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现状及发展趋势.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2926975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现状及发展趋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现状及发展趋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现状及发展趋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现状及发展趋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现状及发展趋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信息化的特征、现状及发展趋势黄荣怀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以知识和信息的产生、传播及应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将占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将呈现出越来越突出的作用。然而 21 世纪教育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因人口增长而引起的教育要求、国际竞争和各种社会问题等方面。传统的教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根本出路就在改革,而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育信息化。 一、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1教育信息化的六要素什么是

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或信息技术是指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施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什么是信息化?首先信息化应是针对某个行业、某个领域、某个事物或某个过程( 或统称为一个系统)中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施用而言的,其次,信息化应是一个社会过程。简而言之,信息化就是人们追求或推动一个系统中信息资源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因此,信息化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将信息作为一种基本的构成要素,即信息资源应是信息化的核心;第二,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即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信息化的目的;第三,信息网络是大范围有效传

3、递信息的基础,也是现代信息技术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之一,因此它是信息化的基础;第四,信息化作为一个社会过程,受到人们在观念、理想、意志、技能以及团体的利益、社会组织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和制约,因此,信息化应有与之对应的保障机制。综上所述,某个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应有与之对应的基础、核心、目的和保障方面等的若干要素。事实上,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提出了我国信息化的发展思路,这个发展思路也与上述相似的观点。她包括国家信息化定义、国家信息化体系六个要素、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原则、奋斗目标、主要任务等内容。其中关于国家信息化的定义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

4、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 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这个定义包含四层含义:一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要服务于四个现代化;二是国家要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信息化建设;三是各个领域要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四是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六个要素为: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 术 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六个要素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完整的信息化体系。而对于一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信息网络是基础,信息资源是核心,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目的,而信息化人

5、才、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是其保障。教育信息化作为一个行业的信息化也不例外, 2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社会过程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是什么?我们可以分别从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加以考察。从技术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从教育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 我们把教育信息化看作是一个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信息化教育具有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等显著特点。

6、信息化教育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是,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适应性社会过程,它意味着存在一种与传统的教育环境发生作用的活跃倾向,它的性质决定它是否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及如何适应环境。因此,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它可能促进教育革新,也可能强化传统教育,因为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教育设施和教学手段改变了,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必将要革新,而教育模式的改变首先取决于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改变。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知识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新的教学观念是:

7、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帮助者,知识是由学生根据自己头脑里的认知结构而自主建构的,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正好适合于指导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因此,教育信息化除了带来教育思想、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外,更主要的是带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变,而且必将是一种革命性的改变。但要注意的是,任何模式的改变都是要有成本的,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目前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还未必能减轻教师的负担等。我们不能因为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就否定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不是为了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个别要求

8、,因此,我们要认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并正确面对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二、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简况现代信息技术在九十年代的加速发展,促进了当今世界各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育信息化作为跨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指标,纷纷被纳入当今世界各国新一轮的教改方案。尽管各国所面临的教改任务有层次上的不同,有内涵与外延的差异,但从教改所处的同一全球信息化时代下的宏观大背景、教育所面临的 21 世纪人类社会的挑战等宏观方面来看,又呈现出某些共性,这些共性集中体现在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进程所呈现的教改特点和举措上。如日本的第五代、第六代计算机进入教育网计划、欧盟的“尤里卡计划”、美国 ISW

9、向教育进军、韩国的“虚拟大学”、新加坡的“智慧岛”方案等。这些带有浓厚信息化时代色彩的世界教改走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 21 世纪信息社会世界教改与发展的教育信息化共性的新特点,世界各国呈现出各有国别特色的新举措,教育信息化一时间成为当代教改的时髦词汇,极大地促进了各国教改的信息化进程。 1国际教育信息化的进程1、从立法和信息政策的角度看,出现在教改方案中把信息技术教育列入正式课程、增加投资和开课年级超前发展的特点。 英国 1998 年以立法形式规定,在全体中小学中将原来的选修课全部改为必修课,并拟定中学信息技术课评价的九项标准。在国拨教育经费中,法定的6必须作为学校专款专用的

