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师范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困境与出路 贾文华 商丘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摘 要: 应用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技术、 方法和理论对心理行为进行干预或影响, 以改变 心理行为、提高心理生活质量的一门新兴学科。“升格”师范院校的应用心理学 专业面临诸多困境:办学定位不切实际、专业性质模糊、培养目标不明确、“应 用”特色不突出、教师实践技能欠缺、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通。因此, 应通过增 加投入, 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明确定位, 突出“应用”特色;切合实际, 构建 “协同”育人模式;构建自主学习平台, 提升教师实践技能等路径, 寻找应用心 理学专业发展的出路。 关键词: 师范院校; 应用心理学专业; 困境; 出路
2、; 作者简介:贾文华 (1970) , 女, 河南商丘人, 教授, 硕士, 主要从事发展与 教育心理研究。 一、应用心理学在我国的兴起 应用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技术、 方法和理论对心理行为进行干预或影响, 以改变 心理行为、提高心理生活质量的一门新兴学科1。自被称之为应用心理学之父 的美国心理学家、 教育行政管理专家沃尔特迪尔斯科特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应用到广告业、商业、企业、军队等领域以来, 心理学不再以自身的研究为主要 目的, 而是将其成果应用到其他领域作为终结目的。目前, 心理学已经发展成 100多个分支学科, 除十多个是基础学科外, 其余的皆是应用。在国际上, 心理 学的应用越来越被人们
3、重视, 范围越来越广阔;而在我国大陆, 心理学的应用还 只是刚刚起步1。 20世纪 70年代末80 年代初, 我国大陆只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 范大学和原杭州大学 4所院校设有心理学系, 可以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2。经 过30多年的发展, 截至2009年, 全国开设各类心理学本科专业的高校有 253 所, 其中, 开设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的高校有 181所, 这些高校的应用心理学 专业绝大多数是2000 年以后才开设的3。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兴起有三条途径: 一是一些大学在原有一级心理学学科的基础上, 成立了应用心理学二级学科。 二 是一些师范类院校在原有公共心理学的基础上成立了应用心理学专
4、业。 三是一些综合性大学根据自身特点与市场需求创立了应用心理学专业4。由于各院校本 身的地位和性质不同造成对该专业的重视程度不同、经费投入不同、从而形成师 资力量、办学条件、专业发展有很大差距。在该专业的发展和建设中, 有的院校 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有的还在建设发展中, 有的却面临“夭折”。 在该专 业面临“夭折”的院校中, 2000年后升格的师范类院校尤其突出。这类院校是 由原来的师专或承担着师资培养任务的学校与其他学校合并升格而来。 为什么这 类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还没成长起来, 就面临“夭折”呢?这与这类院校没有 探索出该专业的发展道路和存在的困境有关。 二、师范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
5、面临的困境 (一) 办学定位不切实际 作为地方性大学, 在办学定位上应服务于地方, 应投入更多的精力服务于地方 的建设和发展, 以提升对地方的依存度、结合度、贡献率, 切实为地方经济社会 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5。 应用心理学专业应发挥自身的优势, 服务于当地民众, 做好当地民众的心理调节和疏导工作, 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 贡献。 但是, 师范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多是“关起门来教书”, 不了解当地实 际需求, 不与当地行业服务机构和中小学联结, 造成“摸黑”办学、定位“悬 空”的“象牙塔”现象。 (二) 专业性质模糊 专业性质影响着专业发展的方向和毕业生的就业取向。 有的师范院校将应
6、用心理 学专业定位为师范性, 有的则定位为非师范性, 有的则在师范性和非师范性之 间摇摆。 专业性质不同对专业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构想和规划有很大影响, 影响人 才培养方向和专业课程设置。 如果定位为师范性, 人才培养方向则是为中小学心 理健康教育培养所需人才, 课程设置一般围绕此方向进行, 如专业基础类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心理测评类课程、心理咨询类课程等。如果定位为非师范 性, 则人才培养方向较为宽泛, 可以根据本院校的师资力量形成优势学科集群, 发展自己的方向, 如人力资源与人才测评方向、心理咨询与治疗方向、婚姻与家 庭治疗方向、社会工作方向等。不同的方向, 课程设置有很大差异。专业性
7、质模 糊, 课程设置形不成体系, 人才培养就不具特色。 (三) 培养目标不明确 普通师范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多是这样写的:本专业培养具备心理学 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接受初步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 能够在科研部门、 教育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 针对不同的领域从事心理健康教 育与心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等心理学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这是一 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培养目标, 与一级学科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没什么 两样。 从知识目标看, 是具备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没强调应用心 理学专业人才的合理知识结构, 比如人力资源管理, 或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 育
