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一章 环境规划第二章 环境规划编制程序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第四章 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第五章 环境管理专题,教学目的,1、掌握环境规划和管理的基本原理; 2、了解规划、管理手段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作用; 3、掌握环境规划、管理中的一些基本技术方法; 4、了解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实践和学科的发展趋势。,参考教材,郭怀成,尚金成,张天柱,环境规划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叶文虎,环境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什么是环境规划、环境规划做什么、环境规划有何意义?,第一章 环境规划,第一章 环境规划,第一节 环境规划概述 第二节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与原则
2、 第三节 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和类型 第四节 环境规划的发展和趋势,第一节 环境规划概述,一、环境规划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1. 环境规划的产生 资源耗竭与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美、英、日等国家先后发生闻名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酸雨、荒漠化、资源短缺、耕地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耗氧层损耗、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人类面临环境问题的思考: 1962:寂静的春天 美国 Carson 1972: 增长的极限 罗马俱乐部 1972: 联合国人类与环境大会 1987: 我们共同的未来 1992: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2002: 联
3、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由之路。 环境规划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的重要措施之一。,环境规划目的:达到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二、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三、环境规划的内涵 根据环境规划的概念,环境规划的内涵包括: (1)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 (2)任
4、务:使系统协调发展; (3)理论基础: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 (4)主要内容:根据环境保护需要约束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安排和部署环境保护和建设; (5)特征: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1 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 合理分配污染减排负荷,约束排污者行为 4 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5 作为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四、 环境规划的作用,1 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应该协调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关系,预防环境问题的发生,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保障环境保护活
5、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环境规划是环境保护的行动计划,包括环境保护目标、指标体系、项目和投资等内容,制定环境规划,有利于将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 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环境规划中根据环境目标确定污染削减量,通过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4. 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环境规划中的方案优选通过在多个备选方案中确定环境、经济、社会最优方案,有利于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5. 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环境规划具体体现了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战略,其所做的宏观战略、具体措施、政策规定,为实行环境目标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是各级政府和
6、环保部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环境规划制定的功能区划、质量目标、控制指标和各项措施以及工程项目给人们提供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和要求,可以指导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活动的开展,对有效实现环境科学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五、环境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1 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 环境规划与经济区划 3 环境规划与国土规划 4 环境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规划与社会发展规划、经济区划、国土规划、城市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有着密切联系。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应该同步规划和同步实施。,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国家或区域在较长一段历史时