10、微机购置费,以保证英国 20中小学校上INTERNET 网,其中中学占 85,小学占 5%。 美国总统克林顿 1996 年在国情咨文中指出,2000 年美国必须实施 100的学校与国际互联网连通,并建议国会通过立法执行使美国从小学到大学都实行“人一机一路一网“成片的唯一国家,克林顿的这一举动旨在为美国教育界抢占国际教育化新的制高点做准备。 法国教育部长阿莱格尔 1998 年初宣布,法国制定三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方案,重点放在教育信息化大发展对相应信息教育师资的培训上,重点倾向于应用多媒体教学和微机操作水平的提高,旨在发挥现有信息设备的使甩效率,使法国由当时的初中学生 32 人二台微机、高中 12

11、人一台微机的水平,提高到初中学生 16 人一台微机、高中 6 人一台微机的标准,这一标准 2000 年要在全法国实现。 1998 年 7 月 29 日,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发表了题为“关于教育课程基本走向“咨询报告书,进一步明确了信息教育课程的运作细则。首先在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的所有学科都要使用微机进行教学。小学在“综合学习时间“课上要适当地运用计算机等信息手段,初中要把现行的“信息基础“选修课改为必修课。此外,文部省提出 1994 年间小学、初中和高中各校计算机拥有率分别要达到 22 台、42 台、42 台。 芬兰政府 1995 年拟定信息社会发展战略、把“全体公民掌握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能

12、力“列为五大方针之一、旨在“使每一芬兰国民掌握信息社会的基本技能“。教育当局规定,从 95 年开始,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必须达到使用计算机和上网的技能标准。 1995 年 5 月 31 日,韩国教改委员会制定了建立主导世界化、信息化时代新教育体制的教育改革方案,韩国这一方案旨在强调只有把现代高新技术引进教育,才能使韩国进入未来信息化社会的先进国家行列,而这一切取决于加大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决策力度。 2国际教育信息化的举措 面对西方七个发达国家占据教育信息化制高点的现实,中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奋起追赶并试图超越,更使全球教育信息化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采取相应的教育信息化新举措,成为当代世界各

13、国竞相实行教育信息化的一个十分鲜明的时代特色。各国在拟定教育信息化新举措时,呈现了取长补短、既竞争又借鉴的局面。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借鉴当代世界教育信息化前沿水平,尽量少走弯路,以缩短与教育信息化国际水准的差距,这是当代为教育信息化采取教育新举措的原动力之一。 1) 教育信息化的主导是教师,主体是学生,要从师资教育信息化培训和相应信息技术装备实行政策倾斜,确定在经费和投资力度上优先保证的方案,以保证从师资信息化理论型培训向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型能力培训的新一轮战术和战略新举措的落实。 如新加坡 1997-2002 年的 MIT 总体教育信息化规划中,要求 1999 年全国教师接受 MIT 应用能

14、力培训,并把它作为师资资格聘用的重要标准之一。为此,保证每两位教师配备一台电脑。规定在小学 10%和中学 40%的课程中,教师必须用电脑授课的硬性举措,以激励教师自身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否则就会面临下岗的严峻局面。到 2002 年,全国各类学校 30%课程用电脑上课,实现全部学校的校园网,所有教师及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人人备有电子邮件账号,旨在使新加坡初步具有教育智能岛的雏形。为此,新加坡教育当局拨出专款,为教师每人补贴 20购买家庭自用电脑的费用,以此提高全员的信息化水平。在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从 1999 年起在每所学校建立四元信息化梯队,即聘用高理论、高信息技术、高操作水平和高资历教师组

15、成的信息化四结合队伍,为学校教育信息化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以保证学校的理论和实践资源数据库常备常新。与此同时, 加大师范教育信息化课程力度和权重, 使未来教师在校学习时就成为信息技术应用的楷模。 英国政府宣布 1998 年是英国的网络年,1998 年 10 月实施全国上网学习计划,其重点放在“为全国教师提供机会,以更新他们的信息和通讯技术能力。”为在 4 年内训练所有教师使用互联网,英国首相布莱尔宣布今年内拨款一亿二百万英镑,明年达到一亿五百万英镑。布莱尔在 1998 年 10 月全国上网学习计划开幕式上指出:“这就等于在我们的课堂内建立起世界一流的教育图书馆。美国教育部 1997 年 2

