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doc

上传人:tangtianxu2 文档编号:2880051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8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李清照:(1084约 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 、 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

2、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1127 年,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的;声声慢;就创建在此时,所以诗中,从开头的几对复词,可以看出她的悲伤.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做词论 ,主张词,别是一家 。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

3、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就是说,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其实, “独上兰舟”以消愁,不过是象“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一人,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 l、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最有才华的女

4、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 ,完成丈夫未竟之功。2因此可说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仇,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仇.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真

5、可谓万古愁心!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不仅文学方面,在史学方面她的金石录;同样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1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赏析】这首词在南宋人黄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 。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

6、、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3这首词杨金本草堂诗余误作苏轼词, 词林万选误作无名氏词, 古今词话 、唐词纪误作吕洞宾词。从“误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词之放逸已超出了“闺秀词”的范围,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黄昇的花庵词选 、曾慥的乐府雅词都把它作李清照词,应当是可信的。 (侯孝琼) 。【简析】红日西沉,晚霞映照着溪亭,玩了一天的游人渐渐归去,独有年少的词人依依不舍,流连忘返。是刚饮过美酒,还是酒意未消?是景色宜人,惹词人陶醉?她游玩兴尽方

7、驾回舟。湖上娇艳的荷花向她绽开笑脸,轻柔的晚风推着她的船儿。她情不自禁的荡起双桨,往前划去。划呀,划呀,竟不知不觉误入荷花深处,进也不能,退也不能,怎么办?她用足力气,蓦然间响起一阵扑簌簌的声音,原来沙滩上的沙鸥和鹭被她惊飞了。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

8、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 ,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 ,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这首小

9、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 ,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2五绝绝句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释】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4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3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

10、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 ,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 “瑞脑消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佳节又重阳”一句有深意。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天亲友团聚,相

11、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李清照写出“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 ,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 “遍插茱萸少一人” ,怎叫她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呢!“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是有很浓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紧接着两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又会有什么感触!“半夜凉初透” ,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吧,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

12、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 “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5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 “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

13、,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以花木之“瘦” ,比人之瘦,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句子,这是因为正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才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 “莫道不消魂” ,直承“东篱把酒”以“人拟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相结合。 “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 “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为千古传诵的佳句。【赏析二】李清照的重阳醉花阴词相传有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

14、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 (见元伊世珍?琅嬛记 ) 。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它说明这首词最好的是最后三句。现在先看看它的全首。词的开头,描写一系列美好的景物,美好的环境。 “薄雾浓云”是比喻香炉出来的香烟。可是香雾迷朦反而使人发愁,觉得白天的时间是那样长。这里已经点出她虽然处在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闷。 “佳节又重阳”三句,点出时间是凉爽的秋夜。 “纱厨”是室内的精致装置,在镂空的木隔断上糊以碧纱或彩绘。下片开头两句写重阳对酒赏菊。 “东篱”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 “人比黄花

15、瘦”的“黄花” ,指菊花。 礼记月令:“鞠(菊)有黄花” 。 “有暗香盈袖”也是指菊花。从开头到此,都是写好环境、好光景:有金兽焚香,有“玉枕纱厨” ,并且对酒赏花,这正是他们青年夫妻在重阳佳节共度的好环境。然而现在夫妻离别,因而这佳节美景反而勾引起人的离愁别恨。全首词只是写美好环境中的愁闷心情,突出这些美好的景物的描写,目的是加强刻画她的离愁。在末了三句里, “人比黄花瘦”一句是警句。 “瘦”字并且是词眼。词眼犹人之眼目,它是全词精神集中表现的地方。6在诗词中,作为警句,一般是不轻易拿出来的。这句“人比黄花瘦”之所以能给人深刻的印象,除了它本身运用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之外,句子安排得妥

16、当,也是其原因之一。她在这个结句的前面,先用一句“莫道不消魂”带动宕语气的句子作引,再加一句写动态的“帘卷西风” ,这以后,才拿出“人比黄花瘦”警句来。人物到最后才出现。这警句不是孤立的,三句联成一气,前面两句环绕后面一句,起到绿叶红花的作用。经过作者的精心安排,好象电影中的一个特写镜头,形象性很强。这首词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首词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为了表达这点精神,因而它确实称得上是“词眼” 。以炼字来说,李清照另有如梦令 “绿肥红瘦”之句,为人所传诵。这里她说的“人比黄花瘦”一句,也是前人未曾说过的,有它突出的创造性。 (夏承焘)【简析】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

17、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上片与秋凉情景。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 ”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瑞脑消金兽” ,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次三句从夜间着笔,先点明节令:“佳节又重阳” 。随之,又从“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 、 “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下片写重九感怀。首二句写重九赏菊饮酒。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

