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及答案(DOC).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2895818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及答案(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及答案(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及答案(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及答案(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及答案(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一单元课题 31写出下图所示化学仪器的名称。答案:胶头滴管、试管、量筒、烧杯第二单元课题 12.下列物质:氧气;人体呼出的气体;液氮;空气中 0.03的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洁净的空气。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请选出一种混合物并说明其中的成分 。答案: ;,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成分(或其他合理答案)第二单元课题 22.分别写出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硫: 红磷: 铁丝: 3.(2)有一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氧后症状缓解。吸氧可以帮助人克服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 )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 B.氧气可以燃烧C.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

2、 D.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答案:1.硫 + 氧气 二氧化硫;红磷 + 氧气 二氧化硫;铁 +氧气 四氧化三铁;2C第二单元课题 31.填写下表,比较三个反应的异同。反应 文字表达式 反应物 生成物高锰酸钾制氧气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答案:1.反应 文字表达式 反应物 生成物高锰酸钾制氧气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过氧化氢 水+氧气 过氧化氢 水、氧气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碳、 氧气二氧化碳第三单元课题 11填空题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 ,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 ,液体、固体不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

3、的 。在化学反应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没有改变的粒子是 。在下列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变化类型。冰 (物理变化) 水木炭 ( ) 二氧化碳过氧化氢 ( ) 水和氧气一种分子 ( ) 另一种分子2.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6000L 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 40L 的钢瓶中。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什么不同?3.选择题 MnO23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C.化学反应前后原

4、子的种类不变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B.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答案:1. 间隔 间隔大 间隔小 分子 原子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2. 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分子在不断运动着。分子在不断运动 香水、汽油如果不密封,分子会运动到容器外,会造成损失。分子在不断运动着,而且温度越高,运动的速率越快。分子间有间隔,而且压强越大间隔越大。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构成,这些分子彼此之间不发生

5、化学反应;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3. C B第三单元课题 21填空题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 和 等。例如,氢气的构成粒子是 汞的构成粒子是 ,氧化钠的构成粒子是 和 。原子失去电子后,就带有 电荷,成为 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后,就带有电荷,成为 离子。带电的原子叫做 。如图所示某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核外有 个电子层,第二层上有 4个电子,最外层上有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 电子。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 4 个,在化学反应中一般较易 电子;非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 4 个,在化学反应中一般较易 电子;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有 个电子(氦有 个电子) ,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

6、填写表格中的空格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氧 8 8硫 16 16镁 12 126碳 12 原子的质量为 1.99310-26kg,一种铁原子的质量为 9.28810-26kg,计算该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保留小数点最后一位)答案:1. 分子 原子 离子 氢分子 汞原子 钠离子和氯离子 正电荷 阳 负电荷 阴 离子 16 3 8 6 得 少于 失去 多于 得到 8 2 8 8 ; 16 16; 12 126.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28810 -26 kg/1.99310-26kg)12=55.9第三单元课题 31填空题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O 表示 ; .2H 表示 。分析

7、下列各组物质的元素组成,将每组中相同元素的名称、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填入括号内。 元素符号( )O2 KClO3 MnO2 CO2 都含有 氧元素 原子序数( )SO2 CuO 相对原子质量( )都含有CO H2CO3 CH4 CaCO3 ( )元素 元素符号( )Na2CO3 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 )5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D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氯元素组成的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元素的核电荷数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原

8、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稀土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铈的原子序数是 58 B铈属于非金属元素C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 58 D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40.1答案:1. 氧元素 一个氧原子 两个氢原子 O 8 16 氢 H 1 1 3. A D B第四单元课题 13下图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 。谈谈你对该标志的理解以及由此获得的启示。6请通过互联网了解历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并将近三年的相应宣传主题填入下表。年份 世界水日主题 中国水周主题答案:3.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

9、滴水,手是拼音字母 JS 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6.开放性习题只要认真思考和行动了都应给与鼓励,并肯定其合理的的内容。6第四单元课题 21.填空题明矾可用于纯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 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 出来。易生水垢的水中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叫做 水,这种水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转化成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 水。对于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只能去除不溶性杂质的是 ;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 ;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综合运用沉淀、过滤、蒸馏几项

10、操作净水效果更好,其先后顺序是 。答案: 1. 吸附 沉降 硬 软 过滤和静置沉淀 蒸馏 蒸馏 沉淀、过滤、蒸馏第四单元课题 31.水在自然界以几种状态存在?根据你以往的常识,填写下表:水的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状态(常温)沸点/ 熔点/ 密度(4/)/(g .cm -3)(101kpa)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两电极相连的玻璃管上方产生的气体是 和 二者的体积比约为 ,这个实验证明了水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表示纯净物的是 表示单质的是 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答案: 1.无色无味的液体 100 0 1 通电2.

