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中心/函授站_上海学习中心_姓名:_季逸丰_ 学号:_7059121052074_1、物流行业信息化总体分析1.1 物流行业概况 近年来,中国物流业的规模快速增长。2009 年,我国 社会物流总额达96.65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7.4。全国物流业增加值为 2.31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7.3。随着物流行业在国家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导意见来大力促进物流信息化的发展。2009 年 3 月,国务院颁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多处提到要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建设公共信息平台工程,完善和推广包括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专用信息技术在内的物流新技术,这些都将为物
2、流信息化市场带来更多的机会 ,也为电信运营商进军物流信息化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我国物流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需要通过信息化提升核心竞争力,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降本增效。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明显偏高 ,根据统 计,发达国家一般为 8l0 , 而 2008 年我国为 18.14,这已经成为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仓 储、运输等各个物流环节中,普遍存在管理不精细、信息不对称等情况,造成仓储资源的部分闲置和车辆运输的高空载率。根据统计,货车空载率高的现象长期存在,空驶返程已经占据了将近 35%的运输流量。因此,物流企业希望通过一些信息化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对资源的浪费。
3、另一方面,开展差异化竞争。目前,我国从事物流的企业众多,竞争相当激烈,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只有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开展差异化竞争,才能在市场中立足。根据当前的市场情况,大部分物流企业都只提供简单的运输服务,而对货物准点送达和在途的损失都无法提供有效的措施,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也不在少数。 1.2 物流行业信息化应用情况和问题分析 (1)物流信息化应用情况 不同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差异较大。大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高,已普遍应用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财务管理和订单管理等物流管理系统,除此之外,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系统也有一定应用。但其企业网站以企业形象宣传等基础应用为主,作为电子商务平台使
4、用的比例相对较低。 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低,基本上没有企业网站和物流软件。低水平的物流信息化水平直接制约了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小物流企业的业务开展。随着国家对物流信息化的重视,各种信息化管理手段正在逐步应用于中小物流企业。 物流信息平台,实现货源和车源信息的发布、查询和撮合。 物流车辆跟踪监控系统,实现运输过程的实时跟踪管理。 物流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内部各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 (2)物流信息化应用问题分析 标准不统一,影响整个价值链信息的整合。一是企业层的信息化标准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开发工具不规范,缺乏标准体系的指导,企业信息化成本过高,进展缓慢。
5、二是行业层的信息化标准问题。例如由于电子单证格式和认证标准不统一,企业之间的信息无法有效地沟通,需要反复地转化、认证,费用高、效率低,还很不安全。三是社会层的基础信息化标准问题,例如通关、商检、税收等都已经有了各自的电子政务平台,只是单证的标准不统一,数据接口标准不开放,认证体系相对封闭,还无法整合。 现有各系统之间相互孤立,形成“信息孤岛” 。目前物流行业的 IT 应用大都在某一环节,企业内各业务信息系统相互隔离,部分企业还在用单机版软件,业务系统的应用信息和待共享信息资源多数被物理地隔离开来,这使得企业间,甚至是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不得不由人工来完成,在进行人工干预的信息交换后进入彼此的业务
