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亦正亦邪,一代霸王评 晋公子重耳之亡 中重耳的人物形象韩愈有云:春秋严谨, 左氏浮夸。的确, 左传作为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在文学性上较比春秋有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左传中显现出来的强大叙事性,带给读者许许多多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晋公子重耳之亡便塑造出了这个亦正亦邪的一代霸王晋文公。自晋献公娶了祸国红颜丽姬,丽姬便日日受宠,王与美人定会生子,那么围绕未来王权之争的剿灭战自然波及到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身上。晋献公二十二年,申生遭陷害自杀,夷吾奔梁,重耳投狄。于是晋公子重耳的逃亡之路就此开始,这一年,他四十三岁。跟随在重耳身边的,是帮助他多年的赵衰、狐偃、贾佗、
2、先轸、魏武子、介子推。这些可以舍命救他的勇士们,是重耳最珍贵的财富,或许勇士们的故事并不为人了解,但是其中的介子推割股啖君的大义,还是成为了一代佳话,以至于年年寒食节,人们都要祭奠这个舍身救主的勇士。然而,是重耳什么样的品质吸引贤士们如此效忠于他?在重耳逃亡的十九年中,他的性格又有什么变化?这些问题还待我细细说来。重耳是一个深明孝义的人,在遭受迫害的时候,他的父亲晋献公派兵到蒲城去攻打他。蒲城民众想要抵抗,重耳却百般阻挠,他认为自己是倚仗君父的命令才享受到了养生的俸禄,才得到了属下人民的拥戴,可有了属下人民的拥戴,就同君父对抗起来,这是很大的罪过,所以一定不可以这样做。试想亲生父亲想要去杀害儿
3、子,儿子非但没有反抗,还为父亲辩解,自己只能默默的逃走,这不仅仅体现了他心灰意冷的自知之明,还有更多的是他的孝义之心。可见重耳是一个深明孝义的大国公子。重耳善待随从,知人善任,对身边的人厚待有加,当狄国攻打咎如的时候,重耳将所俘虏的两个姐妹叔隗和季隗,一个嫁给自己,一个嫁给赵衰,才使得赵衰有了儿子赵盾,他这么做这样不仅使赵衰能组成美满的家庭,而更是让重赵两人的主仆关系变成了连襟关系,从而更加亲近牢固。对待随从尚可如此,而对待妻子就更加礼让,重耳在离开狄国到齐国去之前,叫妻子季隗等待他二十五年,如果他不回来便叫她改嫁,可见重耳理解妻子,并非薄情男子。逃亡路上,重耳要练就的不仅仅是这些性格,还有更
4、多的是忍耐。重耳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他的肋骨是连在一起的,便趁他洗澡的时候,走到他身边观看重耳赤裸的身体。重耳并没有因此大怒,而是隐忍下来,在心里默默承受这份屈辱多年,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曹国对重耳的不敬也成为日后重耳做了国君之后攻打曹国的重要原因。秦穆公要把已经嫁给晋怀公的怀赢嫁给重耳,做重耳的正室,重耳起初反对,因为这件事请不管怎样都有违于道德伦理。但经过随臣劝谏,还有为了重回晋国的远大理想,他才勉强接受。怀赢给重耳浇水洗手,重耳洗完手便挥手叫怀赢离开,这看似简单的举动却引起了怀赢的愤怒,诘问重耳为何如此轻视她,重耳顾全大局,恐秦穆公生气,影响他的伟业,居然脱去上衣,捆绑着自己来请求
5、谢罪。这几个故事将重耳能屈能伸性格闪光点诠释的淋漓尽致,这正是能做大事的一代霸主所必备的性格特点。当然,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文章晋公子重耳之亡还暴露了重耳很多性格中的顽劣之处,虽然性格的弱点差点断送了他成为霸主的前程,但是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上,亦正亦邪的性格丰满了重耳的形象,让他在读者心目中更加立体,印象深刻。第一,他立志不坚,中途动摇。重耳到了齐国后,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但是重耳立志不坚,沉溺在眼前短暂享乐之中,将出奔时立志做晋君、成大事的追求置诸脑后。多亏从臣及时提醒、敦促、设计,使贪图享乐的重耳终于离开了齐国,但重耳十分恼怒,甚至拿武器攻击随从
6、。这也表现了他懒惰享乐,重暴躁无常的个性。 其次,重耳在曹国遭遇了羞辱、在郑国受到了冷落使其暗自决心要报复这两个国家。然而,当多年以后,重耳终于做了晋国国君后,他果真攻打郑国,灭亡曹国,除了看出他能屈能伸的好品质之外,我们也可以看出,重耳作为一国之君的心胸狭窄,睚眦必报,没有宽宏大量的气度。还有,他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虚伪奸诈、假仁假义、急功好利的性格特点。在重耳逃亡到楚国期间,楚成王设宴款待他,并问道重耳,他若是回到晋国后如何报答楚国。重耳伶牙俐齿,说美女、宝玉和丝绸那些都是楚王已经有的,而名贵的象牙、牛皮、兽毛、鸟翎都是楚国土地上出产的,他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报答楚成王。这一段话显露出重耳的虚伪,
7、他一方面讨好楚成王,夸赞其物产丰富,一方面又表现出不愿献宝物给楚国。于是楚王又问他到底如何报答楚国,重耳便承诺了,如果晋、楚发生战争,在中原遭遇,他一定退避三舍,三舍也就是九十里,可见当时重耳是十分想与楚国友好交往,但事实上是,重耳重新回到晋国做了君主之后,虽然在后来的晋楚大战中,重耳的确做到了“退避三舍” ,履行了承诺,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与秦国修成“秦晋之好” ,并协助秦国攻打楚国,才最终导致了楚国的灭亡。晋公子重耳在逃亡的十九年中,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从一个养尊处优的贵公子,到一个具备胆识的政治家,以致于成就了“春秋五霸”之一的美名。他的成长是不易的,也正是作者塑造了他亦正亦邪的性格特点,才使得晋公子的形象更加丰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亦正亦邪的一代霸主,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在读者的心灵中升华,让人们都记住了这个逃亡十九年,六十二岁才完成伟业的晋文公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