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三节 鉴赏诗歌语言特点.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831148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 鉴赏诗歌语言特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三节 鉴赏诗歌语言特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三节 鉴赏诗歌语言特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三节 鉴赏诗歌语言特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三节 鉴赏诗歌语言特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第三节 鉴赏诗歌语言特点 理解诗歌语言的含义,并进而抓住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再现诗歌的形象和意境。诗歌的语言凝练、形象;抒情、乐感强,要能评价具体词语的含义,特别要抓住饱含作者情感的词语。考题有以下形式: 是给出意境,让考生去锤炼选择词语; 分析诗眼,展示意境,要求考生析断; 名句鉴赏,体会语言风格,明确情感。 示例: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3 分) 端居 李商隐(06 福建)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答: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

2、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东坡苏轼(06 辽宁)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 答:“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3、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 魏 初(06 江苏)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

3、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答:(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对于诗歌的语言,要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是读懂诗歌中的语言文字,弄通具体词、句的意思,并透过表面上的文字进一步领会其深层含义,这是基础;二是从整体上理解和体会

4、作者运用语言的特点,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是难点。 (一)炼字: (1)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蒋 捷 ) “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注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注秋娘渡与泰娘桥:都是吴江地名 答:两个形容词作动词用,就把看不见的时光催人老化为色彩斑斓的红绿颜色,而且后面着一个“了”字,写出了樱桃由青而浅红,再到深红成熟,芭蕉由嫩绿到深绿衰老的变化过程,这就表现了韶光飞逝的时空忧患意识青春不再,盛世难逢。 2(2) 江宁夹口三首(王安石 ) “落帆江口月黄昏, 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

5、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 舟下建溪 (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 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 系舟犹有去年痕。 ” 问: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 ,一用“犹有” ,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有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A “应有”更好。 “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

6、可谓传神之笔;B “犹有”更好。 “犹有 ”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 古诗词中词语的考查形式有多种。不过无论是找出句中的诗眼、分析关键词语在诗中的作用,还是比较不同词语的差异,究其实质,都是对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使用及其表达效果的考查,都可归结为“炼字” 。包括活用词、表现力强的动词、表示感情变化的词、表示颜色的词。 炼字题答题要点:留心该字在句中是否活用,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体会该字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分析该字传达的感情;组织答案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强调其妙处,如“深刻” “含蓄”

7、 “突出” “生动” “形象” “传神”等等。 练习:下列诗词中字各有其妙处,请加以鉴赏分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8、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1、 “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 “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

8、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2、 “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3、 “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 “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4、 “低”写出人在舟中仰望天空的独特的视角,非常准确。 “近”字写月亮仿佛也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来安抚诗人那颗孤寂的心。5、 “转”表明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但凭颜色的渐变就写出它的动态来。 “日”即“天天”之意,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6、 “尽”与“闲”把读者引入一个寂静的世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

9、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3之后,感到特别地清幽平静,写动见静,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7、星辰低“垂” ,写尽平野之广阔,月随江“涌” ,写尽大江奔流的气势,景象雄浑阔大。8、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 (二)析句 诗是文学的精华,诗中名句更是精华中的精华。诗词名句或以意胜,或以情胜,或以韵胜,或以意象发人之思,或以境界动人之情。 (1)A游园不值 (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以少写多,以实写虚。令人想象丰富余味无穷。 “关不住” 、 “出墙来”用拟人手法,写活了红杏,表现了杏树的勃勃生机,也表现了主人的高雅脱俗。 ) B(李

10、白黄鹤楼送孟浩然 )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诗人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 )C赤壁怀古 (苏轼)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干堆雪” 。 (既是诗又是画,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2)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雨停了,风住了,池边垂柳苍翠欲滴。忽然一阵风起,万千杨柳枝条袅娜飘动。杨柳似有知,风雨中洗尽污浊,欣喜中乘风起舞。三、四两句用“忽起” 、 “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

11、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由风起而垂杨舞,由垂杨舞而荷声万点的连锁反应,反映了作者雨后静观自然的怡然心态。 (3)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4)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

12、么好处? (5)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总结:名句鉴赏题的答案通常应该包括以下 5 个要点:运用的手法;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内容;特殊结构的作用;与比较对象相比具备的优点,有时可能还要答出该句的语言特色。 名句鉴赏类试题与炼字类试题的答题思路基本是一致的。鉴赏句子离不开句中表现力强

13、的词语,体味“炼字”之妙;另外,鉴赏名句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结合全诗,4把名句放到具体的语境中鉴赏;联系全篇的主旨,注意感情的抒发;有些名句,还可能传达出一种哲理。古诗语言特色有: 清新自然 、平淡朴素、 委婉含蓄 、缠绵哀怨、准确精练、简洁生动 绚丽明快 、深沉隽永 、生动形象、辞藻华丽、通俗易懂、节奏感强 富有韵律、 准确传神、 绘声绘色、词藻优美、平字见奇、色彩丰富 (三)古代诗歌鉴赏常用词语举例 (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

14、丽,语言清新生动。 (2)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如: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锦瑟 (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5、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 、 “红”分别借代绿叶和红花; “肥”和“

16、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6)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愁生白发,诗人在一、二句中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语言明白如话。 练习:1.浪淘沙(刘禹锡)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 体会其语言特色 答:本诗语言质朴浅近,准确精练。描写的是太阳冉冉升起,拨开江上迷雾,淘金姑娘散满在江弯淘沙

17、拣金,上层社会的首饰金印,都是劳动者从沙中浪底拣来的。有的字用的很是准确精练,如“照” “开”两个动词准确而有层次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 “满”字写出了人数之多,也暗示了淘金者的劳动早已开始。 “尽”充分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本质,使结尾两句成为精辟警策的佳句。 52、 蜀道后期 (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以秋风先到,形出己之后期,巧心俊发。 ”试结合三四句的语言特点,说明其好处。(五)诗歌的个人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孟)郊寒(贾)岛瘦 “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