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tangtianxu2 文档编号:2900817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古代文学第一编 先秦文学第一章 上古神话识记:一、 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语) 。二、 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 , 诗经 , 楚辞 , 淮南子理解:一、 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 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 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 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 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 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二、 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 (P40-

2、41)(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西方神话宣扬命定。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 ;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 诗经识记:一、

3、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 305 篇,另有 6 篇笙诗。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分类.风,国风,各地的民歌;.雅,大雅篇,小雅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用诗政治参考书,社交工具书,国学教科书二、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一)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兴”的本义是“起” ,常借描写外界事物,开一个头,然后加以联想,引出下文,含蓄地表露诗人内心情感,或渲染氛围。(二) 、比者,比彼物比此物也。朱熹诗集传在诗经中,常常是比兴兼用。(

4、三)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朱熹诗集传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法,可以用来叙事,也可以议论抒情。理解: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一、思想内容: 反映了周民族的发展史(如大雅生民 ) 反映劳动生产 表现贵族生活(如小雅鹿鸣 ) 揭露和批判当时的社会黑暗(如魏风硕鼠 、 鄘风相鼠 ) 反映战争徭役及其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反映爱情婚姻生活二、艺术特点:()(一)创作方法:现实主义。 善于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刻画日常生活的具体细节,塑造日常生活的具体场景,并通过这些自然地表达内心情感。 与中原文化重人事而敬鬼神,亲人事而远鬼神的传统有很大关系。(二)表现手法:赋、比、兴。 赋:展示现实生活的基本手法

5、 比:形象地展示生活和表达情感的基本手法 兴:表达情感和营造情景氛围的主要手法 (三)章法:重章叠句重章:章与章之间句型重复,字面上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词。“乐竟为一章。 ”(许慎说文解字 )例如:周南芣苢 、 周南卷耳叠句:诗句重叠。例如: 鄘风相鼠 、 豳风东山(四)句式:四言为主,也有不少杂言。(五)语言风格:简洁通俗、生动形象。第 三 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识记:一、 记言文之祖、记事文之祖 记言文之祖:尚书 叙事文之祖:春秋二、 “春秋三传” , 即 公 羊 传 、 谷 (榖 )梁 传 、 左 传 。第四章 先秦说理散文(P91)识记:一、先秦说理散文代表作品的基本形式语

6、录体和韵散结合体,对话体和寓言体,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二、 庄子一书的创作方法“以 卮 言 为 曼 衍 , 以 重 言 为 真 , 以 寓 言 为 广 ”( 天 下 ) 。( 一 ) 寓 言 即 虚 拟 的 寄 寓 于 他 人 他 物 的 言 语 ; 重 言 即 借 重 长 者 名 人 言 语 , 托 己 说 于 长 者、 尊 者 之 言 以 自 重 ; 卮 言 即 出 于 无 心 、 自 然 流 露 之 语 言 。 大 都 用 “三 言 ”形 式 说 理 , 有时 融 为 一 体 。 “寓 言 十 九 ”( 寓 言 ) , 寓 言 是 最 主 要 的 表 现 方 式 。( 二 ) 结 构 线

7、索 模 糊 隐 秘 , 思 想 情 感 贯 注 于 行 文 之 中 , 形 成 纽 带 , 把 寓 言 与 寓 言 之 间 ,段 与 段 之 间 联 结 , 融 为 有 机 体 。 内 篇 多 是 在 明 确 的 内 在 主 旨 的 统 领 下 , 用 寓 言 从 不 同 角度 层 面 , 加 以 展 示 , 最 后 避 开 逻 辑 推 理 , 以 寓 言 作 结 , 是 哲 理 抒 情 散 文 。理解:一、 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脉络(P91)( 1) 论 语 和 墨 子 。 词 约 语 丰 。 前 者 为 纯 语 录 体 散 文 , 后 者 则 语 录 体 中 杂 有 质 朴的 议 论 文 ;

8、( 2) 孟 子 和 庄 子 。 前 者 基 本 上 还 是 语 录 体 , 但 已 有 显 着 发 展 , 形 成 了 对 话 式 的论 辩 文 , 后 者 已 由 对 话 体 向 论 点 集 中 的 专 题 论 文 过 渡 , 除 少 数 几 篇 外 , 几 乎 完 全 突 破 了语 录 的 形 式 而 发 展 为 专 题 议 论 文 ;( 3) 荀 子 和 韩 非 子 。 在 先 秦 散 文 中 都 已 经 发 展 到 议 论 文 的 最 高 阶 段 。二、 孟子的文学成就(P93-95)( 一 ) 气 势 浩 然一 方 面 源 于 孟 子 本 人 的 人 格 精 神 , 即 “富 贵

