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类编号: 单位代码: 10065密 级: 内 部 学 号: 2003217 研究生学位论文论文题目: 中学语文中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研究学 生 姓 名: 仇晓健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 申请专业名称: 教育硕士 研 究 方 向: 学科教学语文 指导教师姓名: 熊成钢 专业职称: 副教授 提交论文日期: 2005 年 11 月 2目录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第一节 外国文学的定位思考 1一 外国文学是外国文化的一部分 1二 外国文学译本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 2第二节 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指导思想 4一 历年语文教学大纲指导语的比较 4(一)建国前(1922-1949)4(二) 建
2、国后(1950-2000)5二 课改与非课改地区教学大纲指导思想的比较 7(一) 非课改地区教学大纲指导思想7(二)课改地区教学大纲指导思想 8 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文的分析 9 一 选文分析 9(一) 1980-2000 年 20 年间选文状况10(二) 非课改地区学生对现行教材中选文的接受情况与期待12(三)课改地区与非课改地区语文教材选文分析18二 选文数量分析21三 选文标准分析22(一) 选文原则的历史回顾23(二) 重要的选文原则24第四节 外国文学的教学策略 27一 自主学习策略27二 多元文化教学策略30(一) 背景添加31(二)对比阅读313三 对话教学策略 32一一一
3、多样解读文本 33一一一 批判性阅读文本35一一一 相似人物形象的对比阅读 36四 语感教学策略 38结束语 41注释 42参考文献 45附录 47致谢 50中文摘要中学语文中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一直不受重视,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人们才开始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也出现了一些研究文章。这些文章的研究角度各有侧重,但是都没能从整体上进行论述,本文在此做了尝试性的研究。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外国文学的定位思考。对它的定位有两层:一是外国文学是外国文化的一部分;二是外国文学译本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在这种定位下,展开了以后的论述。第二部分是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指导思想。此部分从横、纵两个方面梳理
4、了历年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关于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指导思想。一是从纵向比较了历年语文教学大纲指导语;二是从横向比较了课改与非课改地区教学大纲指导思想。第三部分是中学语文教材中选文的分析:纵向总结了 1980-2000 年 20 年间选文状况;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阐述了非课改地区学生对现行教材中选文的接受情况与期待;横向分析了课改地区与非课改地区语文教材选文特点;提出了选文量的问题和新的选文标准。第四部4分是外国文学教学策略。本文提出了四种教学策略:一是自主学习策略,二是多元文化教学策略,三是对话教学策略;四是语感教学策略。关键词: 中学语文 外国文学作品 AbstractThe teaching
5、 of foreign literature taught in Middle School has not been much counted until the issue of new curriculum criterion, meanwhile some research articles are issued. Although research angles are various, none is expounded as a whole, which I attempt to research. There are four parts in this essay. The
6、first part is the orientated thinking of foreign literature. The orientation has two meanings: one is foreign literature is a part of foreign culture; the other is translated foreign literature is a part of Chinese literature. On the base of this orientation, I expound the argument. The second part
7、is the guideline of foreign literature teaching in the whole Chinese teaching. In this part, I expound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the guideline of foreign literature which is regulated by Chinese syllabus in successive years. One is to compare the guided-words of Chinese teaching in successive 5yea
8、rs. The other is to horizontally compare guideline between curriculum change and non-curriculum change. The third part is to analyze selected Chinese texts in Middle School, and to horizontally sum up problems of selected texts during year 1980-2000; I inquire students in unchanged curriculum areas
9、how to receive and expect the selected texts in current textbooks by questionnaires, and horizontally analyze characters of changed curriculum area and unchanged curriculum area; put forward the quantity and new standard of selected texts. The fourth part is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foreign literatu
