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资料5:酸雨分布与危害.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832818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料5:酸雨分布与危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资料5:酸雨分布与危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资料5:酸雨分布与危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料5:酸雨分布与危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资料5:酸雨分布与危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什么是酸雨?简单地说,酸雨就是酸性的雨。什么是酸? 纯水是中性的,没有味道;柠檬水,橙汁有酸味,醋的酸味较大,它们都是弱酸;小苏打水有略涩的碱性,而苛性钠水就涩涩的,碱味较大,它们是碱。科学家发现酸味大小与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关;而碱味与水溶液中羟基离子浓度有关;然后建立了一个指标:氢离子浓度对数的负值,叫 pH 值。于是,纯水的 pH 值为 7;酸性越大,pH 值越低;碱性越大,pH 值越高。未被污染的雨雪是中性的,pH 值近于 7;当它为大气中二氧化碳饱和时,略呈酸性,pH 值为 5.65。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 值小于 5.65 的雨叫酸雨;pH 值小于 5.65 的雪叫酸雪;

2、在高空或高山(如峨眉山)上弥漫的雾,pH 值小于 5.65 时叫酸雾。什麽是酸雨区?某地收集到酸雨样品, 还不能算是酸雨区, 因为一年可有数十场雨, 某场雨可能是酸雨, 某场雨可能不是酸雨, 所以要看年均值。目前我国定义酸雨区的科学标准尚在讨论之中, 但一般认为: 年均降水 pH 值高于 5.65, 酸雨率是 0-20% , 为非酸雨区; pH 值在5.30-5.60 之间, 酸雨率是 10-40% , 为轻酸雨区; pH 值在 5.00-5.30 之间, 酸雨率是30-60%, 为中度酸雨区; pH 值在 4.70-5.00 之间, 酸雨率是 50-80%, 为较重酸雨区; pH值小于 4.

3、70, 酸雨率是 70-100%, 为重酸雨区。这就是所谓的五级标准。其实, 北京, 西宁, 兰州, 乌鲁木齐等市也收集到几场酸雨, 但年均 pH 值和酸雨率都在非酸雨区标准内, 故为非酸雨区。酸雨的地区分布酸雨的分布甚广,目前全球有 4 大中心区,即西欧中欧区、俄国与东欧区、北美区、 中国西南和中南与华东区。其中以北欧和北美地区酸雨的酸度最大。 中国现在已是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区;酸雨给我国带来的损失巨大,仅南方 11 省直接损失就达 44 亿元,间接损失无法估计。在中国的大气污染中,酸雨和浮尘是最主要的污染。十多年来,由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日渐增多,酸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现

4、在中国已是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第三大酸雨区。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地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在华北,很少观测到酸雨沉降,其原因可能是北方的降水量少,空气湿度低,土壤酸度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北方如侯马、京津、丹东、图们等地区现在也出现了酸性降水。酸雨对中国森林的危害主要是在长江以南的省份。根据初步的调查统计,四川盆地受酸雨危害的森林面积最大,约为 28 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 32。贵州受害森林面积约为 14 万公顷。根据某些研究结果,仅西南地区由于酸雨造成森林生产力下降,共损失木材630 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 30 亿元。对南方 11 个省的估计,酸

5、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 44 亿元。现在大多数专家认为;森林的生态价值远远超过它的经济价值。森林的生态价值是它经济价值的 28 倍。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计算,酸雨对森林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极其巨大的。酸雨地区分布为复杂因素所制约。从宏观来看,中国大陆的酸雨分布取决于中国各地酸、碱性物质的排放量,促成大气中酸碱物质转化的物质,如 CO 和 O3的当地排放量;再加上当地的气象条件,如中国各地年均温度,中国各地年均雨量,中国各地年均大气湿度,中国各地年日照时数和中国各地土壤的酸碱性等。酸雨的危害一、土壤酸化 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我国南方土壤本来多呈酸性,再经酸雨冲刷,加速了酸化过程;我国北方土壤呈碱

6、性,对酸雨有较强缓冲能力,一时半时酸化不了。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脊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作物减产。 酸化土壤肥力减退、农业减产 酸雨可使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细菌个体生长变小,生长繁殖速度降低,如分解有机质及其蛋白质的主要微生物类群牙孢杆菌,极毛杆菌和有关真菌数量降低,影响营养元素的良性循环,造成农业减产。特别是酸雨可降低土壤中氨化细菌和固氮细菌的数量,使土壤微生物

7、的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能力下降,对农作物大为不利。 科学家试验后估计我国南方七省大豆因酸雨受灾面积达 2380 万亩,减产达 20 万吨,减产幅度约 6%,每年经济损失 1400 万元。 赤稻 水稻生长期是翠绿色的, 到了成熟期是黄色的, 在加上诱人的稻米香味, 稻香村成为田园特殊风光; 如果变成赤色的, 又如何? 我们见过赤豆, 红高粮, 谁也没见过赤稻。怪事发生在重庆, 1982 年 6 月 18 日下了一场 pH 值为 3.9 的强酸雨, 某乡上万亩水稻叶片迅速变成赤色, 一场灾害产量损失 80 万斤。酸雨大棚实验也证明, 强酸雨将导致叶面产生赤色伤班。 二、酸沉降对农作物的急性伤害和慢性