11、氢气 氧气 2:1 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水- 氢气+氧气3.B ACD CD A第四单元课题 477.N(NO2)3是科学家 2011 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试计算:N(NO 2)3的相对分子质量;N(NO 2)3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N(NO 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答案: 152 7:2 36.8%第五单元课题 11.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S+O2 SO2 .这个式子不仅表明了反应物是 生成物是 反应条件是 ,还表示了参与反应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在点燃条件下,每 份质量的硫与 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二氧化硫。2(4)植物的光和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

12、碳 + 水 光照 淀粉 + 氧气。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淀粉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含碳、氢元素 B.含有碳、氧、氢三种元素C.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粉的质量增大;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减小;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减小。答案:1. S 和 O2 SO2 点燃 32 32 642. (4)C 3. 铜粉在空气中加热,是铜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物氧化铜的质量,一定等于参加反映的铜粉和氧气质量的总和,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

13、原来铜粉的质量增大。第五单元课题 2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C 2H4 + O2 点 燃 CO2 + H2ONaOH + CuSO4 Cu(OH)2 +Na 2SO48Fe 2O3+H2 高温 Fe+H2OFe 2O3 +CO 高温 Fe+CO2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说明原因。氧化汞受热分解 HgO = Hg + O2 硫在氧气中燃烧 S + O 2 SO2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下分解 2H 2O2 = 2H2O + O2 答案:2. 2C 2H4 + 3O2 2CO2 + 2H2O2NaOH + CuSO4 = Cu(OH)2 +Na 2SO4Fe 2O3+3H2 =高

14、温 = 2Fe+ 3H2OFe 2O3 + 3CO =高温 = 2Fe + 3CO24. 不正确,为配平,未注明条件不正确, “”符号使用不当。不正确,未注明 MnO2催化的条件,O 2未注明 “”符号未使用等号。第五单元课题 31 (3)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 ( )A. H2O2 B. KMnO4 C. KClO3 D. H2O答案:D第六单元课题 13.金刚石、石墨和 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 (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C.金刚石、石墨和 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D.金刚石、石墨和 C60里碳原子的

15、排列方式不同4.铅笔芯是用不同比率的石墨粉末和黏土粉末混合而制成的。为什么铅笔芯在纸上画过会留下黑色痕迹?答案:3. D 4.铅笔芯的主要成分石墨很软且为深灰色。第六单元课题 292右图所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有那些错误?为什么?5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药品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补充一种仪器 (填仪器名称),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氧气,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药品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2.(1)长颈漏斗下端没有深入到液面下,产生的气体可能

16、从长颈漏斗逸出;(2)锥形瓶内的导气深入液面下是错的,因为导气管被液封,气体无法从锥形瓶中排出(3)用向下排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是错的,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5. (1) 石灰石和稀盐酸 CaCO 3 + 2HCl =CaCl2 + H2O + CO2(2)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KClO 3 第六单元课题 26.长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往往附着一层白色固体。这层白色固体是怎样形成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石灰水用完以后,如何除去瓶壁上的白色固体?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6.石灰水中的 Ca(OH)2 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可向瓶中倒入少量的稀盐酸,

17、不断摇动试剂瓶,待瓶内白色固体全部脱落后再用清水冲洗。Ca(OH) 2 + CO2 =CaCO3 + H 2O , CaCO 3 + 2HCl =CaCl2 + H2O + CO2第七单元课题 11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灭火原理是什么?2. 请你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釜底抽薪、钻木取火、火上浇油。3.发生下列情况时,应采用什么方法灭火?说明理由: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 上燃烧起来10由于吸烟,不慎引燃被褥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炒菜时油锅着火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答案:1.破坏燃烧的条件,利用水蒸发时吸热来降低温度,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2.“釜底抽薪” :薪指柴,是

