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新民间文化传承人保护传承机制廖达凤2012 年第 10 期 文化建设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省题中应有之义。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强调:“要切实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充分挖掘湖北历史文化资源,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宜昌市作为全国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城市,多年来注重加强对民间文化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有效解决了宜昌民间文化普遍面临的“艺人故去、艺术失传”问题,有力促进了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民间文化传承人在保护民间文化资源、传承民间文化技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发展文化产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宜昌市文化不断发展繁荣的中坚力量。一、健全
2、传承人发掘机制,壮大民间文化传承队伍民间文化艺术是活态的精神文化遗产,传承人是其活态载体的重要承载者与传递者。对传承人现状进行系统调查评估,是对民间文化进行有效保护与传承的首要条件。近年来,我们着力建立起民间文化传承人发掘机制,详细整理资料,为更好地保护和扶持民间文化传承人打下了坚实基础。1、调查摸底。为了全面掌握宜昌民间文化生态环境和民间文化艺人整体状况,我市成立了市县两级工作专班。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牵头组成一支 300 名文化工作者参加的民间文化普查队伍,按照“不漏掉一个艺术门类、不漏掉一位民间艺人”的原则,普查员深入全市 900 多个行政村,对 2000 多名民间艺人开展专项普查,搜集
3、整理出民间文化传承人详细资料。枝江市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中心户打造成发掘民间文化人才的“基地”,常年对传承人资料进行“驻点式”搜集整理。西陵区与三峡大学合作,加强对传承人的资料收集、组织申报、科学研究工作。2、评定命名。在市文化局设立民间文化代表性传承人评审考核委员会,具体负责传承人评审命名工作,出台了宜昌市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评选和命名办法,明确了民间文化传承人的申报条件、评审命名程序以及具体要求。评审命名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为民间文化传承人颁发证书,予以表彰。3、登记建档。市政府拨专项经费建立民间文化资源数据库,为全市命名的优秀民间文化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建立个人档案,对传承人的姓名、年龄、家庭
4、住址、艺术特长、艺术成果等进行登记造册,采取录音录像方式对他们传承的文化艺术进行分类采录,现已形成视频素材总量达 12.5T,图片数据 500G,文字材料 2G。经过多年的发掘整理,全市现有314 名民间文化传承人,其中国家级 10 人;2470 名优秀民间艺人;有各类民间文艺表演队400 多支,人员近 2 万人,民间文化保护和传承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二、健全传承人扶持机制,激发民间文化传承热情在发掘整理民间文化传承人资料过程中,针对部分传承人年龄较大、生产生活存在程度不同的困难,宜昌市建立起民间文化传承人扶持机制,对他们进行资助和帮扶。1、政策上给支持。市里制定了民间文化保护、奖励、资助系列政
5、策,政府每年拨专款10 万元,用于保护民间文化资源和扶持传承人。设立了“民间文化高龄传承人扶助金”,定期向 65 岁以上患病的或受到意外伤害的各门类优秀民间艺人发放扶助金。宜都市对被评定为省级以上的传承人每人每年补助 1200 元。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制定了县级领导联系民族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制度,规定副县级以上领导每人联系 2 名以上优秀传承人,近两年来共联系 100 多人(次),并解决民间文化保护经费近 10 万元。2、生活上给照顾。多年来,宜昌市坚持对民间文化传承人在生活上进行关照,为部分生活困难传承人办理了低保,为年龄较大的民间艺人实行免费体检。如为中国民间故事家刘德培办理了保险、按月发放生
6、活费,为“首届世界民间艺术大师”丁开清解决了生产生活上的困难。设立中国民间故事家刘德方养老基金,支持企业出资为刘德方修建住房,每年为刘德方发生活费 1 万元。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将宜昌民间故事家孙家香安排到敬老院养老,夷陵区将原生态“农民兄弟”歌手王爱华、王爱民破格招入区文化馆,为他们解决了事业编制。通过这些有效措施,全市民间文化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较好解决了民间文化传承人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不断提高他们保护传承民间文化的积极性。3、政治上给待遇。宜昌市不仅为优秀民间文化传承人评职称,还在政治上给身份、给待遇。丁开清、王爱华以及“巴山舞之父”覃发池等优秀传承人当选为县市政协委员。随着民间文化传承
7、人的社会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一些传承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多方奔走,使得民间文化得到了更好保护和传承。丁开清当选为宜都市政协委员后,积极向外界推广青林寺谜语,使青林寺谜语村落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引起全国众多学者、专家的广泛关注,部分民俗专家以青林寺谜语为样本,深入研究中国民间谜语。青林寺谜语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健全传承人培养机制,推动民间文化传承有序推动民间文化艺术不断传承,是对民间文化最好地保护。宜昌市为传承人建立传承基地,支持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使得民间文化艺术传承有序、后继有人。1、支持带徒传艺。宜昌市充分尊重民间文化艺术口传心授活态传承规律,设立了
