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正确认识人生目的对人生实践的重要作用,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的人生观;端正人生态度,正确把握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正确对待人生环境,协调自我与各方面的关系。【教学重点】人生观理论;大学生的人生目的;对人生环境的理解。【教学难点】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案例分析、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第
2、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第三节 正确对待人生环境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学阶段是人生心理发展的过渡期,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大学生在个人初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接受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理论学习,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是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人生观方面的问题,对于他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1世界观的含义 世界
3、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正是在这个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一等系列看法。因此,世界观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2人生观的含义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意义和目的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不是凭空形成的,它是人们在世界观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影响下,通过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
4、而逐渐产生和形成的。人生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的内容。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因为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具体说人生目的决定一个人持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一个人采取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当然,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也会影响人生目的的实现。 3人的本质1845 年春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出了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
5、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56 页)马克思的这个科学论断,为考察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1845-1846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再次强调:“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73 页)。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第一,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第二,人的本质是由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结成的社会关系
6、形成和决定的。 第三,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 第四,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发展的。 第五,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但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4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人生观如果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1人生目的的内涵 从字源看,甲骨文、小篆中,“目”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
7、其本义是眼睛,作动词是“看”;“的”,箭靶的中心。目的二字合起来,其意思便是:瞄准靶子的中心,有的放矢。后来才被人们引申为行为主体预计达到的行为结果。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2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的作用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古今中外众多创造了辉煌壮丽人生的志士仁人,多在青年时期就确立了正确的人生目的,从而在解决人生的一系列重大课题时,作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前进。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在人的一生当中将会面
8、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将会与各种矛盾进行斗争。在这些困难与挫折面前,人生目的不同将会使人采取不同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目的可以使人无所畏惧、顽强不屈、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勇往直前:而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或是投机钻营、铤而走险,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或是虚度人生、游戏人生、放纵人生,呈现出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或是悲观消沉、看破红尘、厌世轻生,萎靡不振。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业有成者,无不是在其正确的人生目的支配和指引下,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的坎坷,从而成就自己的事业。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不同的人生目的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不
9、同的人生追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价值。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任劳任怨,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把人生价值理解为向社会或他人进行索取,从而在导致在日常生活中以追逐个人私利为目的,忽视国家和集体利益,甚至做出损害国家、社会和集体利益的事情。 总之,人生目的是人生的航标,它指引着人生的航向,决定着人生的根本方向。不同的人生目的,决定了人为什么而活着,以及怎样去生活;也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是光彩耀人还是卑鄙肮脏。高尚伟大的人生目的造就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自觉自愿奋斗奉献的一生。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所谓人生态度,是指
10、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人生态度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总体性和综合性;强烈的价值取向性和明显的实践倾向性等特点。由于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苦乐、生死、祸福、得失、成败等一系列人生矛盾,如何面对这些矛盾、以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处理这些问题,将直接决定一个人人生成功与否。 人生态度的形成既是一定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认知、情感、意志是起着主要作用的三种心理要素。认知是人从环境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现象。情感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包括满意不满意、愉快不愉快、喜爱不喜爱等
11、倾向。意志指人自觉确定目的,有意识地组织、调节行为,并按主观意愿排除障碍和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的意识的能动方面,也是人的主体性的心理表现。 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一方面,人生观决定人生态度。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人生态度对人生观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人如果对事事都显得“无所谓”,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实际上就是缺乏正确的人生观的表现。一个主张“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必然是低俗、庸碌和沉沦的人生观。一个人如果“看破红尘”,满眼只见烦恼、痛苦和荒谬,以悲怨愤懑、心灰意冷的倦怠态度对待生活,其背后必然是消极落后的人
