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人类的经济活动发展到今天,主要经历了两种经济形态: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1)自然经济:又称自给自足的经济,是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极不发达状态下的产物,在资本主义时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 (2)商品经济:是适应生产力发展并可以进一步推动其发展的经济形态,是外向、开放型的经济,充满了活力,比自然经济有着不可估量的优越性。 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是人类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最本质特征之一,是资本主义社会和国家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 资本主义经济是典型的和最成熟的商品经济,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主要是通过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变化反映出来的。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革命与改革、
2、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工人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与高涨、思想文化上的剧变,无不从经济领域的发展变化找到其根源。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概况 (1)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 世纪)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A、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发展 (生产技术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社会生产分工的扩大 B、具体因素:生产技术的进步 (产生萌芽地区的)国内外市场的逐步形成展 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马克思语) 商业资本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了巨大作用,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市场的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改变了农村的自然经济。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 A、根源: 15
3、 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B、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意义:引起了两个“革命” C、早期殖民掠夺:葡萄牙、西班牙最早从事殖民征服;掠夺到的巨额资金转移到欧洲其他国家(本质作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葡、西没有因这些财富而较早地发展起资本主义。 (2)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17 世纪初19 世纪初) 这一时期,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封建自然经济走 向瓦解是这时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尚处在初期阶段 许多近代资本主义必有的特点还没有具备。商人以及一些大资本家是早期资产阶级的主要成员,通常被称为大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阶级在这
4、一阶段也还没有最后形成。在资产阶级中间起主导作用的是与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相联系的商业资产阶级,工人还没有形成为近代的产业无产阶级。 资本主义发展早期(16 18 世纪)比较盛行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 这一时期欧洲经济发展状况: 葡萄牙、西班牙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荷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它的对外贸易远较工业占优势,“海上马车夫”,这一特点以后就成了它在经济发展中的弱点。 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取代了荷兰在西欧的经济地位和海上霸权。 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快,18 世纪成为欧洲大陆最发达的国家(农业占统治地位,工商业发达);拿破仑时期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俄国在 17 世纪出现了资本主
5、义工场手工业,但发展极其缓慢,其水平也较低,有很深的农奴制的烙印,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这一时期,由于受手工业工场生产能力的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充分,远远未对封建自然经济形成优势。反映在政治领域,这一时期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很少;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曲折、反复;资本主义制度远未健全和完善。 (3)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经济(19 世纪初19 世纪 70 年代)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先进国家普遍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战胜封建自然经济,确立了对世界经济的统治地位,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造成这种根本性变化的主要推动力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6、。 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生产力,从物质上大大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法国大革命创立的一系列资本主义立国原则及革命留下的战斗精神,从政治思想上壮大了资本主义的力量。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后果,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工业革命的开始、扩展、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这个时期以工业革命为开端,迈出了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第一步, (促进了商业资本主义向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演变)工业革命的完成,机器大工业的建立,使资本主义力量迅速超过了封建主义,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些都显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步性。 工业革命
7、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发展,在政治领域导致了三股进步历史潮流;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或者称为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三大倾向。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经济(19 世纪 70 年代20 世纪初) 这一时期,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从蒸汽机时代进入了电气化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飞跃式的大发展,垄断经济形成,资本主义正在进入成熟的阶段,即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逐步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到了 19 世纪 70 年代,西方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东方则没有成熟到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程度,因而在大约 30 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上基本没有发生过革命,资本主
8、义处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之中。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内容、特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在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社会生产力方面;社会生产关系方面 垄断和垄断组织的出现:(评价) 垄断的出现,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并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此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 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基本定型: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为生产组织形式,成为一种经济模式。 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9、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有巨大的发展,这些国家在 20 世纪初都先后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完成了工业化的进程。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增加了。 美国和德国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工业生产集中程度较高,垄断经济发达,再加上其他有利的条件,经济发展步伐最快,后来居上,超过英国和法国,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 英国和法国由于技术设备落后,资本大量输出,过早地偏离了工业经济发展为主的道路,走向资本输出为主的道路,经济发展缓慢下来,被美国和德国超过,工业生产下降为世界第三和第四位。 日本通过对内大力发展工商业,扶植垄断经济,对外极力进行侵略扩张,开拓市场,掠夺资源,攫
