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点高中自主招生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6 分)1 (3 分)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胆结石粉碎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声音是一种波B 只有用凹面镜才能反射声波C 声波具有能量D只有把声波集中起来,它才具有能量2 (3 分)有些公共汽车配备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车窗玻璃逃生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逃生锤外形应选择图中的( )AB C D3 (3 分)如图所示的是一个电热器电路电热丝、指示灯、电键构成串联电路,接在电源上,已知该电路中有一个元件断路,有一个元件短路,但不知道是哪两个有故障,今用
2、一个校验电灯分别接在各处,得到下表所示的结果,根据表格内容可判断( ) 校验次数 1 2 3 4 5 6校验电灯接入点a、f a、b c、d e、f a、d c、f发光情况 正常发光不发光亮度较暗不发光亮度较暗正常发光A指示灯断路,电键短路 B 指示灯断路,电热丝短路C 电热丝断路,电键短路 D电键断路,指示灯短路4 (3 分)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里以速度 V1 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里以速度 V2 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 V1 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 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A甲车先到达 B 乙车先到达 C 甲、
3、乙同时到达 D不能确定5 (3 分)已知小球 A 能在水中悬浮,小球 B 能在水中下沉,小球 C 能漂浮在水面上现将三个小球放在一只盒内,然后把小盒漂浮在盛水的容器里,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只把小球 A 从小盒中拿出放入水里,容器中水面下降B 只把小球 B 从盒中拿出放入水中,容器中水面下降C 只把小球 C 从盒中拿出放入水里,容器中水面高度不变D任意把 A、B、C 三小球中的一个从盒中拿出放入水里,容器中水面高度都不变6锯齿都是东倒西歪,不在一个平面,这是因为( )A这样使锯齿更锋利B 这样使锯更耐受撞击C 锯用的太久,齿被撞歪D可以使锯口加宽,减小材料对锯的摩擦力7 (3 分)如图所示
4、,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右移动时,各电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电流表 A1 示数变小,A 2 示数变大,A 3 示数变小;电压表 V1 示数变小,V 2 示数变大B 电流表 A1 示数变大,A 2 示数变大,A 3 示数变小;电压表 V1 示数变小,V 2 示数变大C 电流表 A1 示数变小,A 2 示数变小,A 3 示数变小;电压表 V1 示数变小,V 2 示数变大D电流表 A1 示数变小,A 2 示数变大,A 3 示数变大;电压表 V1 示数变小,V 2 示数变大8 (3 分)有一只圆片形电阻,现在圆片上对称地钻了两个相同的圆孔,如图所示在圆周的四分之一处各引出一个接线柱:A、
5、B、C、D,比较电阻 RAB 与 RCD 的大小,有( )ARAB=RCD B RABR CD C RABR CD D无法确定9 (3 分)如图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一点光源 S,点光源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平面镜从图示位置开始绕圆筒中心轴 O 匀速转动,在转动 30角时,点光源在镜中所成的像转过的角度1,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斑转过的角度 2,则( )A1=30, 2=30 B 1=30, 2=60 C 1=60, 2=30 D1=60, 2=6010 (3 分)如图所示,在一个开口锥形瓶内注入适量水,然后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此时水对瓶底的压力为 5N,现在将一个重
6、为 G1 的木块放入瓶中,水对瓶底的压力变为 6N,再将一个重为 G2 的木块放入瓶中,水对瓶底的压力变为 7N木块与瓶始终不接触,水也没有溢出,则( )AG2G 11N B G1G 21N C G1G 21N DG2=G1=1N11 (3 分)人的体温是由“下丘脑”中特殊神经细胞组织控制的,它对人体体温的变化很敏感,当下丘脑温度高于37时,人体散热机制(如血管舒张、出汗等)就会活跃起来已知 37时蒸发 20 克汗水所需能量为 4780J现有一中年人步行时,每秒钟体内产生的热量为 35J,而此时人体通过传导、辐射等方式(不包括出汗)产生的散热功率只有 33W,因此还要通过出汗的方式才能保持 3
