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议论文优秀作文赏析2012 年上学期第二次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60 分)陈小姐带着在 BB 车中熟睡的 1 岁大的孩子乘公交车,司机让陈小姐将 BB 车折叠放好,否 则就多交 1 元的行李费。陈小姐表示,如果把车折叠起来会把孩子弄醒,而车上没有空座位,把小孩抱在手中乘车又很危险。她认为司机的要求非常不合理,坚决不交这 1 元钱,而司机则拒不开车。为了这 1 元钱,陈小姐与司机“对峙”数小时,其间陈小姐多次报警,警察两度出警,车上数十人被迫转车。最后,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劝导下,陈小姐搭乘警车回家。此事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反响,议论不一。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
2、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忍让是一种美广州二中 2013 届高二(18)班 谢雨滢忍让,是开明豁达的心境,是淡漠世俗的成熟,也是人生的必修课。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学会忍让,心灵才会丰满滋润,社会才会和谐融洽,国家才会气度翩翩。忍让,是一种美丽。 (释义,提出论点)陈小姐与公交司机为了一元钱,在车上对峙数小时,浪费了自己的经历,也损害了其他乘客的利益。如果他们学会忍让,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心平气和的处理问题,也不会造成陈小姐数次报警,最后坐警车回家的狼狈场面了。失去了忍让的美丽,小小的事情也会闹得满城
3、风雨,酿成本可避免的大错。 (引、议材料,反面论证)“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 (诗文引入,典雅有文采)对待管仲“出的本钱少,拿的比自己多”,鲍叔牙明白光中家境贫寒, 选择了忍让;对待管仲“打仗总是走在最后面”,鲍叔牙理解他有老母亲要照顾,选择了忍让。 (事例典型,叙述简洁)正是这份忍让,避免了两人不必要的冲突;正是这份忍让,让管仲感激涕零,两人成了忘年交。忍让是海纳百川的胸襟,是美丽的天堂。 (意义分析)退一步,你看到的将是更为壮美绚丽的景色。 (结论,语言形象) (分论一)“人遇误解休怨恨,物过严冬即回春”。 (诗文引入,典雅有文采)蔺相如在秦王面前大智大勇,不仅维护了赵王的尊严
4、,还保全了和氏璧,立了大功。廉颇因嫉妒之心作祟,处处排挤蔺相如,一场将相之战似乎一触即发。但蔺相如毅然选择了忍让,不与廉颇暗斗,并对下属解释,他是担心将相不和让秦国有机可乘。此举让廉颇愧疚不已,负荆请罪。蔺相如的忍让,可谓锦上添花,让他在后世的形象越发光鲜。天空忍让了电闪雷鸣一时的肆虐,才有了雨过天晴的惊喜;大地忍让了雨水的敲打,才换上了干净的大衣。忍让,将一切修饰得充满美感。 (分论二)“高亭揽透深山地,幽庙看破红尘天”。诸葛亮因舌战群儒,遭来了智勇双全的周瑜强烈的嫉恨。但看到了遥远的前方,理智的孔明知道现在不是和周瑜交锋的时候。于是,他选择了忍让,化敌为盟友,将曹操击败。因为这一分忍让,他
5、们消灭了前进的障碍之一,奠定了王朝基业。忍让是一种修养,是成大事的人必须具备的高尚品质。他使一个人变得坦然,变得理智。忍让,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 (分论三)忍让,是一种美。不论是陈小姐还是司机,是学者还是普通工人,社会中所有扮演了一定角色的人,都要学会相互忍让。只有这样,幸福才会开花,美丽才能洒满人间天堂。 (全文总结,回扣材料)(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宽阔无边。大地拥抱每一寸土地,不论其贫富,所以大地广袤无垠。海洋接纳每一条河流,不论其大小,所以海洋广阔无边。人生)为何难觅“一席之地”广州二中 2013 届高二(18)班 伍灏殷带着婴孩的母亲拒绝交费,坚守原则的司机拒绝开
