双性,所以在分析教育问题时一方面要考虑生产力水平、政治经济制度、民族文化的

9、制约,要适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状况,不可超越。另一方面也要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性和发展的连续性,不能将教育视为政治、经济的附庸,不能用经济、政治的方法取代教育特有的方法。所以要协调好两者的关系。2、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怎样评价这种功能?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培养的人在社会变迁中积极作用?答: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1)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主要体现在教育培养人、传递新的意识形态、进而推动科技发展、经济振兴、文化繁荣与政治革新

10、等方面。2)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教育具有双重功能:教育的显性功能(即预期达成的目标)往往是通过教育引起社会变迁的意义上加以设计的;同时教育还具有隐性功能(即在未被预计的情况下,在完成显性功能的过程中附带产生的功能) ,后者正是导致其他社会变迁的条件。同时,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还意味着,教育在引起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功能有限性” ,教育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有其他相应的条件和环境。3、怎样评价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领域、职业岗位等转换、调动,以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个人抱负的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具有多重意义:1)对个人而言,有

11、利于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个人物质上、事业上、家庭上等多方面的成功,实现个体素质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2)对社会而言,可以通过提过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从而最终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3)对教育本身而言,也可以再提高个人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促进本身的发展。在当代社会,教育的流动功能更加凸显,1)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社会流动的基础。2)教育是社会流动的主要通道,3 )教育的流动功能关乎人的发展权利的教育资源分配问题。4、怎样理解教育是一种投资,是一种人力资本?教育通过传授生产经验、科学知识,使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不断推动具有更高效能、

12、更为先进的现代生产技术的采用和推广;教育还通过自身结构的优化,分流培养各层次、各类型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教育是一种投资,是提高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的重要原因。5、为什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怎样落实这一决策?1)从现代化建设的角度看,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占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在提高综合国力和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居于基础地位。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引领作用,影响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 。2)从文化传播看,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发展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3)从文化传承看,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

13、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中国的发展需要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关键在于国兴教育,教育为本,教育先行。6、为什么要实现教育公平?教育不公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对策?教育涉及到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基础教育是走向生活的通行证,个人受教育程度和质量对个人发展和前途具有深远影响,所以要实现教育公平。产生的原因:1)城乡经济实力的差距; 2)优质资源短缺造成教育机会不公平; 3)城乡、地区、校际教育数量和质量严重不均衡。对策:1)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 2)缩短城乡和地区经

14、济差距 3)积极扩大优质教育面,着力引导和扶持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转化为优质学校等。4)大力发展中等职业学校 5)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第四章1、应然的教育目的与实然的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答:1)这两种教育目的是有区别的。应然的教育目的又称理论形态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根据现存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所提出的具有某种倾向性的教育目的。实然的教育目的又称实践形态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工作者或与教育有直接联系的人(如学生、家长) ,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中所实际追求的教育目的。2)两者也具有联系。现实生活中,实然的教育目的要以应然的教育目的作为指导,不至于使实然的教育目的偏离轨道;同时还要将应然的教育目

15、的转化为实然的教育目的。2、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的内涵?答: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就是指再国家教育总目标的指导下,由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构成的教育目标系统结构。包括四个层级:国家或社会所规定的教育总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是教育目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包括 1)身心素质作出规定:知识、能力、品德、审美、体质,这是教育目的的结构的核心部分;2)社会价值:指明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求或为什么阶级的利益服务。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现实意义?答: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

16、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表现在 1)人的主体性不断提升和发展, 2)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更显得重要,3)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4)人力资源开发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目标。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制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为我们确定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4、个人本体论与社会本体论对人的培养和成长有何重大意义?答:个人本体论是指教育的目的应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观点有 1)教育的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挥职能的需要制定的,而

17、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制定的,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发展时才有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社会本位论是指教育的目的由社会的需要来决定的,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的需要。观点:1)教育的目的在于把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教育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延续。2)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必须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级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个人本体论意义:个人本体论在解放人的个性、尊重人的要求、人的价值,教育要从人的自身需求出发等都具有积极意义。但若片面只强调个人需求。而一味贬低社会的需求和发

18、展,也是错误的,必然导致教育的自然主义和自由主义。社会本位论意义:教育的社会作用十分重要,教育满足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并培养出社会所需要和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是十分重要的。但抹杀满足个人发展需求,也是不正确的,极易破坏教育的因材施教和主动活泼,导致对人身心、个性的压抑和璀璨。所以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要兼顾个人和社会双方的需要。5、如何理解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答: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以人为对象的教育实践活动,在致力于对受教者个体的培养、塑造、促进身心发展的同时,也致力于造就出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来促进社会

