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 之江路)工程土建 VI 标段明挖及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1 -1、施工组织设计总说明1.1 编制说明在深刻领会设计意图,全面熟悉现场环境的基础上,对工程实施进行总体筹划: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选择先进的施工方法,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建立完善的保证体系,配置足够的施工资源,确保“安全、质量、进度和文明施工及环保”控制目标的全面实现。1.1.1 编制依据(1) 、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的总体要求;(2) 、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之江路)工程土建第 VI 标段施工设计图;(3) 、适用于本工程主要的规范、规程、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1 )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 )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 ;型钢水泥搅拌墙技术规范 (JGJ/T199-2010)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 )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2011 版) ;浙江省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 (DB33/T1008-2000) ;浙江省
3、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33/1001-2003)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D70-2004 )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 (JTG/T D71-2004) ;公路隧道设计细则 (JTG/T D70-2010)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 F60-2009)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2002)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01) ;公司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 (JTJ026-1999) 。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 之江路)工程土建 VI 标段明挖及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2 -1.1.2 编制原则在“百分之百的响应招标文件,
4、最大限度的满足业主期望”的指导思想下,按照“施工方案可行、施工方法可靠、施工技术先进、施工组织科学、优质安全高效、重信誉守合同”的思路,积极响应、遵守和承诺招标文件中的安全、质量、工期、环保、文明施工等各方面规定。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均以确保标段内重点工程施工安全、质量、保证工期为前提,遵守业主及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和规范。并坚持以下原则:(1) 、坚持“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的原则。按 ISO9000 族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设计文件、施工规范和技术标准的施工,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确保本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满足国家规定质量标准,且一次性验收合格,力争优质工程。(2) 、坚持“安全生产、
