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二规思考题-2016.8.24.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2869952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规思考题-2016.8.2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二规思考题-2016.8.2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二规思考题-2016.8.2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二规思考题-2016.8.2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二规思考题-2016.8.2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二规思考题第一课 1、若想迅速成就圣天与世德这两种功德,唯一的方法是什么?你做到了多少?诸佛菩萨和护法神的加持(圣天) ,世间天尊和世间美德(世德) 。要想在自相续迅速获得这两种美德,首先在善知识面前听闻这些教言,然后如理如法地反复抉择思维,认真思考之后,对论中所讲的稳重、智慧、信心等十种道理生起深信不疑的定解,进而在实际行动中身体力行,真正将这些教义落在实处。各位一定要重视这部论典,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希望自己变成一个好修行人,之所以无法做到,所作所为不成功、不顺利,就是没有得到护法神和天尊的加持。比如有些人家庭不和、工作受挫、生活不快乐,有些修行人的人格不稳重、心态不调整、身体不舒服、经常

2、遭受谣言的攻击,这些一方面是无始以来的业力现前,另一方面就是自己人格太坏,护法神和非人都不愿意保护。倘若得到他们的保护,做什么都会一帆风顺,心情舒畅快乐,修行没有任何障碍,家庭工作也会非常圆满。而获得保护的前提是什么?就是要具备这两种美德。2、有些人认为:“上上的功德包括下下,只要好好地修持佛法,世间上的高尚品格自然就会具足。 ”这种想法对吗?请以比喻具体说明。所谓出世间佛法的高深境界,一定要建立在世间人规的基础上,倘若连最基本的善良人格都没有,佛法是根本谈不上的。六祖也讲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所以,佛法的证悟离不开高尚人格,若抛弃世规而想希求无上菩提,就像

3、寻求龟毛兔角一样不现实。世法既然是佛法的根本,若没有世间的高尚行为,就不可能拥有出离心、菩提心,也不可能有神通神变。 “如无树根即无茎” , “或如无福即无财” 若连世间好人都做不到,佛法中不可思议的境界,在相续中也不可能出现。 因此,佛法的根本就是世间人格,想获得出世间成就,首先在世间中要变成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好人。3、一个人的好坏是由什么来决定的?为什么?好人和坏人,主要取决于自己的行为。假设有个人特别坏,即使给他一个响亮的称呼,由于他自己恶习不改,经常作恶多端,下场肯定非常悲惨。反之,倘若一个人行为高尚、智慧超群、道德圆满,世间上的地位财富也会唾手可得。这部论典再再强调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4、依靠别人是非常困难的,佛陀为什么说自己是自己的怙主,原因就在这里。4、有些人不用劳作,就能获得无尽财富;有些人非常努力,却一贫如洗,这是什么原因所致?了知此理后,我们应该怎么做?由于业力的不同,有些人不需要奔波劳作,自然就能获得无尽财富;有些人虽然精勤不息,并为此费尽心机、绞尽脑汁,但因为前世未积累善根,不但无法金玉满堂,反而经常遭受违缘,被病魔缠绕,苦不堪言。这些归根到底,都是由自己的道德品质所致。认真学习二规教言论 ,认清做人的方向,做一个有利他心的高尚人,认真观察自己的相续,行持真正的佛规和人规,精进修行。第二课 5、有些人拼命地追求美名,却始终也得不到,这是为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因

5、为自己往昔积累的福报不够,再加上今生的行为不如法,有了这两种原因之后,所求的一切不能如愿以偿,中间常有泼冷水造违缘的情况。犹如汉茶过滤器,通过滤网之后,茶的精华全部漏光,只剩下一些渣滓和不清净的叶子。凡夫人从懂事开始,各个为了追求美名而四处奔走。美名虽然是人们极其向往的,但如果自己没有福报和功德,再怎么样拼命追求,也像孩童追逐彩虹一样,越追越遥远。自己没有德行的话,即使拥有地位名声,德不配位也不见得是好事。6、什么样的人是诸天护法所厌离的?你具备几条?1) 忘恩负义之徒,对别人的深恩厚德不但不报答,反而嗤之以鼻,连基本的人格都没有。2) 做事情寡廉鲜耻,并轻视因果,说话不可靠,经常信口开河。3

