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濉溪县生物质发电项目生物质资源调查报告西安慧源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调研业务经理:王 15829396927目 录1、 概述 .21.1 项目委托单位 21.2 项目背景 21.3 调查评估目的 21.4 工作简要过程 21.5 编制依据 31.6 主要原则 42、 濉溪县概况 .42.1 地理位置 42.2 行政区划 52.3 农业概况 52.4 气象条件 52.5 地貌 62.6 水文条件 73、 调查的主要内容 73.1 调查对象 73.2 生物质资源的品种及分布状况 84、 生物质资源收集的季节性特点及分布 145、 物质资源的市场价格及成本分析 146、 生物质资源采购方案 156.1
2、 生物质资源需求量及结构比例 156.2 生物质资源储备量 156.3 生物质资源采购计划 156.4 各生物质资源收集方式 156.5 结算方式 167 秸秆资源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68 不确定性分析 169 结论和建议 .179.1 结论 179.2 建议 171 概述1.1 项目委托单位西安慧捷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1.2 项目背景为充分利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丰富的秸秆资源,上海浦东环保发展有限公司拟在濉溪县投资建设一座生物质发电厂。陕西西安慧捷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受上海浦东环保发展有限公司委托,对拟建电厂厂址 50 公里半径内的生物质资源总量、综合利用现状进行调查,评估以落实该地区生物质资
3、源可获得总量。1.3 调查评估目的调查拟建电厂厂址周边 50 公里半径内的主要生物质资源总量、综合利用现状,分析、评估其主要秸秆资源可获得量,长期供应的可靠性、稳定性,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分析评估相应的收购、储存、运输及加工工艺方案及收购成本。1.4 工作简要过程本次生物质资源可供现场调研从 2014 年 7 月 14 日开始,至 7 月 28 日结束,历时 14 天。整个调研过程共走访了濉溪县 11 个乡镇与县,乡镇和村委会三级干部、农户仓库和农机、农技管理人员行了座谈,访谈,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本次生物质资源可供性调研对象分布见下图:本次调研收集的主要基础数据和初步结论,都与当地各方面
4、人士进行充分沟通,形成共识,期间得到了当地各级政府等各单位的大力协助,在此表示特别感谢。1.5 编制依据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2)与委托单位签订的秸秆资源调查评估合同3)濉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濉溪县农委统计局提供的统计数据5)中国自然灾害危险性分析与区划6)中国重大气象灾害年表及事件表7)实际调查数据1.6 主要原则1)依据实地调查、核实数据,确定生物质资源可获得区域、主要资源。2)实测主要小麦、玉米、豆类等耕种面积与产量。3)调查、核实该地区主要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现状,评估可获得量。4)各收购点应具有加工、储存、风干防火、消防及交通便利等条件。5)收购点收购成本包括运输费、秸秆费。6)收购
5、点成本包括电费、水费、占地租用费、人工费、设备折旧费、设备修理费、收购点至电厂运输费。7)自然灾害对秸秆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分析2 濉溪县概况2.1 地理位置濉溪县位于安徽省北部,东经 1162311659,北纬 33173401。东临宿县,南接蒙城县、怀远县,西连涡阳县和河南省的永城县,北靠淮北市郊区和萧县。自县境南端双堆区王小庄至北端刘桥区陈庄,长 95 公里;东起马桥区塔山,西止铁佛区吴庄,宽 45 公里。总面积 2431 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 2393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98.44%;水面面积 38 平方公里,占 1.56%。耕地面积 2016232 亩,占总面积的 56.6%,非耕
6、地面积 1544768亩,占 43.4%。2.2 行政区划2006 年 3 月,濉溪县辖 10 个镇、1 个乡:濉溪镇、临涣镇、南坪镇、百善镇、铁佛镇、刘桥镇、孙疃镇、韩村镇、双堆集镇、五沟镇、四铺乡。共 24 个居委会、413 个行政村。面积 1987 平方公里,人口 106 万。2.3 农业概况濉溪为农业县。农业资源优势明显,全县耕地 220 万亩,是国家重要的粮食和畜禽生产基地。截至 2012 年,濉溪县已形成包括 150 万亩优质专用小麦、70 万亩高蛋白大豆、80 万亩玉米、15 万亩瓜菜的“四大”农产品生产基地,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连续 8 年被评为全省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年农
7、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 25.1 亿元,比上年增长 5.7%。其中,农业增加值 16.2 亿元,林业增加值 0.4 亿元,牧业增加值 7.0 亿元,渔业增加值 1 亿元,农 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 0.6 亿元。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 102.4 万吨,比上年增加 3.7 万吨,增长 3.7%。其中,夏粮 69.1 万吨,增长 4.0%;秋粮 33.3 万吨,增长 3.3%。农作物种植结构有所调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 21.33 万公顷,比上年增加 2735 公顷;油料面积2867 公顷,减少 562 公顷;蔬菜面积 6563 公顷,增长 9.1%。全年油料产量7830 吨,下降 7.8%;蔬菜产量 15.