5、预防第一”的原则。按 OHSAS18000 标准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关爱生命,以人为本,坚持质量创优、安全无事故、确保交通及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原则,来编制质量、安全保证措施。确保工程实施过程中无重大的安全事故和管线事故,特别是人身伤亡事故。(3) 、坚持“抓好重点、突破难点;精心组织,均衡生产;动态管理,有序可控”的原则。制定合理的工期保证措施,确保合同工期,兑现合同承诺。突出重点项目和关键工序的原则。整个工程统筹组织,超前计划,合理安排工序衔接。(4) 、坚持“因地制宜,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结合工程环境,合理配置资源,不断优化施工技术方案,积极应用“四新” (新技术、新材料、新
6、工艺、新设备)成果。(5) 、坚持“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的原则。按 ISO14000 族标准建立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和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监控量测方案,配备先进的量测仪器,加强信息化施工,确保周围环境、建筑物和管线不受破坏,建设“绿色工地” 。1.2 编制内容施工组织设计正文按 1、1.1、1.1.1 、1.1.1.1、 (1) 、1) 、A、a 等标题进行编排。为了方便图表与文字的衔接,施组的图号、表号与标题号对应,单独编号,如:图 1-1,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 之江路)工程土建 VI 标段明挖及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3 -表示第 1 章中第 1 张图;表 1-1,表示第
7、 1 章中的第 1 张表。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 之江路)工程土建 VI 标段明挖及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4 -2、工程概况2.1 工程地理位置及施工范围2.1.1 工程地理位置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之江路)工程主线南起之浦路,入地后向西北转向,下穿五浦河(象山浦) 、之江路、梅灵南路后进入山体向北延伸;全线绕避西湖风景名胜区区域界线,出蔡国忠山后沿紫金港路下穿西溪路、天目山路,出地面接顺现状紫金港路,并分别设置一对匝道与之江路、西溪路相接,线路全长约 14.4km,其中隧道长约 13.9m。本工程为紫之隧道北口端,起讫里程为东线 K12+700K14+140,全长 1440m。工程地
8、理位置见图 2-1 所示。图 2-1 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2.1.2 工程施工范围(1) 、主要施工内容工程施工范围为:隧道东 K13+569.1K14+140、地面道路 K0+000K1+560,主要工程内容:隧道、明挖段建筑结构、基坑围护、过街设施、道路、道路改造的路面、给排水(含消防)及附属工程的预埋结构等工程施工及质量保修。工程主要分项施工范围见表 2-1。表 2-1 主要分项施工范围西线 东线项目 起止桩号 长度 起止桩号 长度(m)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 之江路)工程土建 VI 标段明挖及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5 -( m)竖井 K13+587.1K13+597.2 10.1
9、K13+569.1K13+579.2 10.1明挖暗埋段 K13+597.2K13+982 384.8 K13+579.2K13+965 385.8明挖段 U 型槽 K13+965K14+140 175 K13+965K14+140 175道路工程 K0+000K1+560(2) 、主要工程数量明挖短隧道各分项工程主要施工内容见表 2-2。表 2-2 明挖段隧道(含 U 型槽)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2 地下连续墙(1000mm) m3 4327 C35 砼3 地下连续墙(800mm ) m3 16935 C35 砼4 地下连续墙(600mm ) m3 1872
10、 C35 砼5 地连墙钢筋 HRB300 t 2076 地连墙钢筋 HRB400 t 392710SMW 工法桩 850 搅拌桩m3 4971 三轴搅拌桩11 SMW 工法桩 内插型钢 t 1345 700300132412 挂网喷射混凝土 C20 m2 1294 80mm 厚13围护结构外放增加素混凝土 m3 25914 坑外 800 三重管旋喷桩 m3 2968 水泥掺量 35%15 坑内 700 双轴搅拌桩 m3 2475 水泥掺量 13%16基坑加固坑内 700 双轴搅拌桩 m3 5775 水泥掺量 7%17 坑内 700 双轴搅拌桩 m3 6330 水泥掺量 13%18 坑内 700