7、7的体温不变那么此人步行 30 分钟出汗约为( )A10g B 15g C 20g D25g12 (3 分)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均匀木棒 AB 的 A 端固定在铰链上,悬线一端绕过某定滑轮,另一端套在木棒上使木棒保持水平,现使线套逐渐向右移动,但始终保持木棒水平,则悬线上的拉力(棒和悬线均足够长) ( )A逐渐变小 B 逐渐变大C 先逐渐变大,后又变小 D先逐渐变小,后又变大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30 分)13 (4 分)断路器又叫空气开关,有闸刀开关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的特点,同时当人接触火线,电流经人体流入大地时也能“掉闸” 保护,所以断路已替代过时的闸刀开关电工安装好电路后通过一系列
8、操作可判断电路的故障(1)当电工安装好家庭照明电路,断开所有电器开关,推上配电盘上总断路器,然后逐个推上照明电路、空调插座、冰箱各支路断路器若只要推上插座支路断路器,总断路器就“就闸” ,说明该条电路出现了 _ 故障(2)若排除上述故障后,只要将一盏完好的 6W 节能台灯插入墙上某个既有两孔也有三孔的插座中,闭合开关,该支路的断路器就“掉闸” ,而将闭合的该灯插入墙上其他插座却不会“掉闸” ,故障产生的具体原因是 _ 14 (2 分)如图所示的黑盒子中,由导线和几个阻值均为 5 的电阻构成电路,盒外有四个接线柱己知 1、3 接线柱间的电阻为 5,2、4 接线柱间的电阻也为 5,1、 2 接线柱
9、间的电阻为 10,而 3、4 接线柱间没有明显电阻试画出盒内最简单的电路图15 (4 分)一辆板车陷入泥里,甲、乙两人来帮忙甲帮助拉车把,乙推车轮的上边缘,若两人用力一样大,且方向合理,则两人中实际效果更好些的是 _ ,这是因为 _ 16 (4 分)有如图所示的电阻分布,ab 两点间的电阻 Rab= _ ;如果流过 4 姆电阻的电流为1A则 ab 两点间的电压:U ab= _ 17 (6 分)u 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圆规它一脚的末端装有吸盘,使用时利用 _ 的作用可将其固定在黑板上,另一脚末端的粉笔通过螺母固定,螺母上刻有细小花纹是为了增大 _ ,作图时,转动手柄便可在黑板上画出漂亮的圆,圆规在
10、这使用过程中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 _ (选填省力杠杆、费力杠杆)18 (4 分)右图是“光电互补型”太阳能热水器,晴天以吸收太阳能作为加热方式,阴雨天可用电加热方式某该种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内的水为 120kg,当水温由 15升高到 45时,(1)这些水吸收的热量是 _ Jc 水 =4.2103J/(kg)(2)若在阴雨天,采用电加热方式进行工作时的效率为 70%,则要消耗的电能是 _ 千瓦时19 (8 分)近日消防部门对我校的灭火器进行了检验,其中一种型号为 MFZL2ABC 型干粉灭火器的压力表指针指向“ 1.25”字样处,请在图中画出指针的位置压力表的表面上标注的“MPa” 实际是 _ (压力
11、/ 压强)的单位,1MPa= _ Pa,相当于标准大气压的 _ 倍,这个灭火器大约能支持起 _ m 高的水柱 (g=10N/kg )三、综合题(每题 8 分,共 24 分)20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电学实验过程中发现一个有趣的元件,有 A、B 两部分,被封闭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壳内,a、b 是其两个外露的接线柱,如图所示他们了解到 B 是一个定值电阻,其电压与电流关系如下表所示,电压 U(V) 2.0 4.0 6.0电流 I (A) 0.10 0.20 0.30A 是一种由特殊金属丝制成的导体,它的额定电压是 9V为进一步了解 A 的某些特征,他们使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器材,测得了一组该元件的电压与电
12、流值,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请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的电路连接完整(2)计算电阻 B 的阻值(3)计算导体 A 的额定功率212010 年 5 月 1 日,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将隆重召开借着上海世博会大力推进环保、节能、减排的东风,杭州很多市民已经骑上电动自行车,作为自己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摩托车排放的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许多大中城市严禁摩托车在市内行驶,在这种情况下,电动自行车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因为电动自行车可以电动骑行,亦可以脚踏骑行使用前,应先对车上的蓄电池充电电动骑行时,蓄电池对车上电动机供电,电动机为车提供动力现有一辆电动自行车,沿着水平笔直的