9、不 能 淫 , , 贫 贱 不 能 移 , 威 武 不 能 屈 ”的 正气 , 发 而 为 文 则 情 感 激 烈 , 词 锋 犀 利 。另 一 方 面 , 孟 子 多 用 排 比 、 对 偶 等 修 辞 手 法 , 增 强 文 章 气 势 。( 二 ) 长 于 雄 辩( 1) 灵 活 运 用 逻 辑 推 理 ( 如 类 比 推 理 、 二 难 推 理 等 ) 。 ( 齐 桓 晋 文 之 事 章 , 告 子上 )( 2) 用 比 喻 或 寓 言 故 事 说 明 道 理 , 具 有 很 强 的 艺 术 感 染 力 。 ( 齐 桓 晋 文 之 事 章 , 离 娄 下 )( 三 ) 擅 长 譬 喻在

10、 辩 论 中 常 用 比 喻 , 把 抽 象 的 道 理 用 具 体 生 动 的 形 象 表 现 出 来 。 孟 子 的 比 喻 性 推 理 , 从逻 辑 上 来 说 有 些 未 免 牵 强 , 却 使 孟 子 的 辩 论 , 富 于 形 象 性 , 具 有 极 大 的 艺 术 感 染 力 。( 四 ) 语 言 明 白 晓 畅 , 平 实 浅 近 , 精 练 简 约 。 是 成 熟 、 标 准 的 书 面 语 。( 1) 深 入 浅 出 , 明 白 易 懂 , 很 少 生 僻 的 词 汇 和 复 杂 的 语 法( 2) 精 炼 准 确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识记:一、 楚辞含义: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

11、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代表作家有屈原、宋玉等人;汉代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编成楚辞一书,于是“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诗歌总集。楚辞体的主要特点(一)多用语气词“兮” ,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散文化倾向:突破了四言的定格,诗的结构篇幅扩大。(三)音乐性强(四)语言词汇地方色彩较浓二、屈原的作品:史载 25 篇,据考证,一般认为离骚 、 天问 、 招魂 、 九歌 (共 9 篇) 、 九章 (共 11 篇)这 23 篇为屈原所作。理解:一、屈原的生平和思想(一)生平:名平,字原;楚王同姓贵族;曾任楚怀王左徒 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

12、,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后任三闾大夫 掌管王族屈、景、昭三姓事物,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教育 遭顷襄王放逐江南,历经长江、洞庭湖等处,终投江汨罗。(二)思想人格:爱国忠君,洁身自好,正直不阿,坚持理想信念(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后人为追述屈原事迹创作的 渔父 )造成屈原悲剧的两大原因(一)外在政治原因:与最高统治集团政见不合,又遭小人谗害。(二)内在性格原因:诗人气质与环境矛盾造成的悲剧。二、 屈原的创作特点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具有情节变化的抒情过程比兴手法的拓展离骚创造了复杂而巧妙的象征系统。形式和语言的创新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大量采用语助词“兮”以及楚地方言入诗第二编 秦汉文学

13、第二章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识记:一、 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子虚赋 , 上林赋 , 长门赋二、扬雄的四大赋甘泉赋 , 河东赋 , 长杨赋 , 羽猎赋理解:汉赋的发展脉络汉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堪称“一代之文学”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形成期:骚体赋(1)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初年,约六七十年(2)仿效离骚创作: 多用语助词“兮” ;批判现实;情调凄恻哀婉。(3)代表作家贾谊:吊屈原赋 , 鵩鸟赋 ,以及司马相如长门赋 大人赋 、司马迁悲士不遇赋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兴盛期:汉大赋(散体大赋)(1)从武帝初年到东汉中叶二百年间。(2)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正式形成。(3)代表作家:司马相如、