7、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安排。它规定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总政策以及发展的重点、所要经过的阶段、采取的战略部署和重大的政策与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所涉及的重点内容之一。,五年计划 -国家发改委、各级计委制定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实施了十个“五年计划”,2006年开始第十一个五年计划。(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规划所制定的主要任务,如重大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和环境建设工程等,都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参与资金综合平衡,保证同步规划和同步实施。 环境规划纳入国
8、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可以从环境的角度提出人口控制和经济发展的合理政策,促进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并从预防为主的观念出发,变污染控制的末端治理为全过程控制,将污染控制与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以及工艺改革、提高生产效益结合起来,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两者最密切的有四个部分: (1)人口与经济部分,如人口密度、素质,经济的规模及生产技术水平等;(2)生产力的布局和产业结构,它对环境有着根本性影响和作用; (3)因经济发展产生的污染,尤其是工业污染,这始终是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4)国民经济能够给环境保护提供多少资金,这是确定和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保证。,2. 经济区划经济规划是按照地域经济
9、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全国各地区进行战略划分和战略布局,构成具有不同地域范围、不同内容、不同层次和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如农业区、林业区、城市关联地区、流域地区或工农业综合发展地区等等。 环境规划是进行经济区战略布局和划分的补充和完善,利于经济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利于经济区原料基地、生产基地合理安排和建设,利于经济区形成工业生产链,利于资源优势、经济优势的发挥和形成,促进经济区域内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3. 国土规划国土规划是从土地、水、矿产、气候、海洋、旅游、劳动力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角度,确定经济布局,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明确资源综合开发的方向、目标、重点和步骤,
10、提出国土开发、利用、整治的战略重大措施和基本构想。 对于国土规划,环境规划为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国土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4.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是为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通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进行的综合部署。对于环境总体规划,城市环境规划可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保障城市功能的更好发挥,保护城市的特色和居民的健康,使城市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两者差异在于:城市环境规划主要从保护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的健康出发,以保持或创建清洁、优美、安静和适宜生存的城市环境为目标,是一种更深、更高层次上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11、规划要求,并含有污染控制和污染治理建设及运行等内容。 联系有三方面: 城市人口与经济; 城市的生产力和布局;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可以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保障城市功能的更好发挥,保护城市的特色和居民健康,使城市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第二节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和原则,一、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 环境规划的对象:“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 将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2. 综合性 涉及领域广泛 影响因素众多 对策措施综合作用 部门协调复杂 是一门自然、工程、技术、经济和社会相结合的科学3. 区域性环境问题的地域性特征十分明显,环境规划必须注重“因地制宜”。,4. 动态
12、性环境问题和社会经济条件都随时间发生不断变化,因此环境规划具有较强的时效性。5.信息密集环境规划过程覆盖了不同类型、来自不同部门、存载于不同的介质之上、表现出不同形式的信息,是一项信息高度密集的智能活动。6.政策性强环境规划工作内容需要依据我国现行的有关环境政策、法规、制度、条例和标准。,二、环境规划的原则,1 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2 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3 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4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5 系统原则;6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7 强化环境管理原则.,第三节 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和类型,一、环境规划的任务环境规划
13、的任务是解决和协调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期科学地规划(或调整)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结构,恢复和协调各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促使人类生态系统向更高级、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1.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编制地区发展的规划纲要;2.搞好地区内工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3.合理布局污染工业体系,形成“工业生产链”;4.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5.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6.制定环境保护技术政策.,二、 环境规划的类型1.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噪声污染防治规划。2.按照行政区划和
