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单元 课题 1、爱什么颜色 课时:第 1 课时内 容 爱什么颜色1、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认识 4 个,写字 8 个,学习新部首戈字旁.知识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以及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难点 理解体会诗歌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方法 探究交流 课 前准 备 字词卡片一、 激趣引入,初读课文。 (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说理由)二、分组自学,初步感知1、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 。二读:连读。 (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
2、,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 (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四读:选读。 (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 )教师巡回指导4、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自学情况。 (学生读生字卡片上的生字)三、再读课文,体会意境1、指名分小节读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 (想象美丽的图景)2、指名简述读后在头脑中形成的彩色画面。四、完成“语文天地”的日积月累抄一抄:碧绿蔚蓝辽阔威武乘风破浪板书设计:一、色彩爱什么颜色碧绿色- 禾苗、小草、农村、我的梦我爱火红色-朝阳、枫叶、少先队员、我的心蔚蓝色- 天空、大海、海军战士军装课后反思这首诗歌语句简练,结构
3、相同,描绘出了三幅绚丽的色彩画面,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己理想的追求。这样的诗歌学生比较喜欢诵读。因此,在教学中,我以不同形式的朗读进行训练让学生在读中学字。在读中学文,在读中悟情,效果较好。2第一单元 课题 1、爱什么颜色 课时:第 2 课时内 容 爱什么颜色1、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知识 2、理解体会诗歌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以及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重点 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难点 理解体会诗歌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方 法 自主、合作、探究课 前准 备 课件一、 回顾课
4、文,积累词语。1、 (试背诗歌,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2、 (说出自己积累的有关“颜色”的词语。 )二、精品细读,体会感情。1、播放课件。 (让学生感悟画面,了解诗歌内容。 )2、 (学生自主探究三小节的写法。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对生活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学生谈理解)4、 (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喜欢的颜色及原因。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布置作业:1、完成“语文天地”找一找描写颜色的词语:红( ) ( )师重点指导学生“运用联想理解词语” (金钥匙)2、请仿照诗歌再编一段。板书设计:我爱洁白的颜色,因为云朵是洁白的,雪花是洁白的白
5、衣天使们给病人送来了健康和快乐,他们的心灵也是洁白的。课后 在仿写这一环节中,我先指导学生充分而合情合理地想象,然后在“说”的基础上再去“写” 。在描写过程中,我对学生所想3反思 象的内容加以点拨和引导,一首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诗便诞生了。第一单元 课题 2、金色的草地 课时:第 1 课时内 容 金色的草地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知识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流利地朗读课文。难点 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方法 探究交流 课 前准 备 生字卡
6、片、搜集的资料。一、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1、 出示图片:蒲公英2、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 ,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3、 板书课题:金黄的草地(1) (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2) 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二、学习生字、新词1、 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根据要求学生自读课文)2、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重点指导。 (学生读生字卡片上的字词)读准字音:呵欠 傍晚 一本
7、正经记住字形:弟:中间的长竖不出头。返:“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3、 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 (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 试着给课文内容分层次。 (学生按内容给课文分层次)板书设计:蒲公英(早晨) (中午) (傍晚)绿 金色的草地 绿4课后反思这篇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特别是课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教学前,我准备有关蒲公英的挂图或照片。还让学生查找有关蒲公英的资料,这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第一单元 课题 2、金色的草地 课时:第
