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2835939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DOC 页数:248 大小:4.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8页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8页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8页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8页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XX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正文:A01XX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201X 年 XX 月I目 录1 现状与发展要求 .21.1 XX 信息化现状 .21.2 XX 智慧城市发展需求 .52 指导思想与规划思路 .92.1 指导思想 .92.2 基本原则 .92.3 编制依据 102.4 规划思路 112.4.1 总体架构 112.4.2 业务架构 133 发展目标 .153.1 总体目标 153.2 具体目标 173.2.1 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173.2.2 智慧应用发展目标 173.2.3 产业带动目标 194 基础设施 .204.1 信息基础设施 204.1.1 感知基础设施

2、204.1.2 网络基础设施 234.2 地理空间基础设施 294.3 云计算基础设施 304.3.1 XX 市云计算中心 .304.3.2 各行业云计算中心 375 应用体系规划 .39II5.1 融合服务平台 415.1.1 应急联动系统 425.1.2 经济分析预测系统 485.1.3 行政服务系统 525.1.4 园区服务系统 585.1.5 社区服务系统 705.1.6 个人服务系统 735.2 重点应用领域 865.2.1 智慧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 885.2.2 智慧国土规划 945.2.3 智慧市政设施 1005.2.4 智慧公共安全 1085.2.5 智慧医疗卫生 1125.2

3、.6 智慧旅游 1185.2.7 智慧交通 1225.2.8 智慧城管 1275.2.9 智慧文化 1325.2.10 智慧教育 1375.2.11 智慧环保 1445.2.12 智慧水务 1495.2.13 智慧食品药品安全 1515.2.14 智慧社区 1555.2.15 智慧物流 1715.3 信息安全 .1765.3.1 智慧城市云安全基础设施 1765.3.2 安全服务云 1785.3.3 终端安全 1785.3.4 安全监管 1795.4 标准规范 .179III6 产业体系规划 .1826.1 带动机制 .1826.2 发展重点 .1836.2.1 扩大产业辐射力,重点培养支柱产

4、业 1836.2.2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带动产业 1866.3 带动策略 .1896.3.1 壮大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链融合 1896.3.2 发展产业基地,实现集群化发展 1906.3.3 产学研发展,加快技术成果转化 1906.3.4 制定产业政策,形成配套机制 1916.4 带动计划 .1916.4.1 打造现代化商贸物流集散中心 1916.4.2 建设云计算产业基地 1926.4.3 实施车联网示范工程 1936.4.4 物联网网关产业带动计划 1946.4.5 光网通信产业带动计划 1956.4.6 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带动计划 1967 运行体系规划 .1987.1 运

5、行组织 .1987.2 建设模式 .1987.3 实施计划 .1997.3.1 工程总体设计 2007.3.2 试点示范 2007.3.3 全面推广 2027.4 实施运维 .2027.5 运行评估 .2037.6 经费估算 .2067.6.1 试点示范阶段经费估算 2067.6.2 全面推广阶段经费估算 219IV7.7 效益分析 .2267.7.1 经济效益分析 2267.7.2 社会效益分析 2278 保障措施 .2308.1 加强组织领导 .2308.2 建立配套政策 .2308.3 创新产业模式 .2318.4 构建运行机制 .2338.5 健全创新平台 .2348.6 创新体制机制

6、 .2348.7 资金保障到位 .2358.8 强化人才培养 .2371在全球信息化趋势的推动下,“智慧城市” 发展模式应运而生,并成为世界范围内城市现代化的战略途径。“ 智慧城市” 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2010年,XX市获批科技部认定的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并同深圳市一起成为国家863智慧城市项目试点城市。2010年以来,XX市以国家863智慧城市项目实施为契机,率先启动智慧城市建设试点。2011年,XX市通过面向全球公开招标的

7、方式,整合国内外一流机构的规划理念和技术优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联合体经过激烈竞争中标。在XX智慧城市概念设计的基础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基于长期以来在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实施、运维等方面的经验,受XX市科技局的委托,融合对XX 市二十多个委办局的访谈、调研成果,参考2-5名投标公司总体规划与设计方案,在市信产办、市政法委、市规划局、市建委、市交委、市交管局、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物流局、市旅游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工商局、市质检局、市城管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等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历时一年编制了XX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方案。同时,在部分应