6、) 利害颠倒,不知道谁是恩人、谁是仇人,对恩人不但不报恩,反而平常视之,而仇人经常危害自己,却天天帮助他。如果有能力,把供养的天尊都当仆人来役使,而一旦势力消尽,即便是怨恨的仇敌,也视之如根本上师般恭敬。4) 对具功德的上师三宝等对境,一点恭敬心都没有,信心也非常微弱;平时为人处事非常差,经常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做事情的时候也虎头蛇尾,开头和结尾截然不同。7、如果自己遇到诸多不顺,是该怨天尤人,还是应自我检讨为什么?当然是自我检讨。在做事情的过程中,遇到一些不顺,心里产生厌烦,情绪波动也情有可原,但不管怎么样,你毕竟已经发愿做这件事,一定要圆圆满满、善始善终。也只有这样,自己才算是好

7、人,有了好人的基础,所有的护法神才会时刻护佑你,让你做事情事半功倍。第三课 8、有些人交很多钱让寺院念经,也求了很多护法神,但他的生意还不顺利,是三宝没有加持吗?为什么?其实这不能怪别人,而应该怪自己,因为自己太坏了,交多少钱念经也不管用。诸佛菩萨肯定有加持,护法圣尊肯定有力量,但自己是什么样呢?以自私自利的发心来念经,除了自己以外谁都不顾,甚至为了自己害别人,连最基本的人格都没有,怎么会顺利呢?天尊、护法神在诸佛菩萨和上师面前发过誓,不帮助你这样的人!求多少天尊也得不到利益。以前的高僧大德们,凡事皆以因果为标准,如理如法地行持,为了众生发菩提心,他们不用天天给自己念经,事业也非常圆满、顺利、

8、成功。9、怎么样才能获得名声地位、圆满财富?如果别人拥有这些,你是什么心态?一个人若具足世间和出世间的智慧,拥有前世所积累的福报。做人品性格很好、行为如法,名声地位财富自然会圆满。有些人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见到别人财富圆满、有名声地位、闻思智慧不错,心里实在是不平衡,就到处造谣诽谤,摧毁了自己的今生来世,对此妒心强烈之人,依怙神众也无力护持。作为凡夫人,自相续中一点烦恼也没有,这是不可能的,然而一旦生起嫉妒,要马上意识到并励力忏悔,倘若任其泛滥,造业是非常可怕的。10、什么样的人令诸天护法欢喜,恒时赐予保护?1) 若能做到表里一致、言行一致。2) 知恩报恩、深信因果。3) 敢于承当、无所畏惧,

9、恩怨分明。4) 誓言坚定、拥有智慧。11、平时若没有时间供护法,护法神是否会不高兴,以后不再保护你了?请说明理由。绝对不会!只要你人做得很好,凭良心和道德做事,即使你忘了或者没时间供养,智慧护法神也不会惩罚你的。反而由于你的智慧福德十分圆满,他会一直跟随在你身边,恒时赐予保护。12、沙门四法中说对怨敌不能报仇,此处却让我们学会恩怨分明,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从学佛的角度来讲,对怨敌不能报仇,沙门四法中有明确规定,但这里两个概念不能混在一起。因为有些人好像石头一样,对别人的打骂与损益毫不在乎,别人和自己分不清楚,亲人和怨敌分不清楚,成天迷迷糊糊的,自认为菩提心修得不错,但实际并不是这么一回事。第

10、四课 13、护法神的住处是哪里?怎样做才能得到他们的帮助和庇护?为什么?一切护法神居住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身心。若要得到护法神的保护,行为必须如法稳重、誓言坚定。如果我们所作所为非常如法,起心动念也非常清净,经常想到善法、因果、利益众生,护法神自然十分高兴。所以,我们应扫除贪嗔痴、嫉妒、骄傲等不清净的念头,以及表里不一等不如法的行为,陈设慈悲心、誓言坚定等善法的供品,如此护法神必定恒常庇护,随时不离左右。14、若想求福报、求平安,我们应当如何行持?世间上无数的人不断追求福报,想获得名声、地位、财富,但没有一定因缘是得不到的。因为福德的善妙之树,永远扎根于高尚行为的泥土中,这是它生存的唯一环境。求

11、福报、求平安的人,应经常处于高尚的心行中,若能如此,福分也会不求自来。否则,若为了名声财富不择手段,也许依靠前世未消尽的福分,暂时会得到一点点安乐,但这个享完之后,生生世世都会处于痛苦之中。15、现在世界人口越来越多,但佛经中说人身难得,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佛陀是说暇满人身难得,并没有说造恶的人身难得。米拉日巴尊者曾对猎人启 巴说:本来佛说暇满人身珍贵难得,但看见像你这样的人,便会觉得人身很容易得到。因为这种人身跟恶趣的身体无有差别,并没有什么可珍贵的。16、归纳而言,本论的内容分哪几个方面?请以比喻说明。正士高尚行为者,树根妙慧与稳重,树茎有愧不放逸,树枝正直誓坚定,树叶知恩为利他,树花信