8、2 课时内 容 金色的草地1、 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2、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知识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目标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重点 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难点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方 法 探究交流课 前准 备 课件。一、 导入新课1、 播放课件: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2、 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课题) (学生想
9、象)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1、 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 (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指名读,评读。(3)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 “我们”的心情如何?(畅谈自己的感受)(4)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出示实物。 (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 (5)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2、 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过渡: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1)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 (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2)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
10、来读读第四自然段。(4)有了新发现后, “我们”有什么变化?(学生思考问题)(5)为什么“我们”不再揪它了?(6)从“我”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三、升华情感1、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板书设计:揪 发现 不揪 喜爱早晨 中午 傍晚绿色 金色 绿色合 张 合5课后反思学习本文,可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我通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第一单元 课题 语文天地一 课时:第 1 课时内 容 语文天地一1、完成“比一比,组成词语” 。
11、2、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读,抄写句子。知识3、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理解诗意。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不断积累祖国的文字,并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对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美好意境。重点 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和古诗。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美好意境。方 法 自主、合作、探究课 前准 备 课件6、导入新课。二、 “字词”部分的学习。1、课件出示词语。(1) (学生选字组词。 )(2)反馈组词情况。2、读一读课文上的词语。 (边读边手写自己掌握的不牢固的词语)3、听写加点的词语。 (同桌互相批阅)4、找一找描写颜色的词语,并说一说什么东西是这些颜色的。三、 “句子”部分的学
12、习。1、课件出示文中的句子。 (学生读一读)2、抄一抄,要贴着下面的横线写,字与字要离得近一些。3、说说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四、 “古诗读背”部分的学习。1、课件出示古诗。2、 (学生朗读,配合画面畅谈自己的理解。 )3、学生交流古诗的意思。 (学生自由交流)4、课件出示注释,帮助学生理解。5、 (学生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红( ) 黄( ) 黑( ) 绿( ) 蓝( ) 白( ) 课后反思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在比、读中发现组字的方法并进行学习,.能恰当地填上形容颜色的词。只是填写选词有部分学生掌握的不太好,有待于加强训练。通过练习写句子,使学生能正
13、确运用逗号和句号。第一单元 课题 语文天地一 课时:第 2 课时内 容 语文天地(一)1、开卷有益颜色变的戏法知识 2、畅所欲言颜色在生活中的特殊作用。教学目标情感目标 激励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和能力。重点 通过读短文让学生了解颜色的神奇变化。难点 动手调出各种需要的颜色。方 法 自主、合作、探究课 前准 备 课件7一、学习“开卷有益”栏目。1、学生自主阅读短文,扫清文字障碍。2、你从文中知道铅笔请到了哪些颜色来帮忙?(学生思考问题)3、你知道短文中的这三种颜色可以变出哪些颜色吗?4、你还可以调出哪些色彩?(小组内交流)5、课件出示色彩渐变图。 (学生观察)6、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调颜色的练习。
14、 (学生进行不同色彩的调试)二、学习“畅所欲言”栏目。1、课件出示 3 幅图。 (学生联想,说说这些颜色在生活中有什么特殊作用?)2、 (学生自由说说其它颜色。 )3、教师出示以颜色为标志的各种图案。 (学生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以及所表达的意思。 )三、布置作业。1、写一写,你调出了哪些色彩?2、和同学交流你的劳动成果。板书设计: 红与蓝紫色 红与黄橙色黄与蓝绿色课后反思畅所欲言让学生联系生活说出颜色在生活中的神奇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感受生活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加用心,更加细心观察。第一单元 课题 语文天地一 课时:第 3 课时内 容 语文天地(一)知识 写某个地方的变化或