8、用领域咨询了XX大学、XX邮电科学院等本地高科技研究院所和大型公司,使方案充分体现XX特色和优势。最终,形成 “1总4分”的总体规划方案和15个应用领2域方案共计20册规划设计方案。31 现状与发展要求XX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具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和雄厚的产业基础。1.1 XX 信息化现状(1) 城市信息化总体水平不断提升国民经济信息化进展显著。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两化融合”取得初步成效,信息技术在钢铁、汽车、制造、化工、机械、纺织服装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应用范围已向制造、医药、化工、教育、房地产等多种行业延伸,年交易额从不到10亿元发展到200多亿元。农业农村信息化取得

9、明显进展,已形成网络信息、热线服务、广播电视等多种方式的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示范点。物流信息化取得长足发展。公路、铁路、航空、航运等信息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医药、钢铁等一批专业化物流信息平台投入应用。社会信息化不断深入。金保工程完成了直接服务XX市800余万参保人员的社保、医保、养老、就业等业务,实现了“同人、同城、同库” 的目标。社区公共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XX通” 相继建成并投入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向现代化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基层文化建设提供了有效服务。4电子政务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已形成包括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专

10、网、无线政务网组成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电子政务骨干应用系统得到广泛使用。“ 中国.XX”政府门户网站始终处于全国同类政务网站前列。国税、地税、工商、建设等部门的79个应用系统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跨部门信息化系统应用逐步加强。市长专线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提供24小时“全天候” 接线盒公共服务,网上行政审批信息平台逐步纵横发展,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取得初步成效,实现与全市41个市直部门和15个区级政务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业务系统同步全程监控,面向全市108家责任单位的绩效考核信息系统对于政府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提供了可量化评价的工具。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不断加强。覆盖工商、国税、地税、质监四部门的企业基

11、础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投入使用,面向居民服务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体系在两区八个部门进行了试点,统一的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交通监管、城市网格化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 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全市重要支柱产业“十一五”以来,XX市电子信息产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按工信部统计体系)从2005年的302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5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30%。“ 十二五”期间XX电子信息产业布局进一步呈现多元化趋势。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XX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加快集聚发展,东西湖国家经济开发区、江汉经济开发区、洪山创意产业园等园区竞相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12、5已形成“两区多园 ”的格局。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曾强。XX 电子信息产业掌握了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中国最大的光电器件生产基地,“XX.中国光谷”已经成为中国光电子产业的重要品牌。(3) 信息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实施“光城计划” 建设,光纤到户、三网融合、数字电视整体转换、集约化信息管网建设和“无线城市”建设等有机结合、整体推进。XX市成为中国宽带互联网全国八大中心节点之一,中国新一代高速环网唯一的五环交汇地,已建成覆盖全市行政区域的全方位、多功能光纤传输网。通信业务总量从“ 十五”期末的不足 115亿元,发展到“十一五”

13、期末的272亿元,成为全市增长率最快的行业之一。全市移动电话用户1111万户,固定电话用户287万户,与“ 十五” 期末分别同比增长 99.6%和下降26.3%。有线电视用户230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10万户。计算机普及率55台/百户。光纤到户覆盖规模92万户。互联网出口带宽每秒800吉比特,互联网用户157万户,其中宽带接入用户146万户,同比增加288.5% 。IPTV业务已经开始规模部署,商用前景良好。信息化和信息产业政策环境不断优化。XX市制定了一系列文件,为打造新兴产业,推进光纤到户、三网融合、“无线城市” 建设,促进电子政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信息安全环境不断完善。全市统

14、筹协调、分工合作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初步形成。技术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防护水6平不断提高,互联网安全管理不断加强。1.2 XX 智慧城市发展需求(1) 面临挑战智慧城市理念为XX未来城市发展展现了一幅美好蓝图,然而作为一种以科技为核心推动力的城市发展战略,要顺利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将面临一些主要挑战。1) 如何破解体制障碍实现真正的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协同。智慧XX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协作,但XX市各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不够,政府、部门间业务协同不强,实现信息化便民、惠民的目标不明确。而且应用面不够广、规模不够大、应用层次偏低,进展缓慢,尚