18、可燃物, 通过清除可燃物的方法达到灭火的目的“钻木取火” :薪指柴,是可燃物, 通过摩擦生热的方法使温度达到木屑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火上浇油” :油是常见的可燃物,燃烧时会放热,因此向火中浇油会使燃烧更旺。3. 用湿抹布盖,隔绝空气,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可用水灭火,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先切断电源,在用干粉灭火器灭火,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并隔绝空气,同时应迅速报警。盖上锅盖,使其隔绝空气。可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并隔绝空气。第七单元课题 21. 选择题 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甲烷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

19、硫和二氧化氮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氢气 B.天然气 C.酒精 D. 汽油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是 ( )A一氧化碳 B.甲烷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发热现象B. 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3.资料显示,北方某些地区冬天的空气中二 氧化硫增多,这是为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114.甲烷和乙醇的燃烧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是否可以由此证明甲烷和乙醇都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碳氢化合物,为什么?7.有 3 瓶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A.B.C,它们分别是甲

20、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点燃每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 B.C 火焰上方的烧杯壁上有水滴出现,而 A 火焰上方的烧杯壁上没有水滴。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A.B 烧杯内的石灰水变浑浊,C 烧杯内没有变化。试推断 A.B.C 分别是什么气体,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8.充分燃烧 1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 CO2 和 SO2气体的质量如下图(左)所示,则 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9.有位化学教师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如上图右) 。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如果用其中的生石灰做与水反应的实验,会感觉到明显的放热现象

21、吗?答案:1. D A A C 3.原煤中含有硫元素,冬天取暖大量烧煤产生二氧化硫,使空气中二氧化硫增多尽量减少含硫煤的燃烧。4.不能,可燃物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可燃物中一定有碳、氢,可能还含有氧元素。7.A.一氧化碳 B. 甲烷 C.氢气8.煤 天燃气9.生石灰在保存的过程中吸收空气中的水,发生反应而放热膨胀,导致塑料试剂瓶膨胀破裂;如果用其中的生石灰做与水的反应,无法感觉到明显的放热现象,因为已经有部分氧化钙与水反应而变质。12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 1 金属材料1.青少年看书、写字一定要爱护眼睛,台灯是在光线不足时常用的照明用具(1)图中标示的各部件中,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是_(填

22、序号) (2)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箔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性( 3 )铜质插头是利用了金属铜的_性。答案:(1)(2)延展 ( 3 ) 导电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铁。(2)钢的性能优良,所以钢是很纯的铁。(3)多数合金的抗腐蚀性比组成他们的纯金属更好。答案:(1)不正确(2)不正确(3)正确3.我们目前常用的1元 5角 1角 硬币各是用什么合金制造的 这些合金具有什么性质?答案:一元硬币 钢芯镀镍合金 5角硬币 铜锌合金或钢心镀铜合金一角硬币为铝锌合金或不锈钢。性质:硬质和耐磨性好、抗腐蚀性好、密度小、熔点较高、色泽美观4.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金属,它

23、的一些性质如表所示:熔点 密度 强度 导电性 导热性抗腐蚀性2500 3gcm-3与钢相似良好 良好 优异这种金属表面有一层保护层,试设想这种金属的可能用途135、1.1g 某钢样在纯氧中完全燃烧,得到0.013g 二氧化碳,求此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答案:0.32%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写出下列矿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赤铁矿: 磁铁矿: 菱铁矿: 铝土矿: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1、选择题(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 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C. 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 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4)在

24、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下降。这种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蔗糖2、在化学实验室里和日常生活中我们曾经接触过许多溶液。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完成下表。溶液 溶质 溶剂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澄清石灰水医用酒精生理盐水3、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合格的生理盐水是无色透明的。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为什么?144、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1)在实验室里,常常将固体药品配置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效率。(2)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5、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希望能够较

25、快地溶解某些固体物质。请以冰糖晶体溶于水为例,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明哪些方法可以加快冰糖晶体在水中的的溶解,并说明理由。答案:1、 (3)B (4)B 2、略3、不会,生理盐水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4、 (1)在溶液中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一的分散在溶剂分子中间,反应时分子或离子直接接触,因此反应比较快。(2)汽油可以溶解油污,从而使油污与衣物分离;洗涤剂可使油污在水中分散成细小的液滴而形成乳浊液,再随着水漂走。两者的原理是不同的。5、加热、搅拌和将冰糖晶体研成粉都可以加快冰糖在水中的溶解。加热和搅拌可以加快溶质分子在溶剂中的扩散,将固体溶质研磨成粉末可增大溶质与溶剂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溶