12、生观。与此相反,一个人如果满怀希望和激情,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勇敢坚强地面对困难,不断开拓人生新境界,其背后也一定有一种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作为精神支柱。 2端正人生态度 人生须认真。大学生应以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生,明确生活目标,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中遇到和各种问题。要对自己、对家庭、对国家和社会负责,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 人生当务实。大学生应当遵循客观规律并从人生实际出发来规划自己的人生,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浅尝辄止,否则将一事无成。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人生态度,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13、 人生应乐观。大学生对人生发展的曲折性和规律性要有正确的认识,大学时期是人生特定的成长阶段,面对学习、就业、恋爱等各种实际问题,许多事情都不会总是尽如人意、一切顺心。所以,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要有坚强的承受力,不能消极悲观、畏难退缩,更不能颓废堕落、自暴自弃、甚至轻生。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这是乐观人生态度的深刻写照。 人生要进取。要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要发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在为他人谋福利
14、、为社会作贡献中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在创造中普写自己灿烂的人生。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1树立为人民服务人生观 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发展过程: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经历了一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列宁提出的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再到毛泽东精辟概括的“为人民服务”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 树立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原因: 第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服务的理论。 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恩
15、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第 262 页)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就是为人民谋利益。 1905 年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一文中,在谈到无产上阶级文学为谁服务时说:“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几万上等人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列宁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666 页)从文艺这个侧面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毛泽东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把人生目的精辟地概括为“为人民服务”。1942 年他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
16、,毛泽东说:“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旧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了”。 (毛泽东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86 年,第 532 页)1944 毛泽东发表了著名文章为人民服务,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了集中深刻地阐述。 第二、人的社会属性、人民创造世界历史的决定性作用要求以为人民服务为人生目的。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只有在互相依存、配合、服务过程中,才能以自己的实践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相对独立地存在和发展。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因此,共产党人和一切先进分子,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
17、不脱离群众,把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放在首位、作为行动的出发点。 第三,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倡、实践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的实践表明,以为人民服务为人生目的,代表了一种高尚的人生目的,应该成为我们时代最先进最崇高的精神。 毛泽东说过,只有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越来越多的人具有这种崇高的精神,就会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快更好地向前迈进。为人民服务的本质是对社会作贡献,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人生观的体现。 第四,只有确立为
18、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能辨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人生观的实质,自觉抵制它们的侵蚀。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对人生目的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时刻把人们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力求为人民多做好事.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能以积极心态看待人生的意义,把个人努力与人民的事业结合起来,胸怀远大理想,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不断开拓人生的更高境界。 也许有会认为,为人民服务太空了,不实在,难以有一个明确的践行方式。其实不然,因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以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19、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具有不同的层性: (1)最高层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2)实践层次为整个社会服务。 (3)大学生具体实践方式关心社会、关心学校、关心同学、奉献自我。 2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 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拜金主义人生观是一种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至高目的的人生观。但拜金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形成的。拜金主义人生观将金钱神秘化、神圣化,以追逐和获取金钱作为人生目的和意义的全部,金钱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金钱成为人存在和全部实践活动的目的,人与人之间完全是一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享乐主义人生观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的人生观
20、,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享乐主义人生观与我们当前所提倡的扩大内需、拉动消费,适度与合理消费是不同的。适度与合理消费是必要的、积极的。享乐主义人生观主张无限制的消费,追求纸醉金迷、奢侈浪费、挥霍无度。 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个人主义就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思想。它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个人主义虽然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早期,具有反封建专制的积极意义,但是从 19 世纪开始,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就已经意识到个人主义具有消蚀社会
