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戒毒条例.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2926937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戒毒条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戒毒条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戒毒条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戒毒条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戒毒条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戒毒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7号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规 范戒毒工作,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戒毒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原则,采取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等多种措施,建立戒毒治疗、康复指导、救助服务功能兼备的工作体系。第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负责对 涉嫌吸毒人员进行检测,对吸毒人员进行登记并实行动态管理。第四条 乡(镇) 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负责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 级人民政府根据 强制隔离戒毒工作需要设置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并将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2、划。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 级人民政府 卫生部门负责自愿戒毒的监督管理,对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的医疗服务给予技术指导和必要的支持,并根据本行政区域戒毒医疗服务资源、吸毒人员分布状况和戒毒治疗的需求,会同公安、司法行政等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戒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纳入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总体设置规划。第七条 根据戒毒工作的需要, 县级 以上地方各级人民2政府设立的禁毒委员会可以组织公安、卫生、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开展吸毒监测、调查,并定期向社会公布监测、调查结果。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 规定将戒毒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

3、康复工作的开展。第九条 戒毒人员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在入学、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对戒毒人员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第十条 国家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参与戒毒社会服务工作和戒毒社会公益事业。对在戒毒工作中有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第二章 自愿戒毒第十一条 吸毒人 员可以自行到具有戒毒治 疗资质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戒毒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吸毒人员自行到戒毒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的,公安机关对其不因吸毒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第十二条 设置戒毒医 疗机构或者医 疗机

4、构从事戒毒治疗业务的,应当符合国务院卫生部门规定的条件,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部门批准,取得戒毒治疗资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部门应当及时将批准的3戒毒医疗机构信息报同级公安机关备案,并向社会公布。医务人员开展戒毒医疗服务的,必须在戒毒医疗机构进行。第十三条 戒毒医 疗机构用于戒毒治 疗的药物、医院制剂、医疗器械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开展戒毒医疗服务应当采用科学、合理、规范的诊疗技术和方法。戒毒医疗机构应当依法加强药品管理,防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流入非法渠道。第十四条 戒毒医 疗机构根据戒毒治 疗的需要,可以对自愿戒毒人员进行身体和所携带物品的检查,防止毒品以及其他违

5、禁品进入戒毒医疗机构。对检查发现的毒品、吸毒用具以及其他违禁品等应当移交公安机关处理。第十五条 戒毒医 疗机构应当与自愿戒毒人 员或者其监护人签订自愿戒毒协议,就戒毒方法、戒毒期限、戒毒人员个人信息保密、戒毒人员应当遵守的 规章制度、可以终止戒毒治疗的情形等作出约定,并应当载明戒毒治疗的适应症、戒毒疗效、戒毒治疗风险。第十六条 戒毒医 疗机构应当对自愿戒毒人 员进行艾滋病等传染病的检测,开展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预防、咨询教育。第十七条 戒毒医 疗机构应当对自愿戒毒人 员采取心理康复、行为矫治等多种治疗措施。戒毒治疗措施应当符合国务院卫生部门制定的戒毒治疗规范。第十八条 戒毒医 疗机构及其医务 人员

6、应当依法保护自愿戒毒人员的隐私,不得歧视自愿戒毒人员。4第十九条 戒毒医 疗服务不得以营 利为目的。戒毒医疗机构开展戒毒医疗服务使用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不得做广告。戒毒医疗服务收取费用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执行。第二十条 符合参加 药物维持治疗 条件的戒毒人员,由本人申请,并经药物维持治疗机构登记,可以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药物维持治疗机构应当及时将登记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的戒毒人员信息报公安机关备案。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的管理 办法,由国务院卫生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第三章 社区戒毒第二十一条 对 吸毒成瘾人员,

7、县级 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对被责令接受社区戒毒的吸毒成瘾人员,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出具责令社区戒毒决定书,送达本人及其家属,并通知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乡(镇) 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第二十二条 社区戒毒人 员应当自收到 责令社区戒毒决定书之日起7日内到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报到,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报到的,视为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社区戒毒的期限为3年,自报到之日起计算。第二十三条 乡 (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或者其指5定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根据社区戒毒人员本人和家庭情况,在社区戒毒人员报到后

8、及时与其签订社区戒毒协议。社区戒毒协议除了明确社区戒毒期限外,还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 )社区戒毒的具体措施;(二 )社区戒毒人员应当遵守的规定 ;(三 )社区戒毒人员违反社区戒毒协议 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负责社区戒毒工作的机构和社区戒毒工作小组的负责人、联系社区戒毒人员的工作人员以及社区戒毒人员,应当在社区戒毒协议上签字。第二十四条 乡 (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确定负责社区戒毒的工作机构,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社区戒毒专职工作人员,制定社区戒毒 工作计划,督促、指导各相关人员按照社区戒毒协议落实社区戒毒措施。第二十五条 社区戒毒应当由社区戒毒人员的监护人或者其他家庭成员、社区民警、社