11、 双轴搅拌桩 m3 2048 水泥掺量 7%19 800 三重管旋喷桩 m3 626 水泥掺量 35%20暗挖段加固800 三重管旋喷桩 m3 203 水泥掺量 15%21 立柱 钢格构柱 t 216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 之江路)工程土建 VI 标段明挖及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6 -22 1000 钻孔桩 m3 1378 C3523 钢筋 HPB300 t 5.524 钢筋 HRB400 t 104.529 降水井 管井 口 6430 挖方(土方) m3 15253331土石方填方(土方) m3 47243过街通道各分项工程主要施工内容见表 2-2。表 2-3 人行过街通道主要工程数量
12、表序号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1 钻孔长度 m 3066 80010002 灌注桩 m3 1540.4 C35,P83 钢筋 HRB400 t 197.24围结结构钢筋 HPB300 t 3.57 6001000 旋喷桩 m3 680.8 三重管8基坑加固水泥用量 t 963.6 400kg/m9 降水井 管井 口 2310 挖方(土方) m3 5457.611土石方填方(土方) m3 15122.2 主要工程设计概况2.2.1 明挖隧道设计概况(1) 、明挖段基坑围护结构设计见表 2-4。表 2-4 明挖隧道基坑围护结构设计表东线里程 长度 深度 m 地连墙 立柱桩 加固 支撑
13、 降水工作竖井:K13+569.1K13+571K13+569.1K13+571 10.1 20.7131m 厚37.22m 深连续墙进入中风化凝灰粉砂岩层,共计 18 幅无南侧坑外 6m 采用 700500双轴搅拌桩加固暗挖大管棚结构体外上下左右各3m,采用2 道 800800砼支撑+3 道609 16 钢支撑+1 道609 16 钢换撑管井,坑外设备用井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 之江路)工程土建 VI 标段明挖及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7 - 800600 高压旋喷桩加固夹心层明挖暗埋段:东 K13+571K13+965K13+571K13+609 29.816.82117.3060.8
14、m 厚29.3m 深连续墙,墙址位于粉质粘土混碎石层坑内设 2排 1m 钻孔灌注桩+格构柱作为临时竖向支撑无1 道 800800砼支撑(水平间距 5.0m)+3道 60916钢支撑(水平间距约 3.0m)双排管井纵向间距15mK13+609K13+830 22113.93616.8210.8m 厚31m 深连续墙,墙址位于粉质粘土混碎石层坑内设 1排 1m 钻孔灌注桩+格构柱作为临时竖向支撑坑外阴角处采用800600三重管旋喷桩1 道 800800砼支撑(水平间距 6.0m)+4道 60916钢支撑(水平间距约 3.0m)单排管井纵向间距12mK13+830K13+870 4012.93913
15、.9360.8m 厚29m 深连续墙进入粉质粘土混碎石层坑内设 1排 1m 钻孔灌注桩+格构柱作为临时竖向支撑无1 道 800800砼支撑(水平间距 6.0m)+3道 60916钢支撑(水平间距约 3.0m)单排管井纵向间距12mK13+870K13+910 4010.83912.9390.8m 厚26.22m 深连续墙,墙址位于粉质粘土混碎石层坑内设 1排 1m 钻孔灌注桩+格构柱作为临时竖向支撑无1 道 800800砼支撑(水平间距 6.0m)+2道 60916钢支撑(水平间距约 3.0m)单排管井纵向间距12mK13+910K13+965 558.18910.8390.6m 厚23.95
16、m 深连续墙,墙址位于粉质粘土混碎石层和圆砾混粘土层坑内设 1排 1m 钻孔灌注桩+格构柱作为临时竖向支撑坑内采用 700600 双轴搅拌桩,加固深度为坑底下3m;坑外采用 800600 旋喷桩,加固深度坑底下 3m1 道 800800砼支撑(水平间距 6.0m)+2道 60916钢支撑(水平间距约 3.0m)单排管井纵向间距12mU 型槽段:K13+965 K14+140K13+965K14+010 455.7398.189m20.5m 长850600SMW 工法桩,H 型钢密插坑内设 1排 1m 钻孔灌注桩+格构柱作为临时竖向支采用 700600双轴搅拌桩,深度为坑底下 3m1 道8008
17、00 砼支撑+1 道609 16 钢支撑单排管井纵向间距12m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 之江路)工程土建 VI 标段明挖及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8 -撑K14+010K14+055 453.2895.739m17.5m 长850600SMW 工法桩,H 型钢密插坑内设 1排 1m 钻孔灌注桩+格构柱作为临时竖向支撑采用 700600双轴搅拌桩,深度为坑底下 3m1 道800800 砼支撑单排管井纵向间距12mK14+055K14+140 8503.289m11.5m 长850600SMW 工法桩,H 型钢密插坑内设 1排 1m 钻孔灌注桩+格构柱作为临时竖向支撑采用 700600双轴搅拌桩