6、车两方的矛盾不可调和互不相让,似乎在寻找一个突破口。然而这由 1元引发的闹剧最终在僵持数小时后不得不由警察出面难堪收场。数十个被迫转车的人在叹息抱怨时或许没有想到,只要他们其中一个人让出座位,景况将大不相同。究竟是为什么,让在数十个座位中寻觅“一席之地”变得如此艰难?鲁迅先生曾用他那比枪杆子更锋利的笔直指当时中国麻木不仁的围观者。近百年后,中国从民生凋敝任人宰割的弱国迈向在国际舞台叱咤风云的强国之列,改变的是当初不堪的经济政治实力,不变的是依旧不堪的丑陋的围观者心态。前不久,繁华之都上海便出了一桩“围观者酿出的惨案”,妙龄女子坐在窗台上五个小时后终于在围观者的起哄声中纵身一跃,一朵盛放的生命之
7、花就此黯然凋谢。在更广大的围观群体的炮轰声中,惨案现场的“围观者”纷纷争先恐后地澄清自己从未起哄,此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与他们对跳楼女孩嘲笑时的如出一辙,让人的心不禁在八月酷暑中狠狠的打寒颤。这种将他人生命陨落当作娱乐的围观者心态,正是一种群体性冷漠的最好诠释。公交车上的乘客饶有兴味地当着观众,直到看得入迷,看得忘情,看得忘记让出自己的座位,看得不舍得自己观众的一席之地。可当人们开始咄咄逼人的抨击围观者那缺爱的冷漠心灵时,我却想站出来为他们说句公道话这并不完全是他们的错。孩子的素质修养反映出父母的教育水平。同样的,公民的公民意识也成了衡量社会道德风气的风向标。在物质进步理直气壮的摆在第
8、一位后,接踵而至的道德沦丧似乎也找到了借口。许云鹤,彭宇的遭遇给本就虚弱不堪的社会信任致命打击,每个人都怀着“自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态,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冷漠的社会风气。在这种风气的强势渲染中,围观者的围观更心安理得, “冷漠”便占据了“关爱”的席位,也难怪带着婴孩的母亲难觅“一席之地”了。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人的关爱之心何时才能压倒冷漠回到它原有的位置?我们的社会是否该做点什么,给“爱”留一席之地?学会忍让广州二中 2013 届高二(18)班 陈中伟马路上的一件事,竟闹得热火朝天,众议纷纷。其中,故事的主人公-陈小姐,只因不愿交纳一元的附加 费用,与司机发生争执,固执的双方一
9、时相持不下,导致乘客纷纷转乘,最后还是警车的出动才把事情解决。在这种事上,虽然双方都有不合理的地方,因为他们的斗气,影响了车上所有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就算他们说的都有道理,难道就不值得反思一下吗?其实,解决问题的办法非常简单,那就是“学会忍让”。“忍”和“让”一般是走在一起的,但却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境界。所谓“忍”,从字面上看也很容易理解,一个“刃”放在一颗“心”上,显然就是要心痛的,因而“忍”是一种抑制心中不快的心理状态。而“让”则恰恰是“忍”以后所做出的行动。是对“忍”在肢体上的诠释。因此“忍让忍让”,首先就得学会“忍”。忍可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正如上面所说,忍是要 “伤心”的,但有的时候
10、,你的一时伤心能换取大家或是自己更加长远的安逸,这忍便值了!就如韩信甘受胯下之辱,为的是以后能够再战江湖, “大丈夫能屈能伸”,一时之辱能算什么?也如同曹操,在对付弥衡三番四次的侮辱、痛骂之后,依然没有把他杀死,反而把他送去心性较宽的刘表那去了,这样做既能保住他“礼贤下士”的金字招牌,吸引更多有才学之士,还能突出他的宽容和雄心焉用与只会逞一时口舌之快的人斤斤计较?这样的忍,虽然在当时,会十分不爽,恨不得立报此仇,叫他受同样的屈辱,但真正的有修养和有远见的人是不会这样的。像上述两件大事都能忍,为什么像“乘车买票,关照抱婴者”这样的小事就不能忍了呢?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气概与修养。而“让”则更是一
11、门高深的学问,有的人是“忍而不让”的,就像母亲因孩子调皮,责骂了他几句,孩子虽然嘴上一语不发,却倒竖着眉毛,绷着脸,如凶神恶煞般盯着母亲,待到母亲说完后,头也不回,在“哐当”一声摔响房门后走进房间。这便是忍而不让的行为, 虽然看上去心里像是忍了,但行动上依旧咄咄逼人,当仁不让。所以, “让”是比“忍”更难做的学问,也是更能体现一个人能“忍”方法。我记得有一个发生在诗人歌德身上的有趣故事,就十分生动的体现了让这个字。有一天,他在一条只能走一个人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对他的作品疯狂批判和否定的人,只见那人气势汹汹的走来,扔出了一句恶狠狠的话“对于一个疯子,我从不让路!”但歌德听到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