9、区医务人员、戒毒社会工作者以及禁毒志愿者等组成社区戒毒工作小组负责实施。负责女性社区戒毒人员的社区戒毒工作小组至少应当有1名女性工作人员。戒毒人员的监护人和家庭成员以外的亲属以及其就学、就业、就医的单位,应当帮助戒毒人员戒毒,配合社区戒毒执行地乡(镇) 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和社区戒毒工作小组开展社区戒毒工作。6第二十六条 乡 (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负责社区戒毒的工作机构采取下列措施对社区戒毒人员进行管理和帮助:(一 )戒毒知 识辅导 ;(二 )教育、 劝诫;(三 )职业 技能培 训,职业指导,就学、就 业、就医援助;(四 )帮助戒毒人员戒除毒瘾、回归社会的其他措施。社区戒毒工作小组

10、应当采取前款第( 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措施,对社区戒毒人员进行管理和帮助。社区戒毒执行地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卫生、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对社区戒毒工作给予指导和协助。第二十七条 社区戒毒人员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 )自 觉履行社区戒毒 协议;(二 )定期向社区戒毒工作小组 报告 戒毒情况;(三 )根据公安机关的要求,定期接受检测;(四 )未向社区戒毒工作小组成员报 告不得离开社区戒毒执行地所在县(市、区)24小时以上。第二十八条 社区戒毒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规定的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行为:(一 )不按 规定报 告戒毒情况3次以上 ;(二 )逃避或者拒绝

11、接受检测3次以上 ;(三 )违 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 (四)项的规定3次以上,或者未向社区戒毒工作小组成员报告离开社区戒毒执行地所7在县(市、区) 累计超过15日。第二十九条 社区戒毒人员拒绝接受社区戒毒,在社区戒毒期间又吸食、注射毒品或者有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情形的,社区戒毒专职工作人员、社区戒毒工作小组以及其他参与社区戒毒工作的人员应当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和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报告。第三十条 社区戒毒人员的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变更,社区戒毒执行地应当相应变更,原负责社区戒毒工作的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或者其指定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将该社区戒毒人员有关材料转送

12、至变更后的户籍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并应当将有关材料报原社区戒毒执行地和变更后的社区戒毒执行地公安机关备案。社区戒毒人员转入变更后的社区戒毒执行地,当地乡( 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或者其指定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根据社区戒毒人员吸毒、戒毒情况结合本地区戒毒工作实际,与该社区戒毒人员签订新的社区戒毒协议,继续进行社区戒毒。社区戒毒执行地变更的,社区戒毒人员应当及时前往变更后的社区戒毒执行地报到,社区戒毒时间自报到之日起连续计算。第三十一条 社区戒毒自期 满之日起解除。社区戒毒 执行地乡(镇) 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将社区戒毒协议、社区戒毒过程中的有

13、关材料报社区戒毒执行地公安机关和8决定社区戒毒的公安机关备案,由社区戒毒执行地公安机关出具解除社区戒毒通知书送达社区戒毒人员本人及其家属,并通知社区戒毒执行地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第三十二条 社区戒毒人 员被依法收 监执行刑罚、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社区戒毒终止,由监管场所给予必要的戒毒治疗,刑罚执行完毕时或者解除强制性教育措施时应当对其进行诊断评估,对需要采取戒毒措施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重新采取相应的戒毒措施。社区戒毒人员被依法拘留、逮捕的,社区戒毒中止,由羁押场所给予必要的戒毒治疗,释放后继续接受社区戒毒。第四章 强制隔离戒毒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吸毒成瘾人员,由县级或者

14、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一 )拒 绝接受社区戒毒的 ;(二 )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 ;(三 )有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 ;(四 )经 社区戒毒、 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对于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经公安机关同意,可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与其就戒毒治疗期限、戒毒治疗措施等作出约定。第三十四条 怀 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不 满1周岁婴儿的妇9女吸毒成瘾的,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吸毒成瘾的以及因严重残

15、疾、疾病、年老而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员吸毒成瘾的,可以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对依照前款规定未适用强制隔离戒毒的吸毒成瘾人员,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第三十五条 强 制隔离戒毒场所由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管理。第三十六条 公安机关 对吸毒成瘾 人员决定予以强制隔离戒毒的,应当制作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书,在执行强制隔离戒毒前送达被决定人,并在送达后24小时以内通知被决定人的家属、所在单位、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所地公安派出所;被决定人不提供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查清其身份后通知。被决定人对公安机关作出的强制隔

