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 年 08 月 修 订1单人心肺复苏术操作考核评分表编号: 得分:项目 内 容 分值 扣分原因 扣分目的 对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1 分) 、心跳停止的病人(1 分)进行抢救,保证重要脏器血氧供应(1 分) ,尽快恢复心跳(1 分) 、呼吸(1 分)5评估 1、 环境安全(1 分) 。2、 患者意识(1 分) ,心跳(2 分) ,呼吸(1 分)5准备 简易呼吸器一套、吸氧管、听诊器、血压计、特护单、弯盘,必要时备心肺复苏板。 (少 1 件扣 1 分,扣完为止)5流程1、 判断患者反应:拍双肩,双侧耳边呼喊(2 分) ;判断呼吸(1 分)2、 呼救(2 分) ,看时间(1 分)3、 患者
2、仰卧于坚实平面(1 分) ;暴露胸腹部(1 分) ;松开腰带(1 分)4、 判断有无颈动脉搏动,部位准确(1 分) ;时间大于 5 秒、小于 10 秒(1分)5、 心脏按压:按压部位:胸骨中下 1/3 交界处(男性:两乳头连线中点) (一次不符扣 1 分)(5 分)按压姿势:双臂伸直,垂直按压(每次不符扣 0.1 分,扣完为止)(5 分)按压深度:胸骨下陷至少 5cm(每次不符扣 0.1 分,扣完为止)(5 分)按压频率:至少 100 次/分(18 秒/循环扣 1 分)(5 分)按压与放松时比:1:1,放松后胸廓完全反弹,掌根不离开胸壁(一次不符扣 0.2 分,扣完为止)(5 分)6、 人工呼
3、吸: 开放气道(2 分) ,清除分泌物(1 分) ,取下假牙(1 分)连接氧源(调节氧流量至少 10-12 升/分)(2 分)正确打开气道(2分)面罩紧扣口鼻部(2 分)EC 手法固定(2 分)挤压气囊 1 秒钟,连续两次,使胸廓抬起(一次不符扣 0.3 分)(3 分)7、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30:2(2 分)8、 反复 5 个循环(少一个循环扣 1 分)(5 分)9、 判断复苏效果:意识恢复,瞳孔由大变小,面色(口唇)红润,大动脉搏动恢复,恢复自主呼吸(少或错误一项扣 1 分,扣完为止)(5 分)时间不超过 10 秒(1 分)如复苏不成功,继续进行 CPR(2 分)看时间(1 分)10、
4、 安置病人,测量血压,进一步生命支持(5 分)11、 洗手(1 分) ,记录(1 分) ,终末处理(2 分)75总体评价1、 抢救及时(2 分) ,动作准确(2 分) ,步骤正确(2 分) 。2、 人工呼吸有效(2 分) ,胸外按压正确(2 分) 。10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考核者签名:2013 年 08 月 修 订2 生命体征测量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编号: 得分:项目 内 容 分值 扣分原因 扣分目的观察体温(0.5 分) 、脉搏(0.5 分) 、呼吸(0.5 分) 、血压(0.5 分)的变化,为疾病的诊断(1 分) 、治疗(1 分)和护理(1 分)提供依据 5 评估1、核对病人(1 分) ,
5、自我介绍(0.5 分) ,评估病人的年龄(0.5 分) 、病情(1 分) 、意识状况(1 分) 、治疗情况(1 分)及肢体活动度等(1 分)2、病人的心理状态(0.5 分) 、合作程度(0.5 分)3、解释目的(1 分) 、注意事项(1 分)及配合方法(1 分)10准备1、病人:30 分钟内无进食、活动、情绪激动、冷/热敷等(4 分,少问一项扣 1 分,扣完为止)2、用物:治疗盘内放:体温计、纱布、弯盘、秒表、听诊器、血压计、笔、纸(2 分,少一项扣 0.5 分,扣完为止)3、检测:检查体温计刻度是否在 35以下(1 分)检查血压计性能:玻璃汞柱有无破损、水银有无漏出、橡胶管、输气球是否漏气、
6、水银是否充足、水银柱有无自行下落、有无气泡 (2 分,少一项扣 0.2 分,扣完为止)检查听诊器是否完好(1 分)10流程1、备齐用物至病人床前,核对病人(2 分)2、测体温(15 分)擦干一侧腋下(2.5 分) ;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曲臂过胸(2.5 分) , 看时间,810 分钟取出(2.5 分)擦净体温计(2.5 分)看明度数(2.5 分) ,体温计甩至 35以下(2.5 分)3、测脉搏、呼吸(15 分)病人近侧手臂腕部伸展,置舒适位置(2 分) 将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在病人的桡动脉表面,计脉搏次数,一般测 30 秒(4 分)手仍按在病人腕上,观察病人胸部或腹部起伏,计呼吸次