14、管理层次划分:国家环境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和部门环境规划。,国家的、区域的环境规划属于战略性范畴,起宏观的环境决策作用;而部门环境规划是战术性的,具有具体的可操作的内容。区域环境规划是国家环境规划的基础,又是制定城市环境规划、工矿区环境规划的依据。部门环境规划又可以细分为:工业部门环境规划、农业部门环境规划、交通运输环境规划。而工业部门环境规划又可以细分为:化工、轻工、机械、冶金等行业的环境规划,行业的又可以细分为企业环境规划。区域在我国习惯上认为是省或相当于(或大于)省的经济协作区。区域环境规划又可以细分为:城市环境规划、乡镇环境规划、流域环境规划、区域生态环境规划、专题环境规划(如人口、风景
15、区、自然保护区、古迹文物等)。,3.按照规划的性质划分,可分为污染控制规划、生态规划和专题规划。污染控制规划也称为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是我国环境规划的重点,根据范围和性质的不同它可分为区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部门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和环境要素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生态规划不单纯考虑经济因素,而是把当地的环境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来考虑,使经济的发展能够符合生态规划。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土地利用。在综合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的基础上,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是生态规划的中心内容。 专题规划主要是为保护生物资源和其他可更新资源的规划,也包括文物古迹、地貌景观等方面的规划。,4.按照规划期限划
16、分,可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规划。 长远规划一般跨越10年以上,着重对长远环境目标和战略措施的制定。 中期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510年,5年环境规划一般称五年计划,便于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并同步实施。 年度环保计划是五年计划的年度安排,是分年度实施的具体部署,也可以对五年计划进行修正和补充。是每一个措施、工程、项目以及任务的具体安排。 五年环境规划也是各种环境规划的核心。,长期环境规划是纲要性计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环境保护战略目标、主要环境问题的重要指标、重大政策、措施;中期环境规划是环境保护的基本计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指标、环境功能区划、
17、主要的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和修改项目及环境保护投资的估算和筹集渠道等;年度环境保护计划是中期规划的实施计划,内容比中期规划更为具体、可操作,但不一定面面俱到,年度间可以也应该有所侧重。,5 按环境与经济的辨证关系划分(1) 经济制约型的环境规划 (2) 协调型的环境规划 (3) 环境制约型的环境规划,(1) 经济制约型的环境规划经济制约型规划是在确定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产业结构、生产布局、工艺进程及设备的前提下,预测污染物的产生量,根据环境质量要求和环境容量的大小,规划去除污染物的数量和方式,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不考虑环境的反馈要求。这种环境规划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环境保护服从于经济发展的要
18、求,一般表现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环境问题,为解决已发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是对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生活等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规定的防治目标和措施。这种规划具体包括工业污染控制规划、城市污染控制规划、流域污染控制规划、农业污染控制规划等。,(2) 协调型的环境规划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型规划是将环境与经济作为一个大系统来规划,既要考虑经济对环境的影响,为了保障经济的繁荣,环境保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也要考虑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关系,在规划经济发展目标、规模、结构、布局、科学技术等方面时要考虑环境质量的要求,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这种环境规划的目的是为了促使经
19、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以提出经济和环境目标为出发点,以实现这一双重目标为终点。由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置不当,尤其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可根据本国的国情,提出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规划。,(3) 环境制约型的环境规划环境制约型规划是在某些特殊环境下,环境保护成为了环境与经济关系的主要矛盾方面,经济发展要服从环境质量的要求,例如,饮用水源保护区、重点风景游览区、历史遗迹等的环境规划。这种环境规划是从充分地、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出发,同时防止在经济发展中产生
20、环境污染,建立环境保护目标,制定环境保护规划。这种环境规划充分体现了经济发展服从环境保护的需要,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建立在环境保护基础上,即经济发展受环境保护的制约。目前仅有少数经济发达国家在制定环境规划时体现了制约型环境规划的思想。例如,在经济高度发达,但资源极度缺乏的日本在制定环境规划时,提出在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前提下,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各国制定的珍稀动植物物种自然保护区或水源保护区的环境规划基本上属于环境制约型的环境规划。,第四节 环境规划的发展与趋势,一、国外环境规划的发展 二、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 三、我国环境规划的现状分析 四、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趋势和展望,一、国外环境规划的发展