18、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 ,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就上下片之间的关系来说,这下片写的是结果。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使象李清照这样上层知识妇女,也毫无例外。因此,相对说来,他们对爱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体验也更细腻一些。所以,当作者与丈夫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

19、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但这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往而不在。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比喻的巧妙也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人与绿杨俱瘦” (宋无名氏如梦令 ) , “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 (宋程垓摊破江城子 ) , “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秦观水龙吟 )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7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词中还适当地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例如,下片写菊

20、,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 “东篱 ,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又如, “把酒”二字也是如此, “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 ,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 ,也就是“菊花” 。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词中多此一层转折,吟味时多一层思考,诗的韵味也因之增厚一层。设问手法也是词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之一。明茅映在词的中说:人们“但知传诵结语(指“人比黄花瘦”句) ,不知妙处全在莫道不消魂 。 ”这话是很

21、有见地的。 “莫道”一句,实际上可以与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句相媲美。所不同的是“莫道”句带有反诘与激问的成分。元伊士珍琅环记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明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 。明城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 ”不论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单从这故事的流传就足以说明李清照的生活体验不是一般文人所能体验得了的;他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技巧,也不是一般词人所能模仿得了的。词里出现的那种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美人形象,也正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因

22、为这一形象是封建社会特定历史时期与特定阶层的产物。【注释】瑞脑:龙脑香。金兽:兽形铜香炉。8纱厨:有纱帐的小床。【评解】这是一首著名的重阳词。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上片咏节令, “半夜凉初透”句,尖新在一“透”字。下片“帘卷西风”两句,千古艳传;不惟句意秀颖,且以“东篱” 、 “暗香” ,为“黄花”预作照应,有水到渠成之妙。【集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语亦妇人所难到也。 伊士珍瑯嬛记:易安作此词,明诚叹绝,苦思求胜之,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德夫

23、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消魂”三句绝佳。柴虎臣古今词论:语情则红雨飞愁,黄花比瘦,可谓雅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情深词苦,古今共赏。起言永昼无聊之情景,次言重阳佳节之感人。换头,言向晚把酒。着末,因花瘦而触及己瘦,伤感之至。尤妙在“莫道”二字唤起,与方回之“试问闲愁知几许”句,正同妙也。4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将息:将

24、养休息。怎生:怎样,怎么。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9【赏析】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 ,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

25、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 ,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 。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 ,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 。我以为,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

26、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 ;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 。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 ;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 ”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 “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10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 , “晓” ,通行本作“晚” 。这又是一个可争论的焦点。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注云:以下是引用片段:“晓来” ,各本多作“晚来” ,殆因下文“黄昏”云云。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 ,则反而重复。上文“三杯两盏淡

27、酒”是早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 ;下文“雁过也” ,即彼词“征鸿过尽” 。今从草堂诗余别集 、 词综 、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 。这个说法是对的。说“晓来风急” ,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 。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 ,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 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词意近之。 ”其说是也。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

28、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 “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 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与

29、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 “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 ,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这首词大气包举,

30、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确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11本色,诚属难能可贵之作了。 (吴小如)【简析】声声慢又名胜胜慢 ,清照这首词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不能列入婉约体。这首作法独特的词,就其内容而言,是一篇悲秋赋。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 ,是“寻

31、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 。仅此三句,定下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乍暖还寒时候”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 ,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 。所以,这首词是写一日之晨,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 ;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 。至于“时候”二字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 “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 , “晓” ,通行本作“晚” 。从全词意境来看,应该是“晓”字。说“晓来风

32、急” ,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 。这句是说借酒无法消愁“雁过也”的“雁” ,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这一句是虚写,以寄寓作者的怀乡之情。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 “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深远。“守著窗儿”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

33、寻觅觅”三句又过之而无不及。这一句从反面说,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 “梧桐”两句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直情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是独辟蹊径。自庚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12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这首词始终紧扣悲秋之意,尽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又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是一首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34、【评解】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集评】 罗大经鹤林玉露:起头连叠七字,以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 杨慎词品: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不独争雄于闺阁也。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 张端义贵耳集: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

35、一下十四叠字者,用文选诸赋格。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更有一奇字云:“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许第二人押。妇人有此文笔,殆间气也。 徐釚词苑丛谈: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刘体仁七颂堂随笔:易安居士“最难将息”“怎一个愁字了得”深妙稳雅,不落蒜酪,亦不落绝句,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 周济介存斋词选序论:李易安之“凄凄惨惨戚戚”,三叠韵,六双声,是锻炼出来,非偶然拈得也。 许昂霄词综偶评:易安此词,颇带伧气,而昔人极口称之,殆不可解。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后幅一片神行,愈唱愈妙。 陆鎣问花楼词话:声声慢一词,顿挫凄绝。 吴灏历