16、 月 13 日发表了与总统克林顿教育行动纲领相应的举措说明,其中针对教师首先要教育信息化的条款占有重要地位,如使所有教师都能够掌握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为教师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和 ISM 提供培训和资助。为实施美国教育行动计划,1998 年美国投入 510 亿美元巨资,旨在使每一位美国公民都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为做到这一点,美国的举措是先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培训开始。 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 1997 年 1 月 19 日在国会施政报告中指出,在国际化、信息化日益发达的当代,应把迄今重视平等、均一的学校教育转变为个性、个人、个体能力的开发,包括针对教师个体能力的开发,加强教师培训体制

17、的管理和政策倾斜,主要是指进一步加强对师范教育在校生和学校现任教师信息化培训及对学生指导能力的培养,并为此开设“教育信息化方法与技术”的教职课程,决定从 2000 年开始在教师培训阶段设立“信息设备操作”的实用课程,并把它列入培训学分制的计算考核范畴。 2) 重视外国语应用界面水平运作能力的提高,并作为教育信息化综合指数评价重要指标之一。 在美国波特尔和日本小松拟定社会信息化综合指数体系评价两个指标常模之后,世界各国也纷纷仿效,并在此基础上把社会信息化指评体系中的教育指标独立开来,拟定教育信息化指标评价体系,如韩国首先将外语应用水平纳入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之一,要求大学师生英语必须达标,为此

18、建立国家虚拟大学(1997 年 2 月建立)和国立电子化外文图书馆,以适应 80%以上因特网上的英文界面,提出大学师生普及“微机化加外文化”的国际化教育信息化基础评价标准,并作为全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首批达标指数标准,且以此带动全国教育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和标准运作目标,强调外语和微机要从学术理论型、知识性深造向应用能力型、实践运作型运作转变,注重善于使用电子图书馆系统和超高速通信网的运作能力,提高师资教育信息化处理能力水平,提高大学生整体信息素质水平,尤其重视师范院校师生整体信息化索质水平的提高,以启动整个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母机,这是很有远见的创新只举。 除重视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之外,对造

19、就精英人才的综合大学微机化、外语化和图书馆电子化三大基点为办学目标,旨在建立 21 世纪信息竞争人才的备战基地,以上举措是为了实现韩国争作 21 世纪世界十大强国之一的宏伟信息化目标。其重要标志是韩国釜山东明信息大学,独家投入 2600 台 586以上电脑,以电子化图书馆为依托建立虚拟大学,形成以网络化教学为中心的运作体系,以外语化和微机化为两翼的联网讲授立体教育模式。这一高层次的现代立体化教育模式,可与世界上任何电子图书馆互通有无、资源共享,达到“天涯变咫尺,咫尺变天涯”的虚拟教育大环境下的现代讲授与学习的国际大教育目标,并具有评定和授予学位的大学职能,此举堪称东亚虚拟大学教育信息化创新之冠

20、。 处于转型期的前苏联各国继承前苏联教育信息化的传统,在九十年代主要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教育信息化为其主流代表,但信息化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尤以波罗的海的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三国为最高,以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但等国处于庸动发展阶段。从中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水平受制于一个国家的社会信息化的总体水平的发展程度, 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发展又主要受制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程度。这从苏联解体后的各国看十分明显。俄罗斯 1996 年开始在拉奥(俄教科院简称)拟定的 11 项教育科研战略中,明确教育信息化要走独联体与东欧各国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联合体的所谓大斯拉夫体系之路。这个联合体淡化俄语,把 MI

21、T 技术的英语界面作为国际语联系的电子化手段,这是一个显著的变化,以促进信息化进入世界体系的进程。这种举措是在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以后,加强本民族语,排斥俄语形势下采取联合体多数国家意愿而达成的协议,对联合体各国沟通和与世界接轨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在联合体中共同组建电子图书馆和师资培训联合体,由俄罗斯教科院副院长达维多夫主持;并组建俄教科院教育信息技术部,加强联合体内部相关部门的日常交流与协作,出版合作刊物和教育教学软件。由于目前经济力量有限,这种采取联合体方式进行教育信息化联合开发的形式,有利于节约资金,能起到最大限度发挥投资效益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好转,这一地区很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纪教

