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伦敦金融城:全球经济动力之都5/10/2005 11:22:53 北京 CBD泰晤士河蜿蜒流过英国的首都伦敦,有一个 1.4 平方英里(约 5 平方公里)的“城中城”。它属于伦敦,但有自己的市长、法庭,以及 700 名警察。据说,连英国女王想进城,也要先征得市长的同意。它就是被誉为英国的经济中心、与华尔街齐名的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的“全球经济动力之都” 伦敦金融城。这里聚集了 500 多家外国银行、180 多个外国证券交易中心,每日外汇交易量达 6300 亿美元,是华尔街的两倍。伦敦城里的特区城金融城可谓是伦敦的风水宝地,它原来的面积只有一平方英里,伦敦人都称之为“那一平方英里”(“TheSq
2、uareMile”) 。虽然只是伦敦市 33 个行政区中最小的一个,但金融城却有自己的市政府、市长、法庭,是伦敦市中名副其实的“城中城”。金融城的特权地位是由历史形成的。当时,当权者为了拉拢这里的钱商富贾们,就赋予了他们特殊的地位和权力,并让其保留一块专有领地。这块领地的管理者就是市长和他手下的一系列市政官员。但金融城的管理者既非政客,也非公务员。他们是在商场经过多年拼杀,赢得名望和信誉后,通过选举才上台“当官”的。 “当官”的是商人,选民也是商人,他们是数百年来形成的各个级别的商会。一般城市的市长要关心市民的衣食住行,但金融城的市长不会把这些“杂事”放在心上。他最关心的是如何让市民好好的做生
3、意,赚多多的钱。他要给市民们创造良好的经商环境,让他们安心做生意;要为市民提供有用的商业信息,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赚钱机会;要当好市民的管理者,让市民规规矩矩做生意;还要想方设法地吸引更多的公司来此“安家落户”,壮大自己的领土。市民们发生商业纠纷,可以到金融城自己的法庭上解决。金融城的 700名警察除负责维护日常秩序外,还要保证金融城在遭到恐怖袭击时金融交易不中断。这些金融城的官员担任政府职务的同时,还要经营自己公司的业务,所以他们“做公差”都是兼职,一般没有工资,很多时候还得自掏腰包来贴补一些社交费用。据说,能当上金融城市长的,都是有钱的大老板,他们必须有能力出钱举办许多礼节性宴请活动。比如,请
4、前往采访的媒体记者吃饭,都是由市长自己掏腰包。这些官员的任期都不长,市长一年一换,每年 11 月份都要进行换届选举。其他官员任期两年、三年不等。全球金融业的聚集地金融城最初只是商人们聚在一起喝咖啡、谈生意的地方。渐渐地,货物运输和保险业在这里发展起来,使之成为英国经济活动的中心。从 17 世纪下半叶起,这里已经成为英国乃至全球金融垄断资本的心脏。名列世界 500 强的企业有 375 家都在金融城设了分公司或办事处。有 481 家外国银行在这里开业经营。在保险业方面,世界上第一家保险市场,著名的“劳合社”就诞生在金融城,全球 20 家顶尖保险公司也都在这里有自己的公司。另外,这里还有 180 多
5、个外国证券交易中心。每天的外汇交易额达 6000 多亿美元,是华尔街的 2倍,管理着全球 4 万多亿美元的资产。金融城的外汇交易额、黄金交易额、国际贷放总额、外国证券交易额、海事与航空保险业务额以及基金管理总量均居世界第一。世界各国元首、政府首脑访问伦敦时也大都要到这里做客。由金融带动起来的律师服务业也收入惊人,金融城每年创造出的律师业收益达到 9.75亿英镑。此外,这里还管理着高达 28290 亿英镑的全球资产。由此可见,金融城被誉为“全球经济动力之都” 美誉,实不为过。白天,金融城里名流云集,熙熙攘攘,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律师楼和会计事务所等金融机构的各路英豪纷至沓来,最多时城里的人口达
6、35 万。但到了晚上或周末,各公司关门打烊后,城里就立刻冷清下来,因为这里仅有 7000 常住人口。金融城仅有一座高楼金融城和整个伦敦市一样,不像纽约曼哈顿那样高楼林立。金融城里大都是老房子,房屋一般只有四五层,二三十层的高楼大厦寥寥无几。全城只有一座摩天大楼,是名为“42号大楼”的大厦,它高 185 米,因有 42 层而得名,是瑞士再保险公司等许多国际公司的所在地。可以说,金融城整个城市从外观上看其貌不扬,只有慢慢品味,才能渐渐体会出它内在的魅力。坐落在英格兰银行对面的市政厅,是一座已经有 250 年历史的建筑。它虽然外貌平平,但是里面却是金碧辉煌,厅内的墙壁以及圆柱上的金色装饰都是 23K
