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主体意识,促进主动学习常州市武进区南宅小学 周静芝内容摘要:本文认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的本质在于参与,没有学生的参与,任何教学是不可能产生什么好的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一定的育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主动地接受教育,真正地成为教育的主体,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关键词:参与 主体意识 主动学习正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的本质在于参与,没有学生的参与,任何教学是不可能产生什么
2、好的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一定的育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主动地接受教育,真正地成为教育的主体,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一、融洽关系,主动参与。陶行知先生早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实施教学民主是突出主体地位的前提,其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宽松和谐的氛围和师生情感的投入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外部条件,是学生学习和个性、思维发展的良好土壤。教师要有意识地关爱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与老师进行情感的交流,并逐步引导学生由师生间情感发展成为学生对学习的情感。教师要善于调动一部分
3、学生带动另一部分学生,充分发挥小群体的潜在作用,并逐步形成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良好班风。教师要充分调动各种类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自己和别人一样是集体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倡“一尊重”:尊重学生人格;“七允许”:错了允许重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允许发问,没想好允许再想,不同意允许争论,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允许自由抢接话题发表意见。这样,学生就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不会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激发兴趣,启发参与。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兴
4、趣,那么,他会作出的努力将达到惊人的程度。 ”而孔子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由此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有了兴趣的人往往就会“乐此不疲” 。兴趣是学习的向导,是创造的动力,学生只要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始终保持高涨的求知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制造悬念,诱发兴趣。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能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
5、生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教学“比例尺”时,首先设置这样的悬念:“王叔叔看到地图,不用实地测量,就知道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李师傅看到图纸,就可以制造出符合要求的零件,是谁在暗中帮助他们呢?”教师在学生急于知道其中奥妙的悬念中板书课题:比例尺。尽管学生对比例尺还不理解,但学生已感受到“比例尺”神奇的力量。这样的悬念使学生感到神奇与惊讶,同时亦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境地,产生了不可抑制的学习动机。2、动手操作,形成兴趣。小学生的思维为以具体形象为主,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使学生在多种
6、操作过程中,调动多种感官互相协调配合,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把外界的运动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紧地联系起来,强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如教学 “厘米、分米、米的认识”时,由于低年级学生对长度单位缺乏感性认识,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卷尺、米尺、直尺等工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量一量课桌边的长度、铅笔的长度、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和宽等,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对厘米、分米、米有了感性认识。在课堂上,不折不扣地让学生去看一看、听一听、摆一摆、折一折、分一分、称一称、量一量、摸一摸、数一数、剪一剪、画一画、涂一涂、拼一拼,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减轻学生负担,使
7、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亲身尝试学习乐趣的同时,又激发了求知的欲望,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教学的效率。3、科学练习,保持兴趣。在教学中,通过练习,学生才能将所获得的知识逐步内化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同时也才能评价学生参与学习的效果。为激励学生继续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练习题的设计上要讲求实效,讲求梯度,讲求形式。基本练习题的设计,即是对课堂新知识的巩固,也能使每一个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体会到“我能行”的喜悦。有针对性的练习,可以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角度积极参与学习,探索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满足了一些学生的心理需求。例如:在学完 100 以内的质数后,为了便于
8、学生记忆和理解,可以出以下两道填空题:选择 10 以内的质数填空(用汉字):举( )反( ) ,独一无( ) , ( )令( )申。选择 10 以内的合数填空(用汉字):( )拿( )稳, ( )霄云外。这样经常采用其他学科互相渗透的办法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教给方法,善于参与。教育家埃德加富尔曾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从许多教育信息表明,欧美等国的学生成绩与中国学生相比非常逊色,可他们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远比中国学生强,由此可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非常重要。1、预习能力的培养。传统的预习具有从属性,从属于课堂教学,直接为课堂
9、教学服务,不是学生赖以获得知识技能的主要环节。自主学习的预习,是让学生独立获得基本知识,习得基本技能的重要一环。教师要指导学生先学。开始可以设置必要问题,在“学什么” 、 “怎样学”上加以引导。坚持训练一段时间,学生就会渐渐掌握先学的方法,对于先学有了明确的方向。2、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由 2-6 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能
10、够密切师生和生生间的互相关系,使教师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换,从“讲师”角色向“导师”角色转换,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换,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氛围。开展合作学习还能够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学生能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从而促进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另外,在数学合作学习的课堂上通过充分的课堂交往,营造了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尤其是对这些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
11、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某一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一方面学习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3、勇于质疑的培养。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尊重他们独立思考的思路,保护他们奇特的想象,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积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不同的途径。合理地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的、新颖的、独特的、超前的解题方法。教师可要求学生预先学习有具体的“创新作业本” ,在作业本中可以提出自己在预习中对例题的不同看法、解法,提出疑难问
12、题。在每节课前用 5 分钟时间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共同讨论解决,把中心问题当作本课重点。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能力就能得到更好的发挥。4、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只有经过学生自己探索和概括的知识,才能真正地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深刻的理解。由于数学自身固有的特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意志顽强的人会知难而进,而意志薄弱者则会知难而退。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首先,教师可以用名人的事迹激励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讲爱迪生刻苦钻研,潜心发明创造的故事;讲华罗庚成为数学家的历程,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意志。其次,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富于启发、严格要求。再次,在教学时,教师要尽量有意地提供学生独立活动和克服困难的机会,适当布置一些有难度的练习题、思考题和趣味题,培养学生超越自我的进取心和主动克服困难追求成功的意志品质。总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教师是导体。教学方法的研究,必须以学生为重点,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能独立地进行“再创造”的学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克服“短期效应” ,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