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注细节 化解冲突读教育的细节有感兰亭镇中心小学 周秀琴上学期末,学校下发朱永通教授所著的教育的细节一书,暑假闲期,翻阅一遍,带给人无限深思。 书中,朱教授女儿教育成长的真实经历让人记忆犹新,他到各地学校的所见所闻让人大开眼界,担任校长期间的治校方略又给人深刻思考。其鲜明的观点,新颖的理念,让人受益匪浅。“关注细节,就是教育思考的特点。”确实,我们平时的点滴教育,不也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吗?当你关注了每一个细节,认真合理地处理好每一个细节,我们的教育就会产生更多的亮点。在我们的校园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总会因某些原因而让彼此之间出现不和谐、不愉快的场面,这时我们该怎
2、样顺利地将矛盾冲突化解呢?我想,如果你关注到了教育的细节,那么,就能找到教育的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情景 1课间,我来到了教室,刚走进门口,就有学生向我报告:“小蔡和小宜在打架。”“又是打架,真烦人!”我在心里暗暗嘀咕。看看那两个“打手”,脸涨通红,衣服扯得已不成样子。我强压住气,叫他们两个上来说明情况。只见小蔡慢慢地走上来了,但小宜却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当作没听见。我已隐约预感到将会有更严重的事会发生,因为小宜之前的班主任曾跟我说过这样一番话:“小宜这个同学,平时做事挺积极,特别是劳动,总能带头干,但如果冲犯了他就”看来此时他正处于这样的状态中我只好先问小蔡,原来只是两个人随便玩玩,后来
3、不自觉地就动粗了(好多打架也都是这样引起的)。当我再次让小宜上来,他满不情愿地懒懒散散地走上来,眼睛看着黑板,就是不愿看我。“为什么打架?”他立马眼泪哗哗流下,大声地满是委屈地说:“是他先来打我的。”“干吗哭啊?老师在批评你吗?男子汉这么容易流泪。”对他用这样的语气回答我的问话,让我很是不高兴,这根本就是没把我当作老师在谈话。“本来就是他先来打我的。”他又郑重地重复了一句,表情还是那么地倔。此时我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气,加重了语气说:“不管怎么样,至少打架是不对的。你作为一个组长,不明白吗?”我刚说完,他竟出人意料地从脖子上扯下组长的牌子扔在讲台上,“我不当组长了。”边说边头也不回地顾自己走下去了
4、。情景 2一天,护送公交接送车的老师向我反映,小陈(成绩中上,喜欢惹事生非,欺负同学、捉弄女孩子、上课随便讲话)。在公交接送车上用脚踢了小丽(也是我班学生)的肚子,经过检查,所幸没有什么严重后果。了解清楚情况后我给小陈妈妈(自身学历较高,家庭条件不错,性格脾气比较特别,喜欢维护自己的孩子,不肯承认自己孩子的错误)打了个电话,可她不但不承认自己的孩子不对,还一个劲地说是小丽不好,因为他们在同一个村,两家比较熟悉,说小丽一家都不好,妈妈不懂得教育孩子,而小丽根本就不像个女孩子,很野,这样的野女孩不可能被小陈踢肚子的。说到后来是非已颠倒,黑白已不分,还把所有过错都推给小丽,并说我班主任是因为看小陈人
5、比较壮所以把责任都认定给他了。听了她这样的话,年轻气盛的我还能保持良好的心情与她继续交流下去吗? 情景 3中午上课铃声响,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发现小谢的位置上空空的,问学生:“他回家去了!”什么?回家了?为什么要回家?没跟老师来打声招呼就回家了?此时,我已预料到事情的严重性。连忙打电话给他妈妈,可却说“没在家里!”,天啊!不在家里?那不是在外面吗?这多么危险啊!怎么办?又折回教室向学生打听小谢可能去的地方,获取情况后立马骑上车出去找。经过一中午的折腾,终于在他家附近的一条山路上找到了正在游荡的他,才松了一口气。带回了学校,跟他交谈后了解,原来是与同桌发生矛盾一气之下才离开学校。思考如果老师调解同
6、学间矛盾时反而与学生发生冲突,矛盾还能有效处理吗?如果老师与家长在交流沟通时意见发生分歧,问题还能顺利解决吗?如果学生之间发生吵架时就睹气离开学校,孩子安全还能保证吗?怎样才能避免这些情况,让老师、家长、学生彼此之间更愉快地交流呢?教育细节 1:给彼此冷静的时间上面的小宜同学在后来的几天里,基本上回到了原来的状态,仍然积极地工作。那周周记上,同学们都写到了这件事,他们纷纷指出小宜这种做法的不对,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这让我有了些丝安慰。而小宜自己则写了一封简短的道歉信:“老师,上星期我因为和同学打架,对不起,老师,你能不能再让我当组长。”虽然只是寥寥的几十个字(小宜本身语文基础较弱),但还是能感觉
7、到他对自己冲动行为的后悔,对组长这个工作仍有十分的热情,当时应是一气之下而为之。会与教师发生正面冲突的学生一般是个性比较强硬,自尊心较强的孩子。他们受到家庭过多的宠爱,缺少一颗宽容心去对待身边的人,但同时他们又留有一份天真,保持着一颗积极的心。这样的学生当犯错时我们不要马上去指责他的过错,很可能会适得其反。我们可以通过“冷处理”,给彼此冷静的时间,等他没了这份冲动时再适时的帮他分析是非,因为此刻他们会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也能较好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样做不会导致师生双方两败俱伤而不知如何收拾残局的尴尬。教育细节 2:因人而异师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与教师的处事方式有很大关系。教师应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性
