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商业信用是以赊销预付形式提供的信用,它的特点主要有:(1)商业信用所贷出的是商品资本,这种信用活动实际上包含了两种行为 :商品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2)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企业,即生产商品的工商企业家;(3)商业信用的基本规模与经济周期变化密切相关,在经济繁荣时期,商业信用规模也会增大;反之,当经济衰落时,商业信用的规模也会缩小。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商品买卖量的限制,生产企业不可能超出自己所拥有的商品量向对方提供商业信用,所以大额的信用需要不可能通过商业信用来满足;(2)商业信用的方向有限制。如采用赊销方式时,只能由
2、原材料生产企业向需要这些原材料的企业提供商业信用,而不能逆向活动。企业的很多信用需要无法通过商业信用得到满足;(3)商业信用的期限也有限制。企业在由对方提供商业信用时,期限一般受企业生产周转时间的限制,期限较短,所以商业信用只能解决短期资金融资的需要。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也决定了商业票据流通的局限性,即商业票据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流通,且每张商业票据的支付金额不同,支付期限也不同,在支付时均受到限制。一名词解释(分) 汇率 商业银行 投资基金 贴现 汇票中央银行的三大职能1、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由国家以法律形式授予货币的发行权,因此也承担起对调节货币供应量、稳定币值的重要责任。独占货币发行权是其最
3、先具有的职能,也是其区别于普通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货币发行权一经国家法律形式授予,中央银行即对保证货币流通的正常与稳定负有责任。2、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并对它们发放贷款,充当最后贷款者;作为全国票据的清算中心,并对所有金融机构负有监督和管理的责任。我国自中国银监会成立以后,由于职能分拆,这一部分职能事实上已划归银监会负责,中国人民银行则主要负责与货币政策紧密相关的那部分监管,具体做法还有待在实践中摸索。3、国家的银行。中央银行是国家货币政策的执行者和干预经济的工具, ,代表国家执行金融政策,代为管理国家财政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主要表现为代理国库,代理发行政
4、府债券,为政府筹集资金,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金融活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纸币和银行券有何不同?1、纸币是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中产生,银行券则是在信用关系中,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中产生。 2、纸币是由国家以政治强制力发行的,往往成为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银行券则由银行通过办理商业票据贴现或发放贷款而投入流通,故能适应商品流通的扩大或紧缩而控制发行。 3、纸币从来就不能兑现,典型的银行券可随时兑换为金属货币。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人民币对国际主要结算货币美元、欧元等的比值上升,而对于大多数出口企业来说,都是以美元结算的,人民币升值就导致到手的货款(美元)所能换取的人民币减少,
5、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利润下降,可能还会导致利润被吞噬,甚至亏损。企业就只能通过提高售价来获取利润,商品就失去了价格优势,竞争力下降,会导致出口下降。而中国是个对出口依赖很严重的国家,出口不行,国内消费能力又不够,就会导致产能过剩,大批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经济进入恶性循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即为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称为“三大法宝”,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
6、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效果: 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 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即使存款准备金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局限性: 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的效果比较强烈,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 存款准备金对各种类别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做的政策规定。
7、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时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效果: 再贴现率的调整可以改变货币供给总量; 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可以起到抑制或扶持的作用,并能够改变资金流向。局限性: 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甚至市场的变化可能违背其政策意愿; 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 再贴现率易于调整,但随时调整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效果:主动性强,它可以按照政策目的主动进行操作; 灵活性高,买卖数量、方向可以灵活控制;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影响范围广。局限性:中央银行必须
