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 年 级 下 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 六、 时间 2011.9.6 实验类型分组 :( ) 演示 :( )实验名称 选择最合适的工具实验器材: 钉有三颗图钉、两颗铁钉、和两颗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剪刀、螺丝刀、 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剥线钳、钳工锤。猜测: 选用不同的工具,拔出三种东西所用的力和方便程度是不一样的。实验过程:用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剥线钳和钳工锤分别去取出木板上的图钉、铁钉、和木螺丝钉。感觉取出三种钉子应用哪几种工具最简单、最方便、最省力。然后做好记录。(先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分成四组做分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取图钉比较方便的是用小刀或剪刀
2、来撬;取木螺钉比较省力的工具是用螺丝刀来撬;取钉子比较省力的工具是用羊角锤来撬;评定等级: 优秀 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实验者 时间 2012.2.9 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实验器材: 放大镜 2 只【3X、5X 各一】 / 每组 我的猜测:放大镜观察物体,比用肉眼看得要清晰,看得要大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书上的字把放大镜放在字的上方,逐渐向外移动,发现透过镜片后,字体变大了;2、用放大镜观察钱币上的微缩文字将放大镜放在钱币的微缩文字上方,可以看到微缩文字为“RMB 100”,而不用放大镜却看不清楚;3、用放大镜观察照片: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一只小鸟的照片,可
3、以看到鸟的羽毛上的小绒羽,而只用肉眼看,却不能发现;4、用放大镜观察电脑、电视机的屏幕:用 10X 的放大镜观察屏幕上的图像,发现图像都是由红、蓝、绿三种色点组成的,单看屏幕的一块地方,根本就不是画面。观察到的现象: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比肉眼看的清晰,原来不能看到的细微之处也能看清了 结论:我认为 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实验者 时间 2012.02.14 实验名称 放大镜的特点实验器材: 放大镜 1 只、玻璃塑料瓶 1 个、圆柱玻璃杯 1 只、 烧杯 1 只、 烧瓶 1 只、 保鲜
4、膜 3 张、 透明塑料绳 2 米我的猜测: 放大镜能放大是因为它不同于普通玻璃,形状与平板玻璃 有较大差异。步骤: 1、比较放大镜与平板玻璃:放大镜的中间鼓,周围较薄,而平板 玻璃 厚度均匀,没有放大功能;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倍数要大。观察到的现象: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图像的功能 结论:我认为 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5、学校 年级 六 年级 实验者 时间 2012.02.16 实验名称 奇特的身体构造实验器材:放大镜 2 只、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 1 套 我的猜测: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肉眼观察不清楚的细微部分 步骤: 1、观察昆虫的触角:发现触角不是一根直的,而是一节一节的;2、苍蝇的眼:发现不是一个,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3、蝴蝶的鳞片:彩色的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4、蟋蟀的外壳:光滑的外壳上,还有许多“小刺”;5、苍蝇的脚:脚的底端有“吸盘”,所以可以在天花板上倒立观察到的现象: 观察的小昆虫和肉眼大不相同,借助放大镜,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细微之处结论:我认为 观察的小昆虫和肉眼大不相同,借助放大镜,
6、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细微之处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年级 六 年级 实验者 时间 2012.02.21 实验名称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实验器材: 蚜虫标本 1 片、草蛉标本 1 片 、 放大镜 2 只【3X、5X 各一】我的猜测: 肉眼看不清的蚜虫,身体构造也是完整的,草蛉像螳螂 步骤: 1、安装显微镜,对光,调焦 2、观察蚜虫的结构标本 将标本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3、观察草蛉的结构标本 、 观察到的现象: 蚜虫、草蛉结构和大的昆虫基本相同,只是体形要小 结论:我认为 用放大镜观察极小的昆虫,可以看清它们的外在的形体, 越用倍数大的放大镜,观察得越清