15、者写颜色的特殊作用。教学目标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重点 让学生理解习作的要求,写出语句流畅,内容清楚的文章。难点 掌握写作的方法。8方 法 自主、合作、探究课 前准 备 课件一、审题1、课件出示习作要求,引导学生理解习作的要求。 (学生交流对习作要求的理解)2、明确习作要求:观察一个地方,写出它的变化提示:早晨中午傍晚3、也可以写生活中有特殊作用的颜色。二、学生明确写景物的方法怎样写景?1、对所写的景物细心观察。2、要抓住景物的特点。3、寓景于情。4、从景物中发现哲理。三、出示习作范文。四、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视。 (自主习作,可以向老师请教好词佳句)五、评品学生习作六、
16、金钥匙1、教师引导自读:丁丁和冬冬在讨论什么?从中你有什么收获?2、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参与交流。3、引导学生总结:联想是理解词语的好办法课后反思通过交流,先引导学生说说秋天有哪些色彩突出的、有代表性的事物( 注意选择最能体现秋天色彩的景致来写,写的候要有一定的顺序,语句通顺,意思清楚,注意使用表达色彩的词语。 )学生能说出来,但不能用一些词语来描绘,今后加强积累好词,好句。第二单元 课题 1、你一定会听见的 课时:第 1 课时内 容 你一定会听见的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懂得用心去听身边的声音,就会发现世界上的声音很丰富,很美妙。知识2、轻轻、细细品读,有感情的朗读课
17、文。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懂得用心去听身边的声音,就会发现世界上的声音很丰富,很美妙。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9难点 懂得用心去听身边的声音,就会发现世界上的声音很丰富,很美妙。方 法 自主、合作、探究课 前准 备一、 预习课文。1、 (自渎课文,借助字典,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初步了解内容。 ) 2、 (标记自己不懂得的地方,以便上课进行讨论。 )二、 导入新课。 (学生闭上眼睛,聆听一段各种声音的录音,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三、 默读课文(小组交流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课文的大意。 )四、
18、检查小组学习情况1、 认读词语梳头 掠过 吹拂 麻雀 呼啸 拨水 啃骨头 机警 闲暇 美妙 逐渐 狂风卷起 上楼梯 2、 重点理解词语:呼啸 寂静 闲暇 美妙 逐渐(学生选择重点词语造句) 3、 说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五、 深入理解课文 1、 指名分段读课文。 (学生评价朗读情况)2、 小组提问,全班讨论 3、 全班交流: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声音你都听到过吗?为什么呢? 这些声音我们太熟悉了。但却从没听到过,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4、 齐读最后一段,谈谈自己的感想。 (学生自由交流对内容的理解,畅谈自己的感想。 )六、 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想想怎样才能读好?板书设计: 你一定会听见
19、的 用心去听 声音多么丰富、多么美妙课后反 思学习课文时,可以看出,学生对本文非常感兴趣,我在课上运用不同形式让学生通读了几遍课文,每一次读,同学们都充满着热情,他们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声音感到好奇,也感到新鲜,本文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很好课文,因为世界上的声音有的是我们能听见的,有的是听不见的,也许正是那些听不见的声音才更有趣,我们想象出了许多声音,使我们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热爱生活,以此来激发学生观察世界的兴趣,来体会生活的美好。第二单元 课题 1、你一定会听见的 课时:第 2 课时内 容 你一定会听见的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懂得用心去听身边的声音,就会发现世界上的声音很
20、丰富,很美妙。教学目标知识2、轻轻、细细品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10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懂得用心去听身边的声音,就会发现世界上的声音很丰富,很美妙。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难点 懂得用心去听身边的声音,就会发现世界上的声音很丰富,很美妙。方 法 自主、合作、探究课 前准 备 课件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1听老师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继续参看课后的生字表。3 (学生练习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4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你记住了课文中的哪些内容。二
21、朗读课文,深入体会,领略文章的韵律之美。1 默读课文。 (把自己觉得描写优美的句子划下来,多读一读。 )2 (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与同学共同分享。 )3 (读给大家听一听,让我们和你一起去欣赏。 )4 老师适当点拨,并给予恰当的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音韵之美。5从风的声音、动物的声音、水的声音三个方面进行学习。三 自读课文,联系实际,感受自己的声音世界。1接着读课文,随着课文一起,回忆自己小时候听到的声音。2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你喜欢什么声音,不喜欢什么声音?说一说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先让学生准备一分钟,再交流讨论。3学生列举一些和谐美妙的声音:如:演奏的音乐、小孩
22、的哭声是成长的信息、写字的刷刷声是学生发展的脚步声、我们就像是一个个音符,演奏着快乐的生活,快乐的生活是和谐的声音,和谐的声音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4老师小结:是各种各样的声音把世界编织得如此美妙,是丰富多彩的声音演奏着生活交响曲,让我们用心聆听声音,你也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你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绚丽多彩。四 扩展发散,加深体验,洞悉声音的丰富美妙。板书设计:你一定会听见的听: 风的声音动物的声音 美妙的声音 美好的生活水声课 后反 思课件的使用让学生更加形象地感受优美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在美妙的图画和声音中来感受文章的美,感受世界的美,感受生活的美,多媒体课件确实对教学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今后在教
