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3、古诗二首.ppt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2883318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74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3、古诗二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3、古诗二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3、古诗二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3、古诗二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3、古诗二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古诗二首,重点字,偷 迹 浮 萍 振 意 欲 忽,会读的字艇 莲 踪 樾 蝉,词语,偷采 踪迹 浮萍 黄牛 歌声 振动 意欲 忽然,多音字,藏,cng,zng,埋藏 捉迷藏,西藏 宝藏,近义词,偷盗 忽然突然 立站,反义词,白黑,池上,诗人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唐代诗人,晚居洛阳,字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诗与元稹其名,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池上 白居易,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2、 撑:撑船 ,用篙使船前进。 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诗意:小孩儿乘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留下的痕迹。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一道:指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痕迹。,诗意:小孩儿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使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描绘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儿童和田间生活的喜爱之情。清新自然,贴近生活,饱含作者对田野生活的深厚感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所见,诗人简介,袁牧: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

3、山居士”“随园老人”。钱塘人。袁枚擅长写诗文,乾隆四年中进士。与赵翼、蒋士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等。,所见 袁牧,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指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振林樾:指歌声在林间回荡。,诗意:小牧童正骑着黄牛边走边唱,清脆的歌声在树林里回响。,骑黄牛“写出了牧童悠闲自在;“歌声振林樾”说明牧童歌声的响亮、心情的愉悦,展现了牧童的活泼可爱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意欲:心想,想要。 闭口:闭上嘴巴,诗中指停止唱歌。 立:站立,不动。,诗意:大概是想捕捉正在树上鸣叫的蝉儿,他急忙停止唱歌,在树下站住。,“意欲捕鸣蝉”这句诗的情景是诗人看到的吗?,从意欲可知,这句诗是诗人的猜想。,“忽然闭口立”体现了牧童哪些方面的变化?牧童为什么“闭口立”?,这句诗体现了牧童神态和动作的变化:本来唱着歌忽然就闭口不唱了,他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树上的鸣蝉。这句诗与上句诗是因果关系,“忽然闭口立”的原因是“意欲捕鸣蝉”,表现了牧童的聪明机敏。,所见)这首诗通过描写牧在捕捉树上鸣蝉的情景.描绘出一个栩相如生的牧童形象,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主题思想,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诗,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