12、测了一下身子,伸出手,微笑地说了声“我正好相反!”于是让出了道路。真不知那人最后是否还能理直气壮的穿过那条道路,但我们能真正感受到的是诗人无限的宽容与机智。让,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学识和智慧。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司机把气忍一忍,交通何愁不顺?陈小姐把理让一让,打的早早走人!乘客把座让一让,帮助弱势群体,何用为那一块钱瞎算账!学会忍让,让这个社会充满阳光!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字数800 字左右。有一个农村女学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但因交不起学费而苦恼。一家生产健脑口服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条件是让这个学生为他们在电视上做广告,说是因服了他们生产的补脑
13、液才思敏捷,考出了好成绩。这个学生断然拒绝,因为她家庭贫困,从未喝过什么补脑液。诚实就是财富广州一考生成绩优异但交不起学费的女大学生,断然拒绝了一家生产健脑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但要为其做虚假宣传广告的要求,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没有喝过。 “我从来没有喝过!”(引述材料)这句简单的话反映了这位女学生诚实洁白的内心世界。 (分析材料)那么,什么是诚实呢?(过渡)我认为诚实就是言行与思想的一致。它既表现为对人的真诚,也表现在办事与求知过程中的实事求是。 (总:提出中心论点)诚实是做人的根本。 (分 1)每个人都是组成社会整体的细胞,他不可能脱离整体而孤立地存在,这就决定了一个人要在整体中最大限度地发挥
14、自己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处理好这种关系的关键便是以诚待人。我们都无法想象如何与一个满嘴假话的人共处;同样,我们付出自己真诚的同时也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友谊。而当今,许多人在金钱的冲击下,为物欲所蔽,为达到个人目的,整日戴着虚假的面具。当他们为日益鼓起的腰包沾沾自喜时,却不知已经失去了诚实这做人的根本,这最宝贵的财富。诚实是处事的原则。 (分 2)解决问题的第一要素就是承认问题的存在和理清问题的脉络。离开了这一点,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更 谈不上把问题解决好。一个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人才可能是一个成功的人;相反,歪曲事实、隐瞒真相就等于一事无成。对于一个要生存、图发展的人来说,实事
15、求是地对待一切事物就显得尤为重要。 诚实也是求知的惟一途径。 (分 3)我们求取知识的目的就是服务社会,而社会需要的是真正的知识,并不是没有真才实学的高学历。而诚实便是获得真知的惟一有效的途径。古今中外,凡是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是实事求是的。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成绩不好、但他却勇于提出任何一个别人看来近似愚昧的问题。东晋文学家左思对于自己的文章也有着实事求是的评价。对照他们,我们有些同学作业靠抄袭,考试靠作弊,对于疑难问题,不肯钻研,强不知以为知。这种行为显得可悲可笑。爱因斯坦说过:“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 ”这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之一。 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16、美德,它滋养了一代代炎黄子孙。我们只有用诚实才能换得友谊,赢得成功,获得知识。 (总结)那位诚实的女学生也许无法踏入大学的殿堂,也许一生都很贫穷,但她拥有诚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她便是个富翁因为,诚实就是财富。 (回应材料) 【名师点评】本文作者采用了总分总式的结构方式,从材料中抓住“我从来没有喝过!”这一关键句子,引出所要论述的话题诚实,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去诠释诚实的涵义。首先,诚实是做人的根本,这是最宝贵的财富;其次,诚实又是处事的原则;诚实也是求知的唯一的途径。最后,总结“只有用诚实才能换得友谊,赢得成功,获得知识,诚实就是财富!”文章从第二自然段开始,每一自然段先提出分论点,层次分明,步步
17、推进,让人一目了然。这个社会是否已“礼崩乐坏”?这是一个让人既心酸不已又无可奈何的悲剧两岁小女童悦悦在广东佛山的马路上被两车先后碾过,目睹此事的 18 名路人和途经车辆,不约而同选择了冷漠以对见死不救。最后伸出援手的是一位捡垃圾的阿姨,可惜为时已晚,小悦悦已近生命的悬崖。 羊城晚报在报道此事时悲愤地发问:那位世俗中被视为最底层的捡垃圾者, 却以她的 实际行动成了最可敬的人,这,是不是给了那些自命不凡的人一个绝佳的讽刺?其实,这何止是一次讽刺,更是一次活生生的社会控诉。那么多的路人对小悦悦不约而同冷血,实际上已证明,这个社会至少在特定场景和特定时间里,许多人已经认可了甚至实践着冷冰冰的人际规则。
18、 即便如此,我仍然无意谴责那些冷血的见死不救者,因为,在这个道德沦丧诚信缺失的社会,人们已经失去了自保的信心,谈何他保?当多数人们已经被诸如彭宇案的乱伦式司法和猫论式的唯功利思想所影响,当多数人们已经深深陷入了利益的角逐而唯独忘了正义的存在,当这个社会以所谓无神论而彻底毁掉了传统几千年的宗教和伦理道德规范,我们不能也无法指望任何个体能够置身度外,去做一场为自己带来无穷风险却毫无诚信保障的利他行动。 见死不救虽然是一个道德问题,但若仅仅站在道德制高点谴责违反道德者,而不去探寻社会普遍违反道德的根源,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可能使事情更加复杂化。小悦悦的遭遇和路人的冷漠,是这个社会已经陷入自春秋战国以来
19、最严重的“礼崩乐坏”境地的典型表征。 腐败的盛行、官德的沦丧、诚信的失范、教育的功利、人际关系的冷漠,凡此种种,造就了小悦悦的悲剧,也造就了当前礼崩乐坏的局面。由小悦悦的遭遇回溯,有许多经典的事件或典型现象:南京彭宇案以及后来发生于天津的许云鹤案,以蛮不讲理的司法逻辑对道德的粗暴否定,给这个社会本已脆弱的温情纽带无情地切过最后一刀;以三鹿奶粉、地沟油、苏丹红等系列丑闻为代表的、 此起彼伏于中国各地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 则宣告了遍及全国的人与人、人与企业、人与秩序之间关系的普遍失信;以某些地方政府官员谎话连篇、无视常识的弱智举动以及公然的腐败为代表的政府官员道德沦丧,则给了社会以颠覆性的纲常伦理
20、示范。 所有这一切,似乎都在以一种毫无顾忌、毫无廉耻的态度, 在推进着极端私利主义的盛行。可以说,这一系列反复的秩序重构现象,已经让这个传统文明社会显露了明显的“礼崩乐坏”局面。中国上一次的礼崩乐坏始于春秋东周末年。随着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周朝各诸侯的利益膨胀,各种行为与周礼渐行渐远。以井田制解体、诸侯互伐、官员僭礼、奴隶制宗法制度遭破坏等一系列社会现象为特征,标志着周天子权威的彻底丧失和社会秩序的紊乱,而在这些现象背后,其实核心原因就是单纯的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关系的功利化,而社会的伦理规则和制度规范成为利益争斗的工具而不是秩序的保障。及至春秋时期,这种社会秩序的紊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韩非子描述
21、说:“上古竟于道德,中古逐于智谋,而今争于力气。 ”可见当时社会弱肉强食的程度,以至于后来士人呼吁“克己复礼”,可由于社会已过度功利化,这种呼吁徒增聒耳。当代中国社会,在伦理守则和纲常秩序方面,本受几千年传统秩序的深刻影响。仅以人际关系为例,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一直是社会成员的道德规范。孩提时候我生活在农村,记得某次一位乡邻家房子着火,大家不约而同地放下手中的活帮着救火,其中有一位是失火者的近邻,他 们两家有隙已久。 我不解地问父 亲:仇家为什么也会去帮忙救火呢?父亲答道,按照自古以来的规矩,救火是所有人的责任,无论失火者是谁。如果有能力搭救而不帮助,会遭天谴。 我宁愿相信天谴的存在。其实