18、,深度为坑底下 3m1 道800800 砼支撑单排管井纵向间距12m(2) 、主体结构与防水设计标准明挖隧道段结构设计标准如下:隧道等级:城市一类隧道,设计时速 60km/h防水等级:二级1) 、北口 U 型槽北口 U 型槽为连体式布置,采用连体式结构。单孔建筑限界高度 4.5m,车行道宽度=3.5m+3.75m;余宽 0.25m;侧向宽度 0.5m。2) 、主线明挖段明挖段单洞限界宽度为 0.25m(安全带)+0.5m (路缘带)+3.5m (机动车道)+3.75m(机动车道)+0.5m(路缘带)+0.25m (安全带)=8.75m 。3) 、结构防水本工程结构防水以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为根
19、本,施工缝、变形缝、穿墙管等细部构造防水为重点,同时在结构迎水面设置柔性全包防水层。结构防水设计见表 2-5。表 2-5 结构防水设计表项目 设计概况防水设计顶板C35 自防水混凝土、1.5mm 厚反应型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2.5mm 厚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 之江路)工程土建 VI 标段明挖及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9 -项目 设计概况侧墙C35 自防水混凝土、 1.5mm 厚反应型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 +2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层底板C35 自防水混凝土、1.5mm 厚反应型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150mm厚 C20 混凝土垫层施工缝顶板、侧墙:中埋式钢板橡胶止水
20、带中板: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底板: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背贴式橡胶止水带纵向施工缝:遇水膨胀止水胶+钢板止水带变形缝顶板、底板:中埋式钢板橡胶止水带中板:变形缝衬垫板+高模量聚氨酯密封胶侧墙:外贴式橡胶止水带2.2.2 道路工程设计概况(1) 、道路改造范围南起西溪路,北至紫金港路,桩号 K0+000K1+560,全长1560m。基本技术标准如下:表 2-6 道路工程横断面设计天目山路以南段紫金港路标准断面宽 40.5m,设计断面如下:2.5m(人行道)+3.5m (非机动车道)+1.5m(机非隔离带) +11.5m(机动车道)+2.5m(中央分隔带)+11.5m(机动车道)+1.5m(机非隔离
21、带)+3.5m(非机动车道)+2.5m (人行道)=40.5m天目山路K0+800 段标准断面宽 42m,设计断面如下:2m(人行道)+3.5m (非机动车道)+2m (机非隔离带)+12m(机动车道)+3m(中央分隔带)+12m(机动车道)+2m(机非隔离带)+3.5m(非机动车道)+2m (人行道)=42m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 之江路)工程土建 VI 标段明挖及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10 -K0+800塘苗路段标准断面宽 45.5m,设计断面如下:2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2m(机非隔离带)+11.5m(机动车道)+7.5m(中央分隔带)+11.5m(机动车道)+2m
22、(机非隔离带)+3.5m(非机动车道) +2m(人行道)=45.5m道路等级:天目山路以南紫金港路:城市次干道;天目山路以北紫金港路:城市主干道;设计时速:天目山路以南紫金港路:40km/h;天目山路以北紫金港路: 60km/h;最小纵坡:地面 0.3%;最大纵坡:5%;单车道宽:3.5 和 3.75m;车行道路面采用透水沥青砼,人行道面板采用仿石条纹砖。(2) 、路面结构机动车道:结构总厚 123cm5cm 高粘度改性透水沥青砼+ 乳化沥青粘层+5cmAC-20C 型中粒式沥青砼+ 乳化沥青粘层+8cmAC-25C 型粗粒式沥青砼+乳化沥青透层+45cm5% 水泥稳定碎石+60cm 塘渣垫层
23、非机动车道:结构总厚 70cm5cm 高粘度改性透水沥青砼+ 乳化沥青粘层+5cmAC-20C 型中粒式沥青砼+ 乳化沥青透层+30cm5%水泥稳定碎石+30cm 塘渣垫层人行道:结构总厚 44cm6cm 仿石条纹砖人行道板+3cmM10 水泥砂浆卧底+15cmC20 砼+20cm 塘渣垫层2.2.3 过街通道设计概况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 之江路)工程土建 VI 标段明挖及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11 -人行过街通道位于杭州西湖区紫金港路与规划浙创路交叉口北侧,上跨紫之隧道,设置 2 个出入口,位于紫金港路两侧。基坑围护结构见表 2-7 所示。表 2-7 过街通道基坑围护结构设计表项目