26、解。课题2 溶解度1、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分别是 ; ; 。2、在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这句话的含义是: 3、查溶解度曲线,在表中空白处填上该物质的溶解度温度/ 15 50 75 100硝酸钾氯化钾溶解度熟石灰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a 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溶解度/g甲丙乙温度/a1 a2a315是 ;(2) a2 时, 和 的溶解度大小相等;(3) 三种物质中 , 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 _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

27、法中正确的是 ( )A、t 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时仍是饱和溶液B、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C、 t1时,甲和乙各30g 分别加入100g 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D、t 2时,在100克水中加入60克甲,形成不饱溶液6、下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1)上图中的是_池(填“”蒸发或“冷却” ) 。(2)根据海水晒盐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B在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C在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答案:1、降低温度 蒸发溶剂 增加溶质2、60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110克硝酸钾。3、略4、 (1)甲丙

28、乙 (2)甲 丙 (3)甲、乙、丙5、C6、 (1)蒸发(2)AC16课题 3 溶液的浓度1、在 20时,将 40g 硝酸钾固体加入 100g 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 8.4g 硝酸钾固体未溶解。请填写下列空白:(1)所得溶液是 20时硝酸钾的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 )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 (3) 所得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_。答案 饱和 2.16g 24%6、73g 质量分数为 20%的盐酸与足量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这些二氧化碳的体积(标准状况)是多少?(在标准情况下,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这些二氧化碳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 1.97

29、7g/L。 )答案 8.8g 4.45L课题 1 常见的酸和碱1、填空题(1)生活中的一些物质中含有酸和碱,如食醋中含有_,柠檬中含有_,除锈迹中含有_,石灰水中含有_,炉具清洁剂中含有_。(2)固体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容易_而使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做_,同时吸收空气中的_而变质,生成_,因此,氢氧化钠固体必须_保存。答案:(1)醋酸 柠檬酸 盐酸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钠(2)吸收水分 潮解 二氧化碳 碳酸钠 密封5、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就变硬了。这是为什么?请你用化学原理解释这一现象,并用化学方程式说明。答案:石灰浆含有氢氧化钙,干燥的过程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

30、钙,就变硬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 CaCO3+H 2O课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填空题(1)实验室中有 A、B 两种溶液,经测定,A 溶液 PH=4.5,B 溶液 PH=10.2.则 A 溶液呈_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_色;B 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_色。(2)测定 PH 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_。测定时,用_蘸取待测溶液,滴在_上,然后再与_对照,得出该 溶液的 PH。17(3)下列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 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 CaCO3和 Mg(OH)

31、2可以用_来洗涤。写出其与 Mg(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实验室中含有盐酸的废水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铸铁管道腐蚀,所以,须将废液处理后再排放。你的处理方法是_。以上三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应用的共同原理是:_与_发生_反应。答案: 红 减 红 pH 试纸 玻璃棒 pH 试纸 标准比色卡 Al(OH)3 + 3HCl = AlCl3 + 3H20 Mg(OH)2+2HCl=MgCl2+2H2O 先将含有盐酸的废液倒入废液缸中加减溶液中和 酸 减 中和2、某小型造纸厂向河中非法排放了大量碱性溶液。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两种检测碱性溶液和受污染河水的方法,并试着提出治理的措施方法一:取少量河水样品于试管

32、中,滴加23滴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河水已被碱性溶液污染方法二:在白瓷板或玻璃板上放一小片pH 试纸,用玻璃棒蘸取河水样品滴到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若读出该溶液的pH 7,则说明河水已被碱性溶液污染。治理措施:向该污染呈碱性的河水中滴加适量的酸性溶液中和。第十一单元 盐化肥课题 1 生活中常见的盐4、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假设:假设一:该溶液没有变质;假设二:该溶液部分变质;假设三:该溶液全部变质。请设计实验方案,分别验证以上假设,简要叙述实验步骤和现象,并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假设一