10、re. I put forward four teaching strategies: the first is active study strategy; the second is plural literature teaching strategy; the third is dialogue teaching strategy; the fourth is the sense of language teaching strategy.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foreign literature引言20 世纪 20
11、年代,外国文学作品首次进入中学语文教材,它以人为本,以极具个性化的生命存在于世界文学之林中。外国文学作品体现的是一种与中国传统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认识异域的人情风俗和社会状况,从而接受多元文化,并逐渐吸收其中的人文精华,加深对世界文化的理解,而且艺术上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因此,中学语文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犹为重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给予了语文教学以极大的关注。然而,很少有人注意中学语文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状况。许多人认为,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与本国文章没有区别,不必专门研究,再加上应试教育的驱使,这部分的教学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虽然也有个
12、别文章的出现,但是一石难以击起千层浪,外国文6学教学依旧尴尬地前行着。新课改的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才使人们意识到了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有关研究文章才相继出现。研究者们或偏重于现状调查,或侧重文本编排,还没有从整体上进行研究。于是,本文在这一方面做了以下尝试,只希望能给后来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第一节 外国文学的定位思考外国文学,是指除我国文学以外的世界各国文学,一般分为西方文学(即欧美文学) 和东方文学( 即亚非文学 )。简要地说, “外国文学作品是指一国(本国)以外的所有其它国家在所有时代里创作的文学作品的总和。应该说,真正意义上的外国文学作品是以该国语言形态存在
13、的,在这里指的是已经译成汉语的翻译作品。中学语文中的外国文学作品则是已编入到中学教学体系中的汉译外国文学作品的总称。”1 一、外国文学是外国文化的一部分世界各民族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地域,使用不同的语言,但是人类有着相同的生命形式,有着相同的情感体验形式,文学就是以反映人类生命形式和情感体验为主要内容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凝聚着个体体验,沟通人际情感交流的一种语言艺术。它是一个民族文化和精神的折射,不仅反映人类的一致性,更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性格和精神。关于文化,有多种解释,著名人类学学者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这样给文化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
14、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它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就对其可以作一般原理的研究的意义上说,在不同社会中的文化条件是一个适于对人类思想和活动法则进行研究的主题。 ” 2由以上两种定义可知,文学与文化相互平衡又相互渗透与促生,充满了生机与魅力。不同民族的文学,负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时代的文学,负载着不同时代的文化。同一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追求的作家作品,也负载着不同的文化。一部文学作品,无论它如何拒绝或忽视社会生活,但总是深深根植于社会文7化之中,它有大量的文化意义,文学的文化意义就必然与人的生存状态、人的生存意义、人与人的交往沟通境况以及人所憧憬的理
15、想密切相关,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揭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因此可以认为,文学是根植于文化的,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外国文学也就成为了外国文化的一部分。二、 外国文学译本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中学语文中的外国文学性质,取决于翻译活动及译本的性质。 “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使外国作品本土化的过程。尽管翻译家通常总是追求忠实于原作,但因为翻译是从一种语言进入另一种语言,就必然会增加新的因素,同时不可避免地打上译者的理解、风格等个人色彩。 ”3现代中学语文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文学教育的功能,而中学语文中外国文学的白话文译本,本质上属于中国文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承接着文学史发展的末端,归属
16、于新文学。与通常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外国文学作品不同, “作为翻译作品的汉译外国文学作品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由于中国固有文化的归化力量而具有中国性;另一方面,它毕竟来源于另一语言和文化传统而具有外国性。所以,翻译文学是一种既不同于外国文学又不同于本国传统文学的第三种文学。 翻译总是按照本土的语言和文化再现异域的语言和文化,使异域文化本土化,翻译作品更像是中国文学,即中国化了。因此,我们认定,国文学作品,虽然来自异域,但是通过中文翻译,变成了中文作品,也就理所当然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这在学术界也已成为不争的常识了。另一方面,汉译外国文学作品毕竟是由来自异域的原创之作转译而来的,与外国母
17、语及文化传统存有血肉联系,文化内核上较中国文学仍然是异质文化,它所反映的是外国的风土人情与异国情调,文化心理与宗教观念,人文精神与生命意识。因此,它的外国性是始终存在的。汉译外国文学作品正是以其独特的文化形态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进程,滋养并推动着中国文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研究与学习具有外国性的翻译作品,其意义与价值仍然是指向中国文学的。它和传统中国文学作品一道构成培养人文精神的厚重文化土壤,为当代中学生提供无尽的精神资源。”4把外国文学译看成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这种认识反映了百余年来中国白话文发展的实际。与其它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语言经历了从文言向白话迈进这样一个特殊阶段。