7、楚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年级 六 年级 实验者 时间 2012.02.23 实验名称 美丽的晶体实验器材: 放大镜 2 只、食盐 20 克、白糖 30 克、碱面 20 克、味精 10 克 我的猜测: 晶体的细微颗粒和肉眼观察的形状有不同之处 步骤: 1、观察食盐的晶体:用 10X 的放大镜观察,它的小颗粒是正方体 2、观察味精的晶体:味精的晶体是长柱体,长的两端有尖 3、观察白糖的晶体:白糖的晶体是合起来的两个梯形,类似长方体 4、观察食用碱面的晶体:碱面的晶体是扁片状的小颗粒 观察到的现象: 不同物质的晶体,形状是不同的 结论:我认为 晶体物质都
8、有它们各自的几何形状,物质不同,晶体形状 就不同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年级 六 年级 实验者 时间 2012.02.28 实验名称 制作晶体实验器材:放大镜 2 只、食盐 20 克、白糖 20 克、碱面 20 克、 味精 20 克、滴管 4 支、玻璃片 4 片、100ml 烧杯 4 只 我的猜测: 小颗粒的晶体形状和大颗粒的形状应该是相同的 步骤: 1、将四只烧杯中分别放入 50ml 的清水, 2、分别加入食盐、白糖、味精、碱面 ,搅拌,使其溶化 3、分别用滴管汲取它们的饱和溶液 ,滴在玻璃片上,让水分自然蒸发 4、用放大镜观察玻璃片上晶体的形状
9、 观察到的现象: 这四种晶体的几何形状是不同的 结论:我认为 不同物质的晶体颗粒的形状是不同的,同种物质的大小 颗粒,晶体的形状是相同的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实验者 时间 2012.03.01 实验名称 做个简易显微镜实验器材:不同倍数的放大镜镜片 2-3 件、纸筒 4 个、剪刀 2 把、 胶带卷 1 卷 我的猜测: 用我们自制的显微镜可以观察更细微的物体的细节 步骤: 1、调整两个放大镜镜片的距离 透过两个镜片观察到的图像最清楚时,量出两个镜片的距离 2、固定镜片 用胶带和纸筒把两个镜片固定下来,两个镜片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3、用
10、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物体 观察到的现象: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物体,与放大镜相比,放大倍数增加了 好多倍,物体的细微之处更清晰、结构更明确了 结论:我认为 显微镜比放大镜放大的倍数更大、观察的更细致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实验者 时间 2012.03.07 实验名称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器材:显微镜 1 台、小刀 1 只、镊子 2 把、培养皿 1 只、 烧杯 1 只、 碘酒 10ml、 载玻片 2 片、 盖玻片 2 片 、滴管 1 支 我的猜测: 洋葱表皮细胞的样子,和罗伯特胡克发现的细胞结构应该 是相同的 步骤:一、制作洋葱表皮标本装片 1、
11、把洋葱从中间纵切两半,取其中一块,在内表皮上,用小刀划“#” 字,用镊子撕取“#” 字中间的表皮; 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中央,展平,从一端放置 盖玻片,把气泡排出, 3、在标本的边缘滴上稀释的碘酒,并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 二、将做好的洋葱表皮装片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观察1、把标本装片放到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好处于通光孔中央, 2、调节显微镜的准焦螺旋,使标本图像达到最清晰, 3、左右移动载玻片,可以观察到标本的各个部分 观察到的现象: 洋葱表皮细胞,放大 100 倍时,好像排列的砖墙,放大 400 倍时,我们就清晰地看到了细胞的结构,内部的细胞质、液泡等 都能看得较清晰。 结
12、论:我认为 细胞的结构太奇妙了,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胞竟如此复杂,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等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实验者 时间 2012.03.12 实验名称 生物细胞的观察实验器材:显微镜 1,玻片标本 1 套( 洋葱表皮细胞、 叶表皮细胞、 蓖麻叶 细胞、血液细胞、口腔上表皮细胞、苔藓类植物细胞) 我的猜测: 不同的生物体,细胞应该是不同的; 步骤: 1、安放好显微镜,对光,调焦, 2、将要观察的洋葱表皮细胞切片,放到载物台上,对准镜头 调焦,得到清晰的图像; 3、将要观察的血液细胞切片,放到载物台上,同样调焦,对
13、光 观察血液细胞的结构; 4、同样的方法,依次观察叶表皮细胞、口腔细胞等 观察到的现象:不同的组织,细胞结构是形同的,形状有所不同,细胞内 的成分有差别 结论:我认为 不同器官的细胞因为 功能不同,结构和形状也是不同的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实验者 时间 2012.03.15 实验名称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实验器材: 显微镜 1 台、 烧杯 2 只、 鱼缸 1 只、滴管 1 支、 载玻片 2 片 盖玻片 2 片、 医用棉球若干个 我的猜测: 大自然水域里的水,生活着众多微生物 步骤: 1、取一烧杯校前东西大沟里的自然水,存放在教室里,由于是