24、设计概况基坑长度 62.94m基坑宽度 8.0m基坑深度标准段基坑挖深约 7.6m;局部下沉段挖深约 9.8m;集水坑中坑挖深10.8m;爬坡段挖深 3.89.8m围护结构8001000mm 钻孔灌注桩,桩身为 C35 砼;桩间土体采用6.5200200、C20 砼喷网加固止水加固 6001000mm 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第一道 第一道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截面尺寸: 700700mm断面 第二道 钢支撑:609、t16钢管支撑支撑水平间距 第一、二道约 6m,第二道约 3m过街通道降水 坑内管井+ 坑内外集水明排降排水,管井成孔直径 8002.3 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2.3.1 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
25、区属杭嘉湖平原的西南端,天目山系余脉的低山丘陵地貌,地势呈西高东低之势主要为山前湖沼积、坡洪积沉积平原地貌,地面高程为 3.7023.60m,主要穿越为城市道路、城市绿化及农民房,道路两侧多为住宅区和商业商铺区,地下管线众多,场地自然地面较平坦。拟建场区主要工程地质特性见表 2-8、表 2-9 所示。表 2-8 总体工程地层特性表地层 地层名称 地层描述1 杂填土人工堆积层,杂色,松散,稍湿。由碎块石、砖块、瓦砾等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组成,含少量粘性土、粉性土,碎石最大粒径为 30cm。主要分布隧道地面段,层顶高程 28.77-0.57m,2 素填土 灰、灰黄色,松散稍密,稍湿,以粘性土、粉性土
26、为主,含少量碎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 之江路)工程土建 VI 标段明挖及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12 -石,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为 4.19MPa。主要分布于隧道地面段,层顶高程 17.701.1.6m,层厚 4.500.50m3 淤泥灰黑色,流塑,含腐殖质,含少量碎石,仅在 ZK080 孔揭露,层厚1.80m 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含水量高,厚层状,局部夹有粉土团块,含腐殖质,主要分布于地面隧道段,层厚 16.500.90m1 粉质粘土灰黄、灰绿色,硬可塑,含铁锰质斑点,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为2.64MPa,属中等压缩性土,层厚 11.700.70m2 圆砾混粘土灰色,稍密中密,
27、饱和,亚圆形,母岩成分以石英岩、砂岩、硅质岩为主,以粘土填充,属低压缩性土。主要分布隧道地面段 ZK85 孔以北段,层厚 6.400.60m 粉质粘土混碎石 灰、灰黄色,可塑,碎石岩质较坚硬,母岩成分无砂岩,多为风化状1 含砂粉质粘土棕红、褐黄色,硬塑,含铁锰质斑点,含砾,砾石含量约 5%。属中等压缩性土。主要分布于隧道地面段 ZK61 号孔以北 ZK89 号孔以南地段,层顶高程 21.49-18.70m ,层厚 8.500.40m2 粉质粘土混碎石棕红、褐黄色,硬塑,含铁锰质斑点,砾石含量约 30-40%。碎石坚硬,母岩成分为粉砂岩、细砂岩,属中等压缩性土。主要分布于隧道地面段 ZK29 号
28、孔以北地段,层厚 23.81.10m3 含砾粉质粘土棕红、褐黄色,硬塑,含铁锰质斑点,含砾,含量约 5%,属中等压缩性土,主要分布于 ZK73、ZK89、ZK102 附近(12)k1c-1全风化凝灰质粉砂岩棕黄色、紫红色,硬塑,结构基本破坏,原岩结构基本不可见,已风化成粘性土状,含铁锰质斑点,属中等压缩性土,层厚 8.800.20m(12)k1c-2强风化凝灰质粉砂岩紫红色,结构大部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节理以倾角 75为主,节理面铁锰质渲染。层厚 8.800.20m(12)k1c-3中风化凝灰质粉砂岩紫红色,结构部分破坏,节理不发育,揭露最大层厚 22.70m(14)s2k-2 强风化粉砂