15、未形成以应用促产业的发展态势。信息化管理运营体制和机制尚未健全,尤其缺少运营准入标准,部门各自为战、信息互不共享等现象普遍存在。如何以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实现服务协同是构建XX智慧城市面临的最核心问题和最大挑战。2) 如何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提升XX 市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XX市政府信息化水平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是管理和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实现治庸,优化XX的投资环境,是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3) 如何利用智慧城市建设契机打造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XX地处中国核心,地理位置优越,自然和人文景观丰富,具备7发展物流和旅游产业的绝对优势,但这两个本来应该非常发达的产业并没得到充分的

16、发展。在物流产业方面,XX 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需要通过规范权威、真实准确的信息共享平台提高运输规模化管理,从而改善物流行业发展的总体水平,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重塑XX物流产业在全国的龙头地位。4) 如何在泛在互连、资源共享前提下建立全面的安全保障体系。智慧城市是一个全面感知的城市,一个信息全面共享的城市,惟有达到泛在互连和资源共享,各类信息、数据、服务才可能被整合,才有可能为市民、企业提供一体化的整合服务。但是这也增大了信息安全的管理难度。信息是否准确可靠、是否被篡改和伪造、是否在传输中被恶意获取等关系到各种应用和服务的有效性。如何

17、在这种集成各类数据、各类网络、各类应用的智慧城市平台上构建全面的安全保障体系是一个关系到智慧城市相关应用和产业生命力的重要问题“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久的系统工程,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要充分认清智慧城市建设对于未来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及必然趋势,以实现各级政府高效便捷运转为手段,以保障人民群众幸福健康为目标,使城市建设少走弯路,实现XX跨越式发展。8(2) XX智慧城市发展需求“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XX 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十二五” 期间 XX市政府机构改革的

18、重要任务。1) 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强化“科技治庸” ,建设服务型政府通过 XX 智慧城市的建设,实现政务资源的高度整合、政务信息的高度共享,提供高效灵便服务,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管理创新和行政体制改革,提升政府施政水平,优化政府服务功能,提高政府服务效率,降低政府运转成本,打造高效、透明、灵活、应变的智慧型、服务型政府。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强化“ 科技治庸 ”手段,深化行政体制改革。2) 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市安定有序,打造平安XX通过 XX 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社会安全、生产安全的预防体系,构建覆

19、盖广泛、反应灵敏的预警机制;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整合,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进一步推动城市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实现城市安定有序,构建和谐幸福 XX。3) 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切实解决民生难题,构建幸福XXXX 市“十二五” 规划中,将民生大改善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着力打造中部公共服务中心。XX 市努力构建幸福城市,切实解决衣、9食、住、行,以及交通、医疗、卫生、养老、就业、教育等方面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4) 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带动XX 产业发展,打造产业强市XX 市作为重要的商贸都市和光通信产业基地,作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

20、创新型试点城市,需要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通过信息化带动企业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自主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通过 XX 智慧城市建设,有效带动 XX 产业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实现跨越。XX 建设智慧城市需要海量的智慧基础设施、智慧产品、智慧技术和智慧设备等,需要企业的参与配套,形成市场巨大、范围很广、链条很长的智慧产业链,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形成一批国家级和省市级创新型企业。102 指导思想与规划思路2.1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做好XX 市公共管理、城市服务和产业发展等各项

21、工作。按照“ 基础先行,民生优先 ”的原则,以大力发展智慧产业为基础,以组织实施示范工程为手段,以科学构建智慧城市运行机制为保障,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通过10年左右时间,将XX 打造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建设典范。2.2 基本原则XX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顶层设计、长远规划。从智慧城市整体出发,利用系统工程思想对项目的各个层次、要素进行统筹考虑。(2) 滚动发展、综合集成。采用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高标准规划和统筹建设各领域的智慧项目,有计划、分层次地协调推进

22、。(3)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政府为引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探索低成本、实效好的信息化发展模式。(4) 民生导向、全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全市人民积极参与,要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旨在提11升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5) 基础共建,资源共享。加快信息化基础网络和信息交换共享平台的建设,通过政府的引导作用,推动集约化建设,加快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交换。(6) 面向应用,带动产业。把智慧应用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核心内容,以智慧应用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支撑智慧应用。(7) 重点突破,示范带动。抓住国家赋予XX市创新试点的机遇,找准突破口,先行先