8、7 万吨,增长 7.8%;水果产量 1465 吨,下降 0.5%。全县完成造林面积 133 公顷,育苗面积 56 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2.31 万公顷。2.4 气象条件濉溪年平均气温 14.5,降雨量 852.4mm,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县属暖温带半温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3 至 5 月)温暖,季平均气温 14.4,气温回升快;天气多变,雨量较冬季增多,常刮偏东风。夏季(6 至 8 月)炎热,因受海洋性气候影响,降水集中,蒸发量大,多偏南风。秋季(9 至 11 月)凉爽,降温快,气温日较差大,多偏东北风。冬季(12 月到翌年 2 月)因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天气
9、严寒,雨雪稀少,多偏北风。年平均气温 14.5。1 月为全年最冷月,平均气温-0.1;7 月为全年最热月,平均气温 27.5。气温年较差 27.6。极端最高气温 41.1。出现在1972 年 6 月 11 日;极端最低气温-21.3,出现在 1969 年 2 月 5 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 62.4。一般日出前气温最低,正午后 14 点左右最高。日较差春秋季较大,冬夏季较小。4 月、5 月日较差平均分别为 11.5和 11.9;10 月、11 月日较差平均分别为 11.0和 10.4。3 月至 5 月气温回升较快,升温 12.5;9 月至 11 月气温下降显著,降温 12.8。2.5 地貌
10、濉溪地处淮北平原中部,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微倾,除县东北部有少量低山残丘分布外,其余为广阔平原区。主要地貌类型为山丘、平原、湖洼地、河流。县内最高山峰老龙脊,位于蔡里集东南 5.5 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 3356,东径 11654。海拔 362.9 米,山底围 3 华里。平原区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海拔 23.5 至 32.4 米。面积约 2070 平方公里(不含水面和湖洼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 85.2%。以横穿平原中部的古隋堤(今宿永公路)为界,北部为黄泛冲积平原区,南部为古老河湖相沉积平原区。隋堤南有较多的封闭型湖洼地,主要分布在四铺、百善、铁佛等区,全系耕地。这是濉溪县特有的地貌类型,其
11、成因与隋运河有关。运河北堤宽 40 米,高出地面 5 米,高大完整;南堤宽 20 米,高出地面 4 米,残缺不全。汛期大水猛涨时,南堤往往决口,泥沙被水冲向决口两边,自北向南形成土岭。土岭为黄泛物质堆积,宽 500 至 600 米,长 3500 至 5000 米不等,高出地面约 1 米。仅四辅区内的商庙岭子、谢家岭子、冯圩子岭子、三铺南岭子面积就有 20 多平方公里。每两道岭子之间,由于长期积水,便形成封闭型湖洼地,近似方形。这样的湖洼地很多,俗称“十八湖”,如卧龙湖、叶刘湖、关家湖、尹湖、油榨湖、练子湖、陈大湖、运粮湖、邱湖、杨家湖、四平湖、孤山湖、雁鸣湖、附湖、百里湖、沈姜湖、南湖、小湖等
