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相和【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文 S 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六课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而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后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它以秦赵两
2、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学情分析】六年级部分学生对于课文所描写的历史史实并不熟悉,学习课文如果只停留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学生很难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而这恰恰是本课也是本单元的重点,所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有必要介绍一些相关的历史知识,以突破重难点。将相和是一个流传千年的动人故事,课文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3、“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过程赞扬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为国家利益顾全大局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知错能改的爱国精神。三个故事既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全文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性格鲜明,很受学生的喜欢。【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课前可先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的情况,并做到适当摘录,以丰富学生知识,为学文作好铺垫。2、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学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教师可给他们创设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在课前几分
4、钟里,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信息,这样,既为顺利地读懂课文打下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的好习惯。【教学目标】1、理解“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2、能抓住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 理解的读书习惯。3、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识大局和大将军廉颇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4、懂得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活动,概括人物特点。【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廉颇。【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拓展资源。【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
5、(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微课指导意见一、导入新课。(约 51、课题中的“将”指谁?“相”指谁?“和”认真思考,提出问题。 1、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如分钟) 是什么意思?教师介绍时代背景。让学生围绕课题,提一些问题。何。2、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的能力。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约 15分钟)1、教师提示是“和”就先必有“不和”,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课文中哪个段落写了造成两人“不和”的原因。2、让学生再读课文,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并请学生上台板书小标题,思考课文哪些部分写了造成两人不和的外部原因?1、学生可从第 16 小节中找到答案:“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许多大功
6、。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2、“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而“负荆请罪”则是写了两人如何从“不和”到“和”的过程。再根据小标题,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个环节突出题眼“和”字,使整篇课文的教学有所依傍。把书读通,理清课文的思路,将课文的三个故事作为一个事件来对待,树立联系地看问题的观念。三、朗读赏析、细读感悟。(约 15分钟)1、读议悟法。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2、半扶半放。抓住“逼”字说“渑池之会”,突出以“逼”制强。3、自学交流。抓住“避”字写“负荆请罪”1、读“完璧归赵”部分,用“ ”和“”划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接着,交流从中读懂了什么,深入
7、剖析人物性格品质。最后讨论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这一环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在语文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本,以读书为主,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突出以“避”对“傲”。4、三个小故事中,哪个集中写了将相和好?为什么还写另两个故事?通过深究课题使学生明白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2、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两人可能说些什么,课文没有写,想一想他们各会说些什么并写出来,准备交流。“自主读”,让学生“自觉读”,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
8、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自能阅读,做阅读的主人。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约 5分钟)1、学完全文,四人小组讨论:你对蔺相如、廉颇有什么认识?你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是什么?2、课外作业: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排练课本剧。1、四人小组讨论对廉颇蔺相如的认识。2、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以课堂为中心,横向拓展,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学生演戏里的人,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想象和表演的能力,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五、板书设计18. 将 相 和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起因)将 失和 相(廉颇)= (蔺相如)知错就改 和 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注意团结负荆请罪(结
9、果)六、教学反思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教学时,我的思路是,先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阅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饿内在联系;然后再精读各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涉及的有关问题;最后再引导血色河南感联系全文评价故事的主要人物。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人物作出评价之后,我知道学生给三个小故事加个小标题,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只要基本符合故事内容我都给于了肯定,关键是要求学生讲出概括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