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策略【摘要】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的科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与语文素养。而学生阅读能力是学生对语言感悟能力的集中体现。现如今,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师本课堂严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应试教育的前提下,阅读教学为考试而服务;只重视课内阅读的训练,学生不能自由读书等。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刻的剖析,并研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从而思考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发展之路。【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文;语文素养0.引言在我们的传统的认识里,语文能力的一项重要的指标就是阅读,阅读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只
2、有在阅读上有自己的独特思维感悟,才能够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水准,对学生至关重要。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能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新课改的大形势下,还是有一部分的教师没有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导致其在教学中存在很多的误区与偏差。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1.1 师本课堂严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一说起阅读教学,首先想到的是“词语解释与重点与语句理解” 、 “分段与归纳段落大意”、 “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 “分析写作特点”这四步,也就是“四部曲”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的教学模式影响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教师只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传
3、统的教学思路直接的告诉学生标准答案,而不是通过侧面引导孩子去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这显然是与“以生为本”的理念相背离的,学生必然也只会记笔记,并没有真正参与其中,并没有成为课堂的“主人翁” 。1.2 应试教育的前提下,阅读教学为考试而服务。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阅读教学进入了一个怪圈。为了在阅读题上减少失分的机会,一切的阅读教学都围绕考试而进行。学生能不能得到一个满意的分数,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的升学有没有帮助,是应试教育下的中心点。然而这样的中心点下的教育模式常常是片面的,是学生的学习带着功利性,变得不再纯粹。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总是有意无意的引导孩子往答题的方向去思考,阅读再也不是让人愉悦收获感悟
4、的阅读,而且为了做题答题的阅读。1.3 只重视课内阅读的训练,学生不能自由读书。我们生活中说起阅读,总是会想到阅读课外书。但是对于生活在应试教育的学生来说,可能他们对阅读的理解也只是在课堂上的阅读训练。然而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其实构成阅读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教材书上的,也可以是课外书上的,可以是课内教师提供一起学习的,也可以是课外学生自行阅读的。其实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上要给学生提供优秀的课外阅读作品进行阅读与欣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对阅读作品的感悟能力和阅读水平。但是从目前的形势上看,学生自由读书的时间太少,可
5、供选择的作品太少,课外阅读并没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2.1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我们常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这是至关重要。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学必须要精心设计一些优秀有趣的导入语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阅读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掌握课堂节奏和调控学生学习的情绪,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阅读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要增加阅读量,达到课内外相结合。因此,提供良好的环境也是培养兴趣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例如在课室设置一个读书角,利用课堂把经典之作投放到读书角,或者让学生把影响过自己的书籍分享出来,让学生养成自
6、由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看过的书有人与之交流,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并与人共鸣,其阅读兴趣也就上来了。2.2 阅读教学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由于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思维方法,不同的生活经验,所以学生对同一件事物的看法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与看法,因为学生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阅读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个性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都说在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层次中,能够与笔者达到情感上的节律相合才是最佳的状态效果,能够与笔者进行精神上的对话,能够引起学生与笔者的共鸣就是最高层次的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在在阅读教学时要避免 “灌输式
7、”的教学方式,要学生充足的空间去自行阅读、思考、质疑、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知识,去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此外,在阅读教学中,要讲授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常用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 ,在进行其他的阅读时能够联系这些学习方法去理解文章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情感。2.3 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有效的提问,充分形成师生互动。在课堂上,要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出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师生在共同的探讨过程中解决该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学习甄选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有效的提问。有效的提问同时也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上,教师的提问要一语中的,要注意语言要简洁,留给学生更
8、多思考的空间。在提问与解答这一过程中,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发都需要投入情感去充分感受阅读的魅力,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毕竟课堂的阅读教学它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都需要两者的积极参与,共同去完成一种知识的交流与传递。所以,在课堂气氛上,教学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避免简单粗暴的灌输学生标准答案。2.4 阅读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读” ,注重知识积累 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由此可见“读”来对阅读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初读、细读、再读的耐心。初读文章时,重视整体感知文中内容;细读文章时,重视抓住细节深入理解;再读文章时,学习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思维,变成自
9、己的知识。而且, “读”的范围是很广泛的,不能局限于阅读材料,还包括许多的课外读本。阅读别人的智慧,形成自己的睿智。而且,学生“读”多了,理解多了,知识的积累多了,情感体验多了,就能达到厚积而薄发,熟能生巧, “读”得也就更加顺畅了。这正是我们的共识“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2.5 阅读教学要勇于“变化”和“创新”由于在我国应试教育这个大背景下,我国的阅读教学呈现出很明显的以考试为中心的倾向。如今新课改层层推进,教师必须要学会创新,重视阅读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改进。 “灌输式”的教学让学生听了昏昏欲睡,那就该成提问教学,引导学生去思考感悟;学生的阅读基础能力较差,那阅读教学的设计就要有梯
10、度,首先引导学生读懂文章,然后再一起鉴赏与评价;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发扬,课堂气氛不活跃,那就让每一个学生在认读、欣赏与评价,及时给予他们鼓励的目光与语言。学生在课堂上不提问,那就让学生在预习时写下自己的困惑,一起上交问题一起筛选解决。结束语新课改后对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它要求学生要有独立阅读的能够,情感体验能够得到锻炼,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文章。能够简单的理解和鉴赏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得到作品中展现的高尚情感的熏陶。通过阅读文章来发展自己的个性,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精神世界。能够借助阅读类的工具书阅读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文言文。这样看来似乎很难,不仅学生头疼,教师更加头疼。这就需要我们正确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学会利用各种资源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而,我们要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认真真、冷冷静静的思考当前阅读教学的发展方向。任何事物的成长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一路荆棘密布更需要我们大步向前。在阅读教学时,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提供且当的阅读方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学生必会在浩瀚的书海中学到知道,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