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中考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tangtianxu2 文档编号:2869428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20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考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8年中考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8年中考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8年中考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8年中考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山西英才学校- 1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 1 课 1. 北京人:距今 7020 万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山洞;体貌特征: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社会组织:属于原始人群,过群居生活;能制造工具,使用天然火。结论: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第 2 课 1.原始农耕时代(农耕文明)开始于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文明 流域 房屋 工具 生产 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 长江流域 干栏式房屋 磨制石器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制造陶器、玉器和原始乐器;半坡原始居民 黄

2、河流域 半地穴式房屋 磨制石器纺线、织布、制衣;种植粟,用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制造彩陶(上面的符号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4.两者的共同点(农耕文化的特征):都种植庄稼;都制造陶器;都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都是用磨制石器;都饲养家畜。不同点:地点、房屋样式、农作物(自己总结) 。5.两者都过定居生活主要是农业发展;两者房屋样式不同主要是二者生活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结论: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证据。第 3 课 1.炎黄战蚩尤战役:涿鹿之战,构成华夏族即汉族的前身。2.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 ,轩辕氏。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衣食住行做出贡献,妻子嫘祖养蚕

3、缫丝,属下仓颉造字,伶伦编乐谱等。3.炎帝:神农氏,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 4.黄帝、炎帝都属于传说故事,不一定真实,需要通过考古成果印证,印证出来的为史实,否则为传说。二、夏、商、西周(早期国家的建立)第 4 课 1.公元前 2070 年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国家的产生,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末代君王夏公元前 2070年禹(治水功臣) 阳城 桀(把自己比作太阳)商公元前 1600年汤(商汤灭夏) 殷(盘庚迁都到殷) 纣(炮烙之刑)西周公元前 1046年周武王(武王伐纣、牧野之战)镐京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3.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我们都是好孩子- 2

4、-目的:为了巩固统治;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第 5 课 1.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有司母戊鼎(世界最大)和四羊方尊(造型奇特) ;2.成都平原有独特的青铜文化“三星堆”文化,有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三、春秋战国(社会的变革)第 6 课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1.政治上:春秋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国地

5、主阶级改革,确立封建统治。2.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使用和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3.思想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局面。2.春秋时期战争侧重于争霸;战国时期战争侧重于统一。3.春秋时期著名霸主有:齐桓公(第一个) 、晋文公(山西) 、楚庄王等。4、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4.春秋时期战争:晋楚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晋文公成为霸主;后来(100 多年后) ,楚庄王又打败晋国,当上霸主(问鼎中原、一鸣惊人) 。5.战国时期战争:齐魏:孙膑、庞涓的桂陵之战(围魏救赵)和马陵之战(增兵减灶) ;秦赵:长平之战(赵括 纸上谈兵,山西高平)意义: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6.战国成语:三家分晋

6、:韩赵魏(山西有关,太原属于赵国) ;田氏代齐、围魏救赵、增兵减灶、纸上谈兵等。7.春秋战国战争影响:1.给社会带来了灾难 2.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第 7 课 1.铁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在春秋时期,推广在战国时期。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2.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功能:防洪灌溉工程。作用: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美称。意义: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3.商鞅变法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封建地主阶级;新兴的地主阶级要求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目的) 。时间:公元前 356

7、 年,秦孝公支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变法成功原因: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根本原因)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商鞅同旧势力斗争坚决。改革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最终会取得胜利 山西英才学校- 3 -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 商鞅名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第 8 课 1.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

8、,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2.农历(夏历):夏朝出现,商朝完备。战国时期:二十四节气。第 9 课 1.百家争鸣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儒家 春秋 孔子政治: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教育:创办私学,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道家 春秋 老子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能够相互转化儒家 战国 孟子 “仁政”治国;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自然资源持续利用。道家 战国 庄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法家 战国 韩非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被秦国采用)兵家 春秋

9、孙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3.孔子思想影响: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4.孔子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温故而知新等 。 5.和谐思想的思想家:儒家的孔子和孟子;墨家的墨子兼爱、非攻。6影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及封建制度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四、秦汉时期(统一国家的建立)第 10 课 1.秦朝建立:公元前 221 年;都城:咸阳、嬴政(秦始皇) ;意义: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和意义:政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意义: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基本政治制度。 经济:统一货