7、数(4 分)将结果与病人做适宜的告知、沟通与宣教(3 分)洗手(1 分) ,记录(1 分)4、测血压(30 分)取合适体位,暴露一臂(1 分) ,手掌向上伸直肘部(1 分)打开血压计,垂直放妥(1 分)驱尽袖带内空气(1 分) ,平整缠绕(1 分) ,使袖带下缘距肘窝上约2cm(1 分) ,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1 分)血压计“0”点和肱动脉,心脏处于同一水平(1 分)打开水银槽开关,关闭输气球气门(1 分)听诊器置于肱动脉搏动处,一手稍加固定(1 分)打气至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再升高 2030cmHg(1 分)放气缓慢(2 分) ,速度均匀(4 分) ;结果准确(2 分)取下袖带,驱尽袖带内余
8、气(1 分) ,血压计盒盖右倾 45(1 分)关闭水银槽开关(1 分) ,整理好袖带,盖上盒盖(1 分)将监测结果与病人做适宜的告知、沟通与宣教(2 分) 。5、安置病人(3 分)6、洗手(1 分) ,记录(1 分) ,终末处理(3 分)65总体评价1、 测量过程流畅(1 分) ,病人安全、舒适(1 分) ,注意保暖(1 分) ,动作轻柔(1 分)2、 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3)3、 与病人沟通交流好,体现人文关怀(3 分)4、 全程操作10 分钟,超过一分钟扣 4 分10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考核者签名:2013 年 08 月 修 订3 无菌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编号: 得分:项目 内 容 分
9、值 扣分原因 扣分目的在医疗(0.5 分) 、护理(0.5 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1分)和防止无菌物品(1 分) 、无菌溶液(1 分) 、无菌区域(1 分)被污染。5评估1、操作者着装整齐(0.5 分),指甲符合要求(1 分),取下手表(0.5 分),戴口罩(1 分) 、洗手(1 分)2、治疗室环境清洁(1 分) 、明亮(1 分) ,符合无菌技术操作要求(30分钟内停止打扫,1 分) ;操作台宽敞(1 分) 、清洁(1 分) 、干燥(1 分)10准备1、 用物:无菌持物镊包、无菌巾包、无菌治疗碗包、无菌溶液、棉签、安尔碘、清洁治疗盘、弯盘、笔、纸。 (5 分,少一项扣 0.5 分
10、,扣完为止)2、 检查物品:各无菌包:检查无菌包名称,外包装无破损、潮湿、松动,3M 胶带是否变色均匀黑染,在有效期;(4 分,少一项扣 0.5 分,扣完为止)无菌溶液:遵医嘱准备无菌溶液,检查药品名称、剂量、浓度、有效期;标签无破损;瓶口瓶底瓶体无裂痕;对光检查溶液无浑浊、沉淀、絮状物(3 分,少一项扣 0.5 分,扣完为止)10流程1、 打开无菌持物镊包布(2 分) ,取出持物镊筒(罐)及持物镊置于治疗台面上(1 分) ,标明起止日期和时间(2 分)2、 取一治疗盘,清洁(1 分) 、干燥(1 分)置于治疗台适当位置(1 分)3、 打开无菌巾包布(2 分) ,用无菌持物镊夹取无菌巾 1 块
11、(2 分) ,放入治疗盘中(取无菌持物镊时,先打开无菌持物镊容器盖(1 分) ,镊端闭合向下(1 分) ,不可碰及容器边缘(1 分) ,治疗巾传递过程中未被污染(2 分) ,用后镊端闭合放回容器内(1 分) ,盖上容器盖子(2 分) ) ,无菌巾包按原折痕包好(1 分) ,注明开包时间(2 分)4、 将无菌巾轻轻抖开(1 分) ,双折铺于方盘内(2 分) ,双手捏住无菌巾上层两角的外面(2 分) ,远端呈扇形折叠(2 分) ,开口边向外(2分)注意不要跨越无菌区5、 消毒无菌溶液瓶口(2 分) (待干)6、 打开无菌治疗碗包布(2 分) ,用无菌持物镊夹取一治疗碗放于无菌盘内(2 分) ,治疗
12、碗包按原折痕包好(1 分) ,注明开包时间(2 分)7、 打开瓶盖(2 分) ,手握标签面倒少许溶液冲洗瓶口(3 分) ,再由原处倒出所需液量于无菌容器内(3 分) ,塞进瓶塞(2 分) ,自瓶口分别向上(2 分) 、向下(2 分)消毒瓶塞上翻部分和瓶口;盖好瓶塞(1 分) ,注明开启日期、时间(2 分) 。8、 盖上治疗巾(1 分) ,将治疗碗移至治疗巾中央(1 分) ,下缘向上折两次(2 分) ,左右两侧分别从两边向下折叠(2 分) ,注意不要跨越无菌区。无菌治疗盘注明铺盘时间(2 分)70总体评价5、 遵守无菌操作原则(2 分) ,6、 越过一次无菌面扣 2 分,7、 操作过程流畅(1
