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岳阳市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报审稿) 发布时间:2011-08-08 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岳阳市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根据国家发改委发改经体20073428 号文件和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要求,结合岳阳实际,制定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岳阳市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一、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民本岳阳“两型社会”的要求,结合国家促进中
2、部崛起规划的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四化”带动和“ 两型”引领,深化改革创新,增强综合实力,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率先突破。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构建形成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提升质量、缩小差距,带动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二)主要目标。经过 5 年的努力,基本健全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体制机制和更具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主要目标是: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力争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1%以上,到 2015 年总量达到 3000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1
3、8%以上,五年累计完成投资 6500 亿元;居民消费率达到 49,财政总收入到 2015 年达到 300 亿元。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到 2015 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9:55:36 左右。工业带动能力和效益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达到 25%以上;服务业发展更具活力,年均增长 13.6;所有制结构更趋合理,非公有制经济占 GDP 的比重提高到 62%以上;全市城镇化率达到 55%,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两型”建设迈出新步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幅提高,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示范区改革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 479 万
4、亩,单位 GDP 能耗累计降低15.4%,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降低 1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累计减少 1.6%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 1820 万立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2%以上。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社会事业更加繁荣,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6.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5%以内,新增城镇就业20 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 10 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30 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11%以上,分别达到 34496 元、11852 元;公共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以养老服务为主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
5、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到 2020 年,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制度体系完备,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集约提升的发展路径,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民生状况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生态环境更加优美,能源及资源生产率、环境及人居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面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岳阳在全省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成为产业兴旺、城乡秀美、文化繁荣、民生殷实、社会和谐、走势强劲的经济强市。岳阳市“两型社会” 建设主要指标表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2010 年 2015 年 年均增长(%) 属性 经济发展 1
6、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491 3000 11 预期性 2 居民消费率(%) 45 49 预期性 3 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2400 6500 18 预期性 4 财政总收入(亿元) 139.6 300 16.5 预期性 5 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 740 1500 12 预期性 6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33.1 36 预期性 7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10.2 20 14.4 预期性 8 城镇化率(%) 48.1 55 预期性 教育科技 9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91.5 92 约束性 10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12.1 25 预期性 11 非公经济
7、占经济总量比重(%) 575 62 预期性 12 研发经费占 GDP 比重(%) 0.8 2 预期性 13 每万人专利授权量(件/万人) 1.1 2.5 预期性 资源环境 14 耕地保有量(万亩) 480.8 479 约束性 15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1447 1820 约束性 16 主要污染物排放累计减少(%) 6 1.6 约束性 17 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10 约束性 18 单位 GDP 能源消耗降低(%) 21 15.4 约束性 民生改善 19 人口总数(万人) 560 575 约束性 2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9.8 11 预期性 21 农民人均
8、纯收入年均增长(%) 10.7 11 预期性 22 城镇登记失业率(%) 4.3 4.5 预期性 23 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万人) 25.4 20 预期性 24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40.1 47.6 约束性 25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95 95 约束性 注: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数按现价计算,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表示五年累计数。城乡三项医疗保险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二、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一)加快建设现代工业大市按照产业集群、企业集聚、投资集约的总要求,坚持壮大产业规模和结构优化升级并重,突出市场主导,加强政府