22、育信息化很有前途和具有竞争力的区域。 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知道,在世界各国,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其教育发展的一个重点,而且,许多国家以立法的形式对信息技术教育给予相当的地位。在这方面,国外发达国家比我们已经领先了有 35 年的时间。三、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开展实际上早在 1982 年就在北京的几所大学的附属中学进行试点工作,应该说开始的时间还是比较早的,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制约,徘徊的时间较长,主要是发展不够均衡。面对世界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为了尽快缩短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距离,1999 年末,教育部宣布我国中小学从 2001 年 9 月份开始逐步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23、并公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并在 2000 年 10 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决定从 2001 年起用 5 到 10 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在此会议上,教育部提出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两个主要目标: 一是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课程的整合。2001 年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3 年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5 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争取尽早在全国 90%以上的中小学开设信息技

24、术必修课程。同时要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机结合。 二是全面实施中小学“ 校校通 ”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用510 年的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 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能够与网络连通,使每一名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也使全体教师都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而且,2010 年前,争取使全国 90%以上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都能上网。条件较差的少数中小学校也可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育教学资源。2001 年月 14 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并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其中第 26 条为:“

25、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各地要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以多种方式逐步 实施中小学 “校校通”工程。努力 为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育软件和接收我国卫星传送的教育节目的设备。有条件地区要统筹规划,实现学校与互联网的连接,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推 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开发、建 设共享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库。加 强学校信息网络管理,提供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积 极支持农村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国家将重点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支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投入。”这充分说明了我国高层领导人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信息

26、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也体现了他们对加强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决心与信心;教育信息化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名词,而化为一系列具体的行为目标和可操作的步骤。四、我国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国家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的建设、地区性城域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和校园网络建设。目前 CERNET 的建设已经到了一定的规模,主干带宽基本达到 622Mbps,本科以上层次的大学几乎都已直接接入CERNET,在大学的教学和科研中已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 38 所网络教育试点大学的网络教育提供网络支撑。另外,很多地区的教育城域网或直接接入 CERNET,或通过电信

27、、广电接入 CERNET。进而也有一批中小学直接接入 CERNET。许多地区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区域性教育信息网,如广东佛山、南海、顺德、东莞、深圳,北京朝阳、顺义,山东淄博、寿光等。2中小学校园网环境建设中小学校园网络要建设的内容很多,除了网络主干建设(包括信息中心建设和布线系统建设)外,还有如表 1 所示的一些典型项目。在有限经费下,何者先建设?表中的建设内容是校园网主要功能设计的基础;主要用途是指最直接的应用,而不是惟一的应用;约束条件是指在有合适经费投入、并能确保网络畅通的情况下影响其应用的主要因素。这是学校在有限的经费下,选择何者先建设的重要依据。学校应根据经费、现有基础及人员情况详细

28、分析需求和约束条件,选择合适建设项目。表 1 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的典型项目、用途及约束条件序号 建设项目 主要用途 约束条件1 学生电子阅览室 学生探索学习 教学资源2 计算机网络教室 计算机教学 教学安排3 视频/课件点播系统 课堂教学、探索学习 教学资源、网络带宽4 多功能教室互联 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 教学观念、应用技能、教学资源5 教师电子备课室 教师备课 教学观念、开发技能6 学校办公网 教学管理 管理机制7 虚拟图书馆 教师教科研 教学观念、研究方法8 学校网站 信息发布 通信费用、网站维护、信息更新9 基本因特网服务 师生掌握网络技能 应用机会据目前的估计,全国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

29、育的学校近 10 万所,每年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近 5000 万人;拥有计算机 300 万台,计算机教室近 15 万个,建立校园网的学校近 5000 所。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上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大多数学校拥有计算机; 现代教育设备以电脑幻灯最为广泛; 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建设还不够普遍; 多数以上的学校对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在 50 万元以上; 在校园网络建设中,突出的问题有:设备不配套,缺乏教育资源库,缺乏多媒体点播功能; 相当多的学校仍不能大规模上网。五、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若干问题1学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途径从学校的角度看,庞大的资源到底如何建设?从国外资源建设的经