10、币(圆形方孔铜钱) 、度量衡;意义:促进了各地区经济发展。文化:统一文字(小篆,后推广隶书) ;意义:促进了文化发展;思想:焚书坑儒(李斯建议,医药、占卜、种植的书不烧) ;意义:巩固了统一,但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军事: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抵御匈奴(蒙恬) ,开凿灵渠;意义: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3.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内容: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 郡,郡下设县。 第 11 课 1.秦的暴政:繁重的徭役 沉重的赋税 残酷的刑罚 秦二世的残

11、暴统治我们都是好孩子- 4 -2.大泽乡起义:公元前 209 年;大泽乡;陈胜、吴广领导;在陈建立政权;直接原因:农民戍边,遇雨误期;根本原因:秦的暴政;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3.巨鹿之战:公元前 207 年;特点:以少胜多;成语:破釜沉舟;项羽和秦军。 4.刘邦攻入咸阳,秦朝向刘邦投降,刘邦推翻了秦朝。 5.西汉:公元前 202 年、刘邦(汉高祖)定都长安(西安)第 12 课 1.文景之治 出现原因: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汉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

12、采取发展农业生产措施。内容:奖励耕作,劝解农桑 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重视“以德化民” 。 作用:出现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局面,为汉武帝大一统奠定了基础。2.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经济上:把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思想文化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力反击匈奴 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大一统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时期。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始皇焚书坑儒异同:同:都加强了思想控制;异:焚: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罢: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

13、封建正统思想。第 15 课 1.张骞通西域 第一次:公元前 138 年,目的: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第二次:公元前 119 年,目的:加强与西域各国友好交往;张骞通西域意义:为丝绸之路开通奠定了基础。2.丝绸之路(主要以运输丝绸得名)路线: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古罗马) 。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3.汉武帝时还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4.西域都护设立:公元前 60 年(汉元帝时)意义: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一部分。【附】东汉建立:公元 25 年刘秀建立,定都洛阳。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第

14、16、17 课 1.造纸术:西汉早期发明,东汉蔡伦改进,作用: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2.医学:东汉末年华佗制成了麻醉药剂麻沸散,编成医学体操五禽戏;“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3.宗教:佛教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推广,洛阳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道教我国土生土长宗教,东汉张陵所创,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得道成仙。两种宗教都对我国文化有深远影响(雕塑,书法,壁画,音乐,哲学等) 。4.史学:司马迁(西汉武帝时) 史记 ,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地位: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15、山西英才学校- 5 -第 18 课 1.赤壁之战:208 年、曹操和孙刘联军、曹操败,意义: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2.三国鼎立的形成:魏220 年曹丕洛阳;蜀221 年刘备成都;吴222 年孙权建业(南京)山西属于魏国(观察地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三个国家实力均衡的产物;三国鼎立局面出现是历史进步:实现了局部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各国经济发展,这些都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3.三国演义和史实区别:三国是小说,根据历史改编,有虚构成分;史实是真实存在过、发生过的事。第 19 课 1.西晋:266 年、司马炎建立、定都洛阳;280 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316 年被内迁的匈奴族所灭,

16、是一个短期统一的国家。2.东晋:317 年司马睿所建,定都建康(今南京) ;3.魏晋南北朝时两次大规模人口流动:北方少数民族迁入中原和部分中原汉人迁往江南。意义: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发展。4. 江南经济开发:背景:三国以前江南许多地区还非常落后。原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大量北方人南迁,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生产技术。 (根本原因)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安定。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人民的辛勤努力。意义: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启示:要搞好社会稳定要大力发展农业科技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要制定良好的政策要保护环境等第 20 课 1.:鲜卑

17、族建立,统一了黄河流域,定都平城(山西大同)2.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北方的统一北方民族融合 目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巩固鲜卑贵族统治。内容:迁都洛阳。汉化政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作用:加速了北方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3.手写三国两晋南北朝更替顺序。第 21、 22 课 1.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 7 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2.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3.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 ,代表作兰亭序有“天

18、下第一行书”美誉。王羲之字体特点“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4.石窟艺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目的:北朝宣传佛教。4.字体演变:甲骨文(商朝)-金文(商周)-大篆(西周晚期)-小篆(秦朝)-隶书(秦汉)-楷书、草书、行书(魏晋南北朝) 特点:一脉相承、源远流长、不断创新。七年级下册六、隋唐(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我们都是好孩子- 6 -第 1 课 隋朝:1.581 年、杨坚(隋文帝)建立、定都长安。589 年隋灭陈,隋统一南北。2.开通大运河:605 年,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统治;人物:隋炀帝;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北京) ,南至余杭(杭州) ,全长两千多公里;