14、不流动的水,水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多; 2、用滴管吸取一滴池沼水,放在载玻片上, 3、盖上盖玻片,用棉球吸去多余的水, 4、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观察到的现象:自然水域里的水里,微生物种类较多,我们观察到的就有 草履虫、喇叭虫、绿藻、变形虫等 结论:我认为 自然水域的水,微生物较多,虽然肉眼看不见,但它们都是生命体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实验者 时间 2012.03.20 实验名称 混合沙和豆子实验器材: 黄豆 50 克、 沙子 500ml、 烧杯 2 只、 白纸 3 张、 筛网 1 个、 玻璃棒 (或筷子、搅棒)1 支 我的猜测:
15、 沙子和黄豆混合,不会发生变化,仍旧沙子是沙子,黄豆是黄豆 步骤: 1、观察沙子、豆子在混合前的颜色、形状、气味、状态,它们都是 颗粒状态,固体,较硬,黄豆是黄色,沙子黄色,均没有什么特别气味;2、将它们混合,搅拌,静置一段时间;3、用筛子将黄豆和沙子分离,沙子漏下来,黄豆留在了筛子里观察到的现象: 黄豆和沙子混合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分离后,沙子 还是沙子,黄豆还是黄豆。结论:我认为 有些物体混合后,观察不到它们有什么变化(或说:观察 到它们没有什么变化)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实验者 时间 2012.03.23 实验名称 观察白糖的
16、变化实验器材:白糖 20 克,长柄金属汤匙 1 把,药匙 1 只, 蜡烛 1 支,玻璃片1 片,火柴 1 盒(或打火机 1 只),手套 1 副 我的猜测: 白糖在加热后,要发生变化 步骤: 1、用药匙将白糖 5 克,放入汤匙中, 2、把蜡烛点燃, 3、手持勺柄,将勺头置于蜡烛火焰的外焰上方,对白糖加热, 4、白糖经过了以下的变化过程:先是由透明的颗粒,熔化成 液态(透明液体),继续加热,颜色变成黄红、褐红、直至变成黑色,并且可以闻到有焦糊味。再接着加热,黑色的物质就燃烧起来。 观察到的现象: 先是由透明的颗粒,熔化成 液态(透明液体), 继续加热,颜色变成黄红、褐红、直至变成黑色,并且 可以闻
17、到有焦糊味。再接着加热,黑色的物质就燃烧起来。 结论:我认为 白糖由固体变成液体是 物理变化;由液体变成褐色、黑色 是化学变化。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实验者 时间 2012.03.27 实验名称 米饭、淀粉和碘酒实验器材: 培养皿 2 只、 淀粉 30 克、 米饭少许、 碘酒 1 瓶、 滴管 1 支 我的猜测: 米饭、淀粉里滴上碘酒,米饭就不能吃了,淀粉也不能使用了, 米饭和淀粉变成了新物质步骤: 1、在 1 只培养皿里放上 1 汤匙米饭,用滴管汲取碘酒,往米饭上滴上 1-2 滴,观察米饭的变化, 2、在另一只培养皿里放约 20 克
18、淀粉,同样用滴管往上滴碘酒 1-2 滴, 观察淀粉放上的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 米饭、淀粉滴上碘酒之后,颜色变成了蓝色。 结论:我认为 滴上碘酒后的米饭、淀粉颜色变成了蓝色,这种蓝色的 物质是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实验者 时间 2012.03.27 实验名称 制作神秘的信件实验器材: 毛笔 淀粉液 白纸 我的猜测: 用淀粉液书写的字,在白纸上看不出来,用碘酒溶液可以 使字迹显示出来步骤: 1、配制澄清的淀粉液 将 20 克的淀粉放入清水中,搅拌,等几分钟,让大颗粒沉淀 ; 另用一个容器,把上层的澄清溶液倒入
19、;2、书写用细毛笔蘸着澄清溶液在白纸上书写 3、晾干观察到的现象: 用棉球蘸着碘酒液在晾干后的“白纸”上,涂抹, 原来写字的地方就显示出字迹了。 结论:我认为 碘酒可以使淀粉变蓝,以此可检验物品中是否有淀粉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实验者 时间 2012.04.01 实验名称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实验器材: 白醋 20ml、小苏打 30ml、玻璃杯 3 只、玻璃片 3 片 我的猜测: 液体的白醋和固体的小苏打混合后会发生变化。 步骤: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汤匙醋,然后倒入一汤匙小苏打, 在杯子口上盖上一块玻璃片,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马