30、验中发现,要走引进与自主建设相结合的路,联合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建设资源。一般有三种途径:第一是链接。将学校的 WWW 服务器与 Internet 上大量免费的教育教学资源网站进行链接,直接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有关此类 Internet 站点的选择,可通过专家介绍或者搜索引擎搜索,再由校园网的维护人员负责定期更新。第二是镜像。通过与 Internet 上一些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库建立全部或者部分的镜像,以获取更新、更专业化的资源。当然,有些站点需要付费才能被镜像。第三是自主建设和二次开发。它必须由全体教师共同完成。通常学科教师是这类资源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经过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培训,掌握计算

31、机操作技能,再结合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可以制作出教学所需的各类课件。此外,学校还可以在校园网络中心设立资源建设小组,根据教学需求,专门负责收集市场上的优秀的 CAI 课件。资源建设中还应该考虑创建良好的资源搜索引擎,使建好的资源库发挥充分的作用。总之,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更新的过程,丰富的资源库不是一天可以造就的。2教育信息资源的分类教学资源的划分办法很多,按传统的辅助教学类型可分为:讲解演示型、操作练习型、个别学习型、仿真模拟型、启智游戏型、问题求解型、发现学习型等。按资源应用的目的可分为: 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提供各类 CAI 课件、视频点播资料、教师备课教案、多媒体素材等各类资源;

32、 图书情报信息库:提供全面的图书查阅和检索服务; 管理信息库:提供全校教学、科研、行政、后勤、财务等多项管理信息资源; 动态综合信息库:提供校内新闻发布,问题讨论,师生之间的 E-mail 交流,常用软件下载等。 按消费群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个别可以为两类以上人群服务):o 为教育机构服务的软件(教育信息中心、学校等)包括:教学支撑平台、MIS 系统、教育资源库、网络管理平台、VOD 点播等。 o 教师使用的软件:课件制作工具软件、专用工具软件(office、Flash 等)、学科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教师学习软件(培训用)、教师备课工具及资源等。 o 学生使用的软件:益智游戏软件、知识学习

33、软件、电脑小创作软件、课外辅导软件、模拟考试软件等。 o 为师生服务的软件:网络学习平台、课堂多媒体演示软件、无纸化考试软件。 按产品类型也可分为单机版和网络版等。3教育软件与资源的现状根据有关调查,目前中小学教学软件与资源的应用情况呈以下特点: 学校运用软件或课件教学的情况并不是很普遍; 学校使用各公司生产的教育软件较少; 学校经常使用的教学软件主要是计算机学习类软件、学科辅助教学类软件、课件制作平台类软件; 学校信息化建设中最困扰人的问题是教学资源不丰富,目前的信息化仍不能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学生课外用的教学软件呈以下特点: 游戏软件受欢迎; 模拟考试、题库类软件受欢迎; 与课堂同

34、步的辅导软件受欢迎; 一些重点中学的网校在普通学校的学生中受欢迎。 从教育软件厂商的角度看,教育软件具有巨大的潜力,甚至有人认为,我国软件产业的主要出路之一是教育软件产业。具体说,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软件市场是最大的,我国有约 2 亿中小学生,从学生到家长和教师都非常希望有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益智游戏软件、课外学习软件(为拓展学生知识面服务)、模拟探索学习知识软件。目前很多学校和家长反对学生玩电脑游戏,确实,现在市场上的游戏软件中,以纯娱乐和暴力类的见多,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学习与身心健康。如果开发商能够成功开发出符合学生学习需要,且又有较强娱乐性的游戏,是会受到各方面的欢迎的。为教师服务的软件主要有二

35、方面的需求,一是为教师提高自身能力服务,另一类是为教师课堂教学服务。从目前的情况看,为教师课堂教学服务的软件市场要大,但从长远看,为教师提高自身能力的软件发展前景会更大。以上二类软件由于需求量大,因此,可以大规模生产,形成产品大力推广。但是,由于目前人们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思不强,因此,如何防止盗版是企业能不能发展的大问题。而面向教育机构的软件一般是以定制的为主,少量可以是产品化的;这类软件由于系统内容复杂,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多,开发难度大,一般是规模较大的公司做;从知识产权的角度看,这块是比较有利的。师生共同使用的软件,产品化的软件较多,定制的也有。由于用户量大,市场发展前景较好;但是,对产品