23、学中多使用。第二单元 课题: 2、喜爱音乐的白鲸 课时:第 1 课时内 容 喜爱音乐的白鲸11知识 学会生字、新词;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教学目标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难点 学会生字、新词;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方 法 自主、合作、课 前准 备 白鲸的文字及图片资料。一、谈话,引入课题,板书:喜爱音乐的白鲸。 (学生出示收集到的资料)“鲸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它们在海里常常依靠美妙的“歌声”召唤同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白鲸和音乐的小故事。二、预习课文。 (学生根据自学方法来预习课文)1、读准字音。 2、自学生字并组词。3、划出
24、不懂的词语,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三、交流预习成果1、 “你学会了哪些生词?”掌握字音,指名带读。2、记忆字形。 (让学生分析生字字形)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进行交流。 (交流疑难词语)四、初读课文,理解文章脉络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给课文分段。2、小组学习:分段朗读课文。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3、选择你喜欢的部分自读。板书设计:第一段(第 1 自然段):鲸是一种聪明的动物,常常依靠美妙的“歌声”召唤同伴。第二段(第 2 至 7 自然段):记述了一次白鲸遇险又脱险的经历。课 后反 思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充分体现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和欣赏
25、的能力。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反复读课文和讨论,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白鲸喜爱音乐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热爱动物的思想感情。第二单元 课题 :2、喜爱音乐的白鲸 课时:第 2 课时内 容 喜爱音乐的白鲸 12知识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类对动物的关爱。2、理解“为什么白鲸得救是个奇迹”这个问题。3、有感情地品读课文。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体会人类对动物的关爱。有感情地品读课文。重点 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难点 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方 法 自主、探究课 前准 备 收集其他动物与音乐的资料一、课前导入、鲸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它们在海里常常依靠美妙的“歌声
26、”召唤同伴。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思考问题)二、 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引导质疑。 ) 2、 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白鲸是如何得救的?”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2)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播放蓝色多瑙河 。 (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3)“为什么说白鲸得救是个奇迹?” (小组讨论)三、 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喜欢什么样的音乐?(学生自由讨论)板书设计: 喜爱音乐的白鲸 起因 白鲸被冰层堵住了 发现报信 经过 凿冰送食物 了解动物习性,关爱动物 破冰船开道 放乐曲奇迹 结果 白鲸得救课 后反 思整个课堂设计我以
27、“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为目标,将学生收集的大量资料和自己整理的大量资料作为“知识大餐”供学生“享用” ,确实达到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突破教材局限,使学生学到更多教材以外的知识的目的。但课文学习还不够“实” ,朗读训练还不够到位。怎样解决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学习在时间上反映出的矛盾?这是我今后要探究的。第二单元 课题 3、寓言二则 课时:第 1 课时内 容 寓言二则13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知识 2、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许多寓言已演变成为成语,在生活中可以运用这些词语,使自己的语言更生动,更准确。教学
28、目标 情感目标 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难点 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 前准 备 幻灯片一、启发导入,整体阅读1在预习的基础上说说“掩耳盗铃”四个字各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言)2将四个字的解释连起来说说“掩耳盗铃”的意思。3那个人为什么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那个铃铛呢?结果怎样?4. 读课文时,标出序号。第 l 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读课文并思考)二、学习重点,深入体会1默读第 2 自然段,读后标出这段有几句话? (自读感悟)2再次默读