20、上产生反应,平静的液体产生大量的气泡, 等小苏打在液体中 完全消失后,气体气泡也观察不到了。 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感觉比原来温度要低; 将玻璃片从玻璃杯口平移开,把点燃的火柴伸入玻璃杯当中,火柴马上就熄灭了 将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会熄灭 观察到的现象: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反应后的液体温度 比原来要低, 用产生的气体倒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火焰会熄灭。 结论:我认为 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会产生新的物质,它们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实验者 时间 2012.04.07 实验名称 观察铁锈实验器材:
21、铁片 1 片、 铁锈 1 块、 羊角锤 1 把、 电池及盒 1 套、 导线 4根、小灯泡 1 只、 磁铁 1 只 我的猜测: 铁锈和铁钉铁片的性质是不同的,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步骤: 1、比较铁和铁锈的外观: 铁片的颜色灰白色、有光泽、片上无空隙、手感光滑; 铁锈的颜色红褐色、无光泽、片上有空隙、手感粗糙。 2、实验比较: 敲击:铁片有韧性,铁锈较脆; (用羊角锤轻敲击) 导电性:铁片能导电,铁锈不能导电(把铁片铁锈分别接在电路上)磁铁吸引:铁片能被磁铁吸引,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用磁铁吸)观察到的现象:从外观的形态及实验比较上,说明铁片和铁锈是不同的物质 结论:我认为铁片和铁锈是不同的物质,铁
22、变成了铁锈,就是化学变化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实验者 时间 2012.04.08 实验名称 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实验器材: 250ML 玻璃烧杯 2 只、 硫酸铜溶液 200ML 铁钉 1 支 镊子 1 把 我的猜测: 铁钉和硫酸铜溶液会发生变化,铁钉可能会生锈, 步骤: 1、配制硫酸铜溶液: 将硫酸铜颗粒放入烧杯的水中,搅拌,进行充分溶解 2、用镊子夹住铁钉的一端,把铁钉的一部分浸入溶液中, 观察发生的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 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浅蓝色的溶液逐渐 变浅。再过一段时间,溶液逐渐变成红褐色。 结论:我
23、认为 铁钉和硫酸铜溶液会发生了化学变化, 生成了新物质。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 年级 六年级 实验者 时间 2012.04.14 实验名称 铁生锈的快慢实验器材:培养皿 3 只(或试管 3 支)、铁钉 3 支、吸水纸若干、 清水200ML 盐水 200ML 我的猜测:铁钉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锈的速度是不同的 步骤: 1、三只相同的培养皿里,其中两个分别放入同样多的清水、盐水 2、把一个铁钉放在空培养皿里,另一个放在清水里,再一个放在盐水里, 3、每天对这三个铁钉进行观察并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 记录表如下: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24、 空培养皿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有锈点 清 水 里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有锈点 锈面增大 锈面又大 食盐水里 无变化 有锈点 有锈点 锈面增大 锈面占半 几乎全锈 结论:我认为 在有水有空气的环境里,铁钉要生锈,越是腐蚀性强的, 铁钉生锈越快。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实验者 时间 3.22-4.20 实验名称 月 相实验器材: 记录纸、铅笔 我的猜测: 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步骤:1、观察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情况,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即使遇到多云,也进行观察 2、我观察到的月相变化如下,记录时间是每天相同的时刻
25、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我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具有规律性的,上半月左暗右明,明亮部分 逐渐增大;下半月左明右暗,明亮部分逐渐减小直至完全变暗。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模拟月相变化实验器材: 太阳图片 1 张、双面胶(或胶水)、 皮球 1 只 我的猜测: 月相的变化和月球运行的位置有关、和人的观察点有关 步骤: 1、在教室的黑板上贴上太阳的图片,场地中间画上地球,在地球的周围,再画一个大圆圈,表示月球的运行路线,2、由一名同学举着贴有一半白纸的皮球,代表被照亮一半的月球,沿月球的的路线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一个月
