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管理心理学补充.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827928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心理学补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管理心理学补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管理心理学补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管理心理学补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管理心理学补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管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各种管理活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其内容分为四个方面: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和组织心理。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联系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经济人”的假设与 X 理论“经济人”又可被称做“唯利人”与“实利人” 。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D.Megregor)在他 1960 年出版的 企业中的人的方面一书中率先提出 “经济人”这一概念。他认为有关人性及人的行为的假设对管理行为极为重要。 “经济人”的人性假设是传统管理方式的理论基础。该假设认为从享乐主义的观点出发,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

2、足自己的私利,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人的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麦格雷戈把这种人性观总结为 X 理论。 X 理论的假设是:人生来懒惰,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由于人生性厌恶工作,因此必须对大多数人实行强制、监督、指挥及施以惩罚,这样才能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工作;多数人宁愿受他人指挥,一心想逃避责任,相对来说没有进取心,对安全的需要高于一切。这样以“经济人”假设指导管理,必然采取严密控制和监督式的强制性管理方式。其主要特点如下。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目标。管理就是组织、计划、经营、指导、控制、监督,完全忽视了人的情感、需要、动机、交往等社会心理因素。管理工作是少数人的事情,

3、与广大职工无关,工人的任务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努力生产。在奖惩制度方面,严格制定定额,实行计件工资,主要依靠金钱来刺激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实施“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又可被称做“社交人” 。这一假设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仅具次要意义。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的良好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因素。“社会人”假设是社会心理学家埃尔顿梅奥在霍桑实验中得出的经验总结。“社会人”假设的管理原则在“社会人”假设的基础上,梅奥提出了“人群关系理论” (又称“人际关系理论” ) 。在“

4、人群关系理论”中,梅奥总结出基于“社会人”假设基础上的管理原则,其要点如下。管理者除应注意工作目标、生产任务的完成外,还应更注意从事某项工作过程中的人的各项需要,并设法予以满足。也就是说,管理者注意的重点应该是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管理者除注意指挥、计划、组织、控制外,更应注意职工的人际关系,了解他们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度,培养他们对团体的归属感与整体感。在奖惩方面,提倡实行集体奖励制,不主张实行个人奖励制,以培养集体精神。管理者的职能也应有所改变,不应只限于制定计划、组织工序、检验产品等,管理2者不仅要负起组织生产的责任,而且还应在职工与上级之间充当感情与思想沟通的联络人,起上传下达、沟通信息的

5、作用。“自我实现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又称“自动人” 。这种人性假设最初由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认为,人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自我实现是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个性的特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个性表现着一个人怎样影响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以及他的可被认识的内在和外在的品质全貌。作为个性,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稳定性个性是指个体身上比较固定的心理特征,只有这些特征经常地、稳定地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并影响着他的一切举止言行,才能成为这个人的个性。因此,个性具有稳定性。而在一个人身上偶然出现的、暂时的心理现象不能称为个性。稳定性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环境、教育条件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

6、那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环境和实践条件的变化,可以使人的个性改变。2.独特性众所周知,自然界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绝对相同的人。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面貌上总会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别,每个人都与别人有所不同,都具有独特的风格。作为个性,它所反映的不是所有人的共同点,而是具体人的特点。因此,个性具有独特性的特征。3.整体性人的个性并非由单个的心理特征所构成,而是由相互联系的许多心理特征共同构成的。也就是说,仅仅一个心理特征很难说明一个人的个性,只有用一组心理特征才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个体中的每一心理特征,只有在整体中才具有它们特定的意义,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4.社会倾向性个性

7、是人类高级的心理现象,它既受生物性的影响,又受社会因素的制约。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身上逐渐形成起来的。所以,一个人的个性品质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制度、文化教育条件等等,总会由于社会状况的影响而带有该社会的痕迹。性格与有效管理如前所述,人们的性格既具有共同性和典型性,又具有明显的个别性和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典型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因此,掌握关于性格的理论,对于实现有效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管理者了解和掌握了人们性格中的共同性和典型性,有助于对某种职业、某种群体进行管理和教育。同时,了解和掌握人们性格的个别差异,有助于区别不同对象,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管理和因人施教。具体说