12、。总面积为 86.67 平方公里。特点为湖底滞水性大,四周保水差。2.6 水文条件濉溪县境内河流多顺自然坡降平行贯穿,浍河等主要河道两侧分布有泛滥堆积地貌。主干河道有 14 条,其中行洪河道有新濉河、相西河、闸河、龙岱河、洪碱河、南沱河、王引河、包河、浍河、北淝河 10 条。另有大沟 116 条,全县河、沟构成 5 个水系:濉河水系、南沱河水系、新北沱河水系、河水系、北淝河水系。澥河、沟总长 1283.45 公里,水面面积 25.2 平方公里。3 调查的主要内容3.1 调查对象濉溪县收集范围内的主要农业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等。本项目的生物质资源定位主要是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大豆秸秆三大类,根
13、据项目需求,主要调查了三大秸秆的分布状况,如下:3.1.1 小麦秸秆在濉溪县收集范围内,小麦在各乡镇种植广泛,小麦草谷比为 0.5。3.1.2 玉米秸秆玉米是收集范围内的主要农业经济作物,玉米在孙彤、五沟、南坪、双堆集镇种植广泛,玉米草谷比为 1。3.1.3 大豆秸秆大豆是收集范围内的主要农业经济作物,大豆在百善、韩村、临焕、铁佛、刘桥镇种植广泛,玉米草谷比为 0.6。3.2 生物质资源的品种及分布状况3.2.1 生物质资源总量本项目生物质原料收集范围以百善镇为中心,覆盖运输半径 50 公里以内的县境范围内的一濉溪镇,临涣镇,南坪镇、百善镇,铁佛镇,刘桥镇,孙疃镇、韩村镇,双堆集镇,五沟镇、四
14、铺乡等 11 个乡镇,燃料收集范围所在区域内农作物主要调研小麦、玉米,大豆等的种植情况。结合调研小组的实际调查、测算数据,综合濉溪县当地政府提供的资料,该区域生物质资源总量测算值见下表。表 3-1 濉溪县生物秸秆统计情况(2011 年)小麦 玉米 豆类乡镇 面积(万亩) 产量(万吨) 秸秆量(万吨) 草谷 比 面积(万亩) 产量(万吨) 秸秆量 (万吨) 草谷 比 面积(万亩) 产量(万吨) 秸秆量(万吨) 草谷 比合计 173.79 77.65 38.83 0.5 89.12 43.2 43.2 1 79.78 10.32 6.19 0.6孙桐镇 17.87 7.69 3.85 0.5 15
15、.2 7.45 7.45 1 3.36 0.48 0.29 0.6百善镇 20.56 9.25 4.63 0.5 1.67 0.84 0.84 1 18.73 1.99 1.19 0.6韩村镇 9.37 3.93 1.97 0.5 3.18 1.66 1.66 1 5.52 0.78 0.47 0.6五沟镇 18.11 9.14 4.57 0.5 12.84 6.36 6.36 1 4.78 0.64 0.38 0.6临涣镇 13.89 5.85 2.93 0.5 3.32 1.57 1.57 1 10.84 1.4 0.84 0.6濉溪镇 2.14 0.86 0.43 0.5 0.31 0.
16、14 0.14 1 1.74 0.18 0.11 0.6南坪镇 19.03 0.82 0.41 0.5 18.54 8.53 8.53 1 0.085 0.01 0.006 0.6双堆积 24.21 12.1 6.05 0.5 22.72 11.5 11.5 1 1.47 0.15 0.09 0.6铁佛镇 21.74 9.24 4.62 0.5 0.43 0.19 0.19 1 17.38 2.51 1.51 0.6四铺镇 18.38 7.72 3.86 0.5 10.59 4.81 4.81 1 7.69 0.88 0.53 0.6刘桥镇 5.88 2.4 1.2 0.5 0.2 0.091
17、 0.091 1 5.69 0.93 0.56 0.6综上,我们可以看出 2011 年本项目收集范围覆盖濉溪县共 11 个乡镇,小麦总种植面积 173.79 万亩,产量 7765 万吨;玉米总种植面积 8912 万亩,产量 43.2万吨;豆类总种植面积 7978 万亩,产量 6.19 万吨;按照小麦草谷比 0.5,玉米草谷比豆类草谷比 0.6 计,可以预算出,本项目在县境收集范围内的小麦秸秆总储量为 38.83 万吨,玉米秸秆总储量为 432 万吨,豆类秸秆总储量为 6.19 万吨,合计生物质秸秆产量为 8822 万吨。3.2.2 生物质资源的减量因素、减量系数和生物质资源可获得量3.2.2.