26、。3、在运行过程中,“月球”的亮面始终对着“太阳”,表示月球只能有一面被太阳照亮。当“月球”运行到相应位置时, 画下过程到的“月相”。 观察到的现象: 我们在地球上过程到的月相,其实是看到的明亮部分 的形状,有时看到的明亮部分大,有时小;至于是左边明亮还是右边明亮,主要和太阳的位置有关。 结论:我认为月相实际上就是我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 太阳照亮的部分。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模拟环形山成因实验器材: 细沙子 5000ml、 20-30ml 注射器 1 支、 塑料软管 2 米、 台球球 1 只(或大号玻璃球
27、1 只), 我的猜测: 环形山是由于外来的流星、陨石撞击月面形成的 步骤: 1、用细沙在地面上堆成 2 个较平缓沙丘的模样, 2、手持台球,在一个“沙丘”的高度上方约 1.5 米处往下丢,让台球自然下落, 撞击沙堆; 3、在另一“沙丘”里埋进塑料软管,管口向上,厚度约 3cm, 4、 注射器里吸满清水,接上塑料管,往水管里“注射”, 让喷出的水自然朝上喷出、流淌。观察到的现象: 两种方法都可以制作出来环形山,但撞击形成的环形山 最像月面的环形山的形状。 结论:我认为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是由于受撞击形成的,而不是由 火山喷发形成的。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28、 年级 六年级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模拟日食和月食实验实验器材: 手电筒 1 只、乒乓球 1 只、 玻璃球 1 只 我的猜测: 日食、月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日、月、地三个星体 位于不同的位置形成的步骤: 1、手电筒代表太阳,玻璃球代表月球,乒乓球代表地球, 2、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 3、观察太阳不动,地球和月球在运行时,阴影光线分别在 “月面”和“地面”形成的景象 观察到的现象: 当“月球” 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时,就是 日食; 当 “地球” 挡住太阳射向 “月球”的光线时,就是 月食。 结论:我认为 日食和月食是 太阳、地球、月球三个球体,在运动过程中,处于
29、不同的位置,产生的光线互相遮挡的一种景象。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建一个“星座”模型实验器材: 硬纸板、尼龙线、橡皮泥、直尺、剪刀、投影仪及屏幕 我的猜测: 组成星座的各个星星,大小不一,没有联系,看到的星座 只是在地球上观察的形状步骤: 1、在边长 50 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按图打上 7 个小孔【图一】 2、在 17 号小孔上,分别挂上 15cm、12cm 、15cm 、17cm、27cm、 27cm、14cm 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相同大小的橡皮泥小球【图二】 图一 图二 3、用投影机的光从侧面照射它
30、们,观察记录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 观察到的现象:会看到 形成的影子是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北斗星”的形状;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形成的影子会不同;在其它星球上观察“北斗七星” ,构成的图形就会不同。结论:我认为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离我们有远有近; 星座其实是距离不同的、没有联系的恒星 在天幕上排列的图像。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制作活动观星图实验器材: 星座图 1 张、 圆形纸板 2 个 、剪刀 1 把 我的猜测: 可以用自制的星座图观测夜晚的星座 步骤:1、将印着全天星座图的硬纸板,沿边缘线剪下,做成活动
31、圆盘; 2、将另一张印有椭圆的,也沿边缘线剪下,并将椭圆的空白处 挖空;3、用活动按钮将两个圆盘,把中心点扣接在一起,让这两部分 可以互相转动4、夜晚观测时,先把天盘及地盘四周边缘的日期、时刻对准,再将活动星座图举过头顶,方向和实际方向一致,就可以认识星座了。观察到的现象: 我们用星座图认识了许多星座及一些特定名称的星星 结论:我认为 天上的星座位置是固定的,短时间内是不会变化的, 可以用星座图很方便地寻找各个季节、不同日期的星座,还可以找一些特定的星。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填埋垃圾模拟实验实验器材: 广口瓶 1 个、 细石子、吸水纸、 墨水、饮料瓶、 清水 我的猜测: 随便简单的填埋垃圾会污染环境步骤: 1、在广口瓶中放入干净的细石子 3 厘米厚,加入清水,使水 刚好位于石子高度的一半; 2、往瓶子中靠近瓶壁处放入浸过蓝墨水、红墨水的干纸巾, 然后用石子埋住; 3、用自制的塑料瓶喷水器,模拟下雨,往上面喷水, 观察瓶子底部 水的颜色、清晰度 的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 纸团淋湿后,上面沾染的颜色逐渐往下面渗透,底部的清水 慢慢变成浑浊的有色浑水 结论:我认为 粗糙的、简单的把垃圾填埋,会污染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