19、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作用: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评价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但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3.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第 2 课 1.李世民:唐太宗,有“太原公子”之称,年号贞观。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一)吸取隋亡的教训 (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治:合并州县,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经济: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文化:兴办学校,发展科举;社会风气:提倡节俭,注意“戒奢从简” ;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外交往: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史称贞观之治。3.唐太宗的宰相

20、:房玄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 ;魏征进谏二百多次。4.唐太宗名言:舟所以比人君,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体现了以民为本思想,符合孟子“民贵君轻”的仁政观点。【附】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是武则天(山西文水人) ,改国号为周。她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任用姚崇、宋璟、狄仁杰(山西太原人)为相。第 3 课 1.开元之治(措施):善于用人 重视地方吏治 注重节俭 2.唐朝盛世经济繁荣表现:(一)农业:共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 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都是从西域引进的 饮茶之风全国盛行 改进了犁的

21、构造,制成了曲辕犁和筒车。 (二)手工业:丝织业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高超;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最为有名;(三)商业: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成都长安城内分坊和市(坊:居民住宅区;市:商业区)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3.开元盛世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史称开元盛世。【附】1.唐玄宗统治后期,出现安史之乱(安禄山和史思明叛乱) ,使唐朝由盛转衰。2.唐朝灭亡后中国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第 4 课 科举制建立(隋朝)和完善(唐朝)过程:1.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

22、举制度正式形成 3.唐太宗时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校舍,增加学员 4.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创立殿试和武举 5.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6、明朝时期采用八股取士,钳制了读书人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7、1905 年清政府废除延续 1300山西英才学校- 7 -多年的科举制度。第 5 课 1.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2.吐蕃:藏族的祖先,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拉萨)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作用: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友好关系。3.唐太宗在新疆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

23、天设置北庭都护府。4.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启示: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各民族之间密切交往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少数民族为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了贡献 各民族友好交往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第 6 课 1.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所以称中国人为唐人。2.唐朝对外交往史例: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 鉴真东渡日本 玄奘西游天竺。3.鉴真东渡意义:传播了唐朝文化,促进了中日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玄奘西游意义:学习外国文化,促进中印经济文化交流;大唐西域记意义: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第 7 课 1.印刷术发明于隋唐,唐朝印制的金刚经

24、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2.诗歌黄金时代:唐朝 李白(盛唐) “诗仙” 早发白帝城 蜀道难特点: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语言轻快。杜甫(唐由盛转衰) “诗圣” “三吏” 、 “三别” ,特点:气魄雄浑、沉郁悲怆,他的诗“诗史” 。白居易(中唐) 新乐府 秦中吟特点: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另外查书:区分这三位诗人的名句,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二、五代、辽、宋、夏、金、元(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发展)第 9 课 1.唐朝灭亡以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南方有九个国家,北方山西有一个北汉,统称五代十国,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朝代 建立时间

25、建立者 都城 民族 事件辽 916 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 契丹 宋辽澶州之战、澶渊之盟北宋 960 年 赵匡胤 开封 汉 陈桥兵变夏 1038 年 元昊 兴庆(今银川) 党项金 1115 年 完颜阿骨打 会宁 女真先灭辽,再灭北宋(靖康之变)南宋 1127 年 赵构 临安(今杭州) 汉【附】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5.北宋与辽的和战 战:澶州之战 和:澶渊之盟 6.评价澶渊之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促进了辽宋经济文化交流。我们都是好孩子- 8 -9.南宋和金的和战:战:岳飞抗金收复建康、郾城大捷(岳飞是抗金名将,不是民族英雄) 和:1141年宋金和议(内容:南宋向金称臣;东起淮水西到大散关为

26、界,以北是金国,以南是南宋;南宋给金岁币,宋金和议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 10.评价岳飞抗金:是正义战争,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1.岳飞抗金胜利原因:战争的正义性,得到人民的支持 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第 10 课 1.经济重心南移 开始:唐朝中后期;完成:南宋。2.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安定 北人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统治者采取了发展经济的政策 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3.宋朝南方经济发展表现:(一)农业: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江南地区推广 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苏湖熟,天下足” 。 水稻跃居宋朝粮食生产的首位。 (二)手工业

27、:蜀地的丝织业“号为冠天下” 。 朝廷用的丝绸,主要来自于江浙。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三)商业:商业都市繁荣(开封、杭州)海外贸易发达(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置管理海外贸易机构市舶司)纸币的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4.宋朝城市特点:突破了市坊的界限;打破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出现了瓦子第11课 宋代1.物质生活:衣:崇尚节俭,官员不佩戴珠玉,普通百姓黑白两色衣服;劳动者穿小袖狭身短衣;妇女开始缠足。食:东京城食品丰富200多种,夜市有小吃,夏季有冷饮;北宋肉食多羊肉,南宋吃鱼;北方面食为主