21、,1. 美国 机构:每个州都设立环境规划委员会 内容与特点: 环境立法规划环境目标(EPA) 采用模型进行环境预测,提出优化方案 研究能源与环境的关系,并以能源研究作为环境规划研究的基础(预测模型;清洁能源研究)积极开展环境规划方法的研究(模型的研究),环境质量 Environmental Quality,经济增长(GDP),人口变化(Population),城市规模(Urban Scale),以区域环境目标为目标,在污染控制费用和污染控制措施为约束条件下,利用最优化技术得出最优方案。,以区域性的环境规划为主,近年提出的绿色社区规划已成为热点;原则以人类健康和生态影响规划、公共事业活动规划、工
22、业过程规划及能源利用规划为主。 公共事业活动规划的主要活动是预防、处理住宅或其他非工业活动产生的污染,研究饮水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为地区、州和地方的各级环境管理人员提供如何解决广泛的环境问题,并选择投资最少的技术。工业过程规划,主要研究如何减轻或消除工业引起的环境质量问题。,2. 英国 环境规划是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新市镇规划中包括环境规划的内容,3. 日本保护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 ;环境规划中的防治重点突出 (汞、镉、多氯联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重视直接的和行政的管理 ;将“标准”作为基本的规划目标和规划手段(环境标准;排放标准)。,4. 俄罗斯属于协调型环境规划
23、 解决环境污染的途径以资源利用为前提,并根据资源环境经济统一的原则,制定国家环境规划,即环境目标纲要法:立足于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资源,尽可能少产生环境污染。,二、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19731983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5年控制,10年解决”的目标(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实践探索: 环境质量评价和污染防治途径研究 环境专项规划(80年代初济南环境规划和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综合经济规划) 虽然对环境规划很重视,但对环境规划认识肤浅。规划仅限于污染治理,方法上以定性为主。,探索阶段,研究阶段,19831989 “三同步”方针(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建立大气和水环
24、境容量模型(”七五”期间) 环境规划计算机应用 环境经济计量模型、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 从定性分析到定量研究为主的跨越,环境规划方法论取得显著进展,发展阶段,19891996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1989年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中国21世纪议程 环境规划指南编制 环境规划的编制工作 方法论的进展:提出环境承载力;冲突论解决污染负荷公平分配问题;地理信息系统(GIS),深化阶段,1996至今 颁发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批准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1996年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国家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 “三河”(
25、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两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区)为治理重点 环境规划已成为环境决策与管理的重要环节,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线。,表1 我国环境规划发展历程,三、 我国环境规划的现状分析1. 我国环境规划取得的成就(1) 确立了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2) 环境规划逐步规范,有了统一的技术大纲(3) 环境规划逐步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环境规划主要内容:制定环境规划目标; 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环境调查与评价; 环境预测; 环境功能区划; 环境规划方案设计与方案优化; 方案实施与管理。,规划文本众多案例,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专项“十一五”规划国家酸雨
26、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重点流域水污染“十一五”防治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规划文本众多案例,长江三角洲水污染防治规划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三湖“十一五”规划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 长江流域水资源环境保护规划 ,规划文本众多案例,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孝义市循环经济建设规划焦作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江门生态市建设规划青岛市生态城市建设规划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环境保护规划 绍兴市生态城市建设规划,2. 我国环境规划存在的问题(1) 缺乏环境与经济协调型环境规划 (2) 新开发区的环境规划方法有待完善和发展 (3) 环境规划的管理
27、还没有完全走上法制的轨道 (4) 环境规划人员技术力量和素质有待提高 (5) 规划决策支持系统(PDSS)有待加强 (6) 环境规划缺乏足够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环境规划发展离不开对相关学科理论成果的借鉴与吸收,而在环境规划理论内部的重整和系统化不足;环境规划研究在控制论、信息论、系统学的支持下,努力使环境规划作系统化尝试,从理论上却是以数学逻辑对规划过程加以抽象化、简单化,其结果往往不太理想。在实践中应用的环境规划技术方法的简单性不能满足区域环境复合系统的时变、高阶、复杂性的要求;环境规划的制定规范、环境规划管理的法律支持、多学科交叉融合尚存在欠缺,难以统一、综合、全面协调贯彻实施环境规划。