23、试,着力推进智慧产业和重点领域智慧应用建设,以示范和试点带动“智慧XX”建设整体工作。(8) 开放合作,安全高效。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汇聚全球智慧和资源,更好地为“智慧XX” 建设服务。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以安全保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2.3 编制依据(1) 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 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3) XX 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 年)(4) XX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5) 中国共产党 XX 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报告(6) XX 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7) 建设“智慧 XX”三年行动计划(2011-20

24、13 年) (8) XX 市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12(9) XX 市无线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10) XX 市信息管网专项规划( 2010-2020) (11) XX 市城市管线建设管理办法 2.4 规划思路基于XX智慧城市概念设计,本方案重点加强XX 市的智慧应用,丰富城市感知,横向加强资源整合、业务协同,并综合考虑XX智慧城市产业和运行特点,进行总体规划与设计。2.4.1 总体架构在综合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XX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确立1个发展目标,建设1套信息基础设施,构建3大核心体系”,形成了XX智慧城市建设“113”的总体架构组成。13图 2-1

25、XX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图(1) 1 个发展目标:XX 智慧城市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遵循时空一体、城市生态系统理念,落实XX 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发展目标,完善城市功能,发挥中心城市作用,通过十年努力将 XX 建设成为经济实力雄厚、科学教育发达、产业结构优化、服务体系先进、社会就业充分、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城市,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进而为建设国际性城市奠定基础。(2) 1 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全市的感知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宽带无线泛在融合的通信网络,打造 XX 市云计算中心,建设国内首个位置源数据中心,为 XX 智慧城市建设

26、奠定坚实基础。(3) 3 大体系:XX 智慧城市建设包括产业体系、应用体系和运行14体系三大体系。应用体系是 XX 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产业体系是 XX 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运行体系是 XX 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三大体系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共同促成 XX 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2.4.2 业务架构图 2-2 XX 智慧城市业务架构图XX 智慧城市将构建 XX 市云计算中心,建立面向政府和公众的两类云服务系统,基于现有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和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将公安、交通、医疗卫生、城管、教育环保、水务、旅游等行业连为一体,通过在城市广泛部署面向公共安全、医疗卫生、交通15设施、环境保护

27、等应用领域的传感系统,全面感知城市的信息,把握城市运行状态;并通过各领域应用系统,应急联动、经济分析仿真预测、行政服务、园区服务、社区服务、个人服务等六大融合应用系统为全市的政府、企业、市民提供高效的服务。163 发展目标3.1 总体目标XX智慧城市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遵循时空一体、城市生态系统理念,落实XX 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发展目标,完善城市功能,发挥中心城市作用,通过十年努力将XX建设成为经济实力雄厚、科学教育发达、产业结构优化、服务体系先进、社会就业充分、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城市,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进而为建设国

28、际性城市奠定基础。五年发展目标: 到2015年,支撑XX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有效支撑城市基础设施的全面物联和有效整合;一批面向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国土规划、市政基础设施、公共安全、交通、医疗、教育、文化、社区、城管、水务、环保、物流、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的智慧应用基本建成,数据整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水平显著增强,XX城市的规划发展能力、公共设施水平、公共服务能力、新兴业态活力大幅提升;优势产业智慧化水平明显提高,智慧新兴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基本构建完成现代化智慧产业体系,形成自主创新带动发展的增长模式,培育形成全球重要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全国领先的创新产业区;与智慧城市建设

29、相适应的政策、法规、17标准体系基本形成;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具备全面、完善的保障能力。形成基础网络发达、基础设施集约建设、信息资源充分共享、信息安全体系充分保障、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信息化整体格局,智能交通、绿色城市等智慧民生应用得到普遍应用,城市功能、运作效率和城市品质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无线化、可视化成为市民生活工作的主要方式,使大江大湖大XX特色更加鲜明,将XX创建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打造“绿色江城、宜居XX”,基本形成具有XX 特色的两型社会发展模式,XX智慧城市建设初具规模。十年发展目标: 到2020年,XX智慧城市基本建成。在前五年智慧城市建设基础上,通