22、世界上很多人,包括生活在科技那么发达国度的美国人,他们中的不少人自然知道天上没有上帝,可他们又宁愿相信上帝的存在并愿意信奉这个明知并不存在的“神”。何哉?心中的道义也。 此事也让我想起了多年前长辈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做了没良心的事情,会遭报应的。 ”千百年来,这个朴素的信念,引领着国人的道德自律。可最近几十年来,在功利化的世界观指导下,在极度自私的人际规范中,这个社会已经陷入了信仰沦丧、纲常失范、诚信缺失的扭曲状态,这才是当前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全球很多国家的社会实践已经证明,一个完整的文明社会,不仅需要完备的法制,更需要高尚的纲常和伦理秩序。这些年来,我们一方面努力普及法治理念,一
23、方面却在破坏伦理秩序。有多少人意识到,如果没有伦理秩序和道德规范作为无形的道义准则,哪怕再完备的法治,也注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很多时候,这个社会集体无意识地陷入了“法治原教旨主义”,即认为一切矛盾都可以通过法治来解决,殊不知,没有自然正义的、不讲基本伦理的法律规则和司法行为,实际上无法真正解决深刻的社会心理问题。当代伦理为何失范?在我看来,至少存在如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几十年以来长期实施的所谓“无神论”哲学教育,让几代人失去了心中的敬畏,这种被强制推行的庸俗化的唯物主义哲学观,不 仅打破了传统的宗教伦理平衡,而且彻底破坏了国人“敬天爱民”之心,促成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缺失; 二是唯经济发展论的
24、灌输和政策化,使得人际关系过度功利化和物质化,尤其是“猫论”的广泛传播,让整个社会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利益关系,冷冰冰的人际关系由此形成。 三是以官员的经济和作风腐败为代表的社会普遍不良现象,营造了不顾诚信、不讲规则、强者通吃的社会心理; 四是教育的功利化、政治化和反人性倾向,造就了更多人对自然正义和基本伦理的藐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完全不屑于“互助友爱”,而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冷漠面对世界。 在这种社会心态下,我们没有必要指责任何人见死不救,甚至,指责者本人一旦遇到类似的场景,也很可能再次见死不救。 搭救同类本是一种道德责任甚至生物本能,但在这个社会已经失去道德义务的时候,所
25、有的指责其实都是苍白的。 社会道德沦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问题的解决,也绝非一日之力可以毕其功。一个最为紧要的对策是,社会管理者应当从教育、法治等多方面努力,加强伦理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建;同时,社会管理者本身的遵守道德和法律,从官德建设开始,从重构宗教信仰开始,从教育的人性回归开始,一点一滴做起,重新架构中国的道德与伦理秩序。在此之前,我们还得做好心理准备,看到更多悲剧的发生。2012 年上学期第三次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 300 多万, 资助了 178 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需要医疗了。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的 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的女生捐了 10 元,问她为什么把春节压岁钱全部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 ”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和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