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村干部之所以成为乡土小说主角,主要原因在于首先,这些作家大都有过基层乡村工作的经验,比较熟悉这个群体的生活、工作和思想动态。其次,中国社会的法制进程举步维艰, “吏治”依然是最重要的乡村现实。正如刘醒龙所说“我很想用我的作品告诉读者,时下的乡村并不是他们记忆中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真正代表乡村,决定着乡村进程的是活跃在那里的各级村干部。 ”, 何申的乡土小说中很大一部分是乡镇干部题材,从长篇多彩的乡村到中篇武家坡 、 一县之长 、 七品县令和办公室主任 、 穷县沉乡镇干部入年前年后孰乡干部老秦入信访办主任 、 村长等,他的笔触涉猎县、乡镇、村各级干部。 村民组长入村民财旺的从政生涯 、 乡村
2、无眠 、 来年还种蔽麦等篇,则进人村民自治、民主意识觉醒等底层政治。表现农民日常生活和文化心态的小说不多,有富起来的于四 、 穷人入老汉与叫驴入耪完头遍地等。可以说,政治是何申乡土小说的切人点和兴奋点,他的乡村视野是政治化的。但更重要的是何申的立场,他总是自觉保持与政策精神一致,对纸政弊端、阴暗面的暴露经由喜剧化处理而天高云淡,玉宇澄清。乔典运 90 年代的代表作问天中,一贯通晓世事、明哲保身的三爷遇上了头疼事王支书说要开村民大会,搞差额选举选村长。这可难坏了他,因为他从来没有用过自己的脑子,总是以领导满意为准的。他去问支书,人家也不说明自己的意愿。于是三爷伤心了,觉得领导不和自己贴心,委屈得
3、很,索性不参加选举了。像三爷这样一辈子唯唯诺诺看领导眼色说话,四季保平安的“良民” 、 “顺民” ,怎么能够作为责任主体,承担民主政治赋予的权力与义务呢然而农民在历史教训中习得的,恰恰是这种温顺圆滑的性格,这是他们保存弱小生命的生存智慧。即便如此,作为底层百姓,他们也必须时刻准备承受“天意难测”的无妄之灾。帝墩父呼天成。小说详细描写了呼天成在呼家堡建立绝对权威的过程,首先摧毁自尊征服人心的第一步,然后制造等级感,斗私批修,推翻宗族制度,制定“呼家堡法则” ,修建地上、地下“新村” ,把活人死人全都纳人整齐划一、铁板一块的呼家堡。当所有人都消融在集体中的时候,呼天成登峰造极的权术造就了“一个立在
4、平原上的谜语” 、 “一个孤立的奇迹” 。这奇迹,既是国民性的产物,也是国民性的成因。借呼国庆和谢丽娟之口,李佩甫多次在小说中探讨权力与国民性问题,在他看来,平原是无骨的绵羊地,这里的人无所依凭,活的是一口气。这气,可以靠仇恨的滋养而变成奋斗的力量同时它也是一口窝囊气,它用“忍”和“韧”维持绵绵不绝的生命存在。它可以表现为大智若愚,成就大业但它也磨人,吞吃人的灵性。当呼天成玩弄权术志得意满之时,他同时也丧失了生命本能当黑暗中的呼家堡传出一片震耳欲聋的“狗咬声”人叫,这些臣服于权威之下丧失自我的人们还是人吗这种集体性格是生长权威的天然土壤,在这里,生命辐射力的大小是靠权力来界定的,每个人都渴望借
5、助权力摆脱奴役而成为人上人而在被权威征服的过程中,这种性格又会强化其奴性的一面,甘心情愿把领袖的声音化作自己的呼吸。回顾中国历史,尤其是世纪中国革命历史,无数的事实都在印证权力文化、人治社会与国民性这种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在李佩甫独特的艺术发现中这种关系得到深刻揭示,这是羊的门产生巨大反响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现实社会背景值得关注在河南,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一些集体经济高速增长的典型,比如名闻遐迩的中原大地四朵金花。其中南街村被誉为“中州大地的一方净土” ,他们的口号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走集体化道路” ,其权力运作方式、管理模式、社会风貌等各个方面都与虚构的呼家堡惊人相似,或许这种相似并非偶然吧,由此可见李佩甫批判现实的过人胆在年的新作城的灯中,农村女儿刘汉香与路遥人生中的巧珍一样,被进城的男人无情抛弃。但她从情感折磨中站立起来,带领村人种树种花,把上梁村变成了月亮镇花镇,以自己的心点亮了城的灯。这位农村女性超越农村对城市的仇恨,走出了农村城市化的新路,她的胜利无疑是乡村道德精神的胜利。然而由于李佩甫对人物过分溺爱,刘汉香的精神内涵被理想化抽象化,未能得到真实深刻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