21、的一面。20 世纪以来,西方思想家对个人主义的批判更是不绝于耳。极端个人主义是个人主义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否认社会和他人的价值,过分强调个人的自由、平等、价值、利益和权利等,甚至不惜采用损人利己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们应旗帜鲜明地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特别是极端个人主义人生观。 以上各种错误人生观都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反映的都是狭隘的阶级利益;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是片面的。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1相关概念 价值是一个涵义广泛的范畴,一般来说,主要指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
22、有划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人生价值三大价值之说。价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每时每刻都会碰到的问题,如做事说话经常要考虑“有没有用”、“有没有利”、“值不值得”,这里的“用”、“利”、“值”就是一种价值判断。我们应从三个方面准确理解“价值”的含义: 第一,它是一个关系范畴,反映了客体属性和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客体本身; 第二,价值客体是指除主体的人之外的其他事物(自然界、社会、作为客体的人); 第三,主体需要是指人的需要,包括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
23、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在关于人生的思考中,回答人生目的即“为什么”的问题,要以人生的价值特性和对于人生的价值评价为根据。一个人自觉地追求着自己认定的人生目的,是因为他对自己选择的生活作了肯定的价值判断,认为这样的生活具有或者能够创造价值。回答人生态度即“怎么样”的问题,同样要以对人生的价值判断为根据。一个人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待生活,处理生活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因为在他看来,这样或那样的生活方式才是有
24、意义的。所以,人生价值在深层次上影响、制约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为人们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提供依据。 2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的区别 首先,在物的价值关系中:主体是人,客体是物,它反映的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在人的价值关系中:主体客体都是人,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其次,在物的价值关系中:价值客体始终是物,主体始终是人,两者是固定不变的,具有单一性。在人的价值关系中:不论是价值客体,还是主体都是人,人既是客体,又是主体,具有双重性。 再次,在物的价值关系中:客体(各种事物)所具有的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它自己不会自动显露,而必须通过主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在人生价值关系中,客体(个人、群体
25、或社会 )满足主体的需要却是由自身完成的,表现为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活动。 最后,在物的价值中:作为客体的物,对主体所具有的效用一般来说是稳定不变的。在人生价值中:人在不同的政治条件、经济条件和精神条件下,人生价值是不同的。 3人生价值在人生观体系中的地位 人生价值是人生观范畴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人生观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一,思考人生目的,即“为什么”的问题, 要以人生的价值特性和对于人生的价值评价为根据。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人生目的,一个人之所以能自觉、执着地追求着他自己认定的人生目的,是因为他对自己选择的生活作了肯定的价值判断,认为这样的生活具有或者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二,
26、思考人生态度,即“怎么样”的问题,也要以对人生的价值判断为根据。在这些困难与挫折面前,有的人无所畏惧、顽强不屈、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勇往直前:有的人则悲观消沉、看破红尘、萎靡不振、虚度人生、游戏人生、放纵人生。这些面对困难与挫折时的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与他们对人生的价值判断有着直接的关系,是因为在他看来,这样或那样的生活方式才是有意义的。 第三,人生价值观在深层次上影响、制约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对人生价值的看法,在整个人生观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人们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提供依据。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影响和制约着人们进行不同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当代大学生只有正确地理解人生价值的内涵,
27、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才能在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创造人生的价值,成就人生的辉煌,为社会和国家作出应有贡献。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1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两者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因为在人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
28、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个人既不单纯是社会和他人的手段,也不单纯就是目的。所以,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就具体表现为: 一方面,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个体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得到了满足即个体自我价值不断实现,才能为社会、他人作出自己的贡献,创造社会价值。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当中,个体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和发展。个体的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使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得到满足,一个人的需要以怎样的方式和多大程度上
29、得到满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即个人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 2人生价值评价标准 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基本尺度是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劳动和贡献的尺度是对人生评价根本尺度的一种具体化,也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一般来说,一个人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越大,他在社会中获得的人生价值的评价就越高。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了真诚奉献。
30、3人生价值的评价 要比较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以下四个坚持: 第一,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每个人的能力是有判别,同时,各人所具备的实现人生价值的各种条件也是有差异的,这就决定了各人对社会贡献的绝对量大小不同。所以,考察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要把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同他的能力以及与发挥自己能力相对应的社会条件联系起来。不能简单地认为能力大的人就实现了人生价值,能力小的人就没有实现人生价值。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任何人只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尽了自己的力量和责任而工作,就应该对其人生价值给予积极、肯定
31、的评价。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 第二,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与进步,社会劳动的内容是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的统一。因此,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仅要看对社会做出的物质贡献,也要看对社会做出的精神贡献。精神贡献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有时是不可估量的。 现在这代人往往注意我们发明了什么,有哪些著作,实际上我们这些人的道德行为对世界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大。(爱因斯坦) 第三,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要正确认识人生