12、心发放施,树果安乐及声誉,此等缺一不可也。17、智者与愚者的区别是什么?你属于哪一种?智者,取舍任何事情时,首先都会做详细的观察,倘若自己智慧不够,就去征求别人的意见。那些损害名誉、倒霉失败的事,大多是由于当事人没有智慧、愚昧无知,有些虽然有一点智慧,但没有经过详细观察所致。这就是智者与愚者的区别,如格言宝藏论云:“必定发生之事前,对此研究则分清,智者愚者之差别,事后观察即愚者。 ”18、作为一个修行人,需要了解国际时事、政治局势、各地风俗等吗?为什么?不管是居士也好、出家人也好,对于世间的好坏善恶、国家的重大决策、国际的政治变动,应该适当做一些了解,这对修行和人格培养也很有帮助。作为一个有智

13、慧的人,无论对好事、坏事,都应该有所了解。就像上师如意宝,不说出世间的超越智慧,即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众生的心态行为、各地的传统习俗,他老人家也都了如指掌。每到一个地方,必先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该地的风土人情。如果控制不了自己,那还是尽早放弃好。但一般来讲,我们最好能关注一些国内外时事,这样一来,眼光会越来越开阔,心胸也会越来越广大。因此,对有智慧的人来讲,应当学着去了解整个世界。19、具备什么样的功德,才可以称为真正的人?人的标准是什么样呢?心胸犹如虚空般宽广,别人诽谤你也好、赞叹你也好,什么都可以容受,对痛苦和快乐不会斤斤计较。遇到自他的痛苦,不会特别伤心;遇到自他的快乐,也不会过分欢喜。什

14、么事情都想得开、放得下,同时具有广大的见识,这才是列入了人的行列。有些人刚开始学佛,哪怕做了一个好梦,第二天就兴奋得吃不下饭,到处宣传:“我昨天做好梦了,好大一片光啊!”但若遇到一点点违缘,他又痛苦得要死要活。可是若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修行中出现什么样的觉受、验相,他都不会特别执著了,只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什么苦乐都能接受,这才是真正的一个人。第五课 20、智者遇到问题时会怎么样处理?这跟愚者有什么区别?你属于哪一种?具足辨别是非的智慧后,应通过智慧来详细观察,大多数问题可凭自己的智慧来抉择,但有些问题若搞不清楚,可虚心向他人讨教,或者把问题敞开来探讨,才可以得到准确无误的答案。除了向智者讨教外

15、,还应阅读智者所造的论典。阅读智者论典的同时,还要想一下智者与愚者之间的差别。 格言宝藏论中专门有一品讲智者与愚者:无论说话、做事、发愿、修行,智者均以智慧摄持,而愚者则以愚痴来指导。21、若欲令社会风气日益高尚,什么才是最好的方法? 智慧非常重要,没有智慧的愚者相当可怜。现在有些人特别想学佛法,但什么都不懂,不知道从何入手。所以,我们要想尽办法提高大家的佛学水平,水平提高了以后,不用特意地去提醒,行为上也会如理如法。向智者请教、阅读智者的论典,自己的智慧就会越来越增上,如此一来,行为也会随之越来越如法。即便原来是妓女、屠夫等下等人,通过学习智者的行为,也有机会变成了不起的大德。22、既然我们

16、最爱的是自己,怎么做才是对自己最负责任?为什么?增长智慧,学习对今生来世有利的知识,思维哪些是过失、哪些是功德,对过失尽量去克制,对功德尽量去增上。我们学习大乘佛法的人,应该对自己的未来有所打算。几十年浑浑噩噩的,一下子就晃过去了。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态度,假如人生没有方向、没有目标,这样跟禽兽有什么差别?23、若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将会导致什么后果?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点?若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便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屡犯不止,如此重蹈覆辙之人,会把以前所积累的功德全部灭尽。世人很难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浑浑噩噩过了几十年,却从来没有发现过。现在依靠善知识的引导,今后当以正知正念观察自己,一旦发现自

17、己的错误,马上要加以改正。如果永远一直错下去,那就无药可救了。看清哪些是功德、哪些是过失?了知这两个问题非常重要,若不知道这一点,对功德就没有向往之心,对过失也不会有排斥之心,没有这两者的话,则不可能懂得取舍。作为一个人,最主要的是渴求好的方面,制止不好的方面。如果实在是前世业力现前,今生中对治力薄弱而犯了错,至少也要有种惭愧心,这样才不至于屡教不改。24、如果想获得自己的利益,应当如何行持?你今后有什么打算?众生都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很多人对怎样获得自利并不是特别明白,通过上面的学习,作者在此总结道:凡欲求自利者,必须恒时精进地断除自己的过失,增长自己的功德。作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殊胜的发心

