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练习题1. 一位历史学家写道:“在欧洲的海外殖民扩张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材料意在说明( )A.企业家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支持B.企业家在远洋航行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C.企业家是鼓吹“寻金热”的主要代表人物D.工商业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2.“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 ”这说明了( )A.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 B.欧洲出现“价格革命”
2、C.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3.“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B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为了“扫清海路”C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D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4.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二是尼德兰革命说,三是“1500 说” 。越来越多的人支持第三种观点,这一观点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促进了
3、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B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C打破了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D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5. 16 世纪末,西班牙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 4 倍多,粮价上涨了 5 倍,英、法、德等国的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 2 至 2.5 倍。一位西班牙人说:“我们这里有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这种现象( )A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 B造成社会动荡,损害国际贸易C增加生产成本,阻碍经济发展 D表明西欧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6. 某学者在一本书中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
4、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 )A贸易通道的改变 B殖民争霸的失败C世界市场的形成 D黄金白银的流失7. 有学者说,15 世纪欧洲大航海的主要成就,一是“发现了新航路” ,二是“发现了新大陆” 。这两个“发现”( )A都导致了政治革命的发生 B都体现了对欧亚贸易垄断C都结束了欧亚的隔绝状态 D都加速了商业革命的形成8. 1693 年,康熙患疟疾,服御医药无效。欧洲传教士献上原产美洲的金鸡纳,康熙服用后疟疾速愈。这反映了( )A.传统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B.闭关锁国下的朝贡贸易繁荣C.殖民扩张使美洲社会遭到破坏
5、D.地理大发现后洲际间物种的交流9. 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 )A新航路开辟后洲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 B亚洲和美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C掠夺美洲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 D亚洲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10.殷海光文集记载:“欧洲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社会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 ”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欧洲人的殖民扩张给亚非社会
6、带来了积极影响B亚非社会的民族文化受到欧洲人强有力的冲击C欧洲人的成就推动了亚非社会的近现代化进程2D亚非社会被动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体系11.1596 年,一个叫巴伦支的荷兰船长,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但是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 8 个月。在恶劣的险境下,17 名水手中有 8 个人死去。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最终,幸存的商人把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委托人手中。从上述事实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人性的启蒙迫在眉睫 B地理大发现仍在继续C唯利是图是商人的本性 D商业成功取决于诚实12.“亚洲的贸易须在公司自己的武器的保护和威力之下。始得以驱动
7、和维持,而购置武器的费用又须以贸易利润支付;故贸易不可无作战,作战亦不可无贸易。 ”上述荷属东印度公司的言论反映了( )A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参与殖民争夺 B荷兰与中国贸易冲突加剧C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D荷兰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13.1663 年英国颁布主要产物法令 ,其中规定:凡在欧洲各地出产或制造的物品,都必须先输送到英国,再用英国船只从英国海港启程,才可以转运到美洲殖民地。此规定的主要目的在于( )A加强与欧洲各国的联系 B打破西班牙贸易垄断C获取垄断性的贸易利润 D遏制荷兰商业的发展14.19 世纪末欧洲人在印度被恭敬地称为“大人” ,在中东被称为“先生” ,在非洲被称为“老爷”
8、 ,在拉丁美洲则被称为“恩主” ,这表明( )A.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B.欧洲通过殖民扩张超越其他地区C.欧洲在世界上处于优势地位 D.亚非拉地区的人民深受欧洲迫害15.“荷兰的贸易量在 1698 至 1715 年期间达到顶峰,而且,在那些年月里,荷兰商船队的规模仍为英国的两倍,可能等于法国的九倍。但当时,荷兰在全部贸易中所占的份额正在下降。因此,所出现的是一个相对而非绝对的衰落。 ”荷兰相对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英法政治制度较为先进 B.英法海军力量强大C.荷兰商业经营方式落后 D.荷兰殖民地较狭小16.下表记录了英国人费朗西斯德雷克的活动。推动其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 )时间