13、分) ,无菌物品未被污染(1 分) ,治疗巾干燥(1 分)8、 全程操作10 分钟,超过一分钟扣 4 分5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考核者签名:2013 年 08 月 修 订4 心电监护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编号: 得分:项目 内 容 分 值 扣分原因 扣 分目的 1、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2 分) 2、为评估病情(1 分)及治疗(1 分) 、护理(1 分)提供依据。 5评估1、 核对病人(1 分) ,自我介绍(0.5 分) ,评估病人的年龄(0.5 分) 、病情(0.5 分) 、生命体征(0.5 分) 、皮肤情况(0.5 分)2、 病人的心理状态(0.5 分)及合作程度(1 分) ,并解释目的(1 分
14、) 、注意事项(2 分)3、 是否有使用监护仪的指征(0.5 分)和适应症(0.5 分) ;所需监测的项目(0.5 分)4、 监护仪的性能(0.5 分)10准备1、 护士:洗手(1 分) ,戴口罩(1 分) 2、 病人:皮肤准备(1 分) ,体位舒适(1 分)3、 环境:整洁(1 分) ,有电源及插座(1 分)4、 用物:治疗盘、心电监护仪、导联线、配套血压计袖带、SpQ2 传感器、电极片、75乙醇棉球、监护记录单,必要时备插线版等(4 分,少一项扣0.5 分,扣完为止)10流程1、 核对病人 (2 分) 2、 安置舒适体位 (2 分)3、 连接监护仪电源(1 分),打开主机开关(1 分) 4
15、、 无创血压监测(10 分):选择合适的部位(2 分),绑血压计袖带(袖带下缘距肘窝两横指 (2 分),松紧适宜(2 分) 按测量键(2 分) ,设定测量间隔时间(2 分)5、 心电监测(20 分):安装电极片于导联线(2 分)暴露胸部(1 分) , 必要时放置电极片处用 75乙醇清洁(1 分) ,正确定位并粘贴已连接心电导联线的电极片:右上(RA) :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2 分)左上(LA) :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2 分)右下(RL):右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2 分)左下(LL):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2 分)胸导(C):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2 分)安放监护电极时,必须留出一定范围
16、的心前区,以不影响在除颤时放置电极板(2 分)选择 P、QRS、T 波显示较清晰的导联(2 分)调节振幅(2 分)6、 SpO2 监测(5 分):将 SpO2 传感器安放在病人身体的合适部位(5 分)7、 输入病人信息(1 分) ,根据病人情况,设定各报警限(2 分) ,打开报警系统(2 分)8、 调至主屏(1 分),监测异常心电图(1 分) 并记录(2 分)9、 停止监护:(10 分)核对病人(2 分) ,向病人解释(1 分) ;记录最后一次监测数值(1 分) ,关闭监护仪(1 分) ;撤除导联线(1 分)及电极(1 分) 、血压计袖带(1 分)等;清洁皮肤(1 分) ,安置病人(1 分)1
17、0、 洗手(1 分)、记录(1 分)、终末处理(3 分)65总体评价1、 操作过程流畅(1 分) ,病人安全、舒适(1 分) ,注意保暖(1 分) ,动作轻柔(1 分)2、 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3 分)3、 注意与病人沟通交流,体现人文关怀(3 分)4、 全程操作10 分钟,超过一分钟扣 4 分10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考核者签名:2013 年 08 月 修 订5 氧气吸入(中心吸氧)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编号: 得分:项目 内 容 分 值 扣分原因 扣 分目的 提高血氧含量(2 分)及动脉血氧饱和度(2 分) ,纠正机体缺氧(1 分) 5评估1、双人核对医嘱,携带治疗盘(放压舌板、听诊器、手电筒