13、道路匀速行驶,在 0.5h 内,电动行驶了 9km此时车上电动机的工作电压为 32V,工作电流为 4A(1)电动自行车在电动骑行启动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2)若该车和人共重 1000N,行驶时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共为 8103m2,那么车对地面的压强多大?(3)若车和人在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为 20N,则这段路程内该车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多少?(4)该车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是多少?22有六只阻值均为 10 欧的电阻 R 和一只阻值未知的电阻 R0 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当 A,B 两点间接上 100伏的电压,这时安培表的读数为 1 安试求这时电阻 R0 消耗的电功率重点高中自主招生物理试卷参考答
14、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6 分)1 (3 分)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胆结石粉碎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声音是一种波B 只有用凹面镜才能反射声波C 声波具有能量D只有把声波集中起来,它才具有能量考点: 声与能量3947866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波是一种振动,能传递能量解答: 解:人们利用声波可粉碎人体内的“结石“,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经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结石粉碎,这是因为声波能使物体振动,从而达到粉碎小石头的目的这种现象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 ABD 错误
15、故选 C点评: 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声音传递能量的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2 (3 分)有些公共汽车配备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车窗玻璃逃生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逃生锤外形应选择图中的( )AB C D考点: 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3947866专题: 应用题;控制变量法分析: 打破玻璃是为了增大压强,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解答: 解在压力一定时,减小逃生锤和玻璃的受力面积,可以增大逃生锤对玻璃的压强,以便打破玻璃顺利逃生故选 A点评: 掌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能在生活中加以利用,充分理解物理来源于生活
16、,应用于生活3 (3 分)如图所示的是一个电热器电路电热丝、指示灯、电键构成串联电路,接在电源上,已知该电路中有一个元件断路,有一个元件短路,但不知道是哪两个有故障,今用一个校验电灯分别接在各处,得到下表所示的结果,根据表格内容可判断( ) 校验次数 1 2 3 4 5 6校验电灯接入点a、f a、b c、d e、f a、d c、f发光情况 正常发光不发光亮度较暗不发光亮度较暗正常发光A指示灯断路,电键短路 B 指示灯断路,电热丝短路C 电热丝断路,电键短路 D电键断路,指示灯短路考点: 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3947866专题: 信息给予题;推理法分析: 校验电灯分别并联接入某电路两端,若不能发
17、光,说明接入的两点不能接到电源的两极,若能正常发光,说明得到 220V 电压,若发光较暗,说明与指示灯或电热丝串联后形成通路解答: 解:接 a、f 时能正常发光,说明电源正常;接 a、b 时,不发光,说明 c 不能接到电源上;接 c、d 时,校验电灯与电热丝、指示灯串联,校验电灯发光暗,说明 c、d 能接到电源上;接 e、f 时,不发光,说明 e 不能接到电源上;接 a、d 时,校验电灯与电热丝串联,亮度较暗,说明电热丝正常,接 c、f 时,正常发光,说明指示灯短路,电键断路故选 D点评: 本题考查了用检验灯检查电路的故障的方法,明确当把检测灯并接在某两点之间时,出现三种现象(检测灯正常发光、