18、文言基本上是纯粹的中国的本土语言,但现代白话文,它8大量吸收西方词汇、语法、意象。大量的新词进入汉语,如沙发、尼龙、坦克、间谍等。大量的旧词被赋予新的涵义,如民主、平等、博爱等。大量新的隐喻和意象产生,如橄榄叶象征和平等。 “语言被看成文化的载体,在现代汉语发生了如此巨大变化的今天,它的内涵已大大西化了。因此,学习现代文和学习用现代汉语翻译的外国文学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和本质的差别。外国文学影响了一个多世纪的中国人,这种影响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我们的思维结构、思想密切相关。在中国语文课中学习外国文学,正是学习白话文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无论如何,外国文学作为中学语文教材语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
19、殊性是显而易见的。译作不具有原创性,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译作的语言,比起本国原创性文学作品要显得逊色。” 5我们在欣赏我国文学作品时,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一部作品,尽管很有名,专家对它的评价也很高,但是读起来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好,这其中的原因就是译文削弱了原著应有的魅力。入选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作品都存在着这种问题,如:高中语文第四册中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作品本身应该是文采飞扬的,但是课本中的译作并没有体现出这个特点;装在套子里的人 欧也尼葛朗台 项链等也同样都是译文影响了作品表现力。诗歌是语言高度浓缩的文学艺术,翻译起来难度很大,很多有名的诗歌,一经翻译,滋味全无。如入选高中语文课
20、本的华兹华斯的那首孤独的收割人 ,此首诗很有名气,而译文的味道并不美,原因就在于此。面对于中学语文教材中词采通常达不到范文标准的外国文学译作,我们应该以宽容的心态接纳它们,去吸取其中的精华以弥补本土文学的不足,用全人类的优秀文化来发展自己。第二节 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指导思想语文教学大纲也叫“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 ,是由政府行政部门颁发的有关语文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语文教师施教的重要凭借,也是编写和使用语文教材的总纲。从 20 世纪 20 年代,我国教育史上出现的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大纲,到现行使用的语文课程标准 ,它们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分别有着不同程度的指导。外国文
21、学作品教学,也就是在这些大纲的指导下逐步地发展着。一、历年语文教学大纲指导语的比较(一)建国前(1922-1949)91922 年新学制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 新学制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科国语科学程纲要和新学制高级中学第一组必修科本科特设国文科学程纲要颁布。这三个纲要对外国文学分别有所提及:新学制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中,在第二段落强调 :“程度与本时期所读选文相当的丛书说专集等略读研究。如现代小说译丛、爱罗先珂童话集。 ”6 新学制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科国语科学程纲要中的小说部分说明中这样表述:“短篇小说取材于托尔斯泰集现代小说译丛长篇小说取材于译本如父与子、甲必丹之女、工人绥惠略夫、小人物的忏悔等作品
22、。剧本取材于译本如林肯、易卜生集、一个青年的梦想等作品。 ” 7新学制高级中学第一组必修科本科特设国文科学程纲要对具体的外国文学作品没有明确的说明,但是强调了对“近代世界文学之趋势”8的比较和研究。1929 年初级中学国文暂行课程标准颁布,其中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没有明确的说明。1934 年师范学校国文课程标准中在阅读精读部分提到了“纯文艺(近代作品或翻译作品选粹) ”。91940 年修正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略读部分中提到“有诠译之名著节本” 。10修正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在“教材标准”中提到:“略读应就学生之资性及其兴趣,选读整部或选本之名著,散见各书之单篇作品,以及有价值之定期刊物与
23、外国译文中之精品。 ”11 1941 年六年制中学国文课程标准草案同样只是在“略读部分”中列举了“外国译文精品” 。12由以上材料可以看出,20 世纪 20 年代初,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相对重视,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是紧密相连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民主、科学及文学革命这一新文化运动基本精神推动下,将中国教育现代化向前推动了一大步。也正是因为五四思想的渗透,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自由、文化开放局面,这为外国文学作品入选语文教材打下了基础并提供了可能性。1920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一套中学白话文教材白话文苑(四册)中第一次出现了外国文学作品,共有四篇:胡适译的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 ,刘
24、半农译英国诗人虎特的缝衣曲 ,耿济之译屠格涅夫的航海 、托尔斯泰的三问题 。此后,外国文学与我国语文教材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131922 年三部纲要的颁布,为外国文学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规定了外国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的身份。但是并不是所有时期全都如此乐观,1929 年的初级中学国文10暂行课程标准及其以后的几部纲要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只是作了简要的提示,这个时期国难当头,人们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上,教材中选文的题材也就狭窄了。(二)建国后(1950-2000)1956 年初级(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 颁布,其中规定“文学作品在教学大