19、的发展。所以价值取向就集中在教育目的的双重性上教育的内在价值和教育的外在价值。教育的内在目的是指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实现和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变化的意图。教育的外在目的是指旨在通过教育来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以及一定的思想意识来为社会生产生活服务,促进社会变化发展的意图称为教育的外在价值。6、如何理解我国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答: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他的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或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7、分析在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措施:1)坚持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要坚持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坚持培养全

20、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的任务。2)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要促进学生再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发展。3 )深入开展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第五章1、为什么终身教育会成为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方向?怎样才能使我国的教育制度朝着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答:终身教育是人的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也就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前者从纵向上江,说明终身教育不仅仅是青少年的教育,而且涵盖了人的一生。后者从横向上来讲,说明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终身教育固然要重视在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需要

21、方面的作用,还要重视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使每个人的潜能和才干得到充分的发展。终身教育主要不是一种教育形式或一个教育阶段,而是教育领域的活动指导原则。在当前世界各国的教育制度改革中,教育制度已由过去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与组织系统发展为当代以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与组织系统为中心,校外儿童教育结构与组织系统和成人教育结构与组织系统的一个庞大的体系。这一改革的趋势就是走向终身教育。当前世界各国都把终身教育从原则和政策转向实际的应用。终身教育应该处于社会的中心位置上;终身教育是打开 21 世纪之门的一把钥匙,终身教育对当代世界教育实践的影响正越来越清楚地显示出来,教育制度正在越来越多地向终身教育的方向迈进。2

22、、现代学制有哪些类型?我国现行学制主要属于哪种类型?答: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双轨学制:是指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它有两个平等的学制系统,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 、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 ;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以后的职业学校(显示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相连的中等职业教育)这两个这两轨既不相通,也不相接,最初甚至也不对应。代表时期是 18、19 世纪的欧洲单轨学制:是指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它只有一个系列,其自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中学大学,其特

23、点是各级学校形成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即六三三、八四、六六、四四四等多种模式。这种学制形式有利于逐级普及教育,有更大的适应能力,因此被世界许多国家采用。分支型学制:这是前苏联创造的一种学制形式。是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学制之间的学制,这种学制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 ,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互连,有其优点。我国现行的学制是从单轨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3、现代学制的变革有哪些趋势?根据我国实际,参照现再制需要怎样进一步改革?答:发展趋势: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好单轨学制方向发展。西欧的双轨学制则正在由低年级向高年级逐步并轨,小学和初中已基本并轨。这就使原先的双轨学制演变成了

24、分支型学制,即下段单轨,上段多轨。近年来欧洲高中有向综合高中发展的明显趋势,说明这种单轨化的趋势还在继续发展。可以说,欧洲学制的发展变化显示了现代学制发展的完整轨迹。我国现行学制是由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我国的改革趋势应是完善分支型学制,再通过高中综合化走向单轨学制。4、分析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答:1)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虽然建立起来,但保障水平仍然偏低。对于大多农村学校来说,国家教育经费只是保障了学校最基本的运转需求,还不能适应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难以满足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 、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是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

25、学校办学条件仍然较差。二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一方面是教师素质不能满足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不尽合理,音、体、美、外语等学科教师短缺,教师队伍存在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关于教师津贴、补贴发放的政策未及时出台,2008 年教师在收入上同公务员的差距开始拉大。三是城市“择校”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在一些大城市由于历史原因,学校间办学质量、办学条件差距较大,教育行政部门虽屡出新的政策力图制止“择校” ,但取得的实质性进展并不明显,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也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学习负担。3)、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仍面临诸多困难。总体上看,由于一些深层

26、次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目前我国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仍处在政策引导、舆论倡导阶段,只是取得了一些进展,任重道远。 “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违背教育规律、偏离教育方针、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现象依然存在,考试分数、考试名次、升学率仍然是教师评价学生、校长评价教师、社会评价学校的主要标准。学校在德育、教育教学观念、人才培养方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有待改革创新。学校教育在个体的成长中的作用。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这样学校教育对个体的教育更加系统。家庭教育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家庭教育对个体的成长肩负重大的责任,家庭教育时学校教育的补充,应该和学校教育相一致,共同培养个人的良好发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整合,避免出现 5+2=0 或者2+5=0。对于教育的评价而更应该结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特点,公平客观的对儿童进行一定的教育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