29、第 2 自然段,思考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议读交流)3读第一句,说说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4出示幻灯,讨论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学生比较讨论)a、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b、他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过渡:这个人明明知道用手一碰响发觉可是他太想得到那个铃铛了。他想出了怎样的办法?5、指名读第 2 句。 (学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6他是怎样做的?默读第 3 句画出表示动作的词。7从刚才有想法到现在他真的这样去做了,结果怎样呢?(学生讨论并归纳)8.大声读第 2 自然段,体会前后的感情变化。9出示投影: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
30、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学生讨论问题)他的这个想法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为什么?他把耳朵掩住,为什么还被人发觉呢?他偷铃铛之前,知道不知道有这样的结果从哪儿看出?明知道有这样的后果,还要这样做,欺骗的是谁?三、总结延伸1读全文,体会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吗?板书设计: 掩耳盗铃想偷铃铛掩住耳朵被人发觉(自欺欺人)课后反思两则寓言,在教学第一则寓言时,我注重教给学生学习语言的方法:读通读懂寓意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明白寓意的基础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升华所学的道理:掩耳盗铃是一自欺欺人的傻事,千万别这样做。第二单元 课题 3、寓言二则 课时:第 2 课时14内 容
31、寓言二则1、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知识 2、 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许多寓言已演变成为成语,在生活中可以运用这些词语,使自己的语言更生动,更准确。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难点 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 前准 备一、复习导入1、 说说“掩耳盗铃”的意思。 (学生说出对成语的理解)2、 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习这则寓言的。 (回忆上节课学习方法)
32、二、用上节课所学的方法学习寓言滥竽充数1、 (小组学习。 )2、 理解重点词语。 (学生讨论重点词语的意思)3、 朗读课文,说说大意。 (学生概括段落大意)4、 你觉得南郭先生是如何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自由讨论)三、拓展练习在两个大王面前,南郭先生是怎样想的?从故事中你还能发现什么?四、 自渎古文滥竽充数 ,老师适当翻译。五、 练习写字:六、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板书设计:滥竽充数想吹竽鼓着腮帮吹竽逃跑课后反思在教学第二则寓言时,就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老师只做适当的指导,让学生谈学习感受和收获,然后质疑,学生学习印象更深刻。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默读并对课文中
33、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的能力。15第二单元 课题 语文天地二 课时:第 1 课时内 容 语文天地(二)知识1、选字组词,积累表示声音的词语,读、抄句子。2、背诵古诗赠花卿 竹里馆 。教学目标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重点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积累词句的能力。难点 锻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意识。方 法 自主、合作、探究课 前准 备 课件一、谈话,导入新课。二、 “字词”部分的学习。1、课件出示“选字组词”中的字、词。(1) 、(学生选字组词。)(2) 、反馈组词情况。2、读一读所有的词语,抄写加点的词语。3、填一填描写声音的词语,并说说什么东西发出这些声音的。4、读一读形容声音的四字词语
34、,学生自主积累。5、分别简单地说说各个词语的大体意思。 (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三、 “句子”部分的学习。1、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2、抄一抄,注意带点的字和词。四、古诗部分的学习。1、课件出示两首古诗。2、 (学生朗读,配合画面畅谈自己的理解。 )3、学生交流古诗的意思,课件出示注释,帮助学生理解。4、体会作者所写诗歌的用意。板书设计:脊背 背书 备课 拨动 拔草 拨电话北极 极好 高级 冲走 充分 冲奶粉 课后反思这次“语文天地”中安排的两个积累练习,题型很活,有一定难度,学生开始做时,大部分摸不着边,没理解题意就瞎猜瞎填。错误率很高。在分析了原因后,我丛“理解题意”入手,让学生重新考虑,学
35、生在弄清题意后再做这两题,效果好多了。16第二单元 课题 语文天地二 课时:第 2 课时内 容 语文天地二1、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积累词句的能力。2、阅读世界上最响的声音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展学生对声音的认识。知识3、锻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目标情感目标锻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重点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积累词句的能力。难点 锻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意识。方 法 自主、合作、探究课 前准 备一、 谈话导入。(让学生说说听到过的最响的声音,谈谈听过后的感受。 )二、 导入新课世界上最响的声音1、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2、 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