25、纲规定的教学内容里占最重要的地位。教学大纲规定的文学作品,包括我国民间口头文学、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和以苏联为主的外国文学作品。 ”14“高级中学的文学的教养任务是:(一)指导学生依据文学史的系统学习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指导学生学习外国的某些重要作家的作品。 ”15此大纲还专门对“外国文学的个别作品”进行了说明:“世界文学的著名作品,是全人类珍贵的艺术宝藏之一。这些作品,特别是苏联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对我国人民有巨大的教育作用。教学大纲规定,高级中学的学生要在第三学年学习用现代汉语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学习批判的现实主义作品,第二学期学习以苏联文学为主
26、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 ”16大纲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也作了明确的说明:“外国文学作品的讲授,也是通过专题讲授进行的。讲授这些专题,主要是分析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思想内容,简单地评述作家的生活和创作,不是研究外国文学史。编入教学大纲的专题,苏联文学的比较多。这些苏联文学专题,依历史系统排列,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苏联文学的历史有个大致的了解。 ”17建国初期,我国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而且缺乏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为了建设好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国家对中小学教育进行了整顿和改进,借鉴苏联的教育经验,改革不合理的部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于是 1956 年的教学大纲对外国文学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国家颁发
27、的初级(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 草案) 是从纲领上确定了外国文学作品进入中学语文教材这一事实。这两份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有包括诗歌、小说、戏剧、书信、游记、传记、随笔、杂文和富有文学趣味的论文等各种体裁的中国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大纲所选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中外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可以说,这两份教学大纲选材范围广泛,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是以往任何语文教学大纲都不能相比的。1963 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规定“选材的范围应该广泛,包括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 ”18“外国作品要注意选名家名作,译文力求中国化,又要尽量保持原著的风格。 ”1911“外国作品可占课文总量的百分之十左右
28、。 ”20这份大纲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入选语文教材的外国作品的数量,尽管比例并不大,但对于以前的教材已经是一个突破了。1980 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提出“入选的外国作品,要有进步的思想内容。 ”21“入选的外国作品,译文要在保持原著风格的同时力求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 ”221986 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外国作品的说明是相同的。1992 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没有关于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说明。1996 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实验用) 的说明比较简单:“题材、体裁、风格应该丰富多样,以中国现代作品为主,兼顾中国古代作品和外国的作品
29、,”23 2000 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初中部分“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该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要体现教学目的,适合教学,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文以我国现代作品为主,古代作品也有适当比例,同时兼顾外国作品。 ”24高中部分则明确了选文的比例,即“选文以我国现代作品为主,古代作品占有适当比例,兼顾外国作品,比例一般可为 5:4:1。 ”25这一比例的规定,仍然是对 1963 年大纲的延续,从 1980 到 2000 年这 20 年间,语文教学大纲对外国文学作品并无特殊的指示,在外国文学作品的入选数量
30、上同样没有突破,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重视程度呈波浪式。尽管这期间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但是教育领域却依旧踏着老路缓慢前进,人们在关注语文教育的同时,忽略了作为中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外国文学译作。从纵向发展看,与教学大纲相应,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选文从入选之日起,一直处于“少数派” ,虽经过多年的发展有所增长,但是仍然没有超过 10%这一比例。选文的题材也趋于单一化,解放前的语文教材中,爱国主义是所选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主旋律。入选频率最高的作品如柏林之围 、 最后一课 、 少年爱国者 、二个朋友等,都表现了各民族中普通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抗专制暴政、争取民主自由、探索民族出路和人类美好前景的启蒙类
31、的作品中,也占了相当的篇幅。入选的俄国、东欧、南非等国作家的作品,这方面的居多,如高尔基的争自由的波浪 人的生命 、 巨敌 ,须林娜女士的文明的曙光 、 沙漠间的三个梦 。解放后 50 年间,世界文化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但综观我国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外国文学作品,它们的主题较为单一,文学形式远远不能跟世界文学接轨。 “教材的12编写往往都是从社会与国家的需要出发,很少顾及到文学自身规律和时代的发展,对政治思想考虑颇多,教条化思想严重。编选者认为,凡是暴露西方世界阴暗面的作品就是好作品,于是课本中的篇目几乎全都是所谓的现实主义作品,而且必须是 19 世纪到 20 世纪初的批判现实主义 ,多半描写西方