28、总之,环境规划学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手段还不完善,环境规划学的研究尚处于前科学阶段。因此,开展环境规划学理论和方法体系的研究,促进环境规划学全面、成熟发展,应是环境规划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四、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趋势和展望1 环境规划的热点将为环境经济协调型规划2 环境规划的技术路线将从污染末端治理控制转变为生产全过程控制3 环境规划的污染控制方式将更突出区域集中控制,4 环境规划将更重视总量控制5 环境规划将更重视城市生态规划6 环境规划研究重点将包括环境规划决策支持系统7 环境规划将更重视地球规划国际合作,中美环境规划体系对比,,Company Logo,我国规划效力,2010-2015
29、,2005-2010,2000-2005,1985-2000,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国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二氧化硫污染防治,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仍在规划中,二十五年历程,65,我国规划效力,气象监测站数据,研究者数据,控制历程 1990 “清洁空气法案” 提出的酸雨控制计划(ARP) 2005 发布的“清洁空气州际法规”(CAIR),美国规划效力,控制效果:硫酸盐湿沉降量,1989-1991年,2004-2006年,CAIR 完全实施后较2003年:SO2 70%NOx 60%PM2.5 (未达标区面积 ) 67%O3(未达标区的面积) 95%,美国规划效力,中国规划效力,针对
30、太湖水污染防治 太湖流域“九五”计划 太湖流域“十五”规划 太湖流域“十一五”规划,19952010年,十五年历程,太湖,水污染恶化基本遏制; 但污染仍然触目惊心,规划效力差异源自体制的差异,,Company Logo,美国环境规划体系,美国环 境规划,核心, 保证规划内容的法律效力保证规划资金的来源,环境法,EPA战略 规划体系,环境项目执行,美国EPA 为满足美国政府绩效法 和“总统管理议程”的需要而建立的部门发展规划。,无法总结,体系不成熟,中国环境规划体系,对比案例,对比案例,对比案例,美国环境基本法国家环境政策法规定国家设立EPA 管理整个国家的环境事务; EPA 因此具有了制定和实
31、施环境规划的2 项基本权力:环境法立法执法权、联邦环境预算使用权。中国环境主管部门首先受到该级政府约束,环保规划需要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上级环境部门的环境规划不能直接分解落实,而必须与该级政府协调并接受指导; 环保主管部门没有完整的事权,过多的会同实施和分解落实,使规划涉及部门增多、协调难度加大,问责困难。,我国“重文本”“轻实施”,建 议,1 进一步明确环保主管部门的权责范围。2 完善财政负责和行政问责制度3 强化环境规划的地方参与性,1 进一步明确环保主管部门的权责范围。结合部门改革,以法律或行政形式确定环境保护的范围、责任归属、管理职能,环境保护相关的领域应当尽可能归属环境主管部门管
32、辖,避免权责交叉导致的权责不明确的问题。,2 完善财政负责和行政问责制度进一步研究环境规划的财政保障制度,确保规划所需资金到位,确保规划资金确有所用、确有所需,通过财政审批对规划实施进行监督与约束。进一步完善环境规划的行政问责制度,对环境规划没有实施或实施不力导致环境、经济、社会出现重大事故的政府或环境主管部门领导,要追究其领导责任。,3 强化环境规划的地方参与性在环境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当充分听取地方环保主管部门和公众意见,对环境规划的分解落实以协商过程取代行政命令过程。强化地方环境规划的自我监督和公众参与,调动地方环境管理与规划实施积极性。,第二章 环境规划编制程序,第一节 环境规划管理程序
33、 第二节 环境规划工作程序,第一节 环境规划管理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12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拟订环境保护规划(即环境规划),经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1. 环境规划任务的下达 接到上一级环保部门下达编制环境规划的任务后,当地的政府、环保部门及其相关政府部门组成环境规划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委托合适的单位承担环境规划的编制任务。2. 编制环境规划大纲 编写组经实地踏勘,收集相关法规、资料后,编制环境规划大纲。3. 环境规划大纲的评审和审批 环境规划大纲编制完成后送环境规划领导小组,由领导小
34、组组织专家评审,然后由当地或上一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批准后的环境规划大纲将作为环境规划编制工作的依据开展编制工作。,4. 环境规划的编制 编制单位根据批复的环境规划大纲开展环境规划的编制工作 。5. 环境规划的评审和审查 环境规划编制完成后形成送审稿送交环境规划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对环境规划成果进行评审,并送政府相关部门审查。根据近年来不断推进的“公众参与”的原则,环境规划还应交公众讨论或在一定范围内公示。编制组根据专家、政府部门和公众的意见进行修改和补充,形成报批稿。,征求意见稿一般是用来征求各行政部门的意见和函审用的。 送审稿一般是用来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进行技术评审的。 可视具
35、体情况将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合一。 报批稿是经过评审后的修订本,是报上级部门审批的正式文本。,环境规划文本为送交政府部门审批的正式文件,经上一级政府批准后成为法规性文件,具有法律效力,是当地政府进行城市/区域建设和环境保护管理的依据。环境规划文本不是“环境规划说明书”的缩写本,而是环境规划的结论性内容,要求简洁明了、条理清楚。主要内容应包括环境规划的规划年限和范围、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各阶段的规划目标和执行标准、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及其容量分配、环境综合整治/防治措施的主要措施及其指标等。,环境规划说明书是环境规划的主要技术性文件。它包括各种调查和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内容、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规划的论
36、证结果、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及其容量分配论证结果、环境综合整治/防治措施的方案及其技术和经济论证结果等,要求论点、论据充分,结论科学、合理,是环境规划文本的技术支撑文件。 环境规划图集要求清晰、正确、规范。,城市环境规划基础资料集包括所有调查和研究的基础数据和资料,分析论证的方法、公式、参数及其计算过程和结果等。要求基础数据完整、准确,并注明资料来源。基础资料中应包括主要的统计分析表。环境规划信息系统是集环境规划基础信息、规划结果、图集和文档为一体的空间信息系统,是环境管理走向办公自动化的重要途径。目前多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进行制作,形成图文并茂的空间信息数据库。,第二节 环境规划的