8、的专业知识结构。 能力目标, 则是具备心理学学科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训练, 没有突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技能结构。 培养目标中, 心理学学科的基本技能是 指什么, 没有界定, 是SPSS操作还是实验设计, 是问卷调查还是心理测验, 是 量表选用还是人力资源测评, 是心理咨询技术还是心理健康教育设计, 不得而 知。总目标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到底是什么样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没有 明确表述。实质上, 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并不能画等号。应用型人 才强调合理的知识结构, 技能结构, 实践操作;复合型人才则强调知识的宽厚性 和交融性, 强调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等6。至于
9、培 养对象的就业领域, 就更宽泛了, 越宽泛也就越说明培养目标不明确。 (四) “应用”特色不突出 “应用”特色不突出,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课程设置“老化”。课程是 专业的体现, 是人才培养的载体, 特色的专业是课程的集群而不是集合, 更不 是课程的累加。 围绕专业方向开设课程, 凝练课程, 突出核心, 去庞杂而成体系, 去其粗而取其精, 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根本。 但是, 一些师范院校的应用心理学 专业没有突出“应用性”, 课程结构设置多为理论课程, 应用性课程主要是传 统意义上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团体心理辅导等。一些有深度的、技术性的应 用性课程和新兴的应用课程没能开设, 形成底座
10、很大、 上面很小的“金字塔”形 状, 没有形成阶梯状的课程结构, 导致培养的人才有其名无其实。 二是教学实践 环节薄弱。从总体教学计划看, 重理论教学, 轻实践教学;从单科教学时数看, 理论教学课时多, 实践教学课时少。从教师授课看, 重理论讲授, 轻实践指导。 从学生实习经验看, 校外见习、实习机会较少, 缺少亲身实践经历。三是教学评 价重结果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 重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或笔记的结果性评价, 忽 视实际操作演练的过程性评价。因结果性评价容易量化、省心省力, 过程性评价 的量尺难以把握, 且要求教师具有实践操作经验。 四是师资配置比例失调, 从事 理论教学的教师较多, 从事实践教
11、学的师资少。 五是实训实验设施存在“短板” 现象。 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训实验场地与设备投入不足, 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 求, 比如, 活动桌椅的教师或场所, 团体心理辅导室内场所等。 (五) 教师实践技能欠缺 应用心理学专业中应用性课程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这就要求任此类课 程的教师具备实践操作能力, 而这些能力的形成仅仅通过此类课程的理论学习 是学不到的。 因为心理学技术的学习有其特殊性, 是要接受系统的专门的专业的 技术培训才能学到。 心理学的流派和分支很多, 不同流派不同分支之间的技术是 独立的, 即取向哪种流派, 就要接受哪种流派的技术培训。 不经过专门的专业的 技术培训是不能随
12、意上手操作的。事实上, 也不会操作。比如催眠技术和意象技 术, 不经过专门专业培训, 不会操作, 也不敢操作, 因为处理不好突发情况。 即 使是心理学界的“大师”也不例外, 他们一般都是接受三四年甚至四五年高层 次的专业学习和培训, 而后边实践边接受个人督导。 没有督导, 专业成长也是很 困难的。因此, 要想获得某种流派的技术一般须经三个环节:一是接受某流派理 论和技术的系统培训;二是研读相关书籍, 内化理论和技术;三是实践中操作练 习。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方可取得“真经”。要想提升技术, 获得“真功夫”, 还必须接受个人督导。其中, 培训和个人督导都需要较大的经费投入。教师作为工薪人员, 不
13、大可能拿出自己的薪水去作投资技术学习。 这就造成教师实践技术 欠缺的现象。 (六) 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通 目前, 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较低, 主要是因为就业渠道不畅通。 一是中小学幼儿园不设置专职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虽然早在 2002年教 育部就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明确规定了我国中小学心理健 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目标与任务、主要内容、途径和方法、组织实施 等五项内容但是很多地方并没落到实处。 绝大多数中小学幼儿园尤其是农村中小 学幼儿园没有设置专职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 致使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毕 业生失去就业主渠道。二是社区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服务站。
14、虽然随着社会的迅 速发展, 人们心理问题发生率明显上升, 但是心理健康服务仍然很滞后。 三是机 关部门不涉及心理健康。 机关部门是领导干部集中的地方, 机关干部由于工作的 特殊性及其带来的压力, 心理健康较容易出现因心理紧张而焦虑、 因心理压力而 抑郁、 因心理疲惫而倦怠, 因心理失衡而扭曲等问题, 但由于缺乏心理健康相关 知识而往往“讳疾忌医”, 更不会接受心理健康专职人员的帮助。 四是企事业单 位不重视员工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 三、师范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困境的原因 一个专业的发展不景气, 甚至濒临“死亡”, 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 而是 多种因素所致。 如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不够用心,
15、教师自觉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 不高, 各方面协调不一致, 等等。但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 经费投入不足 经费是专业发展和运行的保障。经费的投入不足导致连锁循环反应。经费不足, 教师难以接受专业技术培训, 教师不能接受专业技术培训, 也就不能承担相应 的课程, 由此导致课程开设受限制。 课程开设受限制也就不能形成结构科学合理 且应用性突出的课程体系。 不能形成应用性突出的课程体系, 学生就学不到实践 性操作性的课程。学生不具备实践操作能力, 不符合社会需求, 就业就困难。就 业对口率低, 领导就不重视。因此, 陷入不良循环。心理学技术的学习与培训不 同于理工科的实验, 理工科购买一些先进的硬件