29、岩浅灰、深灰色,结构大部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风化节理发育,节理面铁锰质渲染。风化节理发育,节理发育,节理倾角 5065 为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 之江路)工程土建 VI 标段明挖及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13 -主,节理面铁锰质渲染,层厚 29.700.50m表 2-9 分项工程穿越地层分析表位置 穿越地层 地质剖面图明挖隧道段明挖隧道主要穿越-1 杂填土、 -2 素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1 粉质粘土、-2 粉质粘土混碎石,下伏全、强、中风化泥质粉砂岩。明挖暗埋段结构底板坐落于淤泥质粉质粘土、-1 粉质粘土、-1 含砾粉质粘土; U 型槽底板坐落于淤泥质粉质粘土。工作竖井地连墙墙趾位
30、于(12)k1c-3 层中风化凝灰质粉砂岩(长 37.21m) 、明挖暗埋段地连续墙趾位于-2 粉质粘土混碎石层(800mm 厚)和-2 圆砾混粘土层( 600mm 厚) 、U 型槽 SMW 工法桩桩底位于 -1 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层西 溪 天 堂 地 下 车 库 通 道暗 挖 起 点明 挖 隧 道 底 板明 挖 隧 道 底 板2.3.2 工程水文条件依据地勘分析,工程场区内水系主要分为地表水、地下水两种,其中地下水系主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和基岩裂隙水。场区工程水文条件见表 2-10 所示。表 2-10 场区水文地质条件表地下水项目 地表水 孔隙潜水 孔隙承压水 基岩裂隙水明
31、挖隧道段区内地表水主要为沿山河河水和溪沟水,沿山河为运河水系,勘察期间测得沿山河水位高程1.62m,溪沟多为季节性冲沟,在雨天有流水,水量不大。紫金港东侧包建港,现状河道宽约15m,地面标高约4.7m,河底标高约-0.5m,向南与沿山河交汇明挖隧道段西侧紧邻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公园中河湖密布,地下表水发育。孔隙潜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较为密切,总体埋深较浅,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同层地下侧向迳流的补给,明挖段主要以粘性土类、碎石夹粘性土类为主,富水性很差。工程分布的承压含水层为-2层圆砾混粘土,分布里程K13+738.00K14+044.00(西线) 、K13+721.00K14+026.00(东线)
32、 ,-2 层圆砾混粘土埋深在地表下 16.6021.80m,相应高程-12.14m-17.86m,厚度为 0.606.40m。实测承压水头埋深在地表下 1.70m,相应高程为 2.22m。是基坑突涌的潜在水文地质因素场区内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为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在长期浸水和干湿交替作用下均为腐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 之江路)工程土建 VI 标段明挖及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14 -蚀性2.4 场地周边环境2.4.1 地面交通情况杭州市紫之隧道区域位于杭州市区“二环、三纵、五横”快速路网西侧部分,现状路网基本已按规划实施。本工程南起西溪路与紫金港路交叉口,沿紫金港路分布展开,下穿
33、浙创路、天目山路、塘庙路等,尤其是,杭州市汽车西站坐落于本工程线路西侧,位于紫金港路、天目山路、西溪路等主干道的交汇处,现状场区周边道路繁忙、拥挤,车流量大。紫金港路:现状道路宽度约 41.5m,双向六车道+两辅道,两侧有绿化带分布。明挖基坑施工对此段交通影响较大。工程周边范围内地面交通情况见表 2-11 所示。表 2-11 周边主要现状道路概况表名称 道路等级 现状宽度 车道数(双向) 现状情况紫金港路 城市主干路 41.5 6天目山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52 8西溪路 城市次干道 42 6浙创路 城市次干路 27m 22.4.2 周边建(构)筑物情况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 之江路)工程
34、土建 VI 标段明挖及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15 -北口明挖隧道影响范围内主要建(构)筑物有紫金港路、西溪天堂地下车库连通道、西溪天堂建筑、悦居民居、在建建筑等。见表 2-12 所示。表 2-12 明挖段周边建(构)筑物情况表序号 建筑物及结构形式 建筑物现状情况 与隧道相对位置关系1隧道东侧包建港:现状河道宽约 15m,河底标高-0.5m,与紫之隧道水平净距约50m隧 道 U型 槽 段 起 点 -东 线 K14+140 包 建 港2西溪天堂、悦居 7 幢、西溪天堂地下车库:紫之隧道北工作面位于西溪天堂正大门东侧,隧道与西溪天堂建筑水平净距约 13m;西溪天堂悦居 7 幢西溪天堂地下车库西