18、发光暗、不发光)的原因是本题的关键4 (3 分)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里以速度 V1 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里以速度 V2 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 V1 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 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A甲车先到达 B 乙车先到达 C 甲、乙同时到达 D不能确定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3947866专题: 计算题;应用题;跨学科分析: 将两地设为 A、B;A、B 两地间的距离看成 1,再设甲从 A 地出发到达 B 地所用的时间为 t1,乙从 A 地出发到达 B 地所用的时间为 t2,分别列出 t1 和 t2 的表达式
19、,最后作差比较它们的大小即得解答: 解:将 A、B 两地间的距离看成 1,设甲从 A 地出发到达 B 地所用的时间为 t1,乙从 A 地出发到达 B 地所用的时间为 t2,则甲从 A 地出发到达 B 地所用的时间 t1= ,乙从 A 地出发到达 B 地所用的时间 t2= + =,因 t1t2= = = 0,即 t1t 2当 V1=V2 时, t1t2=0,同时到达,所以选 D故选 D点评: 本小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和函数模型的选择与应用、增长率的概念、比较法等基础知识,考查数学建模能力,属于基础题5 (3 分)已知小球 A 能在水中悬浮,小球 B 能在水中下沉,小球 C 能漂浮在水面上现将
20、三个小球放在一只盒内,然后把小盒漂浮在盛水的容器里,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只把小球 A 从小盒中拿出放入水里,容器中水面下降B 只把小球 B 从盒中拿出放入水中,容器中水面下降C 只把小球 C 从盒中拿出放入水里,容器中水面高度不变D任意把 A、B、C 三小球中的一个从盒中拿出放入水里,容器中水面高度都不变考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3947866专题: 推理法分析: 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三个球在盒子中时,盒子所受到的浮力,由浮力公式可得排开水的体积;则分别将三个小球放入水中时可由浮力公式求得排开水的体积,则可知水面高度的变化解答: 解:当三个小球放在盒中漂浮于水面时,三个物体的总重力等
21、于盒排开水的总重力,即:mAg+mBg+mCg=gV0A、当把小球 A 从小盒中拿出放入水中后,因小球 A 在水中悬浮则小球 A 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则容器中水面高度不变,故 A 错误;B、因小球 B 在水中会沉至水底,则 F 浮 +F 支 =mBg,所以 F 浮 m Bg,也就是总的浮力比之前小了,所以V 排 变小,水面下降,故 B 正确;C、小球 C 在水中漂浮,说明 F 浮 =mCg=gV 排 ,小球拿走以后 F 浮 还是 mCg,因为两个物体都是漂浮,所以水面高度不变,故 C 正确;D、通过前面的分析已然明确,只有将 B 拿出放入水中时,容器中的水面高度会下降,而其余两个拿出放入水
22、中时均不变,故 D 错误故选 BC点评: 本题重点在于能正确应用浮沉条件和浮力公式求得排开水的体积的变化,从而得出液面高低的变化6 (3 分)锯齿都是东倒西歪,不在一个平面,这是因为( )A这样使锯齿更锋利B 这样使锯更耐受撞击C 锯用的太久,齿被撞歪D可以使锯口加宽,减小材料对锯的摩擦力考点: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物质的基本属性3947866专题: 应用题分析: A、锯齿的锋利程度是由两个因素:硬度和尖利程度决定,从这两个方面来考虑;B、锯是否耐撞击是由锯的硬度决定的;C、根据新旧锯齿的形状对比来做出解答;D、锯口加宽,锯条和被锯物体之间的压力减小,从而减小摩擦力解答: 解:A、锯齿的锋利
23、程度是由锯齿材料的硬度和尖利程度决定的,因为钢锯的锯齿的材料和尖利程度都没有因为东倒西歪而改变,所以不会增大其锋利程度,A 是错误的;B、锯是否耐撞击是由锯齿的材料决定的,与形状没有关系,所以 B 是错误的;C、新的钢锯锯齿也是东倒西歪的,所以 C 是错误的;D、锯齿做成东倒西歪的形状,可以使锯条在前后拉动的过程中,所锯物体位置的宽度增加,有利于钢锯的前后伸缩,减小了对钢锯的压力,从而减小摩擦,所以 D 是正确的故选 D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锯条用到的物理知识,是一道应用题;要解答此题想,需要对物体的硬度、摩擦力的知识灵活掌握7 (3 分)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右移