18、,不能生活在自私狭隘之中。但仅仅有了发心也不够,还应具备智慧,希求功德、断除过失。必须欢喜依止具有智慧、人格稳重的善知识,同时多翻阅高僧大德们的论典。25、打开智慧有哪两种途径?你平时是怎么做的?打开智慧有两种途径,一是长期依止善知识,哪怕每天听一堂课,也要坚持下去。如果没有这种机会,那就采取第二种方案看智者们撰著的、对今生来世有帮助的论典,不要整天看凡夫人凭分别念写的文章。只有这样,你的功德才会像上弦月一样日益增上。26、什么是稳重的士夫?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稳重的士夫呢?这种人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公平正直,处理任何事情都能确保客观公正;二是值得信任,不管交待委托什么事情,他永远都不会欺惑。 (

19、就像在一个公司或团体里,通常会让稳重的人当出纳,让他管钱肯定放心,而不稳重的人,不敢随便把钱交到他手里!)第六课 27、请以比喻说明稳重的功德和不稳重的过失。稳重者:通过智慧认定自己的所行之道后哪怕舍弃生命也不退失信心,并对信赖自己的人始终坦诚相待、从不欺惑,这种人可谓稳重者,在人中是最殊胜的。稳重的功德:身体:若身体稳重如狮子,则不会受到他人的随意欺辱,且具备大威严,令大家都害怕。语言:语言稳重者,说话就像仙人的谛实语,一般不会随意开口,一开口就是真实语,没有狡诈欺诳的成分,人们听后也会非常信任、欢喜。性情:性情稳重的人就像如意宝一样,依靠他的证悟和智慧,能给当地众生降临所欲求的东西,满足自

20、他的一切愿望。不稳重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根据自己的情况,说话变来变去,做事也是此起彼伏,一旦遇到更好的对境,就把原来所承诺的全部抛之脑后,这种人就叫不稳重者。不稳重者的过失:身体:身体不稳重者,就像是掉了双角的牦牛,一定会遭受众人欺侮。语言:语言不庄重者,说起话来语无伦次、喋喋不休,就像乌鸦一样,会招来很多人的憎恨。性情:性格不稳重的人,就像秋风中的落叶般飘浮不定。今天想学这个,明天又想学那个,最后自己也不知该学什么,始终没有一个定准。28、什么才是有愧者?在家人和出家人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有愧者:就是对世间极为下劣之事,生起极大的忧愁和厌烦之心。始终有正知正念,知道某些行为当做、某些行为不当

21、做,这就是所谓的有愧者。在家人:对世间上不如法的行为兴趣索然。出家人:非常不愿意违越戒律。29、为什么说无愧者比裸体奔跑者还值得羞耻?裸体奔跑者,等他心里满足了,再穿上衣服作严饰,那也没有问题。但一个人若做了无愧之事,例如出家人破戒,在家人偷盗、忤逆父母、伤害道友,那即使他天天沐浴,也洗不掉心灵深处的垢染,大家知道他的事情后,都会默默地讥笑他。或者有些人杀了父母,偷了内部人的财物,那在别人心目中,他永远都是坏人,纵然穿的衣服再华丽高贵,身上的装饰再价值连城,也无法改变别人的歧视,他的头在众人中永远都抬不起来。30、这节课讲了哪些是无愧者?你具备几种?1) 对利济自己的恩人不知报恩。2) 对作害

22、的仇人没有追踪。3) 不论做什么事都一片茫然。4) 受到恶语中伤毫不顾忌。5) 不愿听从对自己有利的语言。6) 对善妙的德行不希求。7) 随便泄露秘密。8) 令信赖自己的人心灰意冷。9) 对别人的认可和尊重一律不在乎。10) 对诸佛的教言、传统文化不生欢喜心,不愿依止善知识。11) 和恶劣愚蠢的人为友,同流合污。第七课31、无愧者还有哪几种?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多吗?请用你周围的事例进行说明。1) 不知取舍,没有准则。白天做没有意义的事,如喝酒、赌博、看戏,晚上唯作不净行。2) 在无有任何实义的吃喝中耗尽珍贵的时日,同时也造下了对来世不利的各种恶业,但他们还不知道惭愧。3) 见到了圣者的教典或大