18、、弯盘)至床旁(1 分)2、核对病人床号姓名(1 分) ,自我介绍(0.5 分) ,评估病人的病情、呼吸、紫绀(0.5 分) 、意识状况(0.5 分) 、缺氧程度(0.5 分)3、鼻腔黏膜(0.5 分)及有无分泌物堵塞(0.5 分)等。4、病人心理状态(0.5 分) 、合作程度、有无胶布、橡胶过敏。(0.5 分)5、解释目的(1 分) 、过程(1 分)及配合方法(0.5 分)等。6、病房环境:有吸氧装置、无明火(0.5 分) 、暖气片(0.5分)及易燃品(0.5 分)等10准备1、 护士:洗手(1 分) ,衣帽整洁、戴口罩(1 分)2、 用物:氧气装置一套,治疗碗、灭菌蒸馏水、吸氧管、棉签、纱
19、布、用氧记录单、弯盘(3 分,少一项扣 0.5 分)3、 加湿化液:打开治疗碗包布取出治疗碗(1 分) ,检查氧气湿化瓶在有效期内(1 分) ,按倒无菌溶液操作流程倒湿化液(1 分) ,占湿化瓶容量的 1/2-1/3(1 分) ) ,将余液倒入治疗碗内(1 分)10流程1、 核对病人(2 分)2、 装表:(15 分) 检查氧气管道总开关是否打开(2 分) ,对齐固定孔将流量表接着插入氧气出口(2 分) ,向外轻轻拉接头证实已接紧(1 分) ,装湿化瓶(2 分) ,将棉签拉成丝状(1 分) ,打开流量开关(1 分) ,检查各接头是否漏气(3 分) ,氧气流出是否通畅(2 分) ,关闭流量开关(1
20、 分)3、 给氧:(25 分) 清洁鼻腔(2 分)连接吸氧管(1 分) ,打开氧气流量开关(2 分) ,根据病情或医嘱调节氧流量(4 分)检查氧气输出是否通畅同时湿润鼻导管前端(2 分)将鼻塞塞入鼻腔(方向正确) (2 分) ,妥善固定(2 分)检查吸氧导管有无扭曲、折叠(2 分) ,询问病人是否有气体注入鼻腔(2 分)向病人交待注意事项(3 分)观察(1 分) 、洗手(1 分) 、记录(1 分)4、 根据医嘱中途调节氧流量(5 分):核对病人(2 分)分离导管(1 分)调节氧流量(1 分)连接导管(0.5 分) 、洗手(1 分) 、记录(0.5 分)5、 停止用氧:(15 分) 核对病人(2
21、 分) ,评估氧疗效果(3 分)向病人解释(2 分)拔出鼻塞(1 分) ,擦拭鼻腔(1 分)关流量开关(1 分)卸下氧气表(1 分)安置病人(2 分) 、洗手(1 分) 、记录(1 分)6、 终末处理(3 分)65总体评价1、 操作过程流畅(1 分) ,病人安全、舒适(1 分) ,动作轻柔娴熟、准确、节力(2 分)2、 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如肺水肿时的处理) (3 分)3、 操作中注意保持与病人交流,态度和蔼,用语恰当,体现人文关怀(3 分)102013 年 08 月 修 订全程操作10 分钟,超过一分钟扣 4 分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考核者签名:2013 年 08 月 修 订6 翻身拍背操
22、作考核评分标准编号: 得分:项目 内 容 分 值 扣分原因 扣 分目的 1、确保病人舒适(1 分),预防并发症(1 分)2、促进痰液排出(1 分),保持呼吸道通畅(2 分) 5 评估 1、核对病人床号姓名(1 分),自我介绍(0.5 分),患者的病情(1 分)、年龄(1 分)、体重(1 分)、肢体活动能力(0.5 分)、心功能状况(0.5 分)、听诊(1 分)2、有无手术(0.5 分)、骨折(0.5 分)、引流管(1 分)、牵引(0.5 分)3、向病人/家属解释操作目的,取得患者/家属合作(1 分)10 准备 1、 护士:仪表端庄(0.5 分)、着装规范(0.5 分)、指甲不长(0.5 分)、
23、洗手(0.5 分)2、 病人:进餐情况(1 分),排尿(1 分)3、 环境:关闭门窗(1 分),调节合适室温(1 分)4、 用物:视情备听诊器(1 分)、翻身枕(1 分)、软枕(1 分)、手消毒剂(1 分)、餐巾纸、治疗巾漱口杯(0.5 分)10 流程 1、 核对病人床号、姓名(2 分)2、 移开床旁椅(1 分)3、 根据患者目前卧位情况,操作者位于患者床边(1 分),床栏安全(1 分),夹闭管道(2 分),松开引流袋(2 分),移枕(1 分),放下近侧床栏(1 分)4、 使病人仰卧(1 分),双手放于腹部(2 分),双腿屈曲(2 分)5、 将病人轻轻抬起(2 分),平移至一侧床旁(2 分)6