35、 溪 天 堂 地 下 室 线西 溪 天 堂 地 下 车 库明 暗 挖 分 界悦 居 7F悦 居 7F悦 居 7F悦 居 7F悦 居 7F工 作 竖 井西 线 K13+587.1 东 线 K13+59.1西 溪 天 堂西 线 K13+627 东 线 K13+609西 溪 天 堂 地 下 车 库位置平面图地下车库与紫之隧道位置剖面图2.5 参与本工程建设的有关单位建设单位:杭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勘察单位: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 之江路)工程土建 VI 标段明挖及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16 -监理单位:杭州天恒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施
36、工单位: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 之江路)工程土建 VI 标段明挖及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17 -3. 标段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3.1 工程特点分析3.1.1 工程规模大、综合性强、涉及工法多本工程起讫里程东 K13+569.1K14+140,路线全长 1440m,其中包括明挖工作竖井10.1m(长宽=10.138.5m) ,明挖隧道 560.8m,道路工程 1560m,工程规模大;工程包含明挖法、浅埋暗挖法施工,其中,明挖隧道设计到 SMW 工法桩、地下连续墙、两轴搅拌桩、高压旋喷桩、钻孔灌注桩等工法,工法多,转换快。3.1.2 作业面广,场地狭小,施工组织
37、难度大,工期紧本工程线长量大,受周边环境、地质条件等复杂外在因素影响,整体施工组织需环环相扣,需遵循“找缝插针”的原则,开展多个作业面同时组织施工。其中明挖段组织三个阶段施工,为保证早日为暗洞提供进洞条件及后期通过明挖隧道的运输条件,仅土方开挖及结构施工需开展 3 个作业面同时施工。受周边民居、风景区、主干道路影响,可利用施工场内狭小,尤其是北口工作井,肩负前期浅埋暗挖隧道和明挖隧道临时弃土坑、加工房等场地需求,可利用面积仅1000m2。而本工程总体施工工期仅 850 日历天,施工组织难度较大,工期紧。3.1.3 富水、软土、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高明挖隧道段主要包括北口竖井段、明挖暗埋段、U 型
38、槽段,全长 560.8m,其中北口竖井基坑深 20.713m、明挖暗埋段基坑深 8.18917.306m、U 型槽段 08.189m ;基坑宽24m,明挖基坑底板坐落于淤泥质粉质粘土、-1 粉质粘土、-1 含砾粉质粘土;U 型槽底板坐落于淤泥质粉质粘土;工程分布的承压含水层为-2 层圆砾混粘土,分布里程K13+738.00可 4+044.00(西线) 、K13+721.00 K14+026.00(东线) 。实测承压水头埋深在地表下 1.70m,相应高程为 2.22m。属富水、软土、深大基坑施工。3.1.4 地处城市主干道、濒临城市风景区,施工协调和环保施工要求高本工程地处西溪湿地风景区,沿紫金
39、港路依次展开,工程施工对地面交通影响大;场地西侧为杭州西溪天堂、杭州西溪湿地国际公园,是杭州核心风景区之一,多年来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距明挖基坑水平间距仅 13.0m;场地东侧为悦居民居。浅埋暗挖隧道依次下穿沿山河、沿山河桥、杭州汽车西站、中纪委培训中心。总体来说,场地周边环境复杂,文明施工和环保施工要求高。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 之江路)工程土建 VI 标段明挖及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18 -3.2 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3.2.1 合理做好明挖隧道的施工组织,确保总工期目标的实现是本工程施工管理的重点(1) 、原因分析明挖暗埋隧道总长 560.8m(含竖井、U 型槽) ,
40、标准段宽约 23m,基坑深020.713m ,属长大深基坑施工。考虑到前期需尽快提供竖井进洞条件、后期需提供暗挖隧道运输通道,合理组织好明挖隧道施工,尽早贯通明挖隧道是确保总工期的另一关键。(2) 、针对性措施为确保总工期目标的实现,提前做好工程总体施工部署,具体如下:1) 、前期集中优势资源、加大投入,高效组织工作井施工,尽可能提前完成;2) 、中期加大施工资源投入,高效灵活、找缝插针组织明挖隧道施工,尽早抢通电缆线下隧道结构;3) 、后期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施工方案,科学组织地面道路施工,加快进度。3.2.2 确保富水、软土、超宽、深基坑施工是明挖隧道施工安全控制的重点(1) 、原因分析明挖