28、,南方以稻米为主;南北方都喝腊八粥。住:城市住瓦房;四合院;前堂后寝;行:普通人:牛车、驴车;达官贵人:乘轿;士大夫:骑驴、骡:“邸店如云屯” ,旅店业兴旺。2.文化生活:瓦子(舍) 、勾栏。 原因:宋代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足球(蹴鞠):唐代出现,有女子足球;宋代非常普及。节庆活动:春节(元旦) 、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除夕夜“守岁” ,春节(元旦)贴桃符。第 12 课 1.铁木真:尊为成吉思汗,贡献: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国。2.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夏、金和南宋 3.1271 年忽必烈(元世祖)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北京) ,1276 年元朝灭掉南宋,统一全国,文天祥

29、抗元 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内容:在中央设中书省 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设宣政院管辖西藏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台湾)行省制度意义: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宣政院设立意义: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西藏在元朝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山西属于中书省5.元朝民族融合发展 许多汉人来到边疆,为那里开发做出了贡献 边疆各族前往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 契丹、女真各族同汉族已经融合 回族的形成 作用: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第 13、14 课 (一)四大发明:1.印刷术:隋唐时期发明雕版印刷术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年作用:大大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2.指南针:北宋时发明指南针开始应

30、用于航海 南宋时山西英才学校- 9 -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作用:为欧洲新航路开辟准备了条件。3.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作用: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4.造纸术:西汉早期发明,东汉蔡伦改进 作用:大大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二)宋词:宋朝文学的主要形式。北宋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豪放派” 、特点: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两宋之交李清照、特点: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用口语 南宋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在词里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三)元曲:元朝文学主要形式,由杂剧和散曲组成,代表:关汉卿窦娥冤(四)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

31、岸风光和繁华景象。特点: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四、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及社会危机)第 15 课 1.明朝建立:1368 年、朱元璋(明太祖) 、南京2.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一)政治上:在中央废除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执行削藩政策 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二)思想文化上:八股取士3.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4.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第16课 (一)郑和下西洋:1.目的:为了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2.经过:明成祖派遣、14051433年,率领两万七千多人,乘

32、坐二百多艘海船,从刘家港出发,七次下西洋,到达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西方航海(新航路开辟)早半个多世纪。3.评价: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4.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5.成功原因: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根本原因)明朝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 郑和具有丰富的航海经验和开拓进取的航海精神。6.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异同:相同点: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都促进了世界各地区的联系。不同点:新航路开辟是为了寻求财富;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新航路开辟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流。(二)戚

33、继光抗倭: 明朝戚继光组织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了浙江的倭寇,随后率部进入福建、广东,同当地的明军配合,剿灭了那里的倭寇,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了。戚继光抗倭,巩固了东南沿海,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第 17 课 1.明朝灭亡:1644 年明末农民军将领李自成推翻;明朝山海关守将吴三桂投降清朝,李自成兵败牺牲,同年清军入主中原(顺治入关) 。2.清朝加强君权措施: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 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3.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4.清朝文字狱危害:造成了社会恐我们都是好孩子- 10 -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

34、进步。5.各朝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八股取士 清朝:大兴文字狱第 18 课 1.郑成功收复台湾 :时间:16611662 年;意义: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2.台湾府的设立:时间:1684 年(康熙帝时) ,隶属福建省。意义: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第 19 课 1.清朝加强对西藏管辖:顺治帝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雍正帝时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2.清朝加强对新疆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乾隆帝时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新疆。3.清朝乾隆帝妥善安置回归祖国

35、的土尔扈特部众(渥巴锡率领)4.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克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岛西南到喜马拉雅山(看地图七下 112 页)5. 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的事迹:1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维护了我国东北地区领土完整;2.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东南海防;3.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6.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抗击荷兰侵略,收复台湾 康熙帝两次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 共同作用:都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7.(一)历史上西藏和内地关系:唐太宗把文成公

36、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尺带珠丹 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 清朝顺治帝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 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雍正帝时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二)历史上新疆和内地关系: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太宗在今新疆地区设立安西都护府 。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设立北庭都护府。 清朝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乾隆帝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新疆。(三)历史上台湾和内地关系:三国时吴国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 元朝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 16611662 年