18、1 本地主要农作物的生物质现实状况据对濉溪县农户的现场调研和多方了解,对当前本地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豆类秸秆的生物质损耗,用途及去向确认如下:1、家庭薪柴:在以前传统的农家生活中,农民把农作物收获后剩余的生物质通过在田间自然风干,然后简单扎捆上堆,备作生活燃料。运此类以玉米秆,豆秆更为明显,约占 9.4%左右。2、为赶下一熟的播种期就地点燃即焚烧还田高达 75%左右。3、一部分生物质被直接用作牲畜饲料,约占 10%左右。4、造纸厂收购:约占 5%左右,主要收购玉米秆。5、自然腐烂:在生物质收集过程中有一部分自然腐烂,但数量甚微。表 3-2 濉溪县农作物生物质资源利用的比例序号 利用方式 占生物
19、质存量的比例1 家用生活燃料 9.4%左右2 自然风干或点燃 75%左右3 牲畜饲料 10%左右4 其他方式(造纸厂收购等) 5%左右5 自然腐烂 不超过 1%目前,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和各类替代原料的应用,加上秸秆综合利用成本高、经济性差、产业化程度低等原因,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的秸秆过剩,违规焚烧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引发火灾,还严重威胁交通运输安全等。当前,濉溪县还没有秸秆无害化、集约高效的处理能力,为了满足濉溪县总体规划和环卫专项规划的要求,虽已多年号召、鼓励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宣传有关秸秆焚烧及综合利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禁止在田头
20、焚烧秸秆并“重罚严管”但由于后续措施不力导致收效甚微,无法减少秸秆在田间无序焚烧的局面。农民现已普遍认同采用秸秆发电厂,将秸秆集中无害化处理,实现秸秆处理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并实现转化增值。当征询是否同意开办秸秆发电厂时,大部分农民都选择同意。3.2.2.2 濉溪县地区生物质资源几个减量因素1)潮湿天气对生物质资源可获得量的影响:由于濉溪县地区气候潮湿,会对生物质收储有一定的影响,预计损失率为2%。2)农户炊事对生物质资源可获得量的影响从本次调查结果可知:随着近年来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液化气和电炊作为农户燃料的趋势逐步提高,而豆秆的用量不断减少,加之大规模生物质收购过程的影响,未来农户炊事
21、对生物质资源可获得量的影响将越来越小。3.2.2.3 存在的问题现阶段的生物质处理方式,可能引起以下问题:1 浪费资源生物质中含有大量纤维素、木质素,还含有一定数量粗蛋白、粗脂肪、磷、钾等营养成分和许多微量元素,在田间焚烧农作物生物质仅能利用所含钾的 40%,其余氮、磷、有机质和热量则全部损失。2、污染环境生物质焚烧造成浓烟遮天、灰尘悬浮,严重地污染了大气环境是形成酸雨、黑雨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刚收割的生物质尚未干透经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氮氢化合物及烟尘氮氧化物和氮氢化合物在阳光作用下还能产生二次污染物臭氧等。因此,生物质焚烧不仅会危害人畜健康,而且由于能见度降低,可致使此
22、,生物质焚烧不仅会危害人畜健康,而且由于能见度降低,可致使飞机,汽车交通事故增多。3.引发火灾焚烧生物质时,由于火势不易控制,极易引发火灾,可造成大量农田林网和地头路边树木被毁,破坏生态环境。4 损伤地力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堆农作物有益的微生物。绝大多数土壤微生物在1540范围内活性最强,对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加速养分的释放,改善植物养分供应起着重要的作用。表层土壤过火以后地下 5cm 处温度可达 65es 高温危害土壤中的微生物,从而影-90C,响农作物的养分的转化和供应,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另外,由于生物质中的有机物质和氮素养分在焚烧过程中丧失殆尽,只留下一些钾素和较多不溶性的磷素,很难被作
23、物吸收。焚烧生物质使土壤盐碱度增高,种子发芽率也随之降低。5 侵占土地由于农业生物质产量大,而且难降解成分居多,因此其主要处理处置方式是堆积、焚烧等。堆积生物质易侵占土地,孳生细菌、蚊蝇,影响环境。6 污染河流堆积生物质往往是露天放置,在雨水浇湿后,易腐烂,散发臭味同时被冲洗进河流中,影响水环境,危害较大。3.2.2.4 未来收购过程中减量比率的确定经对濉溪县 11 个乡镇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汇总,得出本地区稻壳和棉秆的损耗、用途、去向的调查统计数据。在分析上述调查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经过专家组反复讨论研究,并与本地主管部门和专业人士共同论证,最终确定出在未来收购过程中本地区生物质秸秆的减量比率。