32、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虽然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评价人生价值的主要应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否认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是人创造并由个体组成的,人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个体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得到了满足,才能为社会、他人作出自己的贡献,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第四,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机和效果是相辅相成的,动机引发行为,行为造成效果;效果由行为造成,行为由隐藏其后的动机支配。一般说来,动机善,相应的效果也善;动机恶,效果也恶。但是,动机与效果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某些情况下,善的动机也可能产生恶的效果,恶的动机也可能产生善的效果。所的,在人生价
33、值的评价中,要在坚持动机和效果辩证统一的基础上,即注重其人生实践的最终结果,又要全面考察其具体的人生实践历程。通过联系动机看效果,透过效果察动机,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客观评价一个的人生价值。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1社会条件 第一,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人生价值是在社会实践创造中实现的,一定的社会客观条件对人生价值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在人类历史上,许多有抱负有才能的人之所以未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就是因为缺乏实现人生价值的社会客观条件。在我国当今的社会主义时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巨大成就,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提
34、供了广阔的舞台。大学生应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建立在正确地把握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为我们所提供的良好的条件基础上,努力、充分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二,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现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是人们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我们大学生要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把握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正确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确立与
3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2个人条件 第一,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要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每个人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生理心理条件等方面都会与其他人有一定的差异。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形,某一个具体的价值目标,对这个人来说是恰当的、比较容易实现的,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就未必如此。因此,每一个都应当实事求是地根据自身的条件来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大学时期是一个人自身条件变化较大的阶段,再加上社会经验、人生阅历等方面的局限性,大学往往容易夸大或者低估自身的能力,不切实际地抬高或者贬低自己,从而给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带来意想不到的障碍。因此,客观地认识自己,是确定人生价值目标
36、的重要前提条件。 第二,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是现实人生价值的本领。人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这些条件有些是天生,但绝大多数是可以改变的。所以,个人的主观努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主动地通过学习、锻炼使自己的能力浊断得到加强。大学生可塑性强,正处于增长知识才干的关键时期,我们应抓住这一人生的美好时光,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人生价值终究要通过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来体现,要通过在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展现出来。所以,
37、每一个立志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人都应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埋头实干,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第四,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当代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需要在实践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畏惧劳苦,贪图安逸,坐享其成,最终只能虚度年华。“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始终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具有与客观真理性的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人生价值观,朝着即定的人生价值目标前进,终将有所收获。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社会实践对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意义 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因为美好的人生价值目标
38、要靠行动即社会实践才能化为现实。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人生价值的评价就是对实践及实践结果的评价。人生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人能够自觉地、有意识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所以,当今大学生应努力在实践中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2创造有价值人生走必由之路 第一,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大学生只有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大有作为。才能在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第二
39、,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当今时代,信息传递瞬息万变,知识更新越来越快。这就要求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书本知识,打下坚实的知识功底。另一方面,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这是古往今来许多人成就事业的经验总结。大学生也要努力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求真知。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大学要努力把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并善于在实践中学,只有这样才能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人生价值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
40、与如何对待人生环境有重要关联。所谓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科学对待人生的环境,主要就是要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一)认识自己1.每个人都有身和心两个基本方面。2.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3.了解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二)把握自己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为大学生的人生提供导向,也为其心理活动提供“定位系统”,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基础。