23、德的正规,但既不生起欢喜心,也不产生追求心。32、请以比喻说明,什么叫做不放逸?不放逸,就是做任何事情都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心,对心里的起心动念经常观察,对身体的所作所为也经常观察,会不会令来世堕入恶趣、会不会染污自己的相续,时时以正知正念提醒自己,万万不能放纵三门。这就是真正的不放逸者。33、世间人从小到老是如何被放逸所迷惑的?你也是这样的吗?在童年时,整天喜欢各种玩具,把它当作实有财产,不分昼夜一直耽著,为此不知哭过多少回。到了成年时,为了钱财和亲友,始终被贪嗔等烦恼所逼迫,遇到讨厌的敌人就恨之入骨,遇到可爱的朋友就恋恋不舍,为感情流了无数眼泪。到了老年,最重视的,就是自己能活多少年,

24、身体是不是很健康,走路会不会摔倒,对身心的衰败非常重视。世间的众生非常可怜,完全被放逸迷住而不自察,短暂的一生就这样度过了:年少时喜欢游戏,成年时迷恋感情,老年时执著身心,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一辈子根本没有做过。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没有正知正念,放逸自己的身心。34、地位高贵、名声远大的人,是否值得我们羡慕?为什么?不一定值得我们羡慕。虽然地位崇高、名声盖世、富可敌国,经常坐在宝座上,拥有宝伞经幡,生活在掌声与鲜花当中,但若行为放荡不羁,一刹那就会堕入特别可怕的险地。世间上的人在拥有名声地位时,各方面应该值得注意。因为若自己行为不如法,很快就变成特别可怜的人。而出世间的修行人,尤其是在座的出家人

25、,更应珍惜眼前的时光。你们现在的生活非常非常快乐,有吃、有穿,有修行的机会,又有空闲的时间,此时若不加注意,短时间内就会变成非常可怜的人,那个时候即使你想恢复,可能永远也没有机会了。人在拥有快乐幸福时,通常都不发觉,一旦失去了才后悔莫及。因此,大家白天晚上要时时观察,看自己算不算一个修行人?35、我们为什么应当思维来世?世间中的财产,如闪电般转瞬即逝。而四大和合的身体,就像水泡一样不稳固,年轻变成衰老、生病变成死亡都是轻而易举,一切皆为无常的本性。我等陷于病魔等违缘的围困中,活在世上的机会少之又少,犹如风中残烛,没有任何可依靠处,不管亲人朋友、财产身体,一切的一切如同梦幻中的生活。既然如此,为

26、什么不思维一下自己的来世,依然放逸安心度日呢?对自己的来世不考虑,从不思维积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天天在放逸中度过虚度宝贵的时光,没有为众生和自己做有利的事情,这是非常可耻的!第八课36、请以比喻说明怎样才能了知一个人的贤劣?你以前是如何判断的?时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有通过长期的交流和观察,才能 判断此人的好坏善劣。方法:货物通过秤量即可知其轻重,同样,以二规来衡量众人的功德时,方可知其贤劣。自己之前的判断:自以为是的一个善恶标准及感情亲疏。37、愚者和智者每日的所作所为有什么差别? 愚者:生时无人知,死时无人问。虚度一生,碌碌无为。不仅对众生无半点利益,也不发愿修行,为来世准备。对

27、无聊的琐事永远抱有极大兴趣,对有意义的事情却从不染指。智者:每天将时间和精力用于修行佛法、积累功德。每天都在行持法、财、欲、解脱四大圆满功德,从来没有间断过。精通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道理。38、名词解释:圆满四德 无义者 失义者“圆满四德” ,即法、财、欲、解脱四种圆满。法圆满,指修持大乘或小乘佛法;财圆满,指即生中行持有漏善法,积累信心、智慧、持戒等圣者七财;欲圆满,指获得人天福报,或通过禅定得到欲天之善趣果位;解脱圆满,指暂时得到人天福报,究竟获得声缘罗汉、佛菩萨的出世间解脱。“无义者”平时所做的事情不但无有意义,反而造作恶业,如偷盗、邪淫,做妓女、做屠夫、做渔夫,以此毁坏了自己的今生来世。

28、这是以放逸导致的,没有正知正念、不知取舍,所以变成了无义者。“失义者” ,指业际颠倒的人,本来自己很有良知、很有正见,后来遇到恶知识,与无正知正见的人同流合污,以致毁坏戒律、毁坏闻思,一切善法功德消失殆尽。这种人同样也是放逸所致,因为整天耽著没有意义的事情,最后导致了这种后果。39、在本节课中,作者讲了放逸者的哪些法相?你具备几种?1) 聪明变成邪见之因、堕落之因,看起来很聪明,啥都懂,却做一些不如法的行为。2) 表面上看来心胸宽广、肚量很大,其实他的人格太差,性情松散懒惰,对什么都无所谓。3) 孤陋寡闻,没有广闻博学的知识,可是做起事来非常急躁, ,心急得不得了。4) 没有发起布施之心,也没