8、,在管理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根据不同性格做好行为预测管理者要实现有效的管理,就不能盲目、被动地应付管理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而应该自觉、主动地分析和估计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并及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性措施,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2.批评教育应注意性格差异3要真正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就不能简单地采取千篇一律的方式、方法。只有根据人的性格特点“对症下药” ,才可能取得批评教育的满意效果。3.表扬方式应因人而异作为管理者应该认识到,表扬虽然是好事,但表扬方式不同,效果会大不一样,如果能根据人的性格及其具体情况采用恰当的表扬方式,常常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带有挑战特性的情绪的表现带有挑战

9、性的情绪,则以其活跃、高昂的方式对活动发生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1)人际交往中主动积极在带有挑战性情绪支配下的人,和别人交往时,总是主动、积极地和别人攀谈,并极力使交往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使交往的对方为自己的活动提供便利条件。(2)工作中主动承担任务处在这种情绪状态下的人,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非常强,他不但乐于接受交给他的工作,而且,还主动要求承担更多的任务,承担的任务质量越高,其情绪越高涨,活动效率也就越高。(3)事业上追求高成就处在带有挑战性情绪状态下的人,不以所取得的一般成就为满足,而是追求高成就,乐于进行那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4)精神上追求高层次的享受在这种情绪支配下的人,

10、向往那些健康的、超俗的、高层次的精神内容,如对人生具有指导作用的文艺品,对自身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范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一切较好的东西等。消极情绪的预防原则管理人员要在工作中贯彻以下几个原则。1.迅及反馈原则作为一个管理人员,对其下属人员活动情况的评价,必须及时地给以反馈,特别是肯定的评价,反馈越迅速,效果就越好。2.反馈具体而详尽的原则作为一个管理人员,对待下属工作情况的反馈,不但要及时,还要具体而详尽。明确表达你的意思,会使下属更乐于做你所欣赏的工作。3.发出的信息必须与自己的感情相符原则作为管理人员,在和下属谈话时或称赞下属时,必须是真诚的,这样,才能避免消极情绪的出现。4.

11、正确使用批评的原则作为管理人员,既要反对虚伪的赞扬,也要防止过多地对人进行批评。批评从来不是改变他人行动的最好办法,而且,详尽地数落别人的失败或不好的表现是无意义的。当然,有时恰如其分的批评,也能对人起促进作用,但是,使用时一定要慎重。5.察觉他人积极因素,发现自身动力原则管理人员必须遵守察觉他人积极因素,发现自身动力的原则。自我发现、自我鼓励,能够使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并且更容易发现、肯定他人身上的优点和才能。态度的概念4态度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对某种对象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这个定义反映了态度具有以下特性。1.态度的后天性和社会性态度反应的倾向性则是在后天环境中,尤其是在后天的社

12、会生活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态度的对象性人的态度总是针对一定对象而言的。态度的对象相当广泛,它可能是具体的人或物,也可能是不具体的思想、概念、历史事件等。态度对象的广泛性决定了人的态度的多样性,一个人的十分纷繁多样的态度形成了他的态度体系。3.态度的相对稳定性态度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态度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些稳定程度高的态度作为性格的重要成分而进入人的个性,从而对人的行为产生更广泛、更持久的影响。4.态度的内隐性态度虽然与行为的联系非常紧密,但它却是内隐的,是人直接看不到、听不到的,因而对人的态度只能从人的言行及表情中进行间接的认识和了解。态度的功能1.对行为的方向