41、同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直接为大学生提供思想和行为的价值标准、程式、规范,能够使同学们在困难的时候看到成绩、看到光明,转逆境为顺境,化阻力为动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能够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为大学生的人生提供导向;也能够直接为大学生提供思想和行为的价值标准、程式、规范,使得同学们在困难的时候看到成绩、看到光明,化逆境为顺境,变困难为动力。因此,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坚定自信心,在积极进取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保持心理健康。 2掌握应对
42、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首先,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有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就能在众多困难和挫折面前,分清轻重缓急、主次先后,通过矛盾分析的方法抓住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各个击破,否则就会焦虑彷徨、手足无措,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前途感到渺茫。其次,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自觉维持自身的身心健康。实践证明,系统学习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大学生,一般都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与保健。最后,也可以通过听心理健康课或讲座,阅读心理卫生方面的书籍,以及寻求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等途径,来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3.合理地调控情绪。情绪对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重要的影响:欢快、兴奋、愉悦等情绪能提高人
43、们学习、工作的效率和生活的质量;而不满、抱怨、悲伤等则会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之中还会消磨自己的意志,甚至降低人的免疫力,易导致心因性疾病的发生。因此,大学生在产生心理困惑时,首先要弄清自己的情绪状态,对不良的情绪和烦恼的心情应及时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地宣泄或转移,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保持自身身心健康。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集体活动可以锻炼大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交际能力。健康的人际交往有利于交往双方的学习进步、个性完善、情绪稳定。参加集体活动一方面可以锻炼大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交际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通过集体活动可以
44、增进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支持解,获得真正的友情。健康的人际交往有利于交往双方的学习进步、个性完善;也可以使同学们获得一个社会支持系统,当遇到个人一时解决不了的心理问题时,可以求助于他人,以帮助自己解决各种问题。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一)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1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与他人打交道,与他人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2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3自觉的维护同学之间的和睦和团结。(二)应坚持的原则1原则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平等待人就是要学会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不能因为家庭、经历、特长、能
45、力等方面的原因而对人差别对待。同时,平等待人要求把自尊和尊重他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每个人都希望在交往过程中得到别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才能换取别人对自己的平等相待。 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诚信历来被视为是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准则。诚信就是要求彼此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来进行交往,重信用、守信义。诚信包含着诚实和守信两方面的意思,“诚”是“信”的内在思想基础,“信”是“诚”的外在表现。 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宽容就是心胸宽广,大度容人,对非原则性的问题不斤斤计较。在与他人交往中,由于性格、经历、文化和修养等差异的存在,因误
46、会、不解和意见分歧而产生人际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就要求遵循宽容的原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求同存异,相互包容。宽容有助于扩大交往空间,也有助于消除人际间的紧张和矛盾。当然,宽容不能趋于怯懦,宽容不等于无原则地一味容忍退让,更不等于拿原则作交易。 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同学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或问题,因此,每一个人既需要帮助别人,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在交往中了解别人的困难,主动地帮助他人,为他人排忧解难,是交往关系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只有学会帮助别人,才能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得到别人的帮助。(三)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正确认识竞争。一般说来
47、,竞争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有助于激发竞争主体的进取心,有助于竞争主体客观地评价自我、扬长避短、展现才华、不断提高,从而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竞争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比如在竞争中经常遭遇失败就可能使人们产生自卑感与挫折感,而在竞争中经常获胜又容易滋长骄傲自大的情绪。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所进行的恶性竞争,既是人际交往的大忌,也是个人品德修养的大忌。正确认识合作。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协作,团结有力量,团结能制胜。社会越发展,人们合作的范围越广大,合作的形式也越多样。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
48、本质上看,二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又增强竞争的实力,正是这种竞争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要鼓励竞争、提倡竞争、保护竞争,同时又要提倡合作,提倡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生的内容是由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构成的,个人与社会不可分离,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一)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人具有个体性,有其特定的思维、行为方式和需要,人总是从自
49、己特有的角度去思考和评价外界事物。人又具有社会性。人是社会的人,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在社会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人的个体性中蕴含着社会性。人以个体的形式存在,但他又不是绝对独立的,如在生物本能上,人需要在社会中得到生命生存和延续的条件;在自身价值的实现上,也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与方法。人的这种社会性,意味着人必须经过充分的社会化的洗礼,使个体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才能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基本条件。 (二)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有维持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但是这种需要深深地打上社会历史的印记,成为一种社会性的需要。个人需要不纯粹是个人的,它或多或少是社会需要的反映,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人的需要的满足,都只能借助于社会,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来实现。社会需要也不是脱离个人需要独立存在的,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因此,孤立地考虑个人需要,不联系社会需要来考虑个人需要,将使个人需要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导致个人欲望、个人需要的无限膨胀,最终不仅不能使个人需要得到满足,甚至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