16、离戒毒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第三十七条 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2年,自作出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之日起计算。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决定后,被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先送交公安机关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执行强制隔离戒毒3个月至6个月,之后转送司法行政部门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继续执行强制隔离戒毒。执行前款规定的转送期限暂不具备条件的省、自治区、直10辖市,由本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部门共同提出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对转送的期限作出缩短或者延长的调整;延长转送期限的,延长的转送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第三十八条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配备设施设备,依法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提供科学规范

17、的生理治疗、心理治疗、身体康复训练和卫生、道德、法制教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第三十九条 强 制隔离戒毒场所应 当对接收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身体和所携带物品的检查。对毒品及其他违禁品,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处理;对涉案的其他物品应当移交强制隔离戒毒决定机关处理;对生活必需品以外的其他物品,应当由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代为保管。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身体检查,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进行。第四十条 强制隔离戒毒 场所应当依法 设立戒毒医疗机构,配备必要的医务人员,为戒毒人员开展戒毒治疗。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医疗机构的管理和操作规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卫生部门应当加强对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执业医师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第

18、四十一条 强 制隔离戒毒场所应 当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应当由人民警察担任。第四十二条 强 制隔离戒毒场所应 当根据戒毒人员的性别、年龄、患病等情况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实行分别管理,11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根据戒毒治疗的不同阶段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表现,实行逐步适应社会的分级管理;对吸食不同种类毒品的,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第四十三条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间患严重疾病危及生命的,或者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不具备医疗条件、短期内无法治愈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可以向强制隔离戒毒决定机关提出将强制隔离戒毒变更为社区戒毒的意见,强制隔离戒毒决定机关应当自收到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提出变更

19、意见之日起3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强制隔离戒毒决定机关批准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转送至其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执行社区戒毒。第四十四条 强 制隔离戒毒人员经强 制隔离戒毒场所批准,可以外出探视其配偶、直系亲属。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亲属、所在单位或其就读学校的工作人员,可以按照规定探访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第四十五条 强 制隔离戒毒场所管理人 员应当对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以外的人员交给戒毒人员的物品和邮件进行检查,防止夹带毒品。第四十六条 强 制隔离戒毒场所应 当设立询问室,便利办案机关询问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设立会见室,依法保障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会见亲

20、属、律师的权利。第四十七条 强 制隔离戒毒场所应 当建立档案,记录并保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有关情况。12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工作人员应当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档案信息予以保密。第四十八条 强 制隔离戒毒人员不得有下列行 为:(一 )传 授犯罪方法、交流吸毒信息或者教唆他人违法犯罪;(二 )私藏、吸食、注射毒品,私藏其他违禁品;(三 )预谋 、实施脱逃 ;(四 )其他 违反法律法 规、强制隔离戒毒 场所管理规范的行为。第四十九条 强 制隔离戒毒人员在 强制隔离戒毒期间脱逃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立即通知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追回脱逃人员。被追回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应当继续执行强制隔离戒毒,脱

21、逃期间不计入强制隔离戒毒期限。第五十条 强制隔离戒毒人 员在强 制隔离戒毒期间死亡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立即通知所在地人民检察院以及死者家属、所在单位、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并制作死亡鉴定送达所在地人民检察院、死者家属。人民检察院对死亡鉴定有异议的,可以重新对死亡原因作出鉴定;死者家属对死亡鉴定有异议的,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人民检察院应当重新对死亡原因作出鉴定。死者家属对人民检察院作出的死亡鉴定仍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死亡鉴定结论之日起7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出重新鉴定申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另行组织法医进行死亡鉴定。13死者没有家属,或者死者家属接到死亡鉴定7日内未申请重新鉴定,或者

22、已经重新鉴定,死者家属逾3个月未认领遗体的,由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报经其主管部门批准后火化遗体,并通知死者家属领取骨灰。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非正常死亡,属于国家赔偿范围的,死者家属依法享受国家赔偿。第五十一条 执行强制隔离戒毒1年后,经诊断评估,对戒毒情况良好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可以提出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意见,报强制隔离戒毒决定机关批准。强制隔离戒毒期满前,经诊断评估,对需要延长强制隔离戒毒期限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由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提出延长强制隔离戒毒期限的意见,报强制隔离戒毒决定机关批准。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最长可以延长1年。强制隔离戒毒决定机关应当在收到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提出意见之

23、日起7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对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或者延长强制隔离戒毒期限的,批准机关应当出具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书或者延长强制隔离戒毒期限决定书送达被决定人,并在送达后24小时以内通知被决定人的家属、所在单位、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由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出具解除强制隔离戒毒证明书送达本人,并在3日内通知强制隔离戒毒决定机关、戒毒人员家属、所在单位、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14强制隔离戒毒诊断评估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司法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部门制定。第五十二条 强 制隔离戒毒人员被依法收 监执行刑罚、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或者被依法拘留、逮捕的,