6、信息系统,缺乏信息管理系统的整合。 提供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GPS 车辆定位系统在大型企业的应用比例为 23,在大型物流企业的应用仅为12.5,在中小物流企业应用较少。基础技术服务应用比例过少,整个行业的整合就相对困难。2、移动互联网在物流行业的典型应用 2.1 掌上配货 掌上配货实现了移动终端(手机)和物流信息平台的 联接,为配货站、车主和货运司机提供基于移动终端(手机)的找货和车辆管理应用功能,满足车找货、货找车的物流配货需求以及车主对司机、车辆的监管需求,主要功能包括以下两种: 找货,解决车主的配货问题,用户可通过多功能地址选项查询最适合的货源信息,系统实现选择拨号功能,可
7、在系统内直接选择用户拨打电话或发送短信;空车发布,根据货运司机需要,手机在线发布实时空车信息,操作简单。 2.2 车辆和货物跟踪监控 移动定位技术分为 GPS 定位和手机定位技术,移动定位技术结合 GIS 系统、移动通信网络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物流车辆、货物和人员的定位和跟踪监控,主要用于物流监管部门、货主、物流公司或车队对物流车辆的定位和跟踪监控,主要包括单点定位、连续跟踪、历史轨迹回放、超速报警、区域报警、行驶线路报警等功能。车辆和货物跟踪监控服务既可应用于对普通货物运输的定位跟踪,又能进一步满足危险品等特种运输中对行驶路线、区域以及速度的全程管控需求。 进一步结合这些功能,可以为物流企业
8、提供车辆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对行驶轨迹的设计、监控、报警,对行驶里程、行车时间、停车时间、行车油耗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此外还可以根据位置信息向客户提供综合信息服务,比如为司机提供所在地的物流配货信息、餐饮住宿信息、汽修汽配信息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在途救援等。 2.3 呼叫中心调度 电信运营商能够为不同种类的物流企业提供多样化的呼叫中心调度服务,一方面提供对物流企业员工和车辆的集中运营调度,另一方面为用户提供电话发布和查询配货信息、交通导航信息等功能。 手机对讲 为运输企业客户提供基于集群通信的对讲业务,实现单呼、组呼、广播呼叫、紧急呼叫等功能,提供便捷、高效和低成本的集中调度。 短信调度 比如
9、为运输企业提供基于语音或文本短信的调度,可以实现单条发送和群发等,也可以预定发送的时间或只针对部分特定的接收者。 呼叫中心租用 为物流企业客户提供呼叫中心租用服务,一方面可以为客户快速提供高效的呼叫中心功能;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物流企业客户的运营成本。2.4 视频监控 视频监控是物流行业典型的通信应用,不限于仓库、堆场、码头、停车场等固定场所,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高速率的移动传输得到实现和应用,视频监控也应用于移动状态下的运输环节,比如危险品运输、贵重物品运输等。 电信运营商目前已开展的移动视频监控支持多路视频并发,可同时监控司机、货物、车辆周边状况等,并能够实现云台控制、镜头缩放、报警识别、本地
10、存储、实时传输、多路分发等功能。对普通货物运输可起到监督司机行为、保障货物安全等作用,对危险品和特种物品的运输,还可以和应急联动系统对接,做到全程监控、统一指挥。 三、移动互联网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案例分析 3.1 掌上配货应用案例分析 国内某电信运营商开发的掌上配货应用,综合利用移 动互联网能力、定位能力、移动通信能力,以实时的车源、货源信息为核心,为车主和货运司机提供基于移动终端(手机)的找货和车辆管理应用功能,满足车找货、货找车的物流配货需求以及车主对司机、车辆的监管需求。 3.1.1 掌上配货应用系统架构 掌上配货应用平台采用 Client/Server 方式实现,系统架构如图 1 所示。
11、其中,运营商端部署的掌上配货应用平台,融合了协同通信、移动定位和视频监控等通信应用,并 提供宽带和移动通信网络等基础通信服务;掌上配货应用平台与各地合作的物流地网系统直接对接,汇聚了各地物流地网的物流信息;客户端包括 PC 客户端和手机客户端,分别通过宽带和3G 无线上网登录系统。 3.1.2 掌上配货应用功能 掌上配货应用实现了手机和货运信息网的联接,通过手机完成配货交易,并可进行车辆定位监控、车辆管理及空车信息发布。 (1)找货 解决车主的配货问题,用户可通过多功能地址选项查询最适合的货源信息,系统实现选择拨号功能,可在系统内直接选择用户拨打电话或发送短信。 ( 2)发布空车信息 根据货运