24、动时,各电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电流表 A1 示数变小,A 2 示数变大,A 3 示数变小;电压表 V1 示数变小,V 2 示数变大B 电流表 A1 示数变大,A 2 示数变大,A 3 示数变小;电压表 V1 示数变小,V 2 示数变大C 电流表 A1 示数变小,A 2 示数变小,A 3 示数变小;电压表 V1 示数变小,V 2 示数变大D电流表 A1 示数变小,A 2 示数变大,A 3 示数变大;电压表 V1 示数变小,V 2 示数变大考点: 电路的动态分析;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欧姆定律的应用3947866分析: 由图可知 R2 与 R3 并联后与 R1 串联,电压表 V1 测 R1
25、 两端的电压,V 2 测并联部分电压;A 2 测通过 R2 的电流;A 3 测流过 R3 的电流,A 1 测干路电流;则由滑片的移动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的变化,由欧姆定律可求得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及 R1 两端电压变化;则可由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得出并联部分电压的变化,即可求得通过 R2 的电流变化;再由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得出通过 R3 的电流变化解答: 解:因滑片右移,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增大,则电路中总电阻增大;则由欧姆定律可知,干路电流减小,即 A1 示数减小;则 R1 两端的电压减小,即 V1 示数减小;因总电压不变,则并联部分电压增大,即 V2 示数增大;则对 R2 由欧姆定律可得
26、,流过 R2 的电流增大;因干路电流减小,故通过 R3 的电流减小,故 A3 示数减小;故选 A点评: 本题为并联与串联的混联电路,应先由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判断接入电阻的变化,则由欧姆定律即可求得电路中电流的变化;从而可以分析串联各部分电压的变化;而并联部分重点在于分析各支路电流的变化8 (3 分)有一只圆片形电阻,现在圆片上对称地钻了两个相同的圆孔,如图所示在圆周的四分之一处各引出一个接线柱:A、B、C、D,比较电阻 RAB 与 RCD 的大小,有( )ARAB=RCD B RABR CD C RABR CD D无法确定考点: 电阻的并联3947866分析: 在解答本题之前应理解 RAB
27、应为 RAC 和 RBC 串联之后,与 RAD 和 RBD 的串联并联,RCD 相当于是 RAC 与 RAD 串联之后与 RBC 和 RBD 的串联并联,且 RAC=RADR BC=RBD,然后运用串并联公式即可得到答案解答: 解:首先,圆孔的电阻肯定要比之前的电阻大得多,因为空气基本上不导电所以,R AC=RADR BC=RBD,令 R=RAC=RAD,r=R BC=RBD;R AB 相当于是 RAC 和 RBC 串联之后,与 RAD和 RBD 的串联并联,所以,R AB= = ;RCD 相当于是 RAC 与 RAD 串联之后与 RBC 和 RBD 的串联并联:R CD= = 因为:(R+r
28、) 24Rr=(R r) 20, (R r ) ,也就是说(R+r) 24Rr,即: ,也就是说 RABR CD故选 C点评: 本题的电路是一个混联电路,与实际相结合,较为复杂,本题的难点在于准确理解各个电阻之间的串并联关系,需要理解串并联的基本定义,根据串并联的公式进行计算,并且应注意空气的电阻要比之前圆片电阻大得多9 (3 分)如图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一点光源 S,点光源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平面镜从图示位置开始绕圆筒中心轴 O 匀速转动,在转动 30角时,点光源在镜中所成的像转过的角度1,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斑转过的角度 2,则( )A1=30, 2=30
29、 B 1=30, 2=60 C 1=60, 2=30 D1=60, 2=60考点: 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图3947866分析: 做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的提示和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旋转前后的反射光路图,以及所成的虚像的图解答: 解:如右图所示,平面镜旋转 30,相当于入射角增大 30,因为原先入射角为 0, (如左图)则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夹角为 60,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斑转过的角度 2 即为 60(如右图)由左右两图的“虚像” 的位置可知:点光源在镜中所成的像转过的角度 1 为 60故选 D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难题10 (3 分)如图所示,在一个开口