30、过技术支撑、业务创新、应用带动、观念转变、制度保障、产业推动,打造精确的全景化城市态势感知能力、精细的网格化城市社会管理能力、精准的一体化城市运行指控能力、精心的全程化城市公共服务能力与精良的智慧化城市产业创新能力。建立完成一个集应急指挥、行政管理、社会民生、公众服务等综合信息为一体的智能化协同信息系统;智慧基础设施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全国信息传输枢纽和交流中心的地位初步建立,“信息通衢”成为城市新品牌;一批独具特色的智慧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国产生示范样板效应;智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大幅提高,有效引领和带动城市经济转型和提升;政府行政由18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促进高效透明

31、、无缝服务的政府建设,达成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实现政府、企业、市民之间的有机融合、动态和谐。3.2 具体目标3.2.1 基础设施建设目标XX 智慧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以 “整合、协同、互联、共享、重构”为原则,力争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不断建设和完善感知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以及云计算中心。进一步扩大 XX 市城区感知基础设施感知设备规模达到百万数量级,形成覆盖全市范围的视频感知网、GPS 感知网、无线感知网、数字集群专网等感知网络,建设国内首个位置源数据中心。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全市光纤到户覆盖面达到 100%,实现家庭接入速率 100Mbps 级别,企业接入速率 10

32、00Mbps 级别;城区“3G+WLAN” 为一体无线宽带覆盖率接近百分之百,接入带宽达到每秒 20Mbps 以上。实现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 的多屏融合与互动业务得到广泛应用。建成面向政府、企业和市民服务的 XX 市云计算和面向特定领域的行业云计算服务体系,提供云基础设施服务、云平台服务和云应用服务,云计算能力超过 1000 万亿次/秒,存储能力达到 100PB(10 万 TB)。193.2.2 智慧应用发展目标通过智慧城市建设,迅速提升 XX 城市功能和管理现代化水平;逐渐形成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一系列智慧工程,构建和谐稳定、经济

33、良性发展、安全、环保、宜居的城市,营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1)城市智能运行方面。全市道路和高速公路的综合监控比例达到 90%以上。安全生产重点行业领域网络监管覆盖率达到约 100%。重点单位的消防智能监控网络覆盖率达到 90%以上。环境智能在线检测率达到 90%以上。城市和社会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达到 90%以上。 (2)市民智能生活方面。基本实现全民上网,全体市民享受无处不在的信息服务,人人拥有电子档案,全面普及电子商务,智慧生活进入普通家庭。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75%以上。3G 用户比例达到 55%以上。能够提供在线预订服务的旅游星级饭店比例达到 85

34、%以上。 (3)企业网络运行方面。实现智慧的供应链,提供无所不在的电子商务,建成绿色企业。实现关键业务信息化的规模以上企业比例 75%以上。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节能减排的规模以上企业的比例达到 75%左右。企业信息化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 0.5%左右。 (4)政府整合服务方面。实现移动的政府,贴身的政府和 24 小时服务的政府。通过市民主页提供的服务比例 75%以上。全流程在线办理的政府公关服务比例达到 85%以上。行政服务事项网络监察率达到 90%以上。基层政务数据统一采集和部门数据实现共享与需求比例达到 75%以上。203.2.3 产业带动目标XX 市智慧城市产业发展遵循 “建立

35、适应智慧城市发展的创新型产业体系”为总体目标,不断扩张产业规模,完善产业体系,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保障 XX 市智慧城市产业规模化、纵深化和高端化发展,为实现国家中心城市、两型社会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供重要产业支撑。加快推进物联网、云计算产业化进程,到 2015 年实现物联网产业产值 300 亿元,云计算产业产值500 亿元;巩固发展地球空间信息产业,保持 XX 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在全国领先地位,到 2015 年产值突破 500 亿元;发挥 XX 光通信产业优势,积极拓展产业发展渠道,加强优势企业联合发展,到2015 年实现产值 500 亿元;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综合竞争力指数在

36、全国省级城市中位居前三位,信息服务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大力发展 XX 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培养百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 GDP 的比重力争达到 18%左右。214 基础设施4.1 信息基础设施4.1.1 感知基础设施感知基础设施架构由感知范围、感知手段、接入方式和感知网四大方面组成。通过以视频、移动终端、射频技术等感知手段,对市政基础设施、交通、水务、环保、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区、物流、城管、公共安全、旅游等感知范围进行智能、全面、深度的感知,采集信息经过有线/无线传输技术进行延伸、扩展,接入网络层进行传输,形成多类感知网。感知基础设施要充分发挥城