8、伤害 急性伤害, 通常是指农作物与强酸雨或高浓度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接触, 其叶片在短时间 (一至三天) 内出现细胞死亡, 其严重者出现枯叶, 枯枝, 枯梢和枯株。这种情况只在实验室和土法炼硫窑附近见过。慢性伤害, 一般系指农作物长期与弱酸雨或低浓度的二氧化硫污染物接触, 其叶色失绿或色素变化, 破坏作物细胞正常代谢活动, 导致细胞死亡, 其可见伤害症状为过早落叶等。一般酸雨地区或二氧化硫长期超标地区内, 会发生这种情况。这也是大面积农作物减产的原因。酸雨与蔬菜 酸雨造成蔬菜叶面黄斑,生长不良,抗病能力下降,产量下降。如我国某电厂附近酸雨区域受害菜地 11.3% 。不同品种的蔬菜对酸雨的敏感程度不

9、同,当 pH=3.5的高酸性环境里,对酸敏感蔬菜蕃茄,芹菜,豇豆和黄瓜产量可下降 20%;而有中等敏感性的生菜,四季豆和辣椒产量下降 10-20%;最后,抗酸性较强的青椒,甘兰,小白菜,菠菜和胡罗卜产量下降低于 10%。银耳白了, 菜叶黄了 福建沿海某地, 盛产银耳, 远销海内外。近期, 不知什么原因 颜色泛黄, 变成次品。农民将它们至入塑料大棚内, 用硫黄蒸汽熏 蒸, 的确见效, 银耳雪白, 成为上品。但大量的硫逸出大气, 或沉 于地下。结果良田寸草不生, 每日清晨, 田间酸雾迷漫, 菜地菜叶 泛黄, 所产菜无人敢买。附近城镇居民, 多患哮喘病和支气管炎。 经过教育和综合治理, 业已改观。三

10、、森林衰退酸雨可对森林植物产生很大危害。根据国内对 105 种木本植物影响的模拟实验,当降水 PH 值小于 3.0 时,可对植物叶片造成直接的损害,使叶片失绿变黄并开始脱落。野外调查表明,在降水 pH 值小于 4.5 的地区,马尾松林和冷杉林等出现大量黄叶并脱落,森林成片地衰亡。酸雨对森林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恶化作用造成的。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溶掉。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严重不,足,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铝从稳定中释放出来,使土壤中活性铝增加而严重地抑制林木

11、的生长。比较不同年代树木年轮,可知产生酸雨前后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在我国南方森林地区,50 年前树木生长较为粗壮,近年来状况不佳。酸雨可造成叶面损伤和坏死,早落叶,林木生长不良,以致单株死亡。土壤肥力降低,产量下降,造成大面积森林衰退。我国重酸雨地区四川盆地受酸雨危害的森林面积达 28 万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死亡面积 1.5 万公顷,占林地面积 6%。同样受酸雨侵袭的贵州省,受危害的森林面积达 14 万公顷,为四川盆地的二分之一。酸雨中的马尾松我国马尾松和华山松对酸雨十分敏感,重庆南山风景区约三万亩马尾松发育不良,虫害频繁;80 年代约有一万公顷马尾松枯死,几经防治,毫无效果。四川万县

12、有华山松 97 万亩,其中 60 万亩受到不同程度伤害;而奉节县有九万亩华山松,90% 枯死。四川名胜峨眉山,风景旖丽,全靠山深林秀。但近十年来,冷杉林成片死亡;七有华山松 97 万亩,其中 60 万亩受到不同程度伤害;而奉节县有九万亩华山松,90% 枯死。里坡接引殿一带,有 4%的树木枯死;金顶附近 600 余亩树林,几乎全部死绝,光秃秃,景观全非。猴子也跑到其它山沟里去了。峨眉山冷杉林成片死亡 四川名胜峨眉山, 风景旖丽, 全靠山深林秀。但近十年来, 酸雨象空中死神缠住了此佛教胜地, 冷杉林成片死亡。金顶海拔 3077 米, 降水 pH 值平均为4.34; 酸雨率达到 85.7% , 硫酸

13、根占阳离子总量的 60% 。其它风景区千佛顶 , 太子坪, 七里坡, 雷洞坪也处于酸雨严重污染区。峨眉主要风景林是冷杉, 死亡率超过 30% 的中度受害面积达到 7.00 平方公里; 死亡率超过 50% 严重受害面积达到 2.28 平方公里。七里坡接引殿一带, 有 4%的树木枯死; 金顶附近 600 余亩, 几乎全部死绝 , 秃秃光光, 景观全非。猴子也跑到其它山沟里去了。酸雨中的竹林 我国南方盛产竹林,个别地区竹林茂盛,绵延数百公里,成为竹海,雨中竹叶清翠欲滴,成为盛景。但酸雨使竹林泛黄,竹叶稀稀落落。大熊猫在肌饿中 以竹叶为食物的大熊猫会因此忍肌挨饿。如果不保护好熊猫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14、国宝大雄猫将在我们这一代濒临灭绝。 四、酸雨与建筑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建筑物损坏。科学家曾收集许多被酸雨毁害的石灰石和大理石建筑材料, 分析发现该样品的碳酸盐的颗粒中总是嵌入硫酸钙晶体, 硫从哪里来? 认定与酸雨有关。 沙浆混凝土墙面经酸雨侵蚀后, 出现 “白霜“ ; 经分析此种白霜就是石膏 (硫酸钙) 。重庆市 1956 年建成的重庆体育馆水泥栏杆, 由于酸雨腐蚀, 石子外露, 深达 1 厘米之多, 按时间估计, 平均每年浸蚀 0.4 毫米, 十分惊人。这种水泥栏柱石子外露现象, 在路旁电线杆上也每每发生。除了影响