36、化的软件,也存在防止盗版的问题。从今后发展的角度看,网络版是软件发展的方向,但是,就我们国家的发展状况看,单机版短时间内还不可能被淘汰,而且在一定的时间内市场可能很大,这主要取决于我国网络化发展的速度。六、信息技术教育应用1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有效措施教学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整个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建好的校园网却没人用,这无疑是校园网建设的最大失败。无论何人,在网络性能、带宽和资源均有保障的前提下,要有效应用网络,还有三方面的因素:第一是应用网络的兴趣和动机;第二是应用网络的基本技能;第三是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因此,要让管理干部、学科教师和学生都充分使用校园网,

37、可以从培养兴趣与激发动机、培训使用能力和提供充足的时间与机会三方面来考虑。1)通过合理的机制激发应用校园网络的兴趣和动机学校可以组织讲座和经验交流,让教师亲身体会到奇妙的、丰富多彩的网络,引起对网络的强烈好奇心和兴趣。接着,因势利导,激发动机。动机是一种引发并维持活动的倾向,它是一种推动人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一种激励和指引人进行某种活动的需要。动机可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两类。学校通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改革管理的机制,不但奖励那些在教学中应用校园网的教师,还要求对日常教学的管理网络化,创造一个网络应用的气氛,从而建立起教师应用校园网的外部动机;另外通过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培训,树立起教师新

38、的教育观念,从而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即教师真正认识到校园网对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的作用,自觉的将校园网应用作为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2)通过多层次培训提高应用校园网络的能力学校一方面要对各个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辅助教育和 Internet 应用的培训,其目的是通过他们带头进行应用校园网的教学科研活动,为校园网的应用发展进行探索工作;另一方面借助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让广大教师参加普及性的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目的是让所有教师都积极参与到校园网的教学应用中。对于学生,在课程改革中加入信息技术课程,培养他们应用网络辅助学习能力。3)通过足够的经费投入和

39、合适的管理机制确保应用校园网络的机会和时间学校应根据学校的情况,尽可能配备足够的计算机,并通过合理的管理机制,使要求使用校园网的师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应用网络。此外,校园网应专门设有为学校师生服务的远程接入系统,教师与学生无论身处何地,是在家里、学校,或是出差在外地,都应可以使用校园网络。2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新的历史阶段大量的实验表明:即使有了合适的软件,教师对技术也比较熟悉,教师也并不一定能很好地应用这些软件来支持自己的教学。因此,如何在教育中适当地使用技术,使技术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甚至在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就是又一个极为重要

40、的课题。所谓“课程整合 ”,就是要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就象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要达到“课程整合” 的目标,老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技术所提供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课程整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然而,随着课程整合实验的深入进行,必将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大大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进程。 七、教育信息标准化研究标准化,在 GB3935.1-83标准化基本术语第一部分 中所定义

41、的概念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 ,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 ,达到统一 ,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教育信息标准化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分类编码与文件格式标准化、教育信息处理过程标准化、教育信息交换标准化等多个方面。1国际教育信息标准化研究国际上许多国家或地区,如美国、日本和欧洲,都成立了专门从事着教育信息标准化工作的组织。这些组织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机构,它们开发最初的规范草案,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最后形成各具特色的规范,另一类是国家级的标准化组织,它们吸取研究机构开发的规范,经过工作组的反复讨论,最后投票通过以形成正规标准。一些重要的网络教育规范的创建者是

42、: IMS(Instructional Management Systems)是一个全球性的学习联盟。它致力于开发便利在线分布式学习活动的开放标准,这些分布式的学习活动如定位和使用教育资源、跟踪学习过程、报告学习成绩和在管理系统之间交换学生记录等。目前它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学习资源元数据规范、企业规范、内容组装规范、学习者信息组装规范、问题和测试规范。(http:/www.imsproject.org/) ADL 由美国国际部创立的研究部门,专门负责与高级分布式学习活动相关的研究内容,如共享式课程对象参考模型、元数据标准及基于 XML 的课程结构格式等。(http:/www.adlnet.or