8、格、爱好和习惯,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性质的问题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当我第一次请小宜上来但他不愿时就应该预感会有情况发生,我明知小宜同学性格比较冲动,为什么还要与他针锋相对,给他“火上加油”呢?不是像一些内向的学生会非常顺你老师的口气,自然而然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当然现在后悔已经无用,现在我已明确,学生之间存在着性格差异,我们的老师理所当然也要因人而采取不同的方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被学生认可,让学生信服,教育才会发挥真正的效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才能更愉快。教育细节 3:讲究方法、合作共赢一般情况下,教师与家长在交流时,家长的态度都是比较客气,但也有个别家长,如果老师说到他孩子的不是时,他不是虚心
9、认可,而是坚决抵抗,还千方百计为孩子找各种理由。对于这样的家长如果“硬碰硬”,那就会像上面我与小陈妈妈那样不欢而散,这时,我们就要讲究谈话的内容、方法和语气,让家长能心悦诚服,这样也才能避免双方产生正面冲突。小陈妈妈的为人我也从之前的班主任中有所耳闻,只是那次是亲身领教。之后就对她格外小心了。由于小陈平时的情况较多,我就特意把他的表现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一条一条记录下来,不好的方面,我把时间、地点、证人也都写明,当然好的方面我也写得比较细致,这样不会显得对比太明显而引起反作用。由于证据确凿,对于那些不好的表现小陈也主动承认,我把这些记录让他带给家长,让家长来评议一下自己的孩子,这样做可以吗
10、?作为家长你觉得应该怎样来处理这些情况呢?假如你是班主任,你又会怎样解决呢?不是直接批评孩子的不对,而是把问题也抛给家长,让家长也参与这些情况的处理中,这样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我们老师是与他们一起合作在教育孩子,适时抬高家长的位置,这样他还会一昧地维护孩子,而不分对错吗?同时也能让家长经常性地关注孩子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当然这个任务不是只有小陈一人,而是全班同学都有,以免让小陈妈妈认为是说对小陈的“特殊照顾”而心存介蒂。当然对他表现优秀的我也不吝啬对他的表扬,有一次单元考试这孩子成绩不错,我及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并在家校联系本上写下了他的进步,也感谢家长对自己工作的支持。
11、这时那位家长态度就更加谦和了,以后的联系中也没有了刚开始那充满“火药味”的交流气氛。 所以,我们要先赢得家长的心,才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双方才能合作地更默契,也才能发挥有效的教育作用,彼此间的关系也能更愉快。教育细节 4: 懂得“换位思考” 小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可以说是家常便饭,这一秒两人还是握手言和的,可能下一秒就剑拔弩张了,而产生不和的导火索却都是芝麻绿豆、鸡毛蒜皮的小事。“他要来打我”“是他先要来骂我,我才打他的。”这是我在处理学生间矛盾时常常听到的一段对话。我们的孩子大多只想到自己,可以说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因为他们是独生子女,父母也常以他为中心,同时他们也喜欢争强好胜,自以为是,但做错
12、了事却又不敢承担责任,总会为自己找借口,并把过错都推给对方。于是,当彼此的意见发生分歧了,就吵架了;当自己的利益被对方破坏了,就吵架了。在下课的时候,总能看到同学之间打打闹闹、你追我跑,大多情况下这种小打小闹不会破坏气氛,可有时也会矛盾升级,就会像上面小谢和小刘这样的情况。小谢是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他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心里受气但又不敢跟老师说,肚里有气无处撒,就离开学校,眼不见小刘为净。学生之间的矛盾教师不要直接介入其中,单纯地判定孰对孰错,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换位思考”的思维习惯,如果你是对方,你会怎样?你打对方,如果被打的是你呢?你侮辱对方,如果被侮辱的是你呢?每次你的所作所为不符合道德标准时,你就想一想这个问题,你还会这样做吗?现在小谢和小刘的关系又很好了,在一次作文中,小刘还这样写到:“小谢,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有什么快乐总会一起分享,有什么烦恼总会向对方倾诉。”瞧,这就是孩子,他们之间的矛盾只要及时调解了,还是能很快恢复之前的状态,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就更愉快了。细节决定成败,当冲突发生时,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巧妙地化解矛盾,让彼此之间保持愉快,这样我们的社会能真正和谐,我们的校园依然是孩子们的心灵乐园,我们的教育就会更加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