9、引导,以拓展产业链为纽带,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重大项目为支撑,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制造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增强工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确保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稳居全省第二位。到 2015 年,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 6000 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 1500 亿元,年均增长 12以上,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0以上。具体措施:一是发展壮大重点产业。发展两个千亿产业。围绕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打响品牌,促进石油化工和食品加工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形成两大核心支柱产业;提升六个百亿产业。以产业能级为重点,全面改造提升机械制造、造纸印刷、纺织印染、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建材等六个产业,形
10、成岳阳工业发展强有力的第二方阵。二是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着力将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促进新型工业化、引领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园区为载体,明确园区功能定位、产业方向、建设布局和开发时序,完善配套基础设施,鼓励和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专业化发展,优化生产力布局。三是配套发展生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产服务业,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良性互动、深度融合、协调发展。(二)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以促进农业稳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用现代工业理念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田园化、水利化、良种化、信息化和机械化,提高农业规模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和设施农业水
11、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建设“两型”新农村,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到 2015 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 226 亿元,年均增长2.7,粮食总产稳定在 320 万吨以上。具体措施:一是推进农业生产规模经营。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的要求,突出建设沿长江的粮棉油菜产业带和沿 107 国道、306 省道两条瓜菜产业带。探索建立多种模式的规模经营激励措施,切实加强优质粮棉油、畜禽、水产、果蔬、茶叶、竹木等农产品基地建设。二是提升农业加工转化水平。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多样化、多层次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合理布局农产品加工业产业体系,引导农产
12、品加工业向优势农副产品产区集中,产业化龙头企业向农产品加工园区集聚,提高农产品加工业产业聚集度。加强农产品资源整合和品牌建设,在粮食、饲料、油类、果蔬、畜禽、水产品、竹木加工等领域,以资产为纽带,统一商标名称,强化分工合作,实行强强联合,培育扶持组建集购、销、加、储为一体的大型加工集团。三是完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骨干企业为龙头、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市场流通、农技推广、信息等方面的支撑保障能力。四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加大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反哺力度,促进城镇
13、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建设农民幸福美满的生活家园。基本完备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三)加快建设现代航运物流旺市依托武广高铁、长江黄金水道和国家一类口岸优势,突出航运物流龙头,提升物流设施水平,加强信息技术支撑,加快构建“水、陆、空”三位一体的立体口岸开放体系和现代航运物流体系,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周转快捷、辐射面广的“大口岸、大通关、大物流、大发展”现代航运物流旺市新格局,把岳阳打造成为我国中部和长江中游重要航运中心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到 2015 年,力争全市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 40 万标箱,货物年吞吐量达到 1.5 亿吨
14、;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10以上,全社会物流成本占 GDP 比重比“十一五”末下降 2 个百分点。具体措施:一是调整优化物流布局。统一规划产业布局,合理配置物流资源。以城陵矶(松阳湖)港区为中心,进一步拓展城陵矶综合物流园和太阳桥物流园两大园区,畅通洞庭湖岳阳楼七里山君山港区物流通道、长江城陵矶道仁矶塔市驿港区物流通道、湘江漕溪港汨罗港鹿角港区物流通道和公路铁路物流通道等四条通道,着力提高物流设施的系统性、兼容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货物快速转运能力。二是加强物流设施建设。按照功能化、现代化、专业化、高效化的要求建设好城陵矶(松阳湖)口岸物流平台。合理调整城区专业市场布局,大力推
15、进专业市场提升整合,完善商贸业态结构和网点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商贸物流中心和连锁超市。推进建设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电子口岸、大宗商品交易、 “货物信息服务网”等公共信息平台,提高物流服务信息化水平。三是培育壮大物流企业。积极发展和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经营规模合理、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的现代物流企业。(四)加快建设现代旅游热市抓住国家、省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契机,坚持谋划大景区、推进大整合、实现大转型、打造大品牌,以大创新推动岳阳旅游业大提升、大发展,促进岳阳旅游由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变,由过境游向目的地游转变,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市的重要支柱产业,把岳阳建设成宜居宜游的现代旅游热市。到 2
16、015 年,旅游业总收入超过 300 亿元。具体措施:一是推进旅游资源整合。深化岳阳楼、君山岛、洞庭湖资源整合,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实现楼岛湖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融资、统一开发、统一营销和统一管理,力争创建国家 5A 级景区。加强楼岛湖核心旅游资源与各县(市)区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加大旅游宣传促销。注重旅游策划。强化“旅游发展营销先行”的理念,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提高宣传营销效果。以名楼、名水、名山、名人、名文、名村和端午龙舟等为载体,精心组织办好端午旅游文化节、东洞庭湖湿地国际观鸟节、野生荷花节等特色节会,营造“人文古郡、浪漫水乡”的总体旅游形象。三是完善旅游服务体系。