9、 事件1566 年 跟随其表兄霍金斯从非洲贩卖黑人到南美。偶尔袭击葡萄牙商船1572 年 怀揣女王发的“私掠许可证” ,在南美和大西洋抢劫西班牙运输队1588 年 协助英国海军大败西班牙舰队,成为当时英国出身寒微青年的偶像A.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 B.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C.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D.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17.欧洲近代民族国家为维护本国利益,在经济上采取了一项重要政策,该政策实质是经济民族主义。其主要特征是,国家的统治者同新兴的商业资本家结盟,从政治上加强对经济的全面控制。该经济政策( )A有利于为工业革命积累资本 B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提供支持C在工业革命过程中逐步确立 D有助于
10、缓和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18.19 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 1900 年时,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这说明( )A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全球资源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C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D世界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秩序19.自 19 世纪下半叶起,英国议会制定了包括工厂法 、 工会法 、 劳资关系法等重要法律;20 世纪初, 国民保险法 、 养老金法 、 工伤赔偿法等法律又先后出台。这类法律的制定反映了当时英国( )A.以法律手段普及社会福
11、利 B.社会贫困化加剧C.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D.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20.据统计,17601780 年,英国农业增长率为每年 0.1%;17801801 年则为 0.8%,同期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 1.4%,工业年增长率为 2%。这说明当时英国( )A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下降 B形成有机联系的国内市场C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D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21.有学者指出:“推行自由贸易战略虽然给英国带来了维多利亚大繁荣而这也给了对手德国和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一个难得的追赶契机” 。在他看来,自由贸易政策( )3A.是英国推行的基本经济国策 B.使英国逐渐失去经济优势C.维持了英国长久的经
12、济繁荣 D.受到美德两国的热烈欢迎22.“爱情已从家庭关系的外沿变成它的首要的正当的核心”相对于前工业化时代因经济关系,或为生存而组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据此说明工业革命后( )A.社会分工渐趋细化 B.平等观念日益加强C.社会分配日趋合理 D.家庭稳定性逐渐提高23. 蒸汽和电力作为 19 世纪两种主要动力,成为两次工业革命标志性产物,它们( )A.都源于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B.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都是科学家反复实验的结果 D.都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跨越性发展24.1829 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
13、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 ”材料反映出( )A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 B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C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 D蒸汽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5.19 世纪中叶,隐私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重要家居观念。随着住房空间的增大,家庭中的个人独立领域与不同功能的空间开始出现,并强调“仆人必须与主人分开” 。这说明当时英国( )A资产阶级强调等级观念 B民生住房得到有效保障C经济发展影响生活观念 D阶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26.17 世纪上半叶,茶和咖啡等饮料进入欧美,饮茶和喝咖啡成了上层社会的时尚。18 世纪大量热带水果和蔬菜进入欧洲市场,欧洲的果菜
14、园艺开始发展起来。材料反映( )A饮食呈现交流与融合趋势 B正确的饮食观念逐步确立C欧洲饮食结构渐趋合理 D欧洲各阶层饮食存在差异27.19 世纪英国的学校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极其有限的课程,在于培养其未来做好妻子、好母亲而非职业培训;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电铸术、骨相学等利于就业的课程。男女课程的差别表明( )A工业革命提高了妇女地位 B工业革命促进了男女合理分工C工业革命强化了性别分工 D妇女不适合学习男子所学专业28.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荷兰金融” ,最后到达“英国金融”和“美国金融” 。其中,从“荷兰
15、金融”发展到“英国金融”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B市场拓展,英国加快了城市化C议会改革,英国完善了民主政治 D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9.下面是某一时期英国的对外贸易示意图,该示意图( )A表明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 B反映了英国成为工业强国时的外贸特征C表明英国的对外贸易出现逆差 D反映了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外贸状况30. 19 世纪 70 年代,德国和美国的工业公司已经创立了各自的实验室,并且拥有一定数量的科学家来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尤其是两国的化学公司,发展与大学的联系,为其研究工作提供资金。这反映了( )A.研究的普遍化和工业的普及化 B.科研的个体性和合