24、具体数值详见下表:表 3-3 生物质的损耗,用途,去向分布与未来的减量比率(%)类型 家用耗材损耗 田间风干或 点燃损坏 牲畜饲料其他方式(造纸厂收购等)自然腐烂损耗 合计当前分布 9 75 10 5 1 100%麦秆未来减量 -8 -2 -8 -3 -0.5 -22%当前分布 -8 -2 -8 -3 -0.5 -22%玉米杆 未来减量 -8 -6 -8 -0.5 -0.5 -23%当前分布 10 76 10 3 1 100%豆杆未来减量 -8 -5 -2 -1 -0.5 -17%说明:表中麦秆、玉米秆和豆秆的当前损耗、用途和去向分布将随着未来生物质收购过程所产生的影响发生较大变动。在这三种生
25、物质资源未来的减量比率中:家庭自用减量比率将随着农户燃料结构的调整逐步降低,田间风干或点燃减量比率可能因生物质收购行为的出现减至最小;牲畜饲料减量比率可能因生物质收购的出现减至最小;其它方式(造纸厂收购等)减量比率可能因生物质收购行为的出现减至最小;与天气因素有很大关,自然腐烂系暂定为不变。3.2.2.5 濉溪县生物质电厂 50 公里半径内生物质的可获得量综合调研结果和预测,未来生物质资源的减量比率分别为:麦秆为 22%,玉米秆为 23%,豆秆为 17%。按照资源可获得量=资源总量(上减量比率)的计算方式,可获得量在 2011 年濉溪县生物质电厂收集范围内生物质量,见下表:表 3-4 濉溪县物
26、质产量及可获得量(万吨)生物质资源总量 生物质资源可获得量年份麦秆 玉米杆 豆杆 麦秆 玉米杆 豆杆2011 年 38.83 43.2 6.19 30.5 33.3 5.2由上表可见,每年濉溪县的麦禾干可获得量为 30.5 万吨,玉米秆可获得量为33.3 万吨,豆秆可获得量为 5.2 万吨,总获得量为 68.9 万吨(含水率为20%)3.2.3 生物质收储运模式的调研及结论3.2.3.1 收储系统运营模式根据在濉溪县现场调研资料的分析,生物质收储运模式与全国已经调研总结的模式基本是相同的,即:分散收集、集中存储的运行模式-根据维持电厂正常发电所需生物质原料供应量及安全仓储量(1520 天发电原
27、料需求量)需求由政府投资、电厂投资、与本地投资人合资或完全由本地投资人投资成立若干个有仓储设施的生物质收储公司,形成一个生物质收储网络。网络内各收储公司分别独立经营,并按电厂需求,平衡其生物质收储量,有计划地运送符合要求的打捆生物质至电厂。分散收集-以农户和民间生物质收购专业户为收集者,进行生物质的收集、晾晒、储存、保管,达到质量要求后向生物质收储公司交售生物质。集中存储-以乡镇为中心,以现有收储机构为基础、或新设立有仓储设施的生物质收储公司。收储公司按照电厂统一质量标准,对农户和民间生物质收集专业户交售的生物质进行质检、称重、堆垛、保存;并按电厂使用计划及时、保质、保量组织运送生物质到电厂。
28、3.2.3.2 收储系统各环节价格测算根据本次的实地考察,在收储系统各环节成本构成中,麦秆玉米米秆、豆秆的收购、储管和运输环节费用基本相同。因此,二者的成本及价格测算合并进行。1)农户及生物质收购专业户设定在生物质收储公司收购点的收购价格:200 元/吨;2)生物质收储公司设定出库价格:麦秆,玉米秆,豆秆 230 元/吨;3)运输商设定运输成本:运输半径 50 公里(生物质中转库至电厂最远距离),35 元/吨。农作物生物质至电厂的到厂价为:麦秆,玉米秆、豆秆 265 元/吨。3.2.4 生物质到厂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的调研生物质到厂价格是由生物质的价格(生物质的价值)、当地农民劳动力的价格
29、(当地农民劳动力的机会成本)和收储运的价格(收储运的机会成本)决定的。目前,在中国,由于许多生物质没有使用价值,因此生物质的收购价格主要是由当地农民的收集成本,也就是由响到生物质的可收购数量,而且还是决定生物质到厂价格走向的主要因素。应当特别说明的是,随着生物质能源的发展,生物质作为重要能源原料的使用价值将凸现出来;同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劳动力机会成本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社会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当然,在市场经济作用下,收信者商、运输商的运营成本可能随着运营规模.效率的提高稳中有降。通过资源可供性的调研和对预测生物质价格的分析了解到,由于收储运成本一般只占生物质到厂价格 30%,且下降空
30、间有限;而生物质到厂价格主要受生物质的收购价格的影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在两个因素有上升趋势。因此,在预测生物质到厂价格时,留出一定的涨价空间是必要的。4 生物质资源收集的季节性特点及分布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性决定了生物质资源收集具有季节性的特点。一般小麦收获期在 6 月上旬到中旬,麦秆的收购受季节限制,导致麦秆每季度的产量波动较大;玉米收购期在 9 月下旬至 l0 月上旬;大豆的收获期在 9 月中至下旬。豆杆收集到各收集点国积后,由于加工产量由设备产能来决定,因此豆杆可以做到均衡生产.均衡供货。