37、工作程序,一、环境规划的基本程序 环境规划因对象、目标、任务、内容和范围等不同,编制环境规划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大致一样,主要包括:编制环境规划工作计划、现状调查和评价、环境预测分析、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制定环境规划方案、环境规划方案的审批、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等步骤。,环境规划程序:,明确 问题,确定规 划目标,污染源与环境质量间响应关系,拟定规划措施 提出供选方案,确定 方案,环境现状调查评价 未来社会经济预测 未来环境预测 指标体系建立 与法规标准的联系,可行性,定量化,环境规划程序:,明确 问题,确定规 划目标,污染源与环境质量间响应关系,拟定规划措施 提出供选方案,确定
38、 方案,环境现状调查评价 未来社会经济预测 未来环境预测 指标体系建立 与法规标准的联系,可行性,定量化,评价指标 优化方法,知识储备:产业结构调整、 清洁生产工艺、末端治理环节环境功能区划,大气质量模型 水质质量模型,二 环境规划大纲的主要内容1. 总则 包括规划目的、原则、编制依据、引用标准、规划范围和年限等。 2. 规划区概况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概况,现状环境概况和相关规划概述。 3. 主要环境问题和成因分析 通过分析现有资料,找出规划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4. 环境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包括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整体思路和方法。,5. 专题设置 各类环境规划专题设置要求不尽
39、相同,应各有侧重,详见表。6. 组织分工 本章主要是确定规划编制单位组成以及技术组成员名单。7. 成果形式 包括环境规划文本和环境规划说明书。 8. 进度安排 确定各项工作的时间安排。9. 经费预算 列表说明各项工作所需费用以及总费用。,表 环境规划专题设置要求,注:为必做项目,为选做项目,三 环境规划报告书的主要内容1. 总论 规划目的、原则、编制依据、引用标准、规划范围和年限、技术路线等。2. 发展规划概述 概括地介绍规划区的城市总体规划(如规划性质、规模、总体布局等)以及相关规划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绿化规划、交通规划的相关内容。 3. 基础调查与评价 包括对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现状、污染源
40、情况、环境质量现状、环境管理现状等的调查和评价,主要目的是摸清家底、掌握特征,找出问题之所在,为制定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4. 环境容量研究 5. 发展预测与评价 发展预测与评价包括四方面内容,即社会经济发展预测与评价、污染源预测与评价、环境质量预测与评价、生态环境预测与评价。6. 环境功能区划 环境功能区划是在环境区划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考虑资源和环境特征以及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经过一定的分析论证,人为地划分功能区。环境功能分区是环境标准执行、实施区域环境按功能区进行管理和实施区域环境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基础和前提。,7. 环境规划目标 确定各阶段的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保护工作,最终实现环
41、境功能区划目标。主要内容包括水、气、声环境保护规划,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分配,固体废物处置规划,绿化规划,旅游规划,生态规划等,以及产业布局和城市建设方案建议等。8. 环境综合整治/防治措施 主要是提出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等的污染综合整治或防治方案,以实现各阶段的环境规划的目标。9. 公众参与 包括公众参与的方式、内容和调查结果分析。 10. 实施环境规划的支持与保证 就环境规划的实施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保证、资金保证等。 11. 结语,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第一节 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 第二节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三节 环境预测与评价 第四节 环境功能区的划分 第五节 环境规划方案
42、的生成和决策过程 第六节 环境规划的实施,第一节 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一 环境规划目标 环境目标是在区域现状调查和环境预测分析的基础上,并根据规划期内要解决的环境问题以及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对规划对象在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制定恰当的环境目标是制定环境规划的关键,环境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预定的环境目标。,1 基本要求(1)具有一般规划目标的共性 具有时间限定和空间约束,可量化,准确反映客观实际,不以主观意识为主导;(2)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协调 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保障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环境规划目标应集中体现这一方
43、针,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行综合平衡。平衡中一般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两种目标都可达到,发展经济与环保投入同时发展。这是协调的、理想的。 环保投入受经济力量限制,必须降低环境目标。这类环境目标的制定必须注重协调工作并体现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 环境目标必须保证。为此必须限制经济的发展规模或速度,重新布局工业或调整产业结构。环境规划需注意与其他规划的协调。,(3)可达性 目标具有经济技术可实现性;目标具有时空可分解性,便于管理、监督、检查和实行,要与责任制挂钩。(4)先进性 目标而能满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对环境的要求,保障人民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环境质量;同时,应考虑技术进步因素,是经过努力方可达到