8、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要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且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市场上证券种类齐全并达到一定规模;必须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1. 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本大题共 15 分) 1有限法偿 2国家信用 3货币需求 4国际储备 5特别提款权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的研究是从对经济主体的需求动机的研究出发的。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出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为从事日常的交易支付,人们必须持有货币;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持有货币以应付一些未曾预料的紧急支付;投机动机: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收益,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持有货
9、币。在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中,由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均与商品和劳务交易有关,故而称为交易性货币需求( L1)。而由投机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主要用于金融市场的投机,故称为投机性货币需求(L2 )。而货币总需求( L)等于货币的交易需求(L1)与投机需求( L2)之和。对于交易性需求,凯思斯认为它与待交易的商品和劳务有关,若用国民收入(Y)表示这个量,则货币的交易性需求是国民收入的函数,表示为 L1L1 (Y)。而且,收入越多,交易性需求越多,因此,该函数是收人的递增函数。对于投机性需求,凯恩斯认为它主要与货币市场的利率(i)有关,而且利率越低,投机性货币需求越多,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
10、是利率的递减函数,表示为 L2L2 (i)。但是,当利率降至定低点之后,货币需求就会变得无限大,即进入了凯恩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国际收支调节的主要方式一国国际收支如果经常出现失衡而且收支差额较大,特别是发生长期性逆差,必须要进行调节。一般主要有以下调节方式:1.在贸易方面,通过采取经济的、行政的手段,鼓励出口,抑制进口,缩减贸易逆差。比如以财政减税或出口退税方式达到刺激出口的目的。2.调整汇率,在国际收支逆差时,贬低本币汇率,有利于刺激出口,抑制进口,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反之,在国际收支有大量顺差时,则促使本币汇率上浮,以减少出口,增加进口,缩小顺差。3.调整利率,以影响资本的流出入。中央银行
11、提高贴现率,带动市场利率的上升,可以起到吸引资本流入的作用,缓和国际收支逆差;反之,降低利率,则可抑制资本流入,增加资本流出,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4.利用政府信贷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以调节国际收支。政府间信贷可以是短期的,即由两国或数国中央银行签订短期信贷协议,提供短期贷款支持:也可以是事先安排的,即在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签订“互惠信贷协议”,在需要时提供贷款支持。5.实行外汇管理,对外汇收支与汇率实行直接的行政性干预,以改善国际收支。诸如规定外汇收入全部或大部分卖给国家,对外汇支出进行某种限制,等等。外汇风险的表现形式由于国际收支与国内经济有着密切联系,通常在对内经济政策上也需采取相应政策,以
12、间接影响国际收支。例如国内财政和银行实行紧缩政策,压缩社会需求,可以间接影响对外汇支出的需求。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指经济主体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外汇风险的种类: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1.交易汇率风险,运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交易中,经济主体因外汇汇率的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交易风险主要发生在以下几种场合:(1)商品劳务进口和出口交易中的风险。(2)资本输入和输出的风险。(3)外汇银行所持有的外汇头寸的风险。2.折算汇率风险,又称会计风险,指经济主体对资产负债表的会计处理中,将功能货币转换成记账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导致帐面损失的可能性。 功能货币指
13、经济主体与经营活动中流转使用的各种货币。记账货币指在编制综合财务报表时使用的报告货币,通常是本国货币。3.经济汇率风险,又称经营风险,指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通过影响企业的生产销售数量、价格、成本,引起企业未来一定期间收益或现金流量减少的一种潜在损失。如何认识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主要以信贷传导为主,汇率、利率等传导途径为补充,资产价格在传导体制中的地位不显著。也就是说,资产价格渠道的出现并没有显著改变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效果。 我国企业普遍倾向于进入股市募集资金,对其他的资产形式(比如债券)不感冒。但同时从股市上募集的资金并没有用于实体经济,无法形成投资需求 为支持货币
14、政策的有效传导,需要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让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这是改善宏观金融调控效应微观基础的必要手段。进行分配体制改革我们应该缩小地区差距,减少低收入群体的比重,普及金融知识,加大投资工具的宣传力度,提高证券资产在个人金融资产中的比例,从而使资产价格更能有效地传导货币政策。 如何理解储蓄的利率弹性和投资的利率弹性?利率弹性,简单的讲,就是利率变化所带来的储蓄和投资的变化。当利率每变化一个单位,而储蓄或是投资的变化较大时,我们就说这个利率弹性较高,反之利率弹性较低。利率弹性与一国经济体制、状况密切相关。利率弹性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有明显联系。它可分为储蓄利率弹性和投资利