24、、 使患者躯干保持水平位(1 分),再向对侧翻转(3 分)7、 两软枕分别放于胸前(1 分)、双膝之间(1 分),使双膝呈自然弯曲状(1 分)8、 移枕(1 分)9、 检查受压部位的皮肤(2 分),做相应的处理(2 分)10、 依病情决定拍背,促进排痰(10 分)将手空心握拳(1 分),适度拍打(1 分),振动患者背部(1 分),由下而上(2 分),由外向内(2 分),反复进行 510min(1 分),过程中注意嘱患者深吸气后用力咳嗽将痰排出(2 分)11、 将翻身枕放于背部支撑身体(2 分),听诊(1 分)12、 拉上近侧床档(2 分)13、 检查仪器连接(2 分)及管道(2 分),开放引流
25、(2 分),固定引流袋(2 分)14、 整理床单位(2 分),做好相关安全告知(3 分)15、 终末处置(3 分),洗手(1 分),记录(1 分)65 总体 评价 4、 操作过程流畅(1 分) ,病人安全、舒适(1 分) ,动作轻柔娴熟、准确、节力(1 分) ,注意保暖(1 分)5、 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3 分)6、 操作中注意保持与病人交流,态度和蔼,用语恰当,体现人文关怀(3 分)全程操作10 分钟,超过一分钟扣 4 分10 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考核者签名:2013 年 08 月 修 订7 吸痰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编号: 得分:项目 内 容 分 值 扣分原因 扣 分目的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6、2 分) ,保持呼吸道通畅(3 分) 5评估1、 双人核对医嘱(0.5 分)2、 核对病人(1 分) ,自我介绍(0.5 分) ,评估病人的病情(0.5 分) 、治疗(0.5 分) 、血氧饱和度(0.5 分) 、呼吸情况(0.5 分) ,听诊有无痰鸣音(0.5 分)3、 口、鼻腔黏膜(0.5 分)是否正常,有无分泌物(0.5 分) 、有无鼻中隔弯曲(0.5 分) ,是否有义齿(0.5 分)4、 解释操作目的(1 分) ,病人的合作程度(1 分)5、 负压吸引器的性能(1 分) 、电源电压与吸引器的电压是否相吻合(0.5 分)10准备1、 护士:洗手(1 分) ,戴口罩(1 分) ,必要时戴手套
27、2、 用物:电动吸引器;治疗碗(内有一镊子) ,灭菌生理盐水、弯盘、纱布、压舌板、吸痰管数根、电筒、棉签、口腔用药、听诊器,必要时备压开拉等(4 分,少一项扣0.5 分,扣完为止)3、 取出治疗碗(1 分) ,在治疗碗内倒适量生理盐水(3 分)10流程1、 核对病人床号、姓名(2 分)2、 吸痰前:(10 分) 插电源(1 分) ,打开吸引器(1 分) ,调节压力(2 分),检查病人的口腔(1 分) ,取下活动义齿(1 分)病人头部转向操作者(1 分) ,昏迷病人协助张口(1分)连接吸痰管(1 分)并试吸是否通畅(1 分)3、 吸痰:(40 分)阻断负压(1 分) ,吸痰管插入鼻腔(2 分)用
28、拇指及食指捏住吸痰管以轻柔术方法左右旋转(3 分),向上提吸(3 分)观察病人的面色(2 分) 、呼吸(2 分) 、血氧饱和度(2 分) ,判断是否需要再次吸痰(2 分)抽吸无菌等渗盐水(2 分)更换吸痰管(2 分)阻断负压(1 分) ,吸痰管插入口腔(2 分) ;左右旋转(3 分) ,向上提吸(3 分)观察病人的面色(2 分) 、呼吸(2 分) 、血氧饱和度(2 分) ,判断是否需要再次吸痰(2 分)抽吸无菌等渗盐水(2 分)4、 吸痰后:(5 分)分离吸痰管(2 分)擦净面部及口(1 分) 、鼻分泌物(1 分)观察黏膜有无损伤(1 分)5、 根据情况吸痰前后调节氧流量(1 分)5、 洗手(
29、1 分) ,安置病人(1 分)6、 终末处理(3 分),洗手(1 分) ,记录(1 分)65总体 评价 7、 操作过程流畅(1 分) ,病人安全、舒适(1 分) ,动作轻柔娴熟、准确、节力(2 分)8、 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3 分)9、 操作中注意保持与病人交流,态度和蔼,用语恰当,体现人文关怀(3 分)10 2013 年 08 月 修 订全程操作10 分钟,超过一分钟扣 4 分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考核者签名:2013 年 08 月 修 订8 药物皮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编号: 得分: 项目 内 容 分 值 扣分原因 扣 分目的 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2 分) ,预防接种(1 分) ,以观察局