33、:该溶液没有变质 实验步骤: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实验现象:无气泡产生 化学方程式:NaOH+HCl NaCl+H2O假设二:该溶液部分变质 实验步骤: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23 滴酚酞溶液, 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变红 化学方程式:Na 2CO3+2HCl 2NaCl+H2O+CO2假设二:该溶液全部变质 实验步骤:取18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23滴酚酞溶液, 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不变红 化学方程式:Na 2CO3+2HCl2NaCl+H2O

34、+CO2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课题 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蛋白质是由多种_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是重要的营养物质。血红蛋白也_结合会导致煤气中毒。糖类是由_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米和面中含有的糖类物质主要是_,他在人的消化系统中经_的催化作用,最终变为_化学式为 :C2H12O6答案:氨基酸 CO C O H 淀粉 酶 葡萄糖2、某食品包装袋上的说明如下: 商品名称 XX 饼干 配料 小麦粉、白砂糖、精炼植物油、鲜鸡蛋、奶油、食盐、膨松剂、食用香精 规格 400g储藏方法 存放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保质期 270 天生产日期 XXXX 年 XX 月 XX 日(1)在这种饼干的配料中,

35、富含蛋白质的是_富含油脂的是_、富含糖类的是_葡萄糖在人体组织里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为_,请写出这个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2)食品配料表中的各种成分一般按照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若某同学准备用这种饼干作为午餐,你认为他摄入的营养素是否均匀?请说明理由:_。(3)过期的食物可能会出现哪些变化?请根据该说明中的储藏方法,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做.答案:(1)鲜鸡蛋 精炼植物油、奶油 小麦粉氨基酸、白砂糖和 CO2 和 H2O C2H12O6+ 6O2 =6CO2 + 6H2O(2)否,缺乏维生素(3)湿度过大,食物容易霉变;温度过高会加速食物变质193、 某类奶粉中 含量的国家标准为每 1

36、00g 奶粉中含蛋白质不少于 18.5g。其测定的原理是通过测出样品中含氮的含量而求出蛋白质的含量,已知氮在蛋白质中的平均含量是 1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市场上买来一袋该类奶粉,并通过实验测出其中氮的含量为 2%。请你通过计算帮助他们对该奶粉的蛋白质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作出初步判断。答案:该奶粉 100g 中蛋白质的含量:100gX2%/ 16%=12.5g18.5g4、1kg 人体脂肪可储存约 32200kJ 的能量,一般人每行走 1km,大约要消耗 170kJ 的能量。假设这些能量全部来自脂肪,如果有人每天步行 5km,此人 1 年(以 365 天计)中因此而消耗的脂肪的质量大约是多

37、少答案:9.64Kg课题 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1、根据你所知道的知识连线。人体必需的元素 缺乏后对人体的影响 食物来源铁 佝偻病,骨质疏松 加碘盐钙 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海产品、瘦肉碘 贫血 牛奶、虾皮锌 甲状腺肿大 肝脏、蛋2、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 C12H22O14Zn。(1)葡萄糖酸锌是由_种元素组成的,其中属于常量元素的是 _,属于微量元素的是_。(2) 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其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现有一支 20mL 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其中含葡萄糖酸锌 45mg,那么这支口服

38、液中锌的质量是_mg。答案:(1) C、H、O、Zn (2 )455 14.3% 6.43、人体内铅含量过高危害很大,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更大。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是铅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通过查阅资料,举例说明哪些活动容易引起儿童铅中毒,进一步了解对人体有害的元素还有哪些,怎样才能避免这些有害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答案: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是铅进入儿童体内的主要途径。例如:经常接触各种彩色玩具,颜色鲜艳的衣服和铅笔外皮;再如,如果使用含铅汽油,汽车尾气中的铅很容易被儿童吸入并积累下来,长此以往造成体内铅超标 或中毒。20课题 3 有机合成材料1、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不含有机物的可能是( )。A.果汁 B.牛奶 C.矿泉水 D.啤酒2、有机物具有什么特点?3、我国政府规定: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超薄塑料袋,所有超市、商场和集贸市场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并要求提高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为什么要这样做?请举例说明你家中的废弃塑料制品是怎样处理的。答案:1、C2、 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等3、减少使用塑料袋,回收塑料主要有两大好处:一是减少废弃塑料的数量,减少“白色污染” ,另一个是节约石油资源,因为有些塑料回收后可以再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