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课题 8.古诗二首 课型 精读课人文性主题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领略自然之美。阅读主题: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了解诗歌大意。工具性主题 表达主题:通过学习这首诗,对诗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 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了解诗歌大意。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重点)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重点)4.通过学习这首诗,对诗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难点)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学具PPT 课件第 一 课时
2、教学程序教学环节师生活动 修改建议导入新课,破题质疑1 回忆“飞花令”的玩法。以“楼”为令,男女生进行比赛。2 出示课题登鹳雀楼,说说对诗题的理解。指导书写“楼”:左窄右宽。右边“米、女”上下各半。“米”最后一笔是捺,“女”第一笔是撇点,最后一笔横稍长,托起上部,组词训练。读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质疑)3 谈谈你对作者王之涣的了解。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 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字音。同桌互查指名读正音领读自由练读开火车读。2 自由朗读古诗,指名读,正音,学读,同桌互2读,齐读。3 启发和鼓励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的方法,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4 师范读,学生思考:哪两句诗
3、是写景的?哪两句诗是写作者的感想的?精读诗句,悟意明理1 出示写景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示相应的两幅图,判断哪行诗描述的是哪幅图?并说说理由。依据图画和诗句,填空:的太阳靠着 的山 地落下, 的黄河流进 的大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说说这个景象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板书:远出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带着体会,依据停顿符号,有节奏的读。2 为什么能看这么远?要想看的更远该怎么办?出示写感想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按照停顿读诗句。 如果你是作者,在登上更高一层楼的时候,你会看到什么?练习想象说话:我会看到: 的 ; 的 ; 的 3 由此可见:只有 ,才能 。这也是这首诗想要告
4、诉大家的一个道理,带体会读全诗。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2 拓展性小练笔,你一定也曾登高望远,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几句话写出来。站在高高的 上,我看到了 的 ; 的 ; 的 33 师小结。主题阅读芦花、花影、思考:1.哪句写景?哪句写感想?2.看到了哪些景?想到什么?识字、写字指导依:左窄右宽。右边“单人旁”要收。“衣”最后一笔是捺, “衣”第二笔横稍长,组词训练。板书设计登鹳雀楼站得高 才能 看得远第 二 课时 教学程序教学环节师生活动 修改建议前置作业1. 读准诗句,画住认字条里的字,并借助拼音认字。2. 了解李白、庐山。初读古诗1. 自由读后指名读全诗,纠错
5、、正音。2. 出示生字,自由读后检查读。集中纠错、正音。解诗题 1. 查字典“望”当什么讲?“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2. 说说对“庐山”和“瀑布”的了解。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知诗人 谈谈对李白的了解。明诗意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诗,交流你读懂了哪些内容?(学生谈到哪句,交流哪句)日照香炉生紫烟:(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2)诗中哪个词是“升起“的意思?(3)“红日、高山、紫雾“诗人用寥寥几个字,就把我们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境界,你能把它读得那么美吗?4(4)学生有感情到朗读。遥看瀑布挂前川:(1)学生谈
6、自己的理解。(2)理解:川,河流。(3)指导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飞流直下三千尺:(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2)学生体会“飞流“直下“。(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疑是银河落九天:(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2)重点理解:疑,体会李白诗的风格。(3)有感情地朗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悟诗情 1.学生质疑:1、“生“为什么不用“升“?(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2)生,产生而后升起。2、“挂“,谁能把瀑布挂在山川前面?(1)学生交流。(2)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指导朗读。(1)此时,你就是大诗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你想怎样吟诵这首诗?(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或坐或立,也可以加动作,有感情地读诗。)(2)配乐朗读。主题阅读四时、贞溪初夏、出郊思考:1.诗中体现了景物的那些特点?2.那些词中体现的?板书设计望庐山瀑布飞流 三千尺银河 落九天教学反思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