29、有达到一地菩萨布施圆满的境界,但因为不擅于管理自己或三宝的财物,随随便便浪费。5) 本来没有看破一切,但表面上好像证悟了现空双运的境界一样,什么都不执著。6) 悲心并没有究竟,却任敌人恣意妄行。7) 经常将自己的贪心、嗔心及习气毛病,在众人面前暴露无遗。第九课40、放逸者还有什么特点?为了避免这些过失,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1) 没有证悟空性,通达万法,行为上就开始肆无忌惮,给别人也一直如是宣扬。2) 未生起出离心,只是因为性格孤僻,跟谁都合不拢,不管是亲友还是其他人,全部视为怨敌来对待,以致谁都不愿跟他接触。我们怎么做:1) 平时做任何一件事情时,不管是学佛也好,做世间法也好,应该用自己的智慧

30、来仔细观察。2) 做什么事情都要掌握分寸,不能极端。一定要谨慎护持身口意的诸般威仪。3) 无欺的如来圣教、具相善知识的教导,还有自己的清净心。这三个条件不可缺少,自己的所作所为以这三条标准线来定位,这对每个人来讲非常重要。4) 对世间人以分别念编撰的书籍、宣传品,也不要特别有兴趣,否则会逐渐染污相续的。41、什么叫正直,什么叫狡诈?二者在发心、行为、结果上有何差别?你属于哪一种?正直:以三宝或良心作证,遇到事情时既不偏向自己,也不偏向他人,无论对方高低贵贱,是领导抑或乞丐,只要符合客观事实,就当仁不让地站在那一边。这样的人如黄金般难得,正直的行为能令他趋往天人之道。狡诈: 而有些人特别虚伪,口

31、是心非、阳奉阴违,这种狡诈的行为是邪魔之道。而趋入魔道之人,只会越来越堕于黑暗,感受无尽的痛苦。在郑重取舍苦乐的过程中,自己应该站在别人的位置上,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如果自己要快乐、不要痛苦,喜欢吃好的、睡好的,想获得快乐、名声、地位,那别人也是一模一样,自己理应体谅别人、理解别人,这样才是正直的人。而狡诈者只是一味地想着自己,对别人的生命、别人的快乐一点也不在乎。42、狡诈者具备哪些法相?与狡诈者交往将有什么危害?1) 不赞叹贤者,不批评劣者,忘恩负义,漠视慈爱。2) 做事不总结反省,行为是否如法也不观察,整天迷迷糊糊,虚度一生。危害:1) 而与狡诈者结为亲友的话,对他有利的时候,他可能会帮

32、助你,但是若触犯到他的利益,他绝对不会帮你,甚至即使你帮过他,他此时也会恩将仇报,反而加害你。2) 而狡诈者交友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表面上对你很关心,实际上抱有私人目的,虽然暂时予以慈爱,但最终会成怨仇。43、有人说:“当今社会上,狡诈者特别吃得开,行为正直的人往往会吃亏,所以应该学狡诈者。 ”对此你怎么认为?为什么?狡诈者而狡诈者交友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表面上对你很关心,实际上抱有私人目的,对他有利的时候,他可能会帮助你,但是若触犯到他的利益,他绝对不会帮你,甚至即使你帮过他,他此时也会恩将仇报,反而加害你。他们暂时可能吃得开,但时间久了,待人们看清他们的真面目,终会远离他们。而正直,在

33、一切功德中是最殊胜的。谁若具足正直的美德,他的修行、做人等很多事情都会圆满;谁不具足的话,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 。当然,这种困难并不是一般的困难,而是指良心上的谴责,这是无法弥补的。反之,自己良心上若过得去,那别人说什么也无所谓。第十课44、誓言坚定的人具备哪些特点?这样会有什么利益?明白此理之后,你以后有什么打算?特点:对自己在别人面前所承诺的事情,永远也不会改变,立下的誓言非常坚定。宁可舍弃生命也不违越誓言。利益:誓言坚定的人,可以获得一切快乐利益、财富名声,由于说的话具有可信度,众人也会信任他。打算:学这些教言,真正变成了一个非常好的人,而且有了这些功德,佛法功德也会逐渐增上的。表面意