41、隧道基坑深 020.713m(包括竖井) ,其中明挖隧道主要穿越-1 杂填土、-2素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1 粉质粘土、-2 粉质粘土混碎石。明挖暗埋段结构底板坐落于淤泥质粉质粘土、-1 粉质粘土、-1 含砾粉质粘土;U 型槽底板坐落于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具有灵敏度、触变性、大孔隙比、高压缩性、高蠕变性等特点,工程性能较差。工程分布的承压含水层为-2 层圆砾混粘土,分布里程 K13+738.00可 4+044.00(西线) 、K13+721.00K14+026.00 (东线) 。实测承压水头埋深在地表下1.70m,相应高程为 2.22m。经分析,承压水可能会对基坑产生管涌破坏。富水
42、、软土、超宽、深基坑施工安全是明挖隧道施工安全控制的重点。(2) 、针对性措施1) 、构建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高效团队,组织有类似工程经验的专业队伍组织施工。加强管理、制定科学的专项方案并经过专家评审。2) 、严控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SMW 工法桩的施工质量,保证围护结构刚度及不渗不漏。3) 、重视地基加固质量,防止地下墙踢脚和基底隆起。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 之江路)工程土建 VI 标段明挖及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19 -4) 、认真做好抽水试验,做好管井降水方案,重视基坑降水效果,严格按“先降水后开挖”的顺序组织施工。5) 、做好土方与结构及支撑 “时空效应”的安全风险控制,确保该阶段施
43、工安全。6) 、及时施作垫层和板砼,处理好拆支撑和结构砼施工的关系。7) 、加强监测,认真做好回归分析,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3.2.3 确保结构砼“内实外美“,不渗不漏,使结构防水达到设计要求是标段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1) 、原因分析本工程接口段较多,有明挖与暗挖交界段、明挖暗埋段与竖井段、明挖暗埋段与 U 型槽段,且地处富水、软土地段,工程设计为二级防水,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整体施工缝较多,防水处理困难,而防水质量好坏直接体现了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是工程能否顺利投入使用、减少运营病害的要点。确保结构砼“内实外美” ,不渗不漏,使结构防水达到设计要求是标段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2)
44、、针对性措施1) 、严把质量检查关、复检关,上道工序质量检查不合格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特别要注意对需局部增强处理的质量检查。2) 、成立砼外观质量 QC 小组,组织技术攻关,在模板选材、模板接缝质量、模板变形控制、脱模剂效果、砼捣固、砼养护等环节和工艺上狠下工夫,确保清水砼外表光滑、颜色一致、曲线圆顺、接缝平整,无气泡、裂纹、麻面、色斑等病害,为创优打下基础。3) 、强化围护结构施工质量,提高围护结构防水效果。4) 、作好主体结构混凝土浇注前的防水堵漏工作,提早消除质量隐患。5) 、制定科学合理的主体结构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加强对主体结构混凝土的原材及浇注质量的控制,确保结构混凝土内实外光无渗漏。6) 、做好在施工缝、诱导缝等缝隙处理,施工中特别注意成品保护,防止破坏已施工好的防水设施。7) 、严格控制混砼的坍落度。地下连续墙砼入槽塌落度控制在 1822cm 之间,顶板、底板、边墙砼入槽塌落度控制在 1114cm 之间。采用双渗技术,降低砼水化热峰值,对已浇注砼及时养护。依据监测反馈信息,待围护结构变形收敛趋于稳定后,方可进行结构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 之江路)工程土建 VI 标段明挖及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20 -砼浇注,避免结构开裂。8) 、加强防水砼终凝后的养护,消除砼早期干缩裂纹。侧墙砼脱模后及时涂养护液进行养护,并用薄膜封闭砼表面,顶板采用贮水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