17、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拉长旅游产业链,形成多层次的旅游产业体系。壮大旅游餐饮业,提质旅游住宿业,完善旅游交通业,做大旅游购物业,做强旅行社行业,发展旅游文化娱乐业,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规范旅游行业管理,优化旅游市场环境。(五)加快建设现代生态宜居城市按照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城乡一体的原则,完善城镇体系,优化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管理,建设秀美、生态、舒适的新家园,不断提升现代城市文明水平。到 2015 年,全市城镇人口达到 315 万,城镇化水平达到 55%。具体措施:一是提高中心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彰显城市特色魅力,提升市民生
18、活品质,把岳阳建设成为现代生态宜居城市。中心城区坚持“东扩、南延、北靠、西连、中提”发展战略,扩大城市规模。加快城区道路交通网络建设,建立安全可靠的城市供水系统,加强“工业三废”的达标治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完善垃圾储运网络,以此完善城市功能。围绕“滨湖宜居之都,山水文韵新城”城市定位,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和文化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为目标,建立“政企分开、管养分离、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和谐城市管理运行新机制,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努力提高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二是推进县城和小城镇发展。把县城作为实施城镇化战略
19、的重要支点,增强县城的生机和活力,强化重点小城镇建设集聚作用,引导农村人口和各类要素向城镇集中集聚,使其成为带动农村发展、推动城乡统筹的桥头堡。完善城镇体系。坚持“城乡结合、区域一体、重点突破、全面带动 ”的方针,按照圈层发展模式,合理布局城镇,构筑“一带两圈”对接南北、联动东西的城镇空间布局形态。三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引领、低碳发展理念,注重合理利用资源,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强化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努力形成节约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发展,加快淘汰一批
20、落后生产企业和装置,关闭一批规模较小、工艺落后、耗能过大的企业。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整治,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绿色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强化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生态修复,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监管,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洞庭湖湿地和重要水源涵养区的保护与建设,强化中心城区生态用地和生态用水的恢复和保护,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按照适度超前、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环境友好、高效可靠的要求,促进基础设施向绿色方式、民生领域、智能转型方向发展。具体措施:一是构建高
21、效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利用岳阳“通江达海、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构筑大通道,建设大枢纽,疏通微循环,推动形成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衔接、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显著提升通达能力特别是通江达海能力。公路。完成随岳、岳常、岳长、通平、石华、临岳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建设平益高速,扎实做好华容至汨罗高速公路前期准备工作,加快构建以“四纵两横”为骨架的高速公路网,实现所有县城 30 分钟内可上高速公路;积极推进高速公路连接线和重要旅游景区景点连接公路建设。加快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和通达工程。强化公路养护和管理,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铁路。完成荆岳铁路、城陵矶至松阳湖铁路专线
22、建设,力争岳长城际轨道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浏汨平城际轨道、岳九铁路、岳吉铁路、岳常铁路前期工作,着力构建以“三纵三横” 为骨架的铁路网。水运。以长江干线武汉至城陵矶河段海轮航道开通为契机,加强长江航道、湘江航道岳阳段整治,提高航道等级,全面提升内河航道承载能力。加快岳阳支线机场建设。二是构建安全可靠的水利设施体系。以完善防洪抗旱体系和保障水资源供给为重点,加强水利枢纽、提引灌溉等水利工程建设和现有水利设施的防渗处险,增强水利设施保安全、保供给能力。积极推进城陵矶洞庭湖综合枢纽、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影响处理规划和市城区防洪排涝规划前期工作,继续加强洞庭湖区重点堤垸、蓄洪堤防加固工程及城镇防洪工程建
23、设,加快 6 县市水厂提质和供水管网改造,完善重点集镇供水工程。三是构建保障有力的能源供应体系。按照结构优化、绿色清洁、稳定可靠的要求,合理利用传统能源,加快发展新能源。争取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和湖南电煤储备基地,力争建设成全省能源储备供应基地。四是构建智能发达的信息网络体系。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应用促发展,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加快建设“数字”岳阳。(七)加强民生社会建设坚持民生优先、共建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构建和谐岳阳。具体措施:一是切实完善公共服务。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加快建
24、立以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为重点,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和社会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基本需求。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生活质量与经济实力同步提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实施教育强市战略,改革教育体制,创新教育模式,构建现代化、开放式的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以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为主体,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进一步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口服务和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体
25、系。扩大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覆盖面,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加强城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各类医院的监管,规范和整顿食品、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二是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完成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市区“十分钟文化圈”。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广播电视数字传输覆盖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创作更多适合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深化文化管理
26、体制改革,推动文化资源产品化、文化产品产业化和文化产业市场化。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提升全民文明素质。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按照“科学、法治、公正、有序、高效”的原则要求,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提升社会管理的能力水平,着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治理结构,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和服务,探索“社区管理社会化” ,建设社区综治工作中心,健全社区服务体