7、 镀金表面,富丽堂皇,造价不菲。这座建筑建筑是由金融城的商人们集资建造的,而其中一大部分钱是来自拒绝出任金融城行政职务的商人的巨额罚款。据说,市政厅之所以建在英格兰银行对面是考虑到方便市长先生们到银行取钱。英格兰银行成立于 1694 年,被称为世界最古老、最富有的中央银行。全球最昂贵的纸币英镑就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的。有报道说,一张英镑纸币,在市场流通期限仅 10 个月。为保证市面上纸币“体面”地流通,银行不断推出新币,而回收的旧币则由银行烧掉。所以有人戏称,英格兰银行在冬天里是靠烧钱来取暖的。据说,英格兰银行大楼底下,还藏有大量的黄金。一位前访的记者曾在英格兰银行开设的展览馆内,单手举
8、起了一块重 13 公斤的金砖。金砖旁写着当天它的市场价格:92956 英镑。金融城还有一座非常有特色的建筑,它的外表是不锈钢,各种管道裸露在外,冷冰冰的,但里面热火朝天,人声嘈杂。这就是著名的劳埃德公司所在的大楼。很多人都以为劳埃德是个非常有名的保险公司,为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中游的几乎所有东西保险,甚至还对钢琴家的手指、歌唱家的嗓子、芭蕾舞演员的腿进行保险。其实,劳埃德并不是保险公司,而是世界最大的保险交易市场,它的作用有点类似证券交易所,旗下聚集了 71 家保险财团的 762 家保险公司和 2000 名个人保险业者。据历史记载,1688 年,爱德华.劳埃德在一家小小的咖啡馆里,以自己的姓
9、氏命名,成立了一个保险行。当时,这个咖啡馆是船主和商人聚会的地方。从事海外贸易的船主,希望有人为他们的船只和财物保险,富商们则愿意通过承担保险来赌一下财运,于是,劳埃德保险行诞生了,成了一个由许多自负盈亏的个人保险商和投资者结合成的“大联合体”。300 多年过去了,劳埃德虽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保险交易市场,但它仍然保留着古老的交易手段。交易大厅被隔成了许多洽谈保险业务的“鸽子笼”似的房间,投保人和保险商在里面进行面对面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签个字,一笔保险额高达百万美元的生意就完成了,而劳埃德的信誉就是交易安全的保证。在劳埃德,人们可以看到旧传统与新科技的巧妙融合。在劳埃德总部,登记员可以通过
10、电脑系统,对在劳埃德保了险的全世界 2.1 万艘远洋商船的活动了如指掌。一艘船出事后,登记员可从电脑屏幕上迅速得知消息,并用十七世纪的鹅毛笔将其登记入册。金融城成功秘诀金融城之所以成功,伦敦城城功不可没。首先,伦敦为金融城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伦敦拥有 39 所大学、25 万名各国学生;此外,伦敦还拥有各类专业人才 90 万,比德国法兰克福市的人口还要多。其次,伦敦的文化积淀为金融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伦敦共有各类文化设施 620 多家。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画廊一应俱全,且品位高雅,大英博物馆还常年免费供世人参观。另外,伦敦作为全球重要的旅游城市,绿化也属一流,为金融城里的人们提供
11、了一流的居住和休闲空间。金融城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集中的金融服务和交易市场,每天交易额占全英国金融交易的三分之二,居全球金融市场第一。金融城的收入来自会员费、场地费和信息咨询等服务费。金融城的成功靠得是信誉和品牌。英国人似乎最懂得维护信誉和经营品牌。难怪,每一位金融城的市长都视维护金融城的形象和推销金融城为己任。 近些年,为了向外界推介金融城,每任金融城市长都要到许多国家进行访问,与外国领导人、金融界、经济界以及法律界等进行密切接触。仅 2004 年,第 676 任金融城市长罗伯特.芬奇就先后到埃及、土耳其、法国、瑞士、东欧数国、以及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十多个国家进行访问。优秀的人才、一流的服务、完善的设施和最先进的技术是金融城的有形资产。灵活、健全的法律和市场机制,以及承袭于先人的冒险精神是金融城的无形资产。作为英国经济的火车头和世界金融服务业的中枢神经,伦敦城内的这小小方圆 1.4 平方英里的金融城,肩负着促进英国乃至世界经济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任,马不停蹄地按自己的速度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