32、世界的压迫 黑暗 贫穷 ,资产阶级的贪婪 愚昧 冷酷 。这与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是紧密相关的。 ”26二、课改与非课改地区教学大纲指导思想的比较教育部于 2001 年 6 月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以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根据这次改革的目标和调整后的课程结构,相继制定出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这次课程改革贯彻“先破后立,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所以语文教学出现了两种情况,即课改语文教学和非课改语文教学。课改地区的语文教学大纲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33、(实验) 。非课改地区的语文教学大纲依旧是 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尽管两部大纲出现的时间间隔不长,但是,它们对于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关注已经发生了变化。(一)非课改地区教学大纲指导思想非课改地区语文教学大纲初中部分指出:“课文以我国现代作品为主,古代作品也有适当比例,同时兼顾外国作品。 ”27高中部分则明确了选文的比例,即“选文以我国现代作品为主,古代作品占有适当比例,兼顾外国作品,比例一般可为5:4:1。 ”28这一表述与以前的大纲没有明显的区别,也可以说是对以前教学大纲中关于外国文学教学描述的总结。只是在对课文说明中强调“课文要具有典范性,
34、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该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要体现教学目的,适合教学,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9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编选的教材,其中入选的外国文学作品的数量依旧如故,只是在选文篇目上稍有变化,仍然是以欧美文学为中心,仍然是以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为主角。(二)课改地区教学大纲指导思想课改地区的语文教学大纲,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和1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这两部大纲,尤其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对外国文学作品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在“课程目标”中强调“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
35、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30, “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 。31在“阅读与鉴赏”中提出:“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32在“选修课程”中,大纲对每一种体裁进行了分类说明。 “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3“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戏剧作品(包括影视剧本)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戏剧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34“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
36、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35“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的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36可以说, 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树立了一种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新理念,它引导人们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异域作品,要尊重多元文化。在这种开放的观念指导下,中学语文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文题材和体裁趋向多元,学习这些作品不再只是关注德育教育,而是注重学习其中的一切优秀成分。不再刻意规定 10%的选文比例,而是完全呈现一种开放态势。以(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为例,在已出版的高中一至五册中,共入选外国文学作品 36 篇,而非课改地区使用的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全部六册只入选了 23
37、篇,从数量上就已经有了差别。从选文的内容上看更注重文章的艺术性和人文内涵,所选文章地域也相对地扩大了。从选文的角度来看切实地体现了大纲的指导思想“尊重多元文化” 。综上所述,教学大纲时刻在指导着中学语文教学行为。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是语文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基本准则,它作为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体现着国家的意志。对语文教学的大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什么样的大纲,就有什么样的语文教材,就有什么样的语文教学。从横、纵两个方面来看,我国的语文教学大纲对于外国文学作品教学越来越关注,尤其是新课标的制定,为中学语文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时代变了,教学大纲更应灵活应变,遵循文学发展的规律,
38、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语文教学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14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文的分析语文教材这一概念有多种含义,有关专家从三个方面界定了它的意义:“一是指社会上的大语文教材 ,即影响人的语文素养的所有材料;二是指学校语文教学中所需要的,以语文教科书为核心的教材系列;三是专指语文教科书。 ”37本文着重论述的教材选文,专指语文教科书中的选文。一、选文分析我国的语文教材,源远流长,由中国语文教材的历史发展可知,它的变革,一直是在维持传统的大格局下进行的。伴随着历次语文教育改革的教材改革,从整体上讲,都是沿着传统思路所规划的路线展开,一是针对“范文”中的“文”展开,而且主要是“文”中的“思