36、生的探究兴趣。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三、 自读课文1、 分组自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讨论交流2、 检查学习情况A认识词语: B理解词语C让学生交流记子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3、说说你读过课文后感想。 (自由谈读过之后的感受)四、 畅所欲言噪音的危害很大,你知道它有哪些危害吗?我们能做些什么?课后反思通过学生学习短文让学生认识噪音的危害以及人们对它的厌恶,然后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噪音,并从自身感受说说噪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和影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7第二单元 课题 语文天地二 课时:第 3 课时内 容 语文天地二知识1、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充分想象,感悟生活,培养创新能
37、力。2、开放形式,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所悟,我手写我心,提高写作兴趣。3、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奥秘的兴趣。重点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充分想象,感悟生活,培养创新能力难点 开放形式,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所悟,我手写我心,提高写作兴趣。方 法 自主、合作、探究课 前准 备 课件一、激情引趣。 (学生谈在课文中学到的、感受到的各种声音。 )二、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激情。1、思考:自己喜欢的声音,和喜欢的原因。 (学生和同桌交流。 )2、汇报。三、出示图片,编故事。1、课件播放青蛙的叫声。 (学生来说一说,你听到了
38、什么声音?请你想象一下是谁的声音呢?说一说。 )2、学生回答。3、出示图片,和刚才想象的对比,观察青蛙的表情神态,想象它在唱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4、汇报。5、把刚才同学们所说的,整理成一个小故事,自己说一说,然后在小组里讲一讲,看谁讲的最精彩。评议,教师巡视。6、播放钢琴曲,同时出示图片。 (学生想象)7、汇报。8、同学们自由的想象,自己编故事,说给自己听。9、汇报。评议。四、整理内容,然后选择一种写在作文纸上。1、出示习作要求。(让学生独立思考或找人合作,选择学习。确定题目和文体。 )2、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文本开始写作,教师进行巡回指导。五、交流评价。六、总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39、只要我们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真情实感,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让我们的笔下生花,华丽的文章迟早会跃然纸上的。板书设计: 笔下生花声音的词语:哗哗 噼里啪啦 咕咚 叽里呱啦 扑通喀嚓 唧唧喳喳 哗啦 叮丁咚咚 呼噜。课后反思我将“日积月累”中的:“填一填,说一说这是什么声音”作为引入,让学生积累 ABB,AABB,ABAB 式的拟声词语;紧接着让学生听一段音乐旋律发挥想象编故事,并用上前一部分各种形式的拟声词。18应注意提醒学生把各种形式的拟声词用进所编的故事中去。第 三 单元 课题:国徽 课时:第 一 课时内 容 国徽1读通诗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识3初步整体感知诗歌的内
40、容,了解国徽的象征意义。教学目标 情感教育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重点 了解国徽的象征意义。难点 知道应该怎样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方法 朗读、练习 课 前准 备 生字词卡片、印有国徽的硬币、课件师 生 活 动 过 程 一、观察硬币,了解国徽。1教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硬币(学生观察硬币的正反面画的是什么?)2引导观察国徽的组成。 (学生拿出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较全面地介绍国徽。 )3教师分别介绍国徽各个组成部分的象征意义。 (出示课件)二、导入新课,学习自读。 (出示课件)1直接导人新课,教读生字“徽” ,强调“徽”的读音。2教师出示要求。 (学生自读课文。
41、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2)课文围绕国徽讲了几件事?(3)把课文有感情地读一读,试着拍手读一读。3检查自读的情况。 (学生认读生字卡片)4、说一说这些生字都该注意什么? 5.(全班齐读课文。 )6再次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 (学生全班齐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熟读课文。1课文围绕国徽讲了几件事,各是什么事? (学生口答。 )2教师指导,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生有感情地读诗歌。) 板书设计:温暖 暖和 叔叔 帽子 摔倒 辽阔 教学 语文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是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比如,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做才能为国徽添光彩,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中,
42、感受到生活中的语文,19反思: 使学生觉得语文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培养他们爱语文学语文的热情。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遗憾,在整个教学过程,虽然老师注意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但是老师的评价还不够及时、到位,还欠缺启发性,在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还需要继续努力。20第 三 单元 课题:国徽 课时:第 二 课时内 容 国徽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知识2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目标 情感教育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重点 了解国徽的象