30、锥形瓶内注入适量水,然后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此时水对瓶底的压力为 5N,现在将一个重为 G1 的木块放入瓶中,水对瓶底的压力变为 6N,再将一个重为 G2 的木块放入瓶中,水对瓶底的压力变为 7N木块与瓶始终不接触,水也没有溢出,则( )AG2G 11N B G1G 21N C G1G 21N DG2=G1=1N考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3947866专题: 推理法分析: 求出放入木块前、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得出压力差 F1F1=gs(h h) ;因为木块漂浮,所以 G 木 =G 排=gV 排 ;又因为容器为下细上粗的容器,所以 s(hh)V 排 ,从而得
31、出 F1F1G 木 ;注意越往上部,液体的实际质量越多因而可以得到 G2G 1解答: 解: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1=ps=ghs,放入木块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1=Ps=ghs;则:F 1F1=gs(hh) ,放入木块后,漂浮,G 木 =G 排 =gV 排 ,容器为上粗下细的容器,s(h h)V 排 ,F1F1G 木 ;即:6N5N=1NG 1;7N6N=1NG 2;注意越往上部,液体的实际质量越多;所以 G2G 11N故选 A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体的漂浮条件、液体压强公式和压强定义式的掌握和运用,对于压力、压强的分析计算:固体先求压力后压强,液体先求压强后压力;上粗下细的容器,液体
32、对容器底的压力 FG 11 (3 分)人的体温是由“下丘脑”中特殊神经细胞组织控制的,它对人体体温的变化很敏感,当下丘脑温度高于37时,人体散热机制(如血管舒张、出汗等)就会活跃起来已知 37时蒸发 20 克汗水所需能量为 4780J现有一中年人步行时,每秒钟体内产生的热量为 35J,而此时人体通过传导、辐射等方式(不包括出汗)产生的散热功率只有 33W,因此还要通过出汗的方式才能保持 37的体温不变那么此人步行 30 分钟出汗约为( )A10g B 15g C 20g D25g考点: 功率的计算3947866专题: 计算题;应用题;跨学科分析: 该题中人在每秒钟产生的热量是 35J,即据公式
33、 P= 可计算出人的总功率,而此时人体通过传导、辐射等方式(不包括出汗)产生的散热功率只有 33 瓦,故能计算出人的出汗功率,然后根据公式 W=Pt 可计算出人在 30 分钟内因出汗而消耗的能量,再据题目中所说的“每蒸发 20 克汗水所需要的能量为 4780 焦” 的关系,从而计算出人此时行走 30 分钟所出汗的质量解答: 解:中年人漫步行走时,每秒钟体内产生的热量为 35 焦,即其总功率是 P= = =35W,故此时出汗的散热功率为 P1=35W33W=2W;故该人在行走 0.5h 时汗的散热量为 W 散 =P1t=2W1800s=3600J,由于每蒸发 20 克汗水所需要的能量为4780
34、焦;故此时人所需的出汗量是 m= 20g15g故选 B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质量的计算,能正确的理解题意,即据“每秒钟体内产生的热量为 35 焦” 能看出此人的功率,并能理解“每蒸发 20 克汗水所需要的能量为 4780 焦”是解决该题的关键12 (3 分)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均匀木棒 AB 的 A 端固定在铰链上,悬线一端绕过某定滑轮,另一端套在木棒上使木棒保持水平,现使线套逐渐向右移动,但始终保持木棒水平,则悬线上的拉力(棒和悬线均足够长) ( )A逐渐变小 B 逐渐变大C 先逐渐变大,后又变小 D先逐渐变小,后又变大考点: 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3947866分析: 由图知,阻力乘以阻力臂
35、是相等的,动力的大小变化要从动力臂的大小变化上得出,所以要画出几条典型的情况下的力臂加以分析得出结论解答: 解:如图所示,G 表示杆 AB 的自重,L OA 表示杆的重心到 A 端的距离,T 表示悬线拉力的大小,L 表示作用于杆 AB 上的悬线拉力对 A 点的力臂把 AB 视为一根可绕 A 端转动的杠杆,则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应有:G LOA=TL,由此得:当线套在杆上逐渐向右移动时,拉力 T 的动力 L(L 1、L 2、L 3、L 4)经历了先逐渐变大后又逐渐变小的过程,故悬线的拉力 T 则是逐渐变小后逐渐变大故选 D点评: 当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分析省力情况就要看动力臂的大小变化,所以本