37、市数字化信息采集和监控的功能,对由基础市政设施、基础城市实体、移动的商品和物体、城市资源与环境和城市居民的个体及群体等几大部分构成的城市进行全面深度的感知,形成包括城市生态环境感知、生命线监控、交通监管、建筑设施监测、公共设施监控等在内的、覆盖城市组成部分的智能互联感知网络,实现室内定位,为智慧城市的综合应用和建设提供智能化、泛在的信息感知网络,体现XX 智慧城市“人人都是传感器、人人都是摄像头”。构建覆盖XX市区的感知信息基础设施,充分考虑XX 市各个领域对感知类型的需求统筹规划全市的传感设施布局,统一建设服务全局的信息感知网,在避免智慧领域之间同类感知设施重复建设的22原则下,形成几张以通

38、用感知手段为核心的市级感知网。重点构建视频感知网、GPS感知网、无线感知网、数字集群专网和综合传感器网等几类应用规模大、领域多、范围广、感知方式集中的物联网。在对感知基础设施进行规划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各类物联网的可扩展性以及感知技术发展的前瞻性,同时要考虑传感设备的兼容性和信息的标准化等因素。图 4-1 XX 智慧城市感知基础设施架构图基于统筹规划XX全市范围内的传感设施分布、集中建设服务全局的物联网感知应用原则,避免智慧领域内同类应用的重复建设,将重点建设以下几类感知网:(1) 视频感知网23在XX市布点25万视频监控设备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视频感知范围,将楼宇建筑内部监控、市郊开阔地环境监

39、控、企业厂区园区监控等区域纳入城市视频智能监控体系,形成视频传感网。在高清视频的基础上,增加图像智能识别应用,在行为异常模式识别、遗留物品报警、突然奔跑、人脸特征识别等方面智慧先行。市级视频智能监控感知采集的数据能够共享与智慧公共安全、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物流等领域。(2) GPS感知网构建XX全市范围内对车辆、特殊物品、特定人群的GPS 感知网,对移动的人和物位置和移动轨迹进行有效的监控。XX市交委在交通行业已初步建成了GPD的车辆移动跟踪系统,车辆感知网基本形成。以车辆感知网为GPS定位的示范和基础,将定位范围扩大至特殊物品(易燃易爆品、危险品等)以及特定人群(警察、执法人员、老年人等

40、),将为智慧交通、智慧公共安全、智慧城管、智慧物流、智慧医疗等提供实时的地理信息服务。(3) 无线感知网构建以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POS机或其他手持设备为感知方式的无线感知网。移动终端将获取的包括定位信息、图片信息、指纹信息、身份证信息、条码扫描信息、RFID扫描信息、IC卡扫描信息等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层,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共享和存储。无线感知网为政府提供移动执法、为市民提供移动查询、移动办公、移动商务的功能。24(4) 数字集群专网构建面向铁道运输、公路交通、民航航运、公安消防以及重大事件与突发事件等业务的数字集群专网,实现对讲、GSM、CDMA和图像传输于一体的通信功能,保证

41、个人与群体间任意通讯,满足这些领域业务信息保密性高的要求。数字集群专网侧重于指挥、联络、调度,应用于公共安全、应急指挥、交通等领域。(5) 综合传感器网以上几类感知网络具有应用规模大、领域多、范围广、感知方式集中的特点。除此之外,在特定领域、特殊行业需要应用专业传感设备,构成专门的感知网络。如应用压 力 传 感 器 、 水 位 传 感 器 、水 质 监 测 仪 器 等 感 知 设 备 的 组 成 的 水 资 源 感 知 网 ; 应 用 污染源(废水)自动监测设备、污染源(废气)自动监测设备、空气质量监测站、噪声监测设备、核与辐射监测设备等感知设备组成的环境监测感知网;应用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湿度传感器的组成医疗监护网,等等。这些传感器网通过无线网络或者光通信网接入互联网,构成综合传感器网。4.1.2 网络基础设施以高标准、高起点、集约化为原则,基于 XX 市“光城计划”、“无线城市”,不断提升和完善 XX 市的网络基础设施,形成以“宽带、无线、泛在、融合”为特征的智慧一体化网络,为 XX 市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应用提供有力的网络基础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