16、作的必要性C.资本的再生性和管理的科学性 D.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31.1908 年,福特 T 型车面世时,每辆售价是 850 美元;到 1916 年,每辆价格降至 350 美元,而到 1925 年只卖到 240 美元一辆。导致福特 T 型车价格下降的原因是( )A经济危机降低了购买力 B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C技术与管理方式的革新 D苏联汽车工业的竞争32.19 世纪,欧洲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从 1750 年的 23.2%上升到 1900 年的62%,同一时期中国、印度和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比重却从 61.1%降至 10.3%。对这一数据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形成了中心半边缘边缘的
17、世界分工体系B欧洲处于近代世界体系的主导力量和中心地位C欧洲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文明尚未波及亚洲4D欧洲造就了近代世界,近代世界造就了欧洲33.某经济学家指出:“先行工业化国家在 19 世纪后期就已经转入现代增长模式。 ”这里的“转入现代增长模式”主要是指( )A以资本原始积累为主要手段 B利用殖民扩张发展经济C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经济 D依赖世界市场发展经济34.西门子是德国电气工程行业重要的成员,公司于 1897 年改组为股份公司,1903 年合并舒克特公司,组建西门子舒克特公司。1897 年购买一块绿地作为工业园区,新址上建成的第一座工厂西区电缆厂于 1899 年 8 月正式投产。后续的
18、建筑包括 1905 年竣工的维尔纳工厂(公司的通讯工程中心),1906 年建成的诺嫩丹的重型号机械厂和发电机厂,以及 1913 年建成的管理办公大楼。这块地方于 1914 年正式由官方命名为西门子城。这主要说明(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垄断组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C联合经营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36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现象一 文官制度随着社会化大工业及城市的发展,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国家事务千头万绪,必须加强政治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19 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
19、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的人才能担任官吏;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程西筠从恩赐官职到择优录取现象二 劳工福利 1878 年英国实行工厂与工场法 ,限定了工人的最高工作时间。1897 年英国制定工人赔偿法 。1908 年英国制定关于老年津贴的法律。1911 年英国制定了国民保险法 。丹尼斯谢尔曼等西方文明史现象三 帝国主义右图是欧洲人对帝国主义的一个幻象 ,它揭示了西方人对于帝国主义的理想化看法。图中一位白人修女教乌干达女孩怎样使用缝纫机。画面明确地将虔诚的、美丽的欧洲妇女和谦卑、举止端方的孩子
20、们进行对比。(1)概述现象一中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合理性。(6 分)(2)概括现象二中这一时期英国劳工福利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8 分)(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现象三中的观点。(6 分)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某高三学生绘制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思维导图据鲁东海、李真直做两个逻辑统一的历史教学运用所学知识,对上图所示内容提出两项修改意见(包括增加、删除、替换、完善等),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严密)5必修二第二单元 练习题 参考答案0105 D A C C A 0610 A D D A C1115 B A C C D 1620 A A C B D21
21、25 B B D A C 2630 A C D B D3135 C C C B 36答案:(1)合理性: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了文官素质和工作效率,调动了工作积极性;文官超然于党派斗争之外,保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推动了文官的知识化、专业化和政府管理的科学化。(2)特点:国家立法;覆盖面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体系。 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后来福利政策的调整提供了借鉴。(3)评述:只强调帝国主义将西方文明带给非洲的观点是片面的,它掩盖了帝国主义对非洲的掠夺和奴役。虽然帝国主义侵略客观上给非洲带来先进的西方文明,但实质上给非洲带来的是灾难、贫困和落后。37.
22、答案:修改 1:将第项中的“电”更改为“发电机” 。说明:“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并非创造的成果,该学生把“电”归入“发明创造”是不科学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注重科学和技术的结合,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发电机的发明使得电作为高效率的新能源逐步应用于工业、照明及城市公共事业等领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人类由蒸汽时代步入电气时代。所以应将“电”改为“发电机” 。修改 2:第项中的“产业结构”存在不完整和分类逻辑混乱的问题。应增加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并进行重新分类合并。说明:首先,产业结构应该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三个部分,所以应该增加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其次,电力、汽车、飞机和钢铁工业与重工业是从属关系,并非并列关系,应将前者合并到后者中,并归属于第二产业。再次,电信服务业与第三产业也是从属关系,并非并列关系,应将前者归于后者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