12、司机需要,手机在线发布空车信息,操作简单。 (3)车辆管理 提供车辆位置管理与空车信息发布功能,实时定位车辆、查询车辆历史位置、发布空车信息。其中定位是通过对货运司机手机的第三方定位实现对货运车辆的定位监控。 (4)其他功能 搜索功能:通过输入货源、车源、位置等关键字,查询相关信息。 收件箱:系统会发送各种最新的货运资讯、道路信息、天气预报等,也会根据常跑路线和用户定制,推荐最合适的货源信息、找车信息以及车辆维修保养等信息。3.1.3 掌上配货应用商业模式 掌上配货应用创建了创新的多赢商业合作模式,运营商通过与跨地域物流信息网、物流地网紧密合作实现规模拓展。 商业合作模式为跨地域物流信息网以开
13、发、运营和信息共享参与掌上配货应用功能费分成;物流地网提供本地物流信息并可作为运营商通信业务的合作代理,参与掌上配货应用功能分成,同时获取运营商通信业务代理佣金;运营商可以将手机与物流信息服务整合向车主或货车司机提供综合物流配货整体应用服务,向客户收取通信费和掌上配货应用功能费,并与合作伙伴分成。 在物流地网不发达的区域,物流园区可充当物流地网角色,通过将园区管委会发展为园区内电信业务代理商,可以整合园区内配货站的车货供求信息,向车主/司机客户收取通信费或功能费,并与园区分成。 3.1.4 掌上配货应用关键技术和难点 掌上配货应用的关键技术一方面在各个物流信息网的货源信息互通和共享,要实现跨地
14、域物流信息网和各地物流地网的货源信息实时共享和互通,满足物流车主和司机对于货源信息的全面性和及时性的需求;另一方面在于车源信息和定位技术的有效结合,满足物流公司和货主对于车源信息可信性和及时性的需求。 掌上配货应用的难点在于向手机的信息推送技术。目前采用在手机上主动按条件查询物流信息,物流信息查询结果不能自动刷新,需要手动刷新才能获取新物流信息。 3.2 车货跟踪监控应用案例分析 国内某电信运营商开发的车货跟踪监控应用,综合应用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地理信息系统(GIS) 、移动通信网络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物流车辆、货物和人员的定位和跟踪监控,进一步可以根据位置信息向客户提供综合信息
15、服务,比如为司机提供所在地的物流配货信息、餐饮住宿信息、汽修汽配信息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在途救援等。 3.2.1 系统架构 车货跟踪监控应用平台的系统架构成如图 2 所示,其中:平台侧硬件包括通信服务器(用于与车载终端的通信连接) 、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平台侧软件包括监控软件、电子地图等;物流企业端的监控中心通过宽带与平台连接;移动定位终端包括支持 GPS 或手机定位的车载终端和手持式终端。 3.2.2 主要功能 (1)定位跟踪 在物流运输车辆上安装 GPS 或移动通信网络定位的车载终端和手持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向中心平台传输定位信息,物流企业或货主随时可查询到车辆或货物所在的位置。主要
16、实现的功能包括实时定位和车辆报警。 实时定位指设备每隔指定的时间向中心报告一次定位信息,定位信息包括定位时间、卫星信号强弱程度、经度、纬度、行驶速度、行驶方向、车辆点熄火状态。 车辆报警包括紧急报警、超速报警、区域报警和线路报警。3.2.3 商业模式 车货跟踪监控应用为 SaaS 服务模式,系统为 B/S 架构,客户端无需安装应用软件和电子地图,直接通过浏览器即可访问。目标客户包括中小公路货运企业,如长途货运企业、综合物流企业、配送企业、工商企业物流运输部门,其中以长途货运企业为主。 商业合作模式为车货跟踪监控应用平台运营方与物流园区/市场、商贸生产企业龙头合作分成。 物流园区/ 专业市场等聚
17、类客户 由于市场内聚集了大量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市场管理方有较强影响力,平台运营方可以与市场管理方建立双赢的合作分成模式,共同在市场内进行市场拓展。 大中型生产、商贸、零售企业 大中型的生产、商贸、零售企业位于物流链顶端,对下游有较强控制力和影响力,管理规范,信息化应用好,物流大多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需要协同和监控第三方物流公司,因此可以利用其强势地位推广至其合作的物流公司,并采取免费使用和合作分成模式。3.2.4 关键技术和难点 车货跟踪监控应用的关键技术包括:一方面通信模块可以适配各种车载终端和手持终端;另一方面平台支持大容量并发处理,平台实时接收所有终端定时(一般为 30s 或 1min)上报的位置信息,并对所有上报的位置信息及时做监控和报警等处理,数据量非常大而且数据处理速度非常快。 车货跟踪监控应用的难点主要是现有车载终端缺乏统一的通信协议,各厂家的车载终端的通信协议不兼容。目前平台通信模块采用针对各种车载终端的通信适配器技术,以兼容多种不同厂家的车载终端。 4、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在国内外迅猛发展,并在物流 行业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电信运营商应该结合自身的优势,结合语音、数据、3G 等业务,将移动互联网、通信和信息化技术更好地结合起来,开发出更多适合物流行业的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