37、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 年清朝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8.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措施: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台湾府 康熙帝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伊犁将军 加强对西藏管辖,加强对西藏管辖 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众第 20 课【附】清朝前期的兴盛:清朝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山西英才学校- 11 -世” 。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1.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原因:清朝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清朝自给自足封建经济主导(最主要原因)清朝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 3.表现:清初 40 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 统一台湾后,开放四

38、个通商口岸 后来,只开放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4.影响:(一)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二)消极: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主要)5.启示:闭关导致落后,开放促进繁荣 我国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加强与其他国家经济文化联系。【总结】我国古代到现代对外开放变化:主动的对外开放闭关锁国近代被动的开放现在的改革开放。第 21、22 课 1.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城中心的紫禁城(今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目的:抵御蒙古的进攻;秦长城东起辽东,西到临洮,目的:抵御匈奴进攻。评价长城: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长城

39、是国防的象征;长城保卫了中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3.明朝三部古典科技巨著:李时珍本草纲目是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宋应星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4.明清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吴承恩、明朝中期、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红楼梦曹雪芹、清朝、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5.京剧:以徽剧、汉调为基础,19 世纪中期形成【附】中国古代史各时期阶段特征:

40、夏商西周时期:国家的产生 春秋战国:争霸称雄和社会变革 秦汉时期:统一国家的建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 宋元(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八年级上册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 1 课 1. 中国近代史开始于 1840 年鸦片战争,结束于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都是好孩子- 12 -分为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领导)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领导) ,转折点是1919 年五四运动。中国近代史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社会的原因

41、:外国列强的侵略,腐朽的封建制度和综合国力衰弱。2.虎门销烟:1839 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3.鸦片战争(18401842 年)导火线(直接原因、借口):虎门销烟;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4.1842 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五口通商)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 。5.鸦片战争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

42、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6,。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第 2 课 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年 英法联军(主凶)俄美(帮凶)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英法联军暴行:1860 年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危害: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 150 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是瑷珲条约 ,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 多万平方千米领土。3.太平天国运动:1851 年洪秀全在金田村起义,建立太平天国 1853 年定都南京改名

43、天京,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开始北伐和西征 青浦大捷打败华尔的洋枪队;慈溪大捷,华尔被击毙 1864 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第 4 课 1.甲午中日战争战役:黄海大战中邓世昌英勇抗日壮烈牺牲;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2.1895 年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1.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2.赔偿日本军费 2 亿两 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列强经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4.增辟通商口岸 使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地区深入到中国内地影响;大大加深了中

44、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山西英才学校- 13 -3.马关条约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开始觉醒(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第 5 课 1.义和团运动:斗争对象:帝国主义势力 中心地区:京津地区 性质: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 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主要战役:廊坊大捷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年,目的:为镇压义和团运动3.1901 年辛丑条约内容:赔款白银 45 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为帝义统治工具)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

45、国人居住。危害: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附 1】中国一步步沦为半半社会过程:18401842 年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半社会。1856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进一步沦为半半社会。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大大加深半半社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完全沦为半半社会。【附 2】四次侵华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清朝政治腐败(根本原因)经济和科技落后 军事装备落后,军事指挥不利 列强的强大第 6 课 1.洋务运动:19 世纪 6090 年代;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目的: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

46、朝统治(根本目的) ;性质:封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封建性质的改革) ;口号“师夷长技”“自强” “求富” ;失败标志: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威海卫战役)2.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最早) ,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最大) ,福州船政局(远东第一大船厂)等;创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李鸿章、上海) 、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张之洞)3,洋务运动作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局限性: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4.洋务运动地位: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5.失败的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的科

47、技,而不改变(不触动)封建政治制度第 7 课 1.公车上书 1895 年、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2,。百日维新: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触动了顽固派利益)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体现变法性质) 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起到思想启蒙作用)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训练新式军队 3.性质: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4.政治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5.思想主张:变法图强 6.失败原因:脱离群众,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7.作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第 8 课 1.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革命活动:1894 年建立兴中会 1905

48、年建立中国同盟我们都是好孩子- 14 -会 提出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1924 年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创建黄埔军校2.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911 年 10 月 10 日;3.中华民国成立: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附】民国 X 年=1911+X4.辛亥革命意义: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5.辛亥革命局限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6.辛亥革命影响:政治: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经济: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社会习俗:颁布剪辫、易服、改称呼、废止缠足等法令第 9 课 1.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2.主张:民主与科学 3.阵地:新青年4.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俄国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表现:1918 年在新青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 1918 年底在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