24、由监管场所、羁押场所给予必要的戒毒治疗,强制隔离戒毒的时间连续计算,刑罚执行完毕时、解除强制性教育措施时或者释放时强制隔离戒毒尚未期满的,继续执行强制隔离戒毒。第五章 社区康复第五十三条 因吸食、注射阿片 类毒品被决定 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时,强制隔离戒毒决定机关应当责令其接受1年以上3年以下的社区康复。对其他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强制隔离戒毒决定机关应当提出自愿接受3年以下社区康复的建议。第五十四条 对 被责令接受社区康复和自愿接受社区康复的人员,强制隔离戒毒决定机关应当出具责令社区康复决定书或者社区康复通知书,送达本人及其家属,并通知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

25、府、城市街道办事处。社区康复人员应当自收到责令社区康复决定书或者社区康复通知书之日起7日内到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报到。被责令接受社区康复的人员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报到的,视为拒绝接受社区康复。社区康复的期限自报到之日起计算。第五十五条 乡 (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或者其指15定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参照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在社区康复人员报到后及时与其签订社区康复协议。第五十六条 负责 社区康复的工作机构 应当为社区康复人员提供必要的心理治疗和辅导,为社区康复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指导,就学、就业、就医援助,为其顺利回归社会创造必要的条件。第五十七

26、条 社区康复人 员应当自 觉履行社区康复协议,定期向社区康复工作小组报告康复情况。第五十八条 被 责令接受社区康复的人 员拒绝接受社区康复的,或者社区康复人员违反社区康复协议的,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对其作出社区戒毒的决定,依照本条例第三章的规定执行社区戒毒。第五十九条 社区康复人 员在社区康复期 间又吸食、注射毒品的,社区康复专职工作人员、社区康复工作小组以及其他参与社区康复工作的人员应当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和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报告。第六十条 社区康复工作机构的确定、社区康复工作小组的组成、社区康复执行地点的变更、社区康复的解除以及社区康复与刑罚、强制性教育措施、

27、拘留、逮捕执行的衔接,参照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执行。第六章 法律责任第六十一条 医 务人员自行开展戒毒医 疗服务的,由卫16生部门责令停止违法医疗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和使用的药品、医疗器械等物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六十二条 戒毒医 疗机构开展戒毒医 疗服务使用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做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卫生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予以处罚。第六十三条 公安、司法行政、 卫生等有关主管部 门工作人员非法提供戒毒人员戒毒、治疗等信息,侵犯戒毒人员隐私权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28、刑事责任。第六十四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 发现 吸毒人员不予登记,或者发现吸毒成瘾人员不依法采取相应戒毒措施,以及有其他玩忽职守的行为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六十五条 乡 (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直接负责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一 )未与社区戒毒人员、社区康复人 员签订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协议,不落实社区戒毒措施、社区康复措施的;(二 )发现 社区戒毒人 员有本条例第二十八条 规定的情形不履行报告和教育义务,或者发现社区戒毒人员、社区康复人员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期间又吸食、注射毒品而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三 )其他不履行社区

29、戒毒、社区康复监督职责的行为。第六十六条 强 制隔离戒毒场所工作人 员有下列行为之17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 )对 有严重残疾、患有 严重疾病的戒毒人 员未给予必要的看护和治疗,导致严重后果的;(二 )对 患有传染病的戒毒人 员未采取必要隔离、治 疗措施,导致传染病扩散的;(三 )侮辱、虐待、体罚强制隔离戒毒人 员的;(四 )收受、索要 强 制隔离戒毒人员及其 亲属的财物的;(五 )擅自使用、 损毁 、处理没收的或者代 为保管的财物的;(六 )违 反规定为强 制隔离戒毒人员 提供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七 )违 反规定批准探 访、探视,或者私自 为强制隔离戒毒人

30、员传递物品的;(八 )戒毒 诊断评 估弄虚作假的;(九 )私放 强制隔离戒毒人 员的;(十 )非法提供戒毒人员戒毒、治疗等信息的 ;(十一 )其他不履行法定 职责的行为 。第六十七条 强 制隔离戒毒人员有本条例第四十八条 规定行为之一的,由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给予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禁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六十八条 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对被依法拘留、逮捕、被收监执行刑罚以及被依法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吸毒人员未给予必要的戒毒治疗,导致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七章 附 则18第六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以及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投资设立戒毒康复场所。戒毒康复场所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自愿戒毒后的人员或者解除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的人员,可以自愿与戒毒康复场所签订协议,到戒毒康复场所生活、劳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经执行地乡( 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同意,可以到戒毒康复场所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尚未期满离开戒毒康复场所的,应当将剩余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期限执行完毕。第七十条 本条例自 2011年6月24日起施行。 1995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强制戒毒办法同时废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往来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