30、部(1 分)及全身反应(1 分) 5评估1、 核对病人床号姓名(1 分) ,自我介绍(0.5 分) ,评估病人的病情(0.5 分) 、意识状况(0.5 分) 、用药史(0.5 分)、药物过敏史(1 分) 、家庭史、不良反应史(1 分) ,局部皮肤情况(0.5 分) 、是否空腹(0.5 分)2、 病人的心理状态(1 分) ,合作程度(1 分)3、 解释目的(1 分) 、注意事项(1 分)10准备1、 护土:洗手(1 分) ,戴口罩(1 分)2、 病人:取舒适体位(1 分)3、 环境:清洁(1 分) 、明亮(1 分) 、符合操作要求(1 分)4、 用物:一次性 5ml 注射器、一次性 1ml 注射
31、器、药物、砂轮、弯盘、纱布、棉签、消毒液、治疗单、 0. 1%盐酸肾上腺素、笔、表(4 分,少一项扣 0.5 分,扣完为止)10流程1、 检查核对:(5 分)双人核对医嘱(1 分) ,检查药物及注射器的有效期(2 分) 、质量(2 分)2、 配制皮试液:(25 分)打开药物瓶盖(1 分) ,消毒(1 分) ,打开 0.9%生理盐水(1 分)打开注射器(1 分) ,再次检查药液质量(1 分) ,抽吸适量 0.9%生理盐水(1 分)注入药物瓶内( 1 分) ,抽出相同量的空气(1 分) ,摇匀溶解药液(1 分)按皮试药物的浓度要求正确配制皮试液(5 分) ,每次药液稀释后摇匀(3 分)套上针帽(1
32、 分) ,贴上标签(1 分) ,注明药名(1 分) 、配置日期(1 分) 、时间(1 分) 、放置正确(1 分)核对配制的皮试液与医嘱是否相符(2 分)3、 注射:(20 分)核对病人床号姓名(2 分)选择注射部位(2 分)消毒皮肤(2 分) ,待干(1 分)调整注射器针尖斜面方向(1 分) ,排气,不浪费药液(1 分) ,绷紧皮肤(2 分) ,呈 510刺入皮内(2分) ,固定针栓(1 分) ,注入药液 0.1ml(1 分) ,形成皮丘(2 分) ,拔针后勿按压(1 分)再次核对病人(2 分)4、 告知病人注意事项(2 分) ,询问病人有无不适(2 分)5、 洗手(1 分) ,守候 20 分
33、钟(1 分) ,判断皮试结果并告知(2 分) ,安置病人(2 分)6、 终末处置(2 分) ,洗手(1 分) ,告知、记录、标注(2分)65总体 评价 1、操作过程流畅(1 分) ,病人安全、舒适(1 分) ,动作轻柔娴熟、准确、节力(1 分)2、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2 分)3、操作中注意保持与病人交流,态度和蔼,用语恰当,体现人文关怀(2 分)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 (3 分)全程操作10 分钟,超过一分钟扣 4 分10 2013 年 08 月 修 订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考核者签名:2013 年 08 月 修 订9 静脉输液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编号: 得分:项目 内 容 分 值 扣
34、分原因 扣 分目的1、 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维持酸碱平衡(2 分) 2、 补充营养,维持热量(1 分)3、 输入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 分)4、 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1 分)5评估1、 核对病人(1 分) ,自我介绍(0.5 分)评估病人的年龄(1 分) 、病情(1 分) 、药物过敏史(0.5 分) 、营养状况(0.5 分) 、穿刺部位的皮肤(0.5 分) 、血管状况(0.5 分)及肢体活动度(0.5 分)2、 病人的心理状态(1 分)及合作程度(1 分)3、 解释目的(1 分) 、注意事项(1 分)10准备1、 护士:洗手(1 分) ,戴口罩(1 分)2、 病人:排尿,
