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铁二中超 重 和 失 重教 师 :赵 国 洪 日 期 :2001.11.29授 课 班 级 :高 一 (5)班 授 课 地 点 :多 功 能 教 室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1)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关于 竖直方向加速运动的 问题。2) 通过学生实验、学生推导加深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能力、实验研究能力、 逻辑思 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超重和失重的含义教学设计思路:本次教学是在两周前布置下活动提纲后进行的,使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相关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并 对教学内容产生一定的 兴趣,同 时也受“未来教育”(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启发,
2、让学生自己去查 找资料,做小制作、 摄像、照相、做演示文稿,以达到扩展学生 创造思维、 发挥创造力、 摆脱课堂的束缚,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的目的。要求学生提前两星期准备(任选)1) 摄像: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2) 资料:关于超重和失重(图书或上网)3) 制作:说 明超重和失重教学媒体弹簧秤、钩码 25 套、多媒体教学过程:北京铁二中一一一 引入新课放录象片段太空漫步(二)展示1一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2一演示制作:(1)水不流了 (2)手电亮了 (3)弹簧秤测重力一一一 重力与拉力分析在静止时重力才等于拉力,匀速直线运动会怎样?(明确:弹簧秤的示数是弹簧受的拉力,与弹簧 对物体的拉力是相互作用力大
3、小相等,而平衡时弹簧对物体的拉力等于物体受的重力属二力平衡)得出既不静止又不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弹簧秤的示数不等于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一一一 超重物体对 悬 挂 物 的 拉 力 (或 对 支 持 物 的 压 力 )大 于 物 体 的 重 量 即 N(T)G分析物体受力:物体受力是不平衡的,物体就要产生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等式 T-G=ma 即 T=G+ma=mg+ma 拉力为 mg+ma,比物体的重量超出了ma(明确重量没 变)实验:物体做怎样的运动,会出现超重?(弹簧秤的示数会增大)结论: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明 确 :共 同 点 物 体 存 在 向 上 的 加 速 度 ,而 与 物 体
4、的 运 动 方 向 没 有 直 接 关 系 ,物 体存 在 向 上 的 加 速 度 物 体 就 处 于 超 重 状 态 。一一一 失 重物体对 悬 挂 物 的 拉 力 (或 对 支 持 物 的 压 力 )小 于 物 体 的 重 量 即 N(T)G分析物体受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等式 G-T=ma 即 T=G-ma=mg-ma 拉力为 mg-ma,比物体的重量减少了 ma(但重量没变)实验:物体做怎样的运动,会出现失重?(弹簧秤的示数会减小)北京铁二中结论: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明确:共同点物体存在向下的加速度,而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没有直接关系,物体存在向下的加速度物体就处于失重状态。完全失重:失重时
5、当 a=g 时, T=mg-ma=0 此时弹簧秤的示数为零,叫完全失重演示:弹簧秤与钩码同时自由落体一一一 小结物 体 处 于 超 重 或 失 重 时 ,实 质 上 地 球 作 用 于 物 体 的 重 力 的 大 小 并 没 有 变 化 。只是 物 体 对 支 持 物 的 压 力 (或 对 悬 绳 的 拉 力 )改 变 了 ,物 体 存 在 向 上 的 加 速 度 超 重 ,存在 向 下 的 加 速 度 失 重 。一一一 巩固练习1两 木 块 放 在 支 持 物 上 静 止 ,突 然 撤 掉 支 持 物 ,两 木 块 间 的 作 用 力 如 何 变 化 ?3一质 量 为 50kg 的 人 站 在 竖 直 运 动 升 降 机 中 的 体 重 计 上 ,此 时 体 重 计 的 读 数为 40kg,此 时 升 降 机 在 怎 样 运 动 ? 并 求 加 速 度 。(八)布置作业P13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