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部分之文言特殊句式教案一、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 不同的句式 。题型:翻译题1、翻译的程序) 、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 、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 、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2、高考题展例、 (2004 年全国卷四考题)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解析:本句中“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所以考生必须将本句译成“是”的格式,而且“者”前面的内容应在判断动词“是”之前, “者”后面
2、的内容应在“是”之后。译文: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3、考点分析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四种。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一) 、被动句1、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 、翻译下面句子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归纳被动句式格式一:用介词“于” “受于”表示被动, “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2)
3、、注意下面句子: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吾属今为之虏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重为乡党所笑。归纳被动句式格式二:用“为” “为所” (“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为所”表示被动。3) 、翻译下面句子: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信而见疑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归纳被动句式格式三:用“见” “见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 。 4) 、注意下面句子:予犹记周公之被逮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归纳被动句式格式四:用介词“被”表被动 5) 、翻译下面句子:戍卒叫,函谷举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城陷而虏归纳被动句式格式五: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2、随堂练习: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1) 、 ( A )A、
4、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C、帝感其诚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2) 、 ( A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忠而被谤 D、受制于人3) 、 ( B )A、行将为人所并 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4) 、翻译下面的句子。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2005 年广东高考)答: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二) 、倒装句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
5、下几种倒装形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1、 宾语前置句1)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客何为者?总结句子的特点:1、都是疑问句,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 “安” “何” ,它们分别作“操” “在” “为”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归纳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随堂练习: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C )A、豫州今欲何至? B、童子何知?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2)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忌不自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之人不余欺也!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6、总结句子的特点:1、都是否定句,2、代词分别是“自” “之” “余” “之” ,它们分别作“信” “有” “欺” “闻”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归纳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常见否定词: 不、弗、无、勿、毋、莫、微、未、非、匪随堂练习: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C )A、城中皆不之觉 B、时人莫之许也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未之多见也3)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何陋之有?无乃尔是过矣?唯利是图。 归纳规律三:用 “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随堂练习: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
7、宾语前置的句子( B )A 子何恃而往?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 唯才是举。 D 尔何知?4) 、注意以下句子何以战? 微斯人,吾谁与归?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归纳规律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随堂练习: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CA 之二虫又何知? B 卿欲何言?C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06 年广东卷)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A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06 全国卷一)翻译句子: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答案:自县令升为靠近京都
8、的大郡长官,是近代未有的过的事。 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禺页异焉。玄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翻译:所以世人并没有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否定句中宾语前置) 2、定语后置句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1)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归纳规律一:“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2) 、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苏轼石钟山记 )归纳规律二:“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3)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归纳规律三:“中心词之后
9、置定语4)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归纳规律四:“中心词+ 数量词 随堂练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BA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B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DA 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C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3、状语后置句翻译下列句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上
10、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具告以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归纳规律:状语后置(也叫介词短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 标志性词语:“以” 、 “于” 、 “乎” 等。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随堂练习: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的是:太尉自州以状白府。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公幸教晞以道。于其身,则耻师焉。得复见将军于此。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4、主谓倒装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甚矣,汝之不惠。 ”“美哉,我少年中国。 ”不仁哉!梁惠王也 。巩固练
11、习:1、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君何以知燕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豫州今欲何至?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孜孜焉唯进修是急。会于西河外渑池。未之尝闻。以为莫己若也。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何以自托于赵。2、指出这个句子有哪些特殊句式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资治通鉴 )(三)、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涉及事物的性质、情况或事物之间关系。2.要作出判断。3.是个句子(表肯定或否定) 。1、注意以下句子例:“陈胜者,阳城人也。 ”例:“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归纳规律
12、一:用“者”或“也”表判断2、 注意以下句子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归纳规律二:用 “乃”“则”“即”“皆”“为”是“等表判断。3、注意以下句子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归纳规律三:用否定副词“非”、 “莫”、 “无”等表示否定的判断。4、注意以下句子刘备,天下枭雄。刘豫州王室之胄。归纳规律四:直接判断(四) 、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文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里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1、 补充
13、省略的内容(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归纳一:省略主语2、补充省略的内容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归纳二:省略谓语3、补充省略的内容与( )坐谈,问之客曰归纳三:省略宾语4、补充省略的内容后数日驿至,果地震( )陇西。赐之( )彘肩。归纳四:省略介词三、高考真题示例(11 年全国新课标卷)原文节选: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14、译成现代 汉语。 (10 分)(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答案: 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解析:注意“乞入见、控守、西隅”的翻译,补充出“不许”的省略和整句句意。(11 年山东卷)原文节选:桓公问治民于管子 。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译文:(治理百姓的人) ,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阻止百姓。(11 年广东卷)原文节选: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
15、,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 ”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 ”妻泣而从之,病果瘳。9断句和翻译。 (10 分)(2)翻译下面的句子。 (6 分)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答案】 (罗提督)还(或:并且)邀请(或:延聘)文人(或:读书人)详细地(或:清晰地)记载他(做贼)的事情, (这种胸襟) ,确实是个非凡(或:异乎寻常/奇特/奇异)的男子汉啊。(3 分。历、洵、 “洵奇男子也”句式,各 1 分)【补注】洵,诚然,确实。 诗邶风静女:“洵美且异。 ”(11 年四川卷)原文节选:吾乡吕徽之先生,家
16、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一日,携褚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11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一日,携褚币谐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5 分)答案:一天,吕徽之)带上纸币到富人家买谷种,正遇大雪,站在门口, (那家 )人不理睬他。解析:采分点是,要补出省略的主语;楮币,纸币;易,交换,买;弗之顾,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前置,应为“弗顾之” 。(11 年湖北卷)原文节选: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
17、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棺椁之作,自黄帝始。13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古之葬者, 厚衣之以薪 葬之中野 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4 分)【参考答案】13.(1)古代埋葬死人,用柴草厚厚地把他包裹起来,将其葬于山野之中,既无封土堆,又不树立墓碑,后世的圣人用棺椁来替代这种情况 (10 年广东卷)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乃令千户吴玉守之。9.断句和翻译。 (10 分)(2)翻译下面的句子。 (6 分)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翻译: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再)丢失。(10 年山东卷)已而瘗 2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3 分)13、 【参考答案】(2)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各位公卿,一直不被听从信任。注意“数” “以” , “见”表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