8、“优秀民间艺人奖”、“带徒传艺奖”、“学艺有成奖”。全市已举办 7 次“民间艺术师徒大赛”,对优秀师傅和优秀徒弟给予奖励。近年来,表彰了民间故事传承人刘德方、巴山舞传承人覃发池、宜昌丝竹传承人杨龙洲、南曲传承人覃远新等 20 多名优秀师傅,为他们颁发了奖证、奖牌和奖金。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许多优秀传承人带徒传艺的意愿进一步增强。如撒叶儿嗬传承人张言科建立资丘镇民间文化艺术团,招收 45 名土家子弟,精心传授撒叶儿嗬舞。在师徒共同努力下,撒叶儿嗬舞蹈艺术表现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受到观众的喜爱,目前全市已有 1000 多人会跳撒叶儿嗬舞。2、建立传承基地。依托各县市区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中心和民间文化
9、传承协会的力量,建立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基地。长阳、五峰、枝江、宜都、兴山等 18 家传承基地,为传承人传授技艺提供了传承场所。传承基地分专业、普及和生产三种类型,板凳龙、宜昌堂调等专业型传承基地有学员 5 人,巴山舞、撒叶儿嗬、三音歌、吹打乐等普及型传承基地有学员 20 多人,制茶、纳布鞋、冲菜制作等生产型传承基地有上百人在学习,其中远安“冲菜制作”传承基地有学员 200 多人,五峰“采花毛尖制茶技艺”传承基地有学员 300 多人。3、推进课堂教学。与国家民委、湖北省民宗委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相结合,宜昌市在部分学校开展“民间文艺进校园,民间艺人上讲台”活动,聘请宜昌丝竹、土家打溜子、南曲等国
10、家和省级优秀有代表性的传承人教学,撒叶儿嗬传承人张言科、南曲传承人覃远新、都镇湾故事传承人刘为芬、长阳山歌传承人杨运实、兴山民歌传承人陈家珍等一批优秀传承人走上学校讲台传授技艺。目前全市有 5 个县市区把民间文化纳入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所中专职校把民间文化列入教学内容,有近 5 万名学生会喊山歌、唱南曲、演花鼓戏,学校逐渐成为培养新一代民间艺人的重要载体。四、做到“三个结合”,促进民间文化艺术发展创新宜昌市注重鼓励传承人不断创新艺术表现形式,增强艺术感染力,让他们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1、与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相 结合。 在每年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宜昌
11、市都要举办大规模民间艺术展示活动,传承人将山歌、龙灯、狮子、采莲船、板凳龙、花鼓戏等节目搬上舞台,让更多的群众领略到民间文化的独特艺术魅力。如巴山舞传承人覃发池对巴山舞的动作、音乐、表现形式等进行了革新创造,形成简洁明快、轻松活泼、易学好跳的大众舞蹈,深受群众欢迎。国家体育总局把巴山舞列为广场健身舞向全国推广,目前宜昌每天跳巴山舞的群众达数万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2、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各县市区委宣传部、文明办积极为民间文化传承人提供良好创作环境,引导传承人积极参与星级文明户、文明村、生态文明村镇等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许多优秀传承人用故事、谜语、山歌、楠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12、,倡导农村文明礼仪新风,促进乡风文明,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农村文明和谐程度和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如青林寺谜语村创作出版廉政乡音、计生谜语、青林寺迎奥运谜语集、电力设施谜语等谜语书籍,让青林寺谜语以特有的魅力渗透到各行各业。用廉政谜语教育干部群众,讲计生谜语传播生育文明新风,创作的民兵谜语已成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通俗教材,电力谜语引导居民自觉保护电力设施。3、与发展文化产业相结合。随着宜昌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政府积极牵线搭桥,促成传承人与旅游景区“联姻”。三峡人家风景区邀请王爱华、王爱民兄弟到景区唱山歌,车溪风景区建立毕兹卡民俗表演村,土家山歌传承人王纯成、土家哭嫁传承人蔡佩到景区表演,进一步推动了
13、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有的传承人组建了民间艺术团,长期坚持商业演出,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如覃发池组建的歌舞演出队到全国各地演出 3000 多场,收入过百万元。在传承人的带动下,全市民间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不断创新,部分手工技艺转化为生产力,依托产品走向市场,采花毛尖茶、三峡奇石、步步升布鞋等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2011 年,采花毛尖茶年产值达到 15 亿元,带动五峰及周边地区茶农 10 余万户增加收入,昔日传统制茶手工艺,如今变成富民大产业。宜昌市通过多年对民间文化传承人持续不断地保护、扶持和培养,促进全市民间文化不断发展繁荣,文艺创作队伍活力迸发,文化精品成果丰硕。全市共有 30 件文艺精品获得全国性大奖,有 8 件作品连续 7 届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连续 3 届获全国“群星奖”金奖,两届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奖山花奖;有 145 件文学作品获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长阳、兴山、枝江、秭归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长阳、宜都、当阳、夷陵区、秭归 5 县市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作者系中共宜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