36、朝名媛诗词:易安以词专长,挥洒俊逸,亦能琢炼。其声声慢一阕,其佳处在后又下“点点滴滴”四字,与前照应有法,不是草草落句,玩其笔力,本自矫拔,词家少有,庶几苏、辛之亚。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李易安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上十四叠字,则出奇制胜,真匪夷所思矣。 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那种茕独恓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135词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

37、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注释】落日熔金:落日的颜色好象熔化的黄金。合璧:象璧玉一样合成一块。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声音。次第:接着,转眼。中州:这里指北宋汴京。三五:指元宵节。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簇带:妆扮之意。【评解】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集评】 张端义贵耳集:易

38、安居士李氏,赵明诚之妻。金石录亦笔削其间。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已自工致。至于“染柳烟轻,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气象更好。后段云“于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 王士祯花草蒙拾: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14 刘辰翁须溪词永遇乐璧月初晴小序:“余自辛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李调元雨村词话: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

39、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6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绿肥:指枝叶茂盛。红瘦:谓花朵稀少。【赏析】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

40、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作者以“浓睡” 、 “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 ,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15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赏析二】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

41、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 , “为词家一大宗矣” 。这首如梦令 ,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起首两句,如何理解颇有争议。盖推以事理逻辑:既然是“浓睡不消残酒” ,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风骤” ,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对这两句词,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简单事理去体会理解的,因为词人的本意实不在此,而是通过这两句词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大凡惜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诗:“明朝风起花应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冯延巳长相思词:“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 ”周邦彦少年游词:“一夕东风

42、,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 ”花在风雨中零落,这层意思是容易理解的。但是说“浓睡不消残酒”也是写惜花之情,恐怕就不太容易理解了。不过只要多读些前人写的惜花诗词,也就不难体会了。杜甫三绝句诗:“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韦庄又玄集卷下录鲍征君(文姬) 惜花吟诗:“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不如尽此花下饮,莫待春风总吹却。 ”这些诗句正可用来作为“浓睡不消残酒”的注脚。易安在其咏红梅的玉楼春词中所云:“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亦可视为对“浓睡”一句的自注。这句词的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

43、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漱玉词中曾多处写到饮酒,可见易安居士是善饮的。善饮尚且酒醉而致浓睡,一夜浓睡之后酒力还未全消,这就不是一般的过量了。我们只要思索一下词人为什么要写“浓睡不消残酒”这句词,得到的回答只能是“惜花” 。就这句词的立意而言,与上引杜甫和鲍文姬的诗句都是同一机杼,并无二致。但易安的高处正在于不落窠臼,独辟蹊径。一旦领悟了潜藏在“浓睡不消残酒”背后的这层“惜花”之意,那么对以下数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接下去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

44、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相比之下,周邦彦少年游:“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16上卷帘看。 ”便显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蜡了。 “试问”的结果如何呢?“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

45、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是啊, “雨疏风骤”之后, “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象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应是” ,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

46、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象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 “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 “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47、称:“此语甚新。 ”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 ”看来皆非虚誉。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 ,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蓼园词选云:“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可谓的评。 (李汉超刘耀业)【赏析三】谁是“卷帘人”读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前期作品中,有两首著名的如梦令词。它们给读者描绘出了一位活泼可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青年女性形象,表现出了她那纯美的内心世界和高雅的生活情趣,被誉为“两颗罕

48、见的明珠” 。昨夜雨疏风骤乃其中之一。原词如下:17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据文献记载,此词一出,便立即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同时代人胡仔就很赞赏它,尤其是当中的“绿肥红瘦”一句,说“此语甚奇” 。稍后的陈郁对此句更是备加推崇,说“天下称之” 。此后,历代的文人、读者对该词也都一直赞赏不绝。对于其中的“卷帘人”,自古以来,人们都一致认为:它指的是“侍女”,鲜有二义。虽然最先主此说的人如今已难考证,但可以肯定,至少在明代,此说便已盛行。万历四十年(1612 年)刻印的诗余画谱中,有一张依该词词意而作的绘画。画中即已明确地将卷帘人画

49、成了一个侍女。近几年出版的各种有关李清照诗词赏析的论著,也几乎都持这种“侍女”说,极少例外。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这首词的主题,是通过女主人公与其侍女之间“凝炼的对话,曲折地抒写了惜花的心情” 。本文认为,将“卷帘人”肯定为“侍女”,似乎有点不妥。首先,少年时代的李清照就已有“才女”之称,其高超的艺术修养是不容怀疑的。同代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二就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因此,用“绿肥红瘦”这样极富独创性的词语,在侍女面前表露自己的惜花之情,恐怕连她自己都会觉得索然寡味的。其次,持“侍女”说,则该词必然会被理解为一首“惜花”之作。可“绿肥红瘦”一句,虽然“语甚奇”,“天下称之”,但细细想来,实际上确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