44、的目标。,基本原则 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 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 要体现人们生存和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 所确定的环境目标要满足现有技术经济条件,具有可实施性; 定量化。,3 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1)按管理层次划分,可分为: 宏观目标:规划区在规划期内应达到的环境目标总体上的规定。 详细目标 :按照环境要素、功能区划对规划区在规划期内规定的环境目标所作的具体规定。,(2) 按规划内容划分,可分为:环境质量目标;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 。 环境质量目标。主要包括大气质量目标、水环境质量目标、噪声控制目标以及生态环境目标。环境质量目标依不同的地域或功能区而不同。质量目
45、标由一系列表征环境质量的指标来体现。, 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主要由工业或行业污染控制目标、环境综合整治目标构成。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实质上是以功能区环境容量为基础的目标,即把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功能区环境容量的限度内,多余的部分即作为削减目标或削减量。削减目标是污染总量控制目标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所谓目标的分解、实施、信息反馈、目标调整以及其他措施主要是围绕着削减目标进行的。,(3)按规划目的划分:环境污染控制目标;生态保护目标;环境管理目标 。污染控制目标:包括大气污染控制目标、水体污染控制目标、固体废弃物控制目标和噪声污染控制目标。,生态保护目标:在区域环境规划中要有保护森林资源、草
46、原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生态资源的规划目标;同时要有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盐碱化以及建设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的规划目标。区域环境管理目标:环境规划的科学制订和实施要靠环境管理落实。因此,在环境规划中包括了组织、协调、监督等项管理目标,同时也包括实施环境规划、执行各项环境法规以及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等管理目标。,(4) 从时间上划分,可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短期目标要求目标准确、具体、定量。中期目标一般既包括内容具体的定量指标,又包括一些定性的宏观要求。长期目标是对环保工作在一个历史时期的总的宏观要求或设想,是制定短期和中期目标的依据。(5) 从空间上划分
47、,可分为国家环境目标、省市自治区环境目标、县级市环境目标以及大经济区、流域、海域环境目标等。,若从城市来划分,可分为城市环境总目标、各功能分区的环境目标。城市总的环境目标是对城市环保工作总的安排,受城市总的性质功能决定。各功能区的环境目标是根据各功能区的环境特征、性质、功能要求确定的,是城市总目标的具体体现和落实。从行业上划分 环境目标从行业上可分为工业部门、交通部门、农业部门、商业部门、建设部门等的环境目标。对城市而言,工业部门是量点。国家对部分污染重的行业,有一个总的目标要求,这些目标要求作为城市环境目标的参考。,(6)从目标的高低划分,可分为3个层次,即低目标、中目标和高目标。低目标是对
48、保护工作的最低要求,是环境污染保持现有水平的目标,也是必须达到的目标。 中目标表示对环境保护工作一般的要求,是使环境质量有所提高,环境面貌有所改善。通过一定手段和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 高目标是对环保工作的严格要求,高目标要求做到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环境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和改善,形成一个优质、高效、低耗的生态社会复合系统。 一般来讲,实现高目标困难较大,但是,应该把高目标作为环保工作努力的一个方向,一个总的奋斗目标。,4 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常用的方法(1)定量(2)定性(3)半定量,5 环境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和预测,确定出环境目标后,还要对目标进行可达性分析,并
49、及时反馈回来对目标进行修改完善,以使目标准确可行。 (1)环境保护投资分析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一个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环保投入要在一定时间内持续稳定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1.5,才能有效地控制住污染,达到3.0才能使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2)技术力量分析 (3)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二 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 1 概念 环境规划指标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 环境规划指标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表示规划指标的内涵和所属范围的部分,即规划指标的名称;二是表示规划指标数量和质量特征的数值,即经过调查登记、汇总整理而得到的数据。 环境规划指
50、标是环境规划工作的基础,并适用于整个环境规划工作之中。,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环境规划指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在实际进行环境规划中,由于规划的目的、要求、范围、内容等不同,所要求建立的环境规划指标体系也不尽相同。如水体 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等都属于单要素的环境规划,再如区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城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等是属于多环境因素的规划,不同环境要素的环境规划要求建立的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有所不同。环境规划指标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如果环境规划指标过多,会给统计工作带来困难,而规划指标太少,又难保证环境规划的可行性和决策的科学性。因此要针对现有环境统计的可能性和具体环境规划工作的需要来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一般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既包括环境指标,又包括有关社会、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