10、取巨额战争赔款等措施和手段,迅速崛起,成为亚洲强国。相对而言,俄国在 1861 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之后,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由于封建残余势力的束缚,仍远远落后于其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9 世纪晚期至 20 世纪初,经济上飞跃式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同时,这种跳跃式的发展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改变了它们之间力量的对比,造成了他们之间的新矛盾,形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大国加紧争夺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势,最终导致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对峙和一战的爆发。 (5)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资本主义经济(20 世纪 20、30
11、 年代)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波动很大,繁荣与危机、动荡与稳定、自由竞争与国家干预多种现象同时并存是其最基本的特点。可以说,这一时期,是现代西方经济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一战一方面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另一方面造成这些国家政局的动荡,从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二是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矛盾激化,特别是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直接导致了 3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一战 ”后, 各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除美国、日本经济实力增长外,无论是战败国德国,还是 战胜国英国、法国在经
12、济上都是一片衰败和混乱。 英国债务剧增,工商业衰退;法国由战前的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战败的德国经济恶化尤为严重。 美国和日本是大战的受益者。美国在大战中发了横财。战后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20 年代进入了“柯立芝繁荣”时代;日本在战后经济增长,由债务国变为了债权国。 20 年代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从略);资本主义国家在 1924 年后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短暂的经济繁荣时期。(美国经济繁荣背后的隐患;日本经济的脆弱性)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大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同时一定程度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潜在的经济问题和自由放任政策发
13、展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各国为摆脱经济危机,都加强了国家的干预政策。但干预的具体措施和特点却有所不同。一种是在维护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国家干预,另外一种干预则偏离了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轨道,走上了法西斯统治经济的轨道,是一种不正常的发展道路。 罗斯福新政的政治和社会影响: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成功尝试,为二战后强化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提供了一种模式。 (6)“二战” 后的资本主义经济(20 世纪 40 年代至今) 这一时期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大发展时期,无论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化过程中所占的地位,都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同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由美国
14、独霸向经济多极化发展的趋势。造成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大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二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 “二战 ”后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西欧各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A1945 50 年代初为恢复时期,西欧各国凭着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工业生产到 50 年代初逐渐恢复到战前水平; B50 年代初 1973 年是持续高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是西欧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C19741982 年是经济“滞胀”时期 D198290 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又进入了低速增长时期; E90 年代初至今,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温和衰退和缓慢回升时期 对于第三次
15、科技革命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认识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 70 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加强,出现了经济发展的新格局。由美国称霸、欧洲日本依附,转化为以美国为主的美、日、西欧三足鼎立;西方经济不平衡发展增强的同时,经济区域化、一体化趋势也有新的发展。另外,这一时期由于第三世界兴起,资本主义原有的世界市场逐步解体,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则变换方式,利用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掠夺,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 3、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形式和本质 (1)主要形式 对农民土地的剥夺。英国的“圈地运动”是典型。圈地运动的结果,一方面造 成土地的集中
16、,为资本主义的大农场大牧场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失去土地的农民,无以为生,沦为农场或工场雇佣的自由劳动力。 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西方殖民者通过在美洲、非洲开采、劫运金银;发展大 种植园;奴隶贸易;抢劫财富以及欺诈性的贸易等方法,积累了巨额财富,后来转化为资本,用来发展资本主义工业。 “价格革命 ”。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等流入欧洲。造成金属价格下降,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这就是“价格革命”。在这一过程中,新 兴工商业资产阶级一方面以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另一方面付给工人的贬值的货币工资,因而经济力量日益增长。而封建地主收取的定额的货币地租受到价格革命的影响,地主的实际
17、收入减少,地位削弱了。小手工业者和农民的两极分化加剧,大部分人沦为出卖劳动力的工人。 (2)本质 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是用暴力手段迫使小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并积累货币资本的历史过程。马克思说:“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与火的文字,写在人类的编年史中的。” 4、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分析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各要素可简要归纳为“三个前提”和“四个条件”。 (1)三个前提: 社会稳定:战乱和动荡的政局都会破坏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和适应,例如垄断的出现及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的发展。 (2)四个条件: 科技条件。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充分证明
18、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市场条件。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商品经济,商品交换的目的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与商品交换的场所市场或地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市场是其发展的生命线。当市场不能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就受到阻碍,资产阶级就会设法开拓市场,如德意志,意大利统一前的分裂割据状态,美国内战前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都无法形成统一的大市场,制约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当市场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时,资本主义经济就充满生机和活力,如美国内战结束和德意志统一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促使德、美经济高速增长。资本主义列强向亚、非拉的扩张,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争夺商品和市场的过程。 资本条件:无论是资本
19、的原始积累时期还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的其它各个历史时期,巨额的资本的获得都令促进资本主义的设备更新,提高竞争实力,如普法战争中法国 50 亿法郎的巨额赔款,使统一后的德国如虎添翼,导致了法德两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中呈现截然不同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地位。资本的积累和获得,在资本主发展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资产阶级不择手段对国外人民进行疯狂压榨和掠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又加紧资本输出,目的是掠夺更多的财富。 自由劳动力条件:资本主义生产主要是雇佣劳动,需要摆脱了土地和封建国家束缚的自由劳动力。英国通过圈地运动不仅积累了资本,而且把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赶走,使之成为无家可归的资本主义自由劳动力,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另外如,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性质差异,也要从是否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廉价的自由劳动力方面寻找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