15、率弹性,储蓄利率弹性是利率每增加或降低 1%,储蓄相应增加或减少的系数,它是储蓄曲线的斜率。投资利率弹性是利率每增加或降低 1%,储蓄相应增加或减少的系数。凯恩期理论认为,当利率下降时,人们储蓄的意愿会下降,而投资的意愿将上升,但是当利率下降到一定水平时,投资水平不再上升,这被称为“凯恩斯陷阱”。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本大题共 15 分) 1“ 格雷欣法则” 2消费信用 3基准利率 4国际收支 5特别提款权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采纳了凯恩斯对公众货币需求动机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采用微观经济理论更加深入细致地发展了微观货币需求理论。他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受一下三类因素的因素的影响
16、:1、收入或财富:收入或财富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首要因素。 2、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指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货币的名义报酬率可能等于零,也可能大于零,而其他资产的名义报酬率通常大于零。3、持有货币给人们带来的效用,此效用为流动性,且其大小以及影响其效用的其他因素也是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此外,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特点是强调永恒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影响作用,弱化社会成本变量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将货币视同各种资产中的一种,通过对影响货币需求7 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货币需求函数公式。货币学派强调货币需求与恒久收入和各种非货币性资产的预期回报率等因素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货币需求
17、函数具有稳定性的特点。由于不同国家在经济制度、金融发展水平、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也会有所差别。现阶段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 (1)收入。在市场经济中,各微观经济主体的收入最初都是以货币形式获得的,其支出也都要以货币支付。一般来说,收入提高,说明社会财富增多,支出也会相应扩大,因而需要更多的货币量来满足商品交易。所以,收入与货币需求呈同方向变动关系。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上升,以及经济货币程度的提高,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领域不断扩大,使得我国的货币需求不断增加。(2)价格。从本质上看,货币需求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需要的货币
18、量。在商品和劳务量既定的条件下,价格越高,用于商品和劳务交易的货币需求也必然增多。因此,价格和货币需求,尤其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之间,是同方向变动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由商品价值或供求关系引起的正常物价变动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是相对稳定的。而由通货膨胀造成的非正常物价变动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则极不稳定。建国后我国几次通货膨胀期间都曾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提款抢购、持币待购的行为,造成了这些时期货币需求的超常增长。可见,价格因素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是很大的。(3)利率。由于利率的高低决定了人们持币机会成本的大小,利率越高,持币成本越大,人们就不愿持有货币而愿意购买生息资产以获得高额利息收益,因而人们的货币需求会减少
19、;利率越低,持币成本越小,人们则愿意手持货币而减少了购买生息资产的欲望,货币需求就会增加。利率的变动与货币需求量的变动是反方向的。例如,1988 年全国零售物价指数上升 185,而当时一年定期的储蓄利率则仅为年率 72 ,实际利率为负的状况导致了人们大量挤提存款,抢购商品,货币需求急剧上升。当政府很快采取物价指数保值的储蓄办法之后,实际利率上升挤兑抢购的状况很快得到扭转,储蓄余额又开始上升,货币需求回落。(4)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的转手次数。动态地考察,一定时期的货币总需求就是货币的总流量,而货币总流量是货币平均存量与速度的乘积。在用来交易的商品与劳务总量不变的情况下,
20、货币速度的加快会减少现实的货币需求量。反之,货币速度的减慢则必然增加现实的货币需求量。因此,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呈反方向变动关系。改革以来,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有减缓的趋势,客观上加大了货币需求量。(5)金融资产选择。各种金融资产与货币需求之间有替代性。所以各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安全性、流动性、以及公众的资产多样化选择,对货币需求量的增减都有作用。(6)其他因素。如体制变化,对利润与价格的预期变化、财政收支引起的政府货币需求的变化、信用发展状况、金融服务技术与水平,甚至民族特性、生活习惯等都影响我国的货币需求。1. 简答题(每小题 5 分,本大题共 20 分) 1如何理解现代经济就是信用经济? 3如何防范外汇交易风险? 4简述国际收支失衡对经济的影响。1. 论述题(本大题共 10 分) 试对我国目前的国际储备规模问题进行辨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