43、g/) PROMETEUS 它是欧洲委员会建立的部级项目,负责阐明各类网络教育规范的需要、收集不同部门的意见,并为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提供参考资源。(http:/prometeus.org ) ARIADNE 它是欧洲基金会支持的,为基于计算机和远程信息处理支持的远程写作、教学和学习服务的提供构思和工具,着重强调电子学习资源的共享和重用。它在开发元数据和可操作性基础框架方面对国际标准化项目有很大贡献。(http:/ariadne.unil.ch/)网络教育标准的制定者有: Dublin Core 是一个致力于规范 Internet 资源体系结构的国际性联合组织,它定义了一个所有 WEB 资源都应遵

44、循的通用的核心标准。标准涉及资源的标题、创建者、主题、标识符、类型、格式等 15 个方面信息。 其它关于学习资源的数据标准,基本上兼容 Dublin Core 标准,并对它作了扩展。(http:/dublincore.org/) CEN/ISSS(European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Information Society Standardization System) 它建立了好几个工作组,研究与学习技术相关标准,如多媒体信息和电子商务的元数据标准。99 年,它下属的一个学习技术工作室开展了“学习与培训技术及多媒体教育软件”标准化工作项目。该项目关注的

45、是终身学习过程(包括远距离教育、培训和自学)中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标准化,而信息被设想为主要以在线的方式提供。(http:/www.cenorm.be/isss/Workshop/LT/ ) IEEE/LTSC (IEEE 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 Committee)学习技术标准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教育系统中与计算机相关的信息标准。他们开发技术标准、推荐好的实践范例,指导软件内容、工具和技术,并设计一些方法,为开发、维持和配合那些由计算机执行的教育和培训的系统提供便利。许多 LTSC 开发标准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的 SC36 子委员会提升为国际标准,由此可以看出,这

46、个委员会的研究成果对整个网络教育的重要性。(http:/ltsc.ieee.org/) ISO/IEC JTC1/ SC36 国际标准化委员会下成立的学习、教育和培训的信息技术委员会。它目前最主要的研究项目有:网络教育的体系结构、学习资源的元数据标准、网络教育中术语及协作学习的相关技术标准。(http:/jtclsc36.org )虽然上述教育信息标准化组织各自的研究重点并不相同,但它们之间却存在着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 IMS 吸收 Dublin Core 的研究成果,并与 ARIADNE合作,它们的研究成果直接提供给 IEEE/LTSC。当然,IEEE/LTSC 与国际标准化组织负责网络教育

47、的 SC36 子委员会也相互合作,最终形成国际通用的 ISO 标准。2我国教育信息标准化研究我国的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的研究工作是随着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计划的实施而起动的。2000 年 5 月,教育部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颁布了以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制定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这是我国关于远程教育信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成果。该规范的核心内容是: 课程资源分为六大类:媒体素材、试题、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和网络课程,详细规定了各类资源的功能、技术开发要求和信息属性标注。 上教学支持系统所具有的功能要求 远程教育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 2000 年底,教育部高教司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

48、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十余所高校成立了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该委员会致力于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的标准,在此基础上一方面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的工作,另一方面结合我国网上教育的具体实践的基础上对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使之既与国际接轨并为国际的标准提供中国的个案补充,又符合本国的国情以利于我国远程教育的长远发展。通过分析国际上关于教育信息技术标准的研究线索,特别是参照 IEEE P1848 的框架,该委员会提出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标准体系,并于 2001 年 4 月29 日颁布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教学资源部分)1.0 版。3XML 在我国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2001

49、年 1 月,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和武汉网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定了“关于 XML 在我国远程教育领域的合作研究开发 ”计划书,旨在研究、开发和推广 XML 技术在远程教育的应用,搭起 XML 这一新兴网络技术与网络教育之间的桥梁。该合作计划既是 XML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的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该合作项目还建立了一个名为“XML 与教育”(),它将成为远程教育数据交换标准的信息交流平台,其最终目的是成为国内 XML 在教育信息标准化方面的核心网站。目前网站主要内容包括:XML 的介绍、IEEE 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定义、国内 XML 教育系统信息标准化的研究现状和、XML 信息标准化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八、教育信息产业1教育信息化必将带动教育信息产业的发展由于受我国经济教育发展水平所限,单纯依靠基础教育自身的力量和国家的投入来发展信息化教育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我国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需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甚至整个社会来共同参与。未来的方向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下,发挥大企业、大公司的技术和资金的优势,支持一批有实力与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