36、题画出图中动力臂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30 分)13 (4 分)断路器又叫空气开关,有闸刀开关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的特点,同时当人接触火线,电流经人体流入大地时也能“掉闸” 保护,所以断路已替代过时的闸刀开关电工安装好电路后通过一系列操作可判断电路的故障(1)当电工安装好家庭照明电路,断开所有电器开关,推上配电盘上总断路器,然后逐个推上照明电路、空调插座、冰箱各支路断路器若只要推上插座支路断路器,总断路器就“就闸” ,说明该条电路出现了 短路 故障(2)若排除上述故障后,只要将一盏完好的 6W 节能台灯插入墙上某个既有两孔也有三孔的插座中,闭合开关,该支路的断路器就“掉闸
37、” ,而将闭合的该灯插入墙上其他插座却不会“掉闸” ,故障产生的具体原因是 墙上该插座零线与地线接反了 考点: 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3947866专题: 应用题分析: 家庭电路中的保险丝熔断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二是发生短路由生活常识可知,当插座零线与地线接反时,电流就会由火线用电器 地线,而不流经零线,此时同当人接触火线,电流经人体流入大地时断路器也能“跳闸 ”保护的情况是一样的,所以该支路的断路器才会“跳闸 ”解答: 解:若只要推上插座支路断路器,总断路器就“就闸”说明插座支路发生了短路故障;将台灯插入墙上既有两孔也有三孔的插座中时,再闭合开关,发现该支路的断路器就跳闸,同学
38、们首先会想到可以排除插头短路的可能,那么就可能是台灯的灯泡短路了,但再将这盏台灯开关闭合后插入墙上其他插座后,支路断路器却不跳闸且灯亮,说明台灯并没有问题,从而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出现问题的地方是在前一个插座上当插座零线与地线接反时,电流就会由火线用电器 地线,而不流经零线,此时同当人接触火线,电流经人体流入大地时断路器也能“跳闸”保护的情况是一样的,所以该支路的断路器才会“跳闸” 故答案为:(1)短路;(2)墙上该插座零线与地线接反了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路故障的判断保险丝烧坏的原因有两个:总功率过大和发生短路插座和台灯不会使总功率过大,故只能从发生短路分析14 (2 分)如图所示的黑盒子中,由
39、导线和几个阻值均为 5 的电阻构成电路,盒外有四个接线柱己知 1、3 接线柱间的电阻为 5,2、4 接线柱间的电阻也为 5,1、 2 接线柱间的电阻为 10,而 3、4 接线柱间没有明显电阻试画出盒内最简单的电路图考点: 电阻的并联;电阻的串联;电路图设计3947866专题: 作图题分析: 由题意可知电阻的阻值均为 5;分析各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可知各接线柱之间可能的电路情况,综合分析得出最简单的电路图即可解答: 解:每个电阻的阻值为 5; 1、3 及 2、4 之间均为 5,说明若分别连接 1、3 或 2、4 时,电路中只有一个电阻;1、2 间电阻为 10,说明 1、 2 间应为 2 个电阻串联,
40、3、 4 间的电阻为 0,说明 3、4 之间应为导线直线相连;则首先分别将一个电阻连接在 1、3 及 2、4 之间;在靠近 3、4 的位置用导线将 3、4 相连,则可组成符合题意的电路;故答案如图所示:点评: 黑盒子问题主要考查电阻的串并联,可根据需要灵活的将电阻组合起来,注意一般要使电路达到最简化的程度15 (4 分)一辆板车陷入泥里,甲、乙两人来帮忙甲帮助拉车把,乙推车轮的上边缘,若两人用力一样大,且方向合理,则两人中实际效果更好些的是 乙 ,这是因为 乙使车轮沿地面滚动的力臂长些,力和力臂的乘积较大 考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3947866专题: 应用题分析: 两人用力相同,看谁的实际效果好
41、,就看谁的方法能够产生更大的力车轮可以看作是一个杠杆,车轮与泥坑边的接触点是支点分析两力的力臂可得出谁的效果更好一些解答: 解:车轮是一个杠杆,车轮与泥坑边的接触点是支点,乙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车轮的直径是动力臂,阻力臂是支点到车轮轴所在的竖直方向的距离由于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车轮是一个省力杠杆,甲、乙两人使用相同力的情况下,乙的力和力臂的乘积较大;这种方法可以使车比较容易的从泥坑里出来而甲对车的力就是他的拉力,采用这种方法就得需要更大的力才能将车拉出来故答案为:乙;乙使车轮沿地面滚动的力臂长些,力和力臂的乘积较大点评: 做这道题时,可先在纸上画图,看图分析可能就会容易些,本题对学生根据题
42、中所给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要求较高16 (4 分)有如图所示的电阻分布,ab 两点间的电阻 Rab= 8 ;如果流过 4 姆电阻的电流为 1A则 ab两点间的电压:U ab= 72V 考点: 电阻的并联;电阻的串联3947866专题: 推理法分析: 先求 C、D 两点间的电阻(6 电阻与 12 电阻并联,总阻值为 4) ,再求 E、F 两点间的电阻(将 C、D两点间看做一个的 4 电阻,同理可得 E、F 两点间的电阻为 4) ,ab 两点间的电阻 Rab=2+4+2=8;流过 4 电阻的电流为 1A,则 C、D 两点间的电压为 12V,C、D 两点间的总电流为 3A,E、F 两