14、扬雄、以及东方朔答客难 、王褒洞箫赋 、班固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等 衰微(转变)期:抒情小赋 (1)东汉和帝以后。(2)现实促使作家从歌功颂德转为讥讽时世;铺张扬厉的长篇变为抒情咏物的短篇。(3)张衡的归田赋首开抒情小赋的先河。还有赵壹刺世疾邪赋 、祢衡鹦鹉赋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识记:一、 史记概况:纪传体通史(纪传体指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始创于司马迁的史记)史记由五体组成:(1) 本纪十二篇 (记“王迹所兴 ”,即历代帝王或实际统治者事迹,如项羽本纪)(2) 表十篇 (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年表 )(3) 书八篇 (有关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4) 世家三十篇 (记载

15、王侯外戚及个别有特殊贡献的人物事迹,如孔子世家)(5) 列传七十篇(历代上自将相,下至游侠,社会各阶层人物的传记,如货殖列传 、屈原贾生列传 )二、互见法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表现理解:一、 史记的叙事艺术1、独到的叙事结构 大结构上有五种体例相互补充,勾连天人,贯通古今。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 (郑樵通志 ) 小结构上依照传主的实际情况,以及由此确定的每一篇作品的主题来编排人物传记。基本原则为:政治地位、时间顺序、以类相从原则。2、深层的原因探讨 重视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探究 但有时陷入宿命论3、合理的叙事时间

16、叙事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叙事速度:一是详写事件发展的主因,略写最终结果;二是将重要事件放大、放慢,详细叙述,而一般事件就一笔带过,或简单概括叙述二、 史记的写人艺术1、数量众多,涉及范围广 帝王将相, 刺客游侠, 商人倡优2、抓住个性,精心选材3、运用互见法,多层面刻画人物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识记:一、乐府 秦汉时朝廷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构 汉魏六朝,人们把合乐而歌的诗称为乐府 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二、乐府诗 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不是传统古乐,而是以楚声为主的流行曲调。三、两汉乐府诗的收集、保

17、存情况 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 ,是保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 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相和歌辞(最多) 、郊庙歌辞、鼓吹曲辞、杂歌谣辞中 。 理解:汉乐府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叙事艺术(一) 思想内容(1)反映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战城南 , 十五从军征 )(2)对两性爱恨的坦露和表白(有所思 , 上邪 , 江南 )(3)强烈的乐生恶死的愿望(薤露 , 蒿里 , 长歌行 )(二) 叙事艺术【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1)在选择叙事对象时,善于发现富有诗意的镜头,及时摄入画面(2)在选择叙事题材时,表现出明显的尚奇倾向 例:天马 (汗血宝马)(3)多具有比较完整的情节,而不限于撷取一二个生活片段

18、,如前孔雀东南飞(4)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前陌上桑 、 孔雀东南飞(5)在叙事技巧上,详略得当、繁简有法 详于叙事,略于抒情 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 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第六章 汉书及东汉散文识记:汉书的体例及结构体例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起自汉高祖元年(前 206 年) ,至于更始帝二年(24 年) ,共 230 年史事结构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 100 篇。80 多万字理解:汉书的叙事艺术(一)冷静叙事而不挟带感情,在平铺直叙中寓含褒贬(二)强调与制度起源相关的“故事” 、先例,往往用“自某某始”等语揭示(三)材料安排位置的一致性,如篇末安排生活小

19、故事的写法,以追叙、补叙总结人物一生第七章 东汉文人诗识记:一、现存东汉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歌班固:咏史 ,现存最早的完整五言诗二、东汉文人五言诗歌成熟的标志秦嘉: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理解:一、 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艺术风格思想内容 游子思乡和羁旅情怀(行行重行行 、 明月何皎皎 、 青青河畔草 、 迢迢牵牛星 ) 揭示人生哲理,如:生命短促,及时行乐(生年不满百 )艺术风格深入浅出的艺术构思,富于想象的比喻手法,情景相衬的描写技巧,如话家常的平淡语言,融合在一种直抒感兴、曲尽衷情而委婉动人的独特风格之中。 长于抒情,用浅貌表现深衷,用短语表现长情,巧妙的起兴发端。 情景交融,物我互化,体现出“美是生活”的精神,从意象与诗中呈现的情感氛围中透视出诗人的灵魂。 语言朴素、精炼,是情真意切的艺术,是文人抒情诗的典范。既有乐府歌谣的纯真,又有文人诗的文雅,质朴而自然,纯真而高妙,在追求思想表达的畅通无阻中,自然把自己的文化修养融入全部情感之中。二、前人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钟嵘诗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