表 4-1 本项目生物质资源收购的季节性特点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31、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月份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麦秆收购期玉米收购期豆杆收购期5 物质资源的市场价格及成本分析1)收购成本收购公司收集并打包生物质的成本价格为 230 元/吨2)运输成本装卸费用:3040 元/吨运输费用:50 公里范围内每吨为 35 元3)管理费用(按 10 元/吨计算)4)收集总成本总成本=收购成本十运输成本+管理费用:230+35+10=275 元/吨6 生物质资源采购方案6.1 生物质资源需求量及结构比例生物质品种 需求量(吨)
32、地位热值(kj/kg) 堆积密度 P(吨/m) 备注麦秆 16980 0.15-0.25玉米杆 16460 0.15-0.25豆杆一期 18 万,总计 36 万 15960 0.15-0.256.2 生物质资源储备量由于生物质资源生产的周期性和电厂运行的连续性,必须进行一定数量的生物质资源储备,根据生物质资源的产出状况,结合公司储存场地面积,计划在工程建设期先做 2 个月的储存量,其中半露天堆场储备 10 天的量,露天堆场储备 50 天的量。6.3 生物质资源采购计划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和生物质资源的储存特性,按照采购成本最低化原则,计划在 6 月份小麦产出高峰期开始进行麦秆收购,在 9-10 月
33、份进行玉米秆与豆秆收购。6.4 各生物质资源收集方式政府委托收购公司,在各乡镇等区域建立秸秆收集点,负责当地秸秆的收购、加工,包装和储存和运输。收储站设立在沿主要公路交通方便的地方。各收集点的货物运输由电厂负责统一调配。6.5 结算方式与秸秆收购公司协商,原则上两星期结算一次;小规模经纪人负责收集,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因此资金周转是影响他们收集行为积极性的最主要因素,考虑秸秆的长期稳定供应,建议一星期结算一次。一些零散的生物质,由当地农民自行运输到厂的,采取直接结算方式。7 秸秆资源未来发展趋势预测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濉溪县其它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和规模因年度和市场变化虽有小幅波动
34、,但农作物种植面积种植结构、产量总体变化不大。8 不确定性分析农业生产受到多方面外界条件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农业气象灾害是影响小麦稳产高产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在濉溪县,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晚霜冻、干热风与青枯雨等,其中干热风与青枯雨影响较严重,秋季播种时还应加强防范晚霜冻的影响。另外,气候变暖也会导致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局部高温干早危害加重,小麦成熟期提前,减少了干物质的积累时间,对作物产量有不利影响。预计上述风险有可能造成小麦秸秆减产约 20%。因不确定因素对电厂运行造成的影响,可以用以下方式减少影响:(1)如果当地发生自然灾害,可考虑从周边的市,县收购生物质燃料。濉溪县周边地区,拥有
35、非常丰富的生物质燃料资源,包括涡阳、宿州、蒙城等均属于农业大县,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充足的燃料资源足以满足本电厂对燃料的需求。9 结论和建议9.1 结论1)经调查,核实、测算及分析,拟建厂址 50 公里半径范围内包括了整个县境范围,主要生物质能资源为麦秆、玉米秆,豆秆,目前综合利用途径较少。2)50 公里范围内,本项目生物质秸秆可获取量为 68.9 万吨其中麦秆为30.5 万吨,玉米秆秸秆为 33.3 万吨,豆秆为 5.2 万吨物质资源丰富,满足本项目对燃料的需求。3)根据现场调研,初步估算生物质到电厂价格为 275 元/吨左右。4)为使上述生物质到厂价格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必须保证生物质在一定时间内,处于买方市场状态,即生物质资源可获得量至少是生物质资源可供应量的 2 到 3 倍,才能够基本保证价格受控。5)本项目对当地生物质秸秆的处理具有积极意义,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9.2 建议以生物质代替煤炭作为发电新能源,是利用可再生资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缓解资源供应短缺和环境压力的重要战略举措。鉴于以上重大意义,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落实有关建厂条件后,尽早审批立项,并尽快组织项目的实施工作,以便本项目早日为地区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