35、体位舒适,穿刺肢体保暖(各 0.5 分)3、 环境:清洁(0.5 分) ,明亮(0.5 分) ,操作台清洁(0.5分) 、宽阔(0.5 分) 、便于操作(0.5 分)4、 用物:治疗盘内放置止血带、棉签、消毒液、一次性输液器、血管钳、胶布、弯盘、液体及药物,输液卡、输液架(4 分,少一项扣 0.5 分,扣完为止)10流程1、 备药(15 分)转抄医嘱(1 分) ,请第二人核对(1 分) ,核对药液瓶签(1 分) ,检查药液质量(1 分) ,配液用物查对(1 分) ) ;启开液体盖方法正确(1 分) ,消毒加药口规范(1 分)安瓶锯前锯后消毒(1 分) 、折断安瓿方法正确(1 分)抽药手法正确,
36、无外溢及浪费(2 分) ,配后签名(1 分)检查输液器符合要求(2 分)取输液器及安插手法正确(1 分)2、 排气(10 分)核对病人(2 分) ,介绍药名及主要药理作用(1 分)一次排气成功:倒置茂菲氏滴管,打开调节器,液体流入滴管内液面达 1/22/3 时,折叠滴管根部的输液管,迅速转正,使液体缓慢排出,至排尽导管和针头内的空气,关闭调节器,不污染针头不滴液(5 分,未一步到位扣 2分)检查输液器无气泡(1 分) ,输液器放置妥当(1 分)3、 消毒穿刺(15 分)扎止血带规范,嘱病人握拳(1 分)消毒皮肤两次,直径 5cm(2 分) ,准备胶布(1 分)再次查对(2 分) 取下护针帽(1
37、 分),排气(1 分) ,夹闭输液管(1 分),固定皮肤(1 分) 、穿刺见回血再进针少许(1 分)松开止血带(1 分) ,嘱病人松拳(1 分) ,放开输液管夹(1 分) ,观察液体点滴是否通畅(1 分)4、 固定调速(10 分)固定针柄(1 分) ,覆盖针眼(1 分) ,软管盘曲固定(2 分)根据年龄、病情、药液调节滴速(4 分)输液后再次核对(2 分)5、 注意观察用药反应(2 分)6、 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2 分) ,洗手(2 分) ,填写巡视卡(1 分) ,安置病人(1 分)7、 终末处置(1.5 分) ,洗手(0.5 分) ,记录(0.5 分)8、 输液完毕后拔针:轻揭胶布,用干棉签
38、轻压穿刺点上方,快速拔针,按压片刻。安置病人。 (2 分)9、 同 7。65总体 评价 1、操作过程流畅(1 分) ,病人安全、舒适(1 分) ,动作轻柔娴熟、准确、节力(1 分)2、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2 分)3、操作中注意保持与病人交流,态度和蔼,用语恰当,体现人文关怀(2 分)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 (3 分)全程操作10 分钟,超过一分钟扣 4 分10 2013 年 08 月 修 订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考核者签名:10 鼻饲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编号: 得分:项目 内 容 分 值 扣分原因 扣 分目的 对不能由口进食(2 分)或拒绝进食(2 分) 的病人补充营养(3 分)、进行
39、治疗(3 分)。 5评估1、 携带用物至床边(治疗盘内放压舌板、弯盘、手电筒)(1分,缺一项扣 0.5 分,扣完为止),核对病人(1 分),自我介绍(0.5 分),评估病人的病情(0.5 分) 、治疗(0.5 分)2、 检查鼻黏膜有无肿胀(0.5 分) 、炎症(0.5 分) 、破损(0.5 分)、结痂(0.5 分),有无鼻息肉(0.5 分) 及鼻中隔弯曲(0.5 分)等,了解有无假牙(0.5 分)。3、 病人的心理状态(0.5 分)、合作程度(0.5 分) 并解释操作目的、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减轻方法(1 分) 及配合方法(1 分)。10准备1、 护士:洗手(1 分),戴口罩(1 分) ,必要时戴
40、手套(1 分)。2、 病人:取坐位或半坐位或根据病情安置体位(3 分) 。3、 用物:治疗盘内放治疗碗、消毒胃管、镊子、弯盘、50ml 注射器、纱布数块、石蜡油、汽油或乙醚、棉签、胶布、治疗巾、夹子、别针、压舌板、听诊器、温开水、鼻饲液(温度 3840) (4 分,缺一项扣 0.5 分,扣完为止)。10流程1、 核对病人(2 分)2、 清洗鼻腔(2 分)3、 插胃管:(20 分)颌下铺治疗巾(2 分);润滑胃管前端(2 分);测量并标记胃管插入的长度(自发际至剑突的距离) (3 分);自鼻孔轻轻插入(2 分);插入 1015cm,嘱病人做吞咽(2 分) ,继续插入至预定长度(2 分) ;检查口