39、想性”或“人文性”方面;二是着力于“文”的组合方式,即“教材体系”以及“教材体例”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大纲与教材的研制、编写都是由政府组织教材专职编辑人员与学科专家具体操作、实施,既定的大纲和既定的教材几乎合二为一。在新时期,中学语文教科书形成了“多样化”的态势。“自 1993 年起,除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外,北京、上海、广东、广西、辽宁、河北、四川、江苏、浙江等地有 13 套初中语文教材陆续由实验期进入试用期,另外还有王尚文先生主编的初中语文课本 (实验本)等数套实验教材。这是长期形成的语文教材一本统天下的局面有了根本的改变。 ”38然而,通观这些初中教材和几套高中教材,尽管在编写体系、体例
40、上各有所长,但是改革的步子并不够大,它们与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并无大的区别,因此,本文选取了 1983 年到 2000 年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同时选取了课改地区与非课改地区的语文教材,对其中的外国文学作品进行了纵向比较,试图探寻出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文原则。(一)1980-2000 年 20 年间选文状况1983 年的中学语文教材使用时间较长,是比较典型的一套教材,它在开辟新时期语文教学新局面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 “由于 1983 年的语文教学大纲是对1963 年的语文教学大纲的延续,所以选文的内容依然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亲苏倾向,如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此文不属于文学作品)、斯大林的悼
41、列宁 ,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给青年们的一封信 ,还有高尔基的母亲 、15海燕 、 时钟 ,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 、 变色龙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筑路等等。同时也选入了许多现实主义作品,如巴尔扎克的守财奴 ,莫泊桑的项链 、 我的叔叔于勒 ,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 ,伏契克的二六七号牢房 ,海涅的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以及上面提到的高尔基、契柯夫、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作家的作品。初高中教材中入选的外国文学作品共 24 篇,占总篇目 (198 篇 )的 12.6%,就作品体裁来看,有戏剧剧本、诗歌、小说、散文、寓言、书信、悼词、讲话、导言等;从所选作品的时代来看,偏重近、现代作品,轻古典作品和当代作品,几
42、乎没有西方古代文明遗留下来的经典作品(如古希腊、罗马的作品),也没有与当代紧密联系的富于时代性的作品;从所选作品的国别来看,苏俄作品占将近半数,而有的国家甚至有的洲却一篇未选;从流派来看,重现实主义文学流派,轻其它文学流派;从内容来看,政治性、革命性较强,要么宣讲无产阶级革命道理,要么批判资产阶级的腐败、黑暗等,有贴政治标签之嫌,说教性偏强,人文性较弱等等。 ”39在 1986 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导下,初高中教材的基本篇目共190 篇,其中外国文学作品皇帝的新装 、 伊索寓言二则 、 最后一课 、 变色龙 、 我的叔叔于勒 、 给青年们的一封信 、 海燕 、 竞选州长 、 二六七号牢房
43、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此文不属于文学作品)、 装在套子里的人 、 母亲 、守财奴 、 项链共 14 篇,占总篇目的 7.4%。1992 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 贯彻降低难度、减轻负担、提高质量的原则,规定初中语文教材基本篇目 108 篇,包含外国文学作品皇帝的新装 、 松鼠 、 最后一课 、 我的叔叔于勒 、 变色龙 、 竞选州长、 生命的意义 、 海燕共 8 篇。在 1987 年版全日制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一套新教材,课文篇目明显减少,外国文学作品也是少而又少,全套六册书中,选文总量 141 篇,其中外国文学作品只有蝉 、 蒲公英 、 在马克思墓前
44、的讲话 、 时钟 、 守财奴 、 装在套子里的人 、 母亲 、 项链 、外国诗两首致恰达耶夫和啊,船长,我的船长 、 警察与赞美诗共 11 篇,合计 19篇,占初、高中课文总量(249 篇)的 7.6%。选文内容没有变化,依旧老调重弹。2000 年秋季推广的中学语文教材,共选入外国文学作品 52 篇(其中包括 2 篇美籍华人的作品) ,入选课文总篇目 324 篇(高中 144 篇,初中 180 篇),占总篇目的14.5%,与 1983 年版相比,外国文学作品入选的比重明显增加,篇目共增加了 2816篇。较大数目的篇目增加可看出我国教材编写工作者对外国文学的日益重视, 52篇外国文学作品中,就入
45、选作品体裁来说,除了涵盖前者的,还增加了传记(如美国传记文学家欧文斯通的梵高传节选),更多的是科幻、科普文章,比如莺 、 日本平家蟹 、 大自然的文学 、 可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 、 灰姑娘的时针 、 空间和时间的旅行 、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 宇宙的未来等等;从入选作品产生的时代来看,近、现代作品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但增加了 10 多篇当代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是当代的科学成果、科技知识等的反映,古典作品篇目仍然很少;从作品来源国家来说,苏俄作品的比例下降,从多到少的前几名排名为:美国(16 篇),法国 (10 篇),俄国 (8 篇),英国(7 篇),日本 (3 篇)不仅比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
46、且还新选了波兰、日本、奥地利、匈牙利、捷克、哥伦比亚、印度等国的作品;从入选作品的流派来看,除了仍保留了现实主义作品外,还选了一些浪漫主义作品,如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诗歌等,还有 20 世纪现代主义作品,如爱尔兰女作家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 、法国贝克特的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表现主义小说变形记 、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百年孤独等,另外还出现了以前没有过的哲理散文、哲理诗歌、散文诗,如热爱生命 、 我为何而生 、 未选择的路 、 论求知等等;此套教材还选了大量的散文类作品,作品的作者有领袖人物(恩格斯)、科学家(玛丽,居里、富兰克林、达尔文、霍金、里夫金、杨振宁、丁肇中等)、天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