16、仪器设备, 掌握仪器设备的操 作方法, 实验者根据需要设计实验方案尝试探索即可。 心理学的技术是软的东西, 看不见、 摸不着, 但投入还较多, 并且不是一次性投入, 这就给领导造成一个误 区:参加一个培训需要花那么多钱?因此, 培训经费的审批往往受限到制。 (二) 人们对心理健康不够重视 虽然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有所改观, 但是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仍很淡漠, 还 存在认识误区和重视不够的问题。认识误区表现在:一是把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 问题, 认为接受心理健康指导或心理咨询就是有“神经病”, 致使很多人掩盖 自己的心理问题, 不敢求助专业人士或机构。 二是把心理咨询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 其实, 心
17、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 途径也有很多条, 心理咨询只是其 中一条途径而已。重视不够表现在:很多领域、很多群体都表现出心理健康问题, 但是机关部门、 企事业单位、 教育机构都没有设置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岗位。 比如, 在幼儿园, 家长和老师常常认为, 孩子那么小, 又要啥有啥, 会有什么心理问 题。其实, 恰恰相反, 孩子小的时候正是心理问题形成的重要时期。临床实践和 心理咨询经验以及精神分析理论表明, 心理障碍尤其人格障碍的形成都和早期 经验 (注:从出生到五六岁之前的经历) 有关。在中小学, 因心理健康教育和升 学无关, 加上教职工编制的限制, 心理健康教育也常常被搁置在一边。 纵使一些
18、城市的中小学开设有心理健康教育也往往被放置在思想政治课程中, 甚至等同 于思想政治教育, 或者搞几个趣味性心理测验。由于认识误区和不够重视, 社 区、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没有哪一家率先引进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员, 也没有 哪一家为职工提供“心理体检”。因此, 也就不需要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 四、师范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的出路 在国外, 应用心理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从个体到团体, 从学校到企业, 从 社区到医院, 从婚姻到家庭, 从司法到军队, 从商业到广告等。 在国内, 有学者 认为, 心理学应用领域有教学与研究、心理咨询、中小学心理卫生、企业管理与 人事管理、幼儿教育、社会工作、营销
19、、司法部门、社会福利机构、政府机构、 电视广告、文秘、临床诊断等7。这表明, 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发展前景是广阔 的, 就看如何办好这一专业。 (一) 增加投入, 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任何一个学科和专业的发展都离开领导的重视和经费的支持。 应用心理学是长线 专业, 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需要经过学习、内化、实践、总结、再学习、再实 践, 方可见成效。 超前投资, 滞后见效, 虽不符合时下急功近利的行为, 但是却 会带来很大的社会效应, 因为心理问题无人不有、无处不在。由于社会变革、观 念冲击、 压力增大, 我国很多人群都存在心理隐患, 从青少年到老年, 从留守儿 童到独生子女, 从学生到教师, 从弱势
20、群体到高管白领, 从工商个体到机关干 部, 无一例外。生活事件、生活习惯、生活场所、宗教信仰等都会诱发心理问题。 因此, 我国对心理专业人员有很大的潜在需求。领导要着眼社会、放眼未来, 认 真学习和领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22 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以及教育部印发的中小 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等文件精神, 改变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 建立长 效发展机制:以投入为基点, 以发展为轴心, 以需求为导向, 以特色为目标, 走 服务当地民众之路, 进而培育和发展应用心理学专
21、业。 (二) 明确定位, 突出“应用”特色 一个专业要想办出特色, 必须明确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 师范院校应用心理学专 业就要定位在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和心理测评方面。而后规划好基础课程和应用 课程, 突出“应用”特色。一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当前, 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划分多为专业基础课、 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三大类, 且专业选修课基 本都是考查课。这种划分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 认为专业选修课是不重要 的。事实上, 专业选修课多是应用性课程, 突出了专业的方向性。笔者认为, 应 用心理学专业课程应改变当前的划分方法, 形成层级式的课程结构, 可分三个 层级: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实践
22、操作课。每个层级包括的课程数量并不一 定是递减的, 只是课程的作用不同而已。 专业基础课就是打根基, 主要包括普通 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学史、心理统计、SPSS、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等课程。专业主干课就是做架构, 主要包括人格心 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团体 心理辅导等, 强调理论讲授和见习实习相结合。实践操作课就是定方向。不同方 向有不同的实践操作类课程, 如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方向, 可开设中小学学校 心理卫生、心理辅导、行为矫正、危机干预、绘画心理分析、沙盘治疗、认知行 为疗法、精神分析、积极心理学等课程。三个层