41、腔内有无胃管盘曲(2 分) 。4、 验证胃管是否在胃内,方法有三种:(6 分)用注射器抽吸,抽出胃液(2 分) ;注入 l0ml 空气,用听诊器在胃部能听到气过水声(2 分);将胃管末端放人盛水的碗中,无气体逸出(2 分) 。5、 固定胃管(2 分) 6、 注入鼻饲液:(10 分)注入温开水(1.5 分)鼻饲液(2 分) 温开水(1.5 分);纱布包好胃管末端(1 分)、反折(1 分) 、夹紧(1 分)、固定(1 分);正确贴好胃管标识(1 分) 7、 安置病人(1 分) ,告之 30 分钟内避免搬动等,避免误吸(2 分)终末处理(2 分)、洗手(1 分) 、记录(1 分)8、 拔管:(10
42、分)用物准备(1 分)核对病人(1 分),向病人解释(1 分)颌下置弯盘(1 分),胃管末端置于弯盘(1 分)夹紧胃管末端(1 分、)嘱病人屏位呼吸(1 分) ,迅速拔出(1 分)清洁口鼻腔(1 分),观察口鼻腔粘膜(1 分)9、 安置病人(2 分)10、 终末处理(2 分)洗手(1 分) 、记录(1 分)65总体 评价 1、 操作过程流畅(1 分) ,病人安全、舒适(2 分) ,动作轻柔(1 分)2、 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3 分)10 2013 年 08 月 修 订3、 注意与病人沟通交流,体现人文关怀(3 分)全程操作12 分钟,超过一分钟扣 4 分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考核者签名:20
43、13 年 08 月 修 订11 保护带应用考核评分标准编号: 得分:项目 内 容 分 值 扣分原因 扣 分目的1、 对不合作(0.5 分)或自伤(0.5 分) 、伤人(0.5 分)的病人限制其身体(0.5 分)或肢体活动(0.5 分) 。2、 确保病人安全(1 分) ,保证治疗(0.5 分) 、护理(0.5 分)顺利进行(0.5 分)5评估1、 查看医嘱(1 分) ,核对病人(1 分) ,自我介绍(0.5 分) ,评估病人的病情(1 分) 、治疗(1 分)及肢体活动情况(1 分)2、 有无骨质疏松史(1 分)引起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1 分)3、 病人的心理状态(0.5 分)、合作程度(0.5
44、分) 并解释操作目的(0.5 分)4、 征求病人或家属同意(1 分)10准备1、 护士:洗手(2 分)2、 病人:排尿(2 分) ,取舒适卧位(2 分)3、 用物:棉垫数块、保护带、保护大单(4 分,缺一项扣 1 分,扣完为止)10流程1、 核对病人(2 分)2、 约束肢体:(25 分)棉垫包裹手腕(2 分)将保护带打成双套结套在棉垫外(2 分) ,稍拉紧(1 分) ,以能伸进 1-2 个手指为原则(2 分)将保护带系于床沿(2 分),打结于床沿下方(3 分) ,肢体处于功能位(2 分)棉垫包裹踝部(2 分)将保护带打成双套结套在棉垫外(2 分) ,稍拉紧(1 分) ,以能伸进 1-2 个手指
45、为原则(2 分)将保护带系于床沿(2 分),肢体处于功能位(2 分)3、 约束肩部,(20 分)去枕(2 分) ,病人双侧腋下垫棉垫(2 分)保护大单置于病人肩下(2 分 ),两侧等长(2 分)双侧分别穿过病人腋下及背后的保护带(4 分) ,在背部两侧交叉后分别固定于床头(4 分)枕头垫于头下(2 分)隔离其他病人(2 分)4、 整理床单元(2 分)及用物(2 分)5、 洗手(2 分)、记录(2 分)6、 及时观察(2 分),定时松解(2 分) ,协助翻身(2 分),满足病人所需(2 分),定时记录(2 分)65总体 评价 1、 操作过程流畅(1 分) ,病人安全、舒适(1 分) ,维护病人尊严(1 分)2、 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3 分)3、 注意与病人沟通交流,体现人文关怀(3 分)全程操作10 分钟,超过一分钟扣 4 分10 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考核者签名:2013 年 08 月 修 订12 口腔护理考核评分标准编号: 得分:项目 内 容 分 值 扣分原因 扣 分目的1、 保持口腔清洁(0.5 分) 、湿润(0.5 分) ,预防口腔感染(1 分)2、 去除口臭(1 分) ,增进食欲(1 分)3、 观察口腔病情变化(1 分)5评估1、 携带用物至病人床边(治疗盘内放压舌板、弯盘、手电筒、PH 试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