43、征意义。难点 知道应该怎样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方法 讲解 、 讨论交流 课 前准 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师 生 活 动 过 程 一、检查生字。 (学生自由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并听写生字。 )二、再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 )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评价,并且指导学生读一读。 (大家齐读课文。 )三、理解一、二节,体会作者的情感。 (出示课件)1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一共三节,你们还记得每节的诗歌的内容吗?(反馈学习内容。 )2教师小结:因为小朋友爱护国徽,从小乐于助人,所以国徽闪烁着光芒,显得更加的漂亮。3引导理解“闪烁” “温暖”的意思。 (学生自由反
44、馈:说“闪烁” “温暖”的意思,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节。四、学习第三节,知道国徽和我们共同成长。 (出示课件)五、总结全文,感情朗读。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国徽是祖国的标志,我们经常在哪些场所可以看到这些标志呢? (学生根据自己实际说一说)2国徽是我们祖国的标志,为保护国徽做什么呢?(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3教师小结。4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5指名读一读,大家评议。6班级同学拍手读一读。板书设计: 国 徽国徽 洗硬币 祖国 国徽 扶弟弟 爱 照耀我教学反思:本课从大语文的教育观点出发,把课内、外阅读融为一体,注意学生在知识广度上的积累。在教学过
45、程中着力体现教与学的交往与互动。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学习情况、互议互读,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努力使教学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策略的选择、环节的设计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立性,努力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21第 三 单元 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 课时:第 一 课时内 容 回自己的祖国去1整体感知,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读华罗庚和妻子的对话,知识 3学习课文 19 自然段,体会华罗庚得知中国解放,无比兴奋、激动以及迫切想回到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情感教育体会华罗庚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6、。重点 知道华罗庚坚持回国的原因。难点 懂得学有所成、应当报效祖国的道理。方法 讲解 练习 课 前准 备 课件、布置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师 生 活 动 过 程 一、题目导入,检查预习(出示课件)1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读题目。 ) 2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学生快速读课文,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重点句。 )二、反馈资料,了解华罗庚(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简单介绍华罗庚。 )三、整体感知,认读生字1教师提出要求。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2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3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四、体会华罗庚得知中国解放的兴奋与激动1. 教师引入。3学生读文后指名反馈,集体纠正统一。4学生自由读 l9 自
47、然段,体会华罗庚当时的心情。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感悟。 )5指名反馈:得知中国解放时,华罗庚的心情如何?(学生口答)6分角色感情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华罗庚和妻子的对话。 )五、小结课堂,鼓励探究请同学们回去后认真读课文第二部分,好好体会华罗庚的话的意思。板书设计:报纸 借用 握手 命令 盼望 迎接 低头 错误 屋子 今天 股份 仰望教学反思本文主要以对话为主,语言较浅显易懂又简练,人物当时的心情和满腔的热忱尽显其中。根据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加强朗读,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和机会,在诵读中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感悟人物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学生入情入境地去理解、去领悟、去欣赏、去运用。22第
48、 三 单元 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 课时:第 二 课时内容 回自己的祖国去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华罗庚坚持回国的原因。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以及全文。知识3拓展延伸,了解华罗庚的故事。教学目标 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初步懂得学有所成、应当报效自己的祖国的道理。重点 知道华罗庚坚持回国的原因。难点 懂得学有所成、应当报效祖国的道理。方法 讲解、 合作交流 课 前准 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师 生 活 动 过 程 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1.学生认读生字词语卡片。2.分角色朗读课文得知消息部分。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3.教师:当华罗庚得知中国解放的消息后,他毅然做出了什么决定?(学生口答。 )4将这句话放到课文具体的语境中,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二、设疑导思,引导探究。 (出示课件)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华罗庚当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