23、级就好比建一座房子, 有根基、 有架构、有方向。二是重视实践教学评价。实践教学是练习技能的必要途径。应 用心理学专业要以应用性技能训练为支柱, 贯穿于专业教学始终。 要重视实践教 学, 必须重视实践教学评价。 一方面, 建立教师实践教学制度, 可以采取措施激 励教师增加实践教学时数, 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师教学考核评定的指标之一。 另一 方面, 对学生实训操作的参与程度、技术水平, 以及见习、实习的方案和收获进 行评价, 并作为平时成绩和作业成绩计入综合成绩。 三是支持教师接受技术培训, 激励教师展现专业技能, 鼓励教师互帮互学, 督促教师打造技术本领。 四是加强 实训场地和实验室建设, 满足实践
24、教学需要。 (三) 切合实际, 构建“协同”育人模式 郭瞻予教授针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应用性”不切实际的特点, 提出了与行业服 务机构和中小学结合联合制定培养目标、 开发专业课程, 改革教学模式和评价制 度, 多部门联动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4, 并进行了探索。协同育人模式的思路 是可取的, 将来也可能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发展方向与出路。 但是, 目前大多数 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学并没有专职专业的心理健康工作人员, 也没有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不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甚至不了解中小学学生 的心理需求和心理问题。这就造成协同育人模式的“短板”。但是, 不管怎样, 高校、 行业服务机构和中小
25、学三者的目标是有融合点的, 那就是培养“应用型人 才”, 即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应是知识、 能力和技能的统一体, 可以直接为行业服 务机构和中小学服务, 以让行业服务机构获得最大经济利益, 以让中小学生获 得最大受益。 因此, 高校应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和“技能强化型”专业 定位, 联合制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 实现新形势下培养目标的转型, 将本科毕 业生培养为能胜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从事心理咨询与测评、教育及企 事业行政管理、心理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心理学应用高级专门人才8。 (四) 构建自主学习平台, 提升教师实践技能 人是学习的主体。 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能动
26、性, 构 建自主学习平台, 以弥补自身不足。自主学习的方式有:一是个人自主学习。教 师要凭借自己的力量自觉学习理论和技术。个人学习的方式有很多, 如研读法, 认真品读某一流派的理论和技术, 如贝克的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 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技术, 仔细研读, 认真实践, 就会慢慢获得操作技术。 网络学习法, 利用网络课程, 反复聆听与理解, 尤其要听授课者的个案操作。 实践操作法, 利 用现有的心理学设备, 边学理论边操作, 从而内化理论和技术。二是小组学习。 定期举办心理沙龙、 读书会或网络学习活动, 为技术的学习提供内化和练习的平 台, 同时又是分享的平台。三是联动式学习。所谓联动式学习就
27、是以一带十的学 习方式。 鉴于投入经费有限, 教师可以分别学习不同的流派和方向, 而后, 再带 领大家共同学习。这样既可以节省经费, 又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 在 某些方面有实践操作经验的教师, 要主动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技术和经验, 充分 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四是同侪督导。目前, 国内的心理咨询督导师较少, 费用也 较高, 为节省经费, 除接受“上对下”专业督导外, 开展同侪督导也是一种不 错的选择。 同侪督导是指“同级别”的督导, 就是从事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人 员组成团体, 彼此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陪伴, 共同成长。 总之, 目前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发展面临着大好机遇, 要想走出困
28、境, 一定会有 办法的, 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重视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祖洲.近十年来中国大陆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 (12) . 2车宏生, 姚梅林.关于心理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 2004 (6) . 3李鹏程, 王大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定位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2 (7) . 4郭瞻予.转型视角下高师院校 UPS协同育人模式探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 (4) . 5张斌, 蒋怀滨, 谢静涛, 等.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 育, 2015 (9) . 6崔景贵, 黄亮.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建构J.河北师 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3 (7) . 7梁拴荣, 周小庆.关于面向21 世纪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的思考J.太原师范 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1) . 8张林, 李伟强.心理学专业“双证书”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宁波大 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3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