27、系。推行虚拟社会现实化管理、治安防控现代化管理、常态化工作规范化管理、社会事务社会化管理、执法办案公开化管理、应急处置联合化管理。加快突发性自然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应急物资储备和公共安全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健全社会应急管理体系。三、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重点内容(一)推进资源节约体制机制改革完善节约资源能源的管理体制。制定资源节约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加强资源节约的标准制定和规范管理,制定节能、节水、节材等专项规划,严格控制资源消耗强度。建立健全依法淘汰高耗能项目和企业的体制机制,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效评价制度,推行绿色产品标准体系,提高高耗能项目和产品准入门槛。探索节能减排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淘汰落后
28、产能,建立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报告制度,强化企业节能监管。建立节约资源能源的引导机制。加强政府引导,综合运用价格、税收、财政、金融等经济杠杆,有效促进社会、企业节约能源资源。强化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完善政策体系,健全保障机制。完善差别化能源资源价格制度,建立绿色电价机制。(二)推进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环境准入和退出机制。明确不同区间的生态环境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划定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域,留出生态缓冲空间。严格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三同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限制新上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提高建设项目环境准入的门槛。制定污染企业产能退出具体补偿办法,促使高污染行业退出
29、市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补偿和生态建设投融资机制。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建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完善水、气、固废、噪声等放污染物标准,对区域及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严格规定。完善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强化陶瓷、造纸、化工、采矿等企业污染治理,加快洞庭湖、湘江、汨罗江、南湖等水域的综合治理。建立环保决策约束机制、环保专项考核机制以及领导干部环境保护目标任期审计制度。完善环境质量公报和企业环境行为公告等制度。建立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推行环境保护社会监督员制度,发展民
30、间环保组织。(三)推进土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改革土地征用机制。对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确定为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集体土地,按“先征收后转用”的方式,先行予以征收,纳入政府储备,再按建设时序和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转用。征收土地时,要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落实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资金。建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定居的规模相挂钩。在保护和尊重农民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权益的基础上,探索对农民进城后自愿退出的宅基地和承包地回购、置换等政策措施,以农村占用的合法宅墓地按一定比例置换城镇建房用地。创新耕地占补平衡机制。开展
31、农用地分类保护和耕地有偿保护试点,并建立补偿机制,通过复垦多出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转为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四)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把“科技创新产业化品牌经营”高度统一起来,使科技创新与企业和产业项目紧密结合,产学研与产业化紧密结合。支持大中型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机构和能力建设,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支持和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实验室或研发机构,共同承担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促进产学研结合与互动,推动企业广泛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一步推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认真落实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32、建设技术开发平台,统一规划,整合现有的国、省、市三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高标准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开发平台。建设创新融资平台,引进社会资金,投入财政资金,设立岳阳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按市场化模式独立运作,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拓宽企业创新创业的融资渠道。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支持企业创建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扶持一批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冲刺中国名牌;打造区域品牌,培育一批以地理标志、集体品牌、区域龙头企业名牌等为载体的区域品牌;鼓励、支持和引导我市名牌企业经营品牌,用企业自有的技术、专利和标准开展品牌输出。对在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加强人才队伍
33、建设。加强重点领域和主导产业高技术带头人、中青年业务骨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打造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优秀企业管理人才队伍。建立健全以学校培养为基础,企业培训为主体,各类培训基地为依托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大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五)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探索设立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争取批准外资参与基金。积极探索重大项目建设通过发行债券、吸纳社会闲资等方式融资,调动民营资本参与“两型社会” 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领域建设。同时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34、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财政扶持、自求平衡、推动发展的原则,抓好市城建投、交建投、教建投、港建投、国资公司和旅游发展公司等投融资平台建设。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积极推动建立以财政资金、企业资金、社会资金共同出资的金融担保机构,支持各县市区建立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机构,形成各类担保机构相互补充、平等竞争、有序发展的融资担保体系。积极探索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和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模式。建立“绿色信贷”机制。优化信贷结构,实行银行贷款环保“一票否决制” ,重点扶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项目贷款。优先满足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贷款需求,对“两型”企业给予贷款利率优惠。限制污染