43、点间的电压为 36V,E、F 两点间的总电流为 9A,Uab=72V解答: 解:C、D 两点间的电阻:RCD= =4,E、F 两点间的电阻:REF= =4,ab 两点间的电阻:Rab=2+4+2=8;流过 4 电阻的电流为 1A,则 C、D 两点间的电压:UCD=1A(2+2+4 +2+2)=12V,C、D 两点间的总电流:ICD= = =3A,E、F 两点间的电压:UEF=3A(2+2+4 +2+2)=36V,E、F 两点间的总电流:IEF= = =9A,Uab=9A8=72V故答案为:8;72V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电阻串、并联特点的掌握和运用,分析电路图找出 C、D 两点间、E、F 两
44、点间、ab 两点间的电阻是本题的关键17 (6 分)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圆规它一脚的末端装有吸盘,使用时利用 大气压 的作用可将其固定在黑板上,另一脚末端的粉笔通过螺母固定,螺母上刻有细小花纹是为了增大 摩擦力 ,作图时,转动手柄便可在黑板上画出漂亮的圆,圆规在这使用过程中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 费力杠杆 (选填省力杠杆、费力杠杆)考点: 大气压的综合应用;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杠杆的分类3947866专题: 应用题;压轴题分析: (1)吸盘是利用大气压而“吸”在黑板上的(2)螺母的外部刻有细小的花纹,这是为了在转动螺母时不至于打滑(3)圆规在画圆时,粉笔在黑板上受的摩擦力是阻力,手在手柄处用的力是
45、动力解答: 解:(1)吸盘要固定在黑板上,需要先用力挤压吸盘,把盘内的空气挤出,然后吸盘就被外界的大气压紧压在了黑板上(2)螺母的外部刻有细小的花纹,这是为了使接触面变得粗糙,从而增大摩擦力,转动时不至于打滑(3)省力还是费力杠杆,一方面可以从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来判断,转动时手的动力臂比粉笔的阻力臂要小,故它是个费力杠杆;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实际使用中去感受,用圆规画圆时,手用的力明显比用粉笔直接画要费力得多,即圆规是个费力杠杆故答案:(1)大气压;(2)摩擦力;(3)费力杠杆点评: 事事用心皆学问,生活中有很多与物理有关的现象,多留心,你会发现物理学习是很有趣很有用的18 (4 分)右图是
46、“光电互补型”太阳能热水器,晴天以吸收太阳能作为加热方式,阴雨天可用电加热方式某该种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内的水为 120kg,当水温由 15升高到 45时,(1)这些水吸收的热量是 1.51210 7 Jc 水 =4.2103J/(kg)(2)若在阴雨天,采用电加热方式进行工作时的效率为 70%,则要消耗的电能是 6 千瓦时考点: 热量的计算;能量利用效率;电功的计算3947866专题: 计算题;应用题分析: (1)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和末温,利用吸热公式 Q 吸 =cmt 求水吸收的热量(有用能量) ;(2)知道利用电加热方式进行工作时的效率,利用效率公式求消耗的电能解答: 解:(
47、1)Q吸 =cmt=4.2103J/(kg ) 120kg(4515)=1.51210 7J;(2)采用电加热方式进行工作时:= =70%,W 电 = = =2.16107J=6kWh故答案为:(1)1.512 107;(2)6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效率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注意单位换算:1kWh=3.610 6J,属于基础题目19 (8 分)近日消防部门对我校的灭火器进行了检验,其中一种型号为 MFZL2ABC 型干粉灭火器的压力表指针指向“ 1.25”字样处,请在图中画出指针的位置压力表的表面上标注的“MPa” 实际是 压强 (压力/ 压强)的单位,1MPa= 10 6 Pa,相当于标准大气压的 10 倍,这个灭火器大约能支持起 125 m 高的水柱 (g=10N/kg)考点: 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液体的压强的计算3947866专题: 应用题分析: 对压强的单位以及单位间的换算要熟知;托里拆利实验所测的大气压数值称为标准大气压,大小为1.01105Pa;1 标准大气压能支撑约 10m 的水柱,1.25MPa 就能支撑 125m 的水柱解答: 解:(1)压强的单位有 Pa、kPa、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