15、材料强度之外, 尚影响市容观瞻。雾都建筑的 “黑壳“ 效应 建筑材料变脏, 变黑, 影响城市市容质量和城市景观, 被人们称之为 “黑壳“ 效应。我国雾都重庆 “黑壳“ 效应相当明显。天然大理石, 俗称汉白玉, 三年之后, 经酸雨淋洗, 完全变色; 失去光泽的时间为 3 至 8 年。酸雨与桥梁 酸雨能加速金属腐蚀。在酸雨现象严重的重庆城区, 敞开暴露的碳钢腐蚀率大于一般大气暴露情况的 4.7 至 16 倍; 腐蚀速度达到 171.3 微米/ 年。重庆市路灯金属器具使用寿命较其它酸雨较轻城市要低一倍。五、酸雨与文物酸雨能使文物面目皆非。碑林文字模糊;著名的杭州灵隐寺的“摩崖石刻”近年经酸雨侵蚀,佛

16、像眼睛、鼻子、耳朵等剥蚀严重,面目皆非,修补后,古迹不“古”。碑林、石刻大都由石灰岩雕成,遇到酸雨立即起化学反应,酸碱中和,即被腐蚀。南方某地属于酸雨区, 有一块五百年历史的大理石碑, 50 年前字迹尚清晰, 现在已一片模糊, 这说明此事与近 40 至 50 年间的酸雨现象有关。上海市嘉定城中明代万历年间古建金沙塔, 在酸雨产生的 “水滴石穿“ 的腐蚀作用下, 表面层日益灰暗, 更显颓废。酸雨尚可使油漆泛白,褪色。给古建筑和仿古建筑带来许多麻烦,缩短粉刷装修的时间周期。受酸雨淋的酚醛磁漆及醇醛磁漆, 大约两个月开始变色, 失去光泽, 部分涂膜脱落锈蚀。嘉定名园秋霞圃, 江龙潭, 古建筑十年内粉

17、刷油漆多次, 不久又暗淡无光, 使游人摇头而去。 壁画为什麽脱落 壁画者是将画涂附在壁上, 而碳酸钙一般是壁的主要成份。二氧化硫或酸雨侵入壁画后, 与壁画结合一起的碳酸钙起了化学作用。结果碳酸钙变为硫酸钙 , 体积成倍增大, 涨破壁画表面, 致使颜料脱落。许多古代壁画文物难逃此厄运。南京与重庆, 情况各不同 重庆与南京相比, 气候条件略近, 年均气温是 17.7和15.4; 湿度是 81% 和 75% ; 降雨量是 1398.3 毫米和 1213.5 毫米。土壤酸度略有不同, pH 值分别是 5.0 和 7.0 ; 酸雨情况也有所不同, 年降水 pH 值分别为 4.60 和 5.10 (199

18、5 年) , 重庆已成为酸雨重污染区。对建筑材料的腐蚀影响大不一样: 南京长江大桥维修周期为五年, 重庆嘉陵江大桥 , 长度仅为前者二十分之一, 要年年涂漆; 南京电视塔十年维修一次, 重庆电视塔每年维修一次 ; 南京公共汽车车厢铁外壳三年有绣痕, 重庆市的一年就锈穿。六、酸雨与人体健康人体耐酸能力高于耐碱能力,如经常用弱碱性洗衣粉洗衣服,不带手套,手就会变得粗糙,皮革工人,经常接触碱液,也有类似情况;但皮肤角质层遇酸就好一些。可是,眼角膜和呼吸道粘膜对酸类却十分敏感,酸雨或酸雾对这些器官有明显刺激作用,导致红眼病和支气管炎,咳嗽不止,尚可诱发肺病,这是酸雨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农田土壤酸化,使本来固定在土壤矿化物中的有害重金属,如汞、镉、铅等,再溶出,继而为粮食,蔬菜吸收和富集,人类摄取后,中毒,得病。这是酸雨对人体健康的间接影响。天昏昏兮人郁郁 此句古诗是形容阴雨连绵的日子里, 天昏昏沉沉, 人也打不起。如果是酸雨, 除了气压低, 湿度大之外, 再加上酸性物质引起的皮肤瘙痒, 眼角膜红肿, 气管哮喘, 人就不止是昏昏沉沉, 而是昼夜难熬了。人的许多疾病多由精神而起, 长期精神郁闷, 必将导致疾病缠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