35、企业贷款额度,并实施惩罚性高利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两型社会”建设财税利益协调机制,着力消除发展中的财税体制障碍。设立两型社会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对与“两型”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相关的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大税收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持,完善节能减排的财税优惠政策。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六)推进城乡统筹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城乡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资产化和资本化改革,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体系,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服务组织的政策支持体系,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
36、源向农村流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创新以项目为载体的农村投入机制,加强农村交通、水利、电力、能源、通讯、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会公共资源全覆盖,实现城乡公共设施的对接和共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取向,深化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义务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和文化服务体系。探索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统一医保管理机构的有效办法,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推进城乡劳动力就业一体化。健全城乡平等的就业机制,完善支持自主创业政策和就业援助制度,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实现
37、就业体制制度融合,政策措施统一,服务保障均等,促进城乡劳动者比较充分就业。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一元化的户籍制度,放宽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七)推进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建立统一的招商平台和协调机制,降低商务成本,增强配套能力,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引导海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参与“两型社会”建设,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探索市场化的招商模式,完善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积极开辟产业链招商、项目招商、工业园招商、驻点招商等多种途径。积极争取国家传统工业升级改造、高新技术、环保节能、循环经济等产业项目和生态环保、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等
38、政策性资金、基金。推进“大通关”体系建设。构建大通关格局,建立岳阳与长沙、上海、宁波、武汉“四关联动”的快速通关模式,实现通关、物流、商务等信息资源共享。力争临港产业新区成功申报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实现保税功能叠加。加强开放交流合作。加强与长三角联系、深化与东部沿海合作、促进与中原腹地经贸交流,构建合作平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扩大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发展外向服务。吸引外国使节、知名人士、海内外客商考察交流、投资兴业。(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管理组织架构。建立市县两级“两型社会”建设协调机制,合理划分职能职责,形成高效精干的工作网络。建立健全各片区、各
39、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机制,对改革试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协调,分析研究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改革行政管理模式。以推进政务公开为重点,规范行政审批,简化行政流程,降低行政成本,逐步实现“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运行模式。积极推行项目审批代理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进一步缩小行政审批范围,把投资审批范围严格限制在关系经济安全、环境资源、整体布局的重大项目和政府投资类、限制类项目方面。健全行政运行机制,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核体系,把体现“两型社会”要求的指标作为考核各级各部门实绩的核心指标
40、,加大生态环保、节能降耗、耕地保护、公共服务等指标考核权重,引导政府和部门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市场主体营造环境和改善服务上来,使绩效考核既考虑到经济效益,又充分考虑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全面发展。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岳阳市“两型社会”滨湖示范区建设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对两型社会建设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履行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相关职责,负责组织编制总体实施方案、协调编制专项方案,根据总体方案编制行动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组织重大改革试点和重大项目的策划、筛选、立项、论证等工作。加强规划引领。确立规划的龙头地位,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
41、,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延续性和严肃性。切实修订完善滨湖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各片区发展规划编制和方案。建立规划决策专家咨询制,建立健全执行重大规划衔接、项目规划审核、督察、实施等制度。加强项目支撑。建立“两型社会”建设重大项目库,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引进战略投资者,确保开发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争取一批基础性、战略性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笼子,以项目推动和支撑两型社会建设。强化项目建设的跟踪管理,落实 “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措施”的项目建设服务责任制。加强政策扶持。研究出台相关专项政策措施,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完善促进“两型社会” 建设的地方性法规条例,支持和保障综合配套改革顺利推进。主动争取国家和省在环境治理、财税、土地、投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强宣传引导。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在全市上下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着力培育“两型”文化,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两型社会”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