34、思虽然简单,但做到并不是那么容易。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尽量不要违背誓言,当然作为凡夫人,今天想这个,明天想那个,心态不一定很稳固,但若通过一些教育,依靠自己对上师三宝的信心,在想要违背承诺时,立即用上师的教言来提醒自己,认识到这种行为值得惭愧,如是经常纠正自己的习气,久而久之,一定会坚定誓言的。45、有些人说话见风使舵,根据不同的场合变来变去,这将导致什么过患?这种人的修行会成功吗?为什么?过患:对于这种人,护持白法的天人均会远离,人们也不愿意与他接触,最后他自己孤苦伶仃,就像枯树一样无有凉荫,再努力也不会得到财富名声。不会!修行的取舍方法必须搞懂。如果没有搞懂,表面上看来誓言不坚定没有太大关

35、系,但它对解脱生死轮回所起的作用非常大。46、劣者与智者在守护誓言方面有何差别?我们在承诺一件事情时,应当遵守什么原则?差别:劣者对自己的生命特别重视,而智者认为生命不过是生死流转中的暂时一站,这不是很重要,一个人受到良心谴责,违背自己所承诺的誓言,才是值得惭愧的。劣者今天发一个誓言,明天就彻底违背,看到这种情景,智者没有一个不为他惋惜的,觉得这种人非常可怜,随意舍弃誓言是非常可耻的事情。智者宁可舍弃最宝贵的生命,生生世世也不愿背弃自己的誓言。原则:1) 大家在坚守誓言时,首先不要轻易承诺。承诺之前先应通过智慧来详细观察,如果实在办不了,即便是上师吩咐你,你也不要承诺。2) 一旦承诺下来,就千

36、万不要改来改去,否则会失去自己的良知,在别人看来,你也是一点可信度都没有。47、为什么说不懂知恩图报的人,名义上为人,但实则为鬼?忘恩负义的人迟早都会遭殃,佛教中也经常强调,做人千万不能利害颠倒,否则对今生来世都不会有好处。麦彭仁波切在此也讲了,这种人根本不是人,而是特别可怕的魔鬼。大家最好不要变成这样,看见别人利害颠倒时,也要尽量地帮助他。颠倒饶益和损害的人,名义上为人,但实则为鬼。他们对帮自己的人怒目相视、百般陷害,而对害自己的人,规规矩矩、恭恭敬敬。当然,如果他的菩提心像释迦牟尼佛因地时那样,达到了亲怨平等的境界,那倒是可以,但很多人绝不是这样。这种利害颠倒的人,表面上长相是人,名称也叫

37、人,但实际上是恶魔,如果我们行为上随顺他,今生来世的一切善德都会摧毁,故而没有任何人愿意见到他。第十一课48、为什么说忘恩负义的人,绝不会有稳重、智慧等其他功德?具体而言,有智慧的人,不可能不知恩图报;若有稳重的功德,行为非常可靠,别人帮助他,肯定也会知恩报恩;有惭愧心的话,不报恩德也不行,必然会遭到良心的谴责;不放逸的人懂得羞耻,而不报恩德会招来众人讥讽;如果人公平正直,一定会恩怨分明,别人对自己好的话,定会想方设法报答所以,一个人若不懂得报恩德,那么其他功德也不具足。49、希求自利者和希求他利者,其结果会有哪些差别?恒常自私自利的人,初时因为偶尔的机会,可能会获得比较高的地位,但以后定会趋

38、向衰落,就像陡山泻水一样势不可挡。如果自私自利特别严重,那迟早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犯错误。愚笨的人只贪图自利,始终都是为自己而精勤谋利,可是这样的话,不要说众生的利益,连自己的利益也很难成办。持之以恒精进利他的人,最初可能种姓卑劣、没有智慧、受人蔑视,但因为具有珍贵的利他心,日后定会升至高位,犹如苍龙腾于空中。其实,如果所作所为都是利益他众,那么自己的事情也会间接圆满的。50、若欲获得广大自利,最好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若想即生获得财产名声,闻思修行非常圆满,来世获得不同程度的解脱果位,成办如是广大自利,最好的方法就是精勤利益一切众生,这也是六度四摄中的四摄法,是过去、现在、未来十方诸佛菩萨所赞

39、叹的殊胜妙道。大乘论典中再三告诫,一切痛苦的来源,就是为自己;一切快乐的来源,就是为众生。所以,大家应当多训练舍弃自己、帮助他人,这样一来,自己的利益也能日臻圆满。51、什么叫做四谛?佛陀在初转法轮时,如何通过因缘、本体、果位三方面来宣说四谛的?四谛法门乃第一转法轮的教义,佛陀在经典中是通过因缘、本体、果位三方面来宣说的。1、因缘方面:明白此乃苦谛,此乃集谛,此乃灭谛,此乃道谛;2、本体方面:了知苦谛,断除集谛,依止道谛,现前灭谛;3、果位方面:了知苦谛无所了知,断除集谛无所断除,依止道谛无所依止,现前灭谛无所现前。苦谛,是指器情世界的一切万法,其本体皆由三大痛苦所摄;集谛,指这些痛苦的来源是