13、性和对象的选择性的调节作用态度能驱使人们趋向或逃离某种对象事物,影响着一个人对某事、某物或某人作出他个人的选择。2.对信息的接受、理解与组织作用一般说来,人对抱有积极态度的事物容易接受,感知也清晰,对抱有消极态度的事物则不易接受,感知模糊,有时甚至给予歪曲。3.预定对象或事物的反应模式由于态度是在过去认识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经形成之后便会使人对某种对象或事物采取相应的行为模式。4.导致情绪上的不同体验人们对事物的态度不一样,所产生的情绪体验也不相同。一般地说,与态度相一致的事物和行为带来满足、愉快、喜爱、敬佩等内心体验;与态度不相一致的事物和行为带来不满意、不愉快、嫌恶、憎恨等内心体验

14、。需要层次论合理性的一面(1)分类比较全面、细致(2)符合人类需要的发展规律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种发展趋势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人类需要发展规律的。(3)符合人类心理发展实际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出在不同时期,均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优势需要,而其他需要则处于从属地位,这是符合人类心理发展实际的,对实际管理工作也是具有启发意义的。需要层次论的局限性(1)需要层次论的理论基础是错误的马斯洛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他的人本主义思想的核心是要使人都成5为自我实现的人,而这种自我实现完全是一个自然成熟的过程,社会影响往往束缚了人的自我实现。这就完全否定了人的社会存在对人的

15、成长有决定性的影响。(2)需要层次论具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它在一定程度上把人类需要的层次看成是一种固定的序列,看成是一种机械上升运动,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通过思想教育在一定条件下改变人的需要主次顺序的可能性。双因素论的应用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把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诸因素划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观点是合理的,对提高我国管理水平也是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1.尽可能改善保健因素管理者应尽可能通过有效措施改善保健因素,尽量减少和消除在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过程中的不利条件。即使因条件所限目前难以改善,也应向职工进行解释说明,以求得职工的理解。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顺利、有效地把职工的积极

16、性调动起来。2.应自觉通过激励因素调动职工积极性管理者看到这两类因素的差别,有意识地从激励因素入手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在管理过程中,应主要地通过工作本身来调动职工积极性,如让职工从事感兴趣的工作;给职工一定的责任;工作有成绩给予充分肯定;给职工提供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等等。这样,既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调动职工积极性,又有利于使这种积极性保持持久。3.应根据双因素论搞好奖金制度赫茨伯格认为劳动报酬属于保健因素,但并未完全否认工资、奖金有激励作用。我们应认真分析研究奖金真正发挥作用的条件,并通过恰当的措施使奖金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激励作用。群体的表现特征群体作为一种由人组成的有机组合体,它时时刻刻都对个体和

17、组织发生着影响,并由此体现出自身的特征,其本质特征表现如下。1.成员们的目标共同性群体之所以能够形成,它是以若干人有共同的活动目标为基础的,正是有了共同的目标,他们才能走到一起,并彼此合作。群体的这一特性,也是群体建立和维系的基础条件。2.群体自身的相对独立性群体有着自身的行为规范、行动计划,有自己的舆论,而这些规范、计划和舆论,不会因为有个别成员的去留而改变。3.群体成员的群体意识性在这个群体中,成员之间在行为上相互作用,互相影响,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在心理上,彼此之间都意识到对方的存在,也意识到自己是群体中的成员。4.群体的有机组合性群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有机的集体,每个成员都在

18、这个群体中扮演一定的角色,有一定的职务,负一定的责任,并以做好自己的工作而配合他人的活动,使群体成为一个聚集着强大动力的活动体。群体人际关系的含义所谓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群体活动中形成的心理关系,包括在心理和情感6方面的联系方式和相互作用程度。群体中人际关系具有以下特点。(1)人际关系是在群体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因为群体活动,使人们有了接触的机会,从而形成和发展情感与心理方面的联系,形成了人际关系。(2)人际关系表现为个体之间的心理倾向性人们在群体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一般都要表现为不同的态度。在群体内部,不同的个体之间,会表现出不同形式的人际关系。(3)人际关系的存在,具有广泛性在一定意义上,群体中会形成一个人际关系网,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网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心理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