40、业和烦恼,众生以善恶业而流转轮回,贪嗔痴等八万四千烦恼与业形成结生的关系;灭谛,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是通过五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 遣除相续中所有垢染的离戏部分,二是真如法界的清净部分。道谛,有些论师说真正的道谛是见道和修道,而我们自宗认为五道都可以安立为道谛;这样的四谛,包括在因果两个方面,或者轮涅两个方面,轮回的因和果分别是集谛和苦谛,涅槃的因和果分别是道谛和灭谛。52、请具体说明真正的信心是什么样的?你具有这种信心吗?若对佛法僧三宝、苦集灭道四谛与无欺的因果规律,生起稳固的信解,这就是信心。真正的信心,是对三宝有信心、对四谛有信心、对因果有信心。比如释迦牟尼佛是无比尊贵的

41、佛宝,他的教法和证法是法宝,大小乘的圣者和出家人是僧众,三宝具足五种功德,是一切世间的庄严,对此生起坚定不移的信解,就叫做信心。只是我们的信心不够、定解不够,对三宝的加持半信半疑,若能一心一意地祈祷,三宝不加持是不可能的。当然,有些特殊的业力现前时,三宝也是爱莫能助、没办法改变,这是经典里也讲过的。1) 信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2) 依靠信心能增长福德资粮3) 信心还能遣除各种违缘障碍,所知障和烦恼障也能直接或间接得以灭除。所以信心是真正的如意宝,圣者七财中也有信心,我们没有其他财产不要紧,只要有一颗非常纯洁的信心,即使没有大智慧、大能力,也会变成非常好的修行人。具有殊胜信心的人,必定能成就一切所

42、欲。大家遇到违缘痛苦时,不要忘记恒时祈祷三宝。早上起来祈祷三宝,晚上睡觉也祈祷三宝,心念始终住于祈祷三宝的状态中,这才是一个很好的修行人!53、为什么要谨慎取舍因果?对此,你怎样生起坚定的信解? 一切恶业善业之果,始终不会虚耗,如百业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成熟时,其果定成熟。 ”众生所造之业,过了百劫也不会消失,只要因缘成熟,果报一定会现前。只不过有些业即生成熟,有些是下世成熟,有些是来世成熟,犹如不同的种子在不同的时间发芽一样,我们所造的黑业白业,迟早会在不同的生世成熟。造了善业,不可能不感善果;造了恶业,不可能不受痛苦。所以凡是爱惜自己的人,应当谨慎取舍因果。一个人通过闻思对

43、三宝、四谛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这才是最大的福报,也是世间中最殊胜的获得。第十二课54、我们为什么要布施?布施以后自己变穷了怎么办?不布施会有哪些过患?1) 财产是无量痛苦的根源,知足少欲是最殊胜的财富。凡夫的欲望是无限的,一个人有再多的财产,永远也不会感到满足。欲望没有调伏的话,也得不到真实的快乐。2) 有了财产之后,一定要用于布施,这样才能遣除不必要的痛苦,为来世种下安乐之因。3) 往昔的布施导致今生富足,今生若没有布施,来世定会非常贫。4) 布施的果报可令施者长寿少病,名声远扬四方,增上福德与安乐。5) 布施绝不会就此贫穷,反而可以得到许多功德,其果报乃至生生世世都不会虚耗。6) 无常的财

44、富犹如秋天浮云,用以上供下施才能取得实义。否则,死了以后一直耽著这些,可能也会死不瞑目的。55、本论所讲的十种功德、两种果是指什么?与一棵树怎么对应?假如具备了这十种功德,将会产生哪些果报?树根是智慧和稳重,树茎是不放逸和知惭有愧,树枝是正直公平和誓言坚定,树叶是知恩报恩和精勤利他,树花是正信和布施。树果是快乐和名声。如果有了这些功德,你痛苦也好、快乐也好,人生的格言和窍诀完全具足了,谁都会赞叹的。自己的福禄也会增上,威德、事业、势力胜于四方,如熊熊烈火般越来越旺。有些修行人虽然只是一个人,但他的能力超越千百万人,原因是什么呢?一方面跟他出世间超胜的开悟境界有关,另一方面,他对世间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基本人规了如指掌。有了这些,人人都会恭敬他、佩服他。56、你学习了二规教言论之后有哪些改变?今后又有何打算?愿大家先从这样的论典入手,具有高尚的行为以后,再进一步修持更深的法。如果有意乐,每年学一次也很有必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