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活动目标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写作时,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掌握查找资料,应用资料的基本方法。活动重点学会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资料的方法。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每人一个档案袋;观测农历 8 月 15 日至 9 月 15 日月亮运行的情况。观察星空变化,观察八月十五到九月十五的月相,并每日画下来,搜集有关资料。查询、下载资料并进行分类。上交档案袋。
2、 分组:把学生分为两大组,“月球奥秘知多少“学习小组和“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 学习小组,两个小组又细分为“月相 “、“月食“、“潮汐“ 、“人类登月“ 、“月球与人类关系“ 、“神话传说“、“文章诗赋“、“ 对联“、“ 民风民俗“、“音乐绘画“ 等各子小组。活动过程 导人阶段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播放“ 人类登月“ 的录像,感受人类的伟大。全班准备一个本子,以“我在月球上的一天 “为题,全班同学每天轮流写一段话,进行故事接龙。 整合阶段:观测月亮运行情况的口头交流,注意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经过一个月的资料搜集,各子小组交流成果,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在“画月亮、集资料“作业本上,互相补
3、充,互相探究,互相质疑,然后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两个大组“月球奥秘知多少“小组和“ 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 “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协作学习、资源共享。 上交档案袋,根据作业情况,给予等级评定。 课堂展示过程 :组织一次月球知识擂台赛,分三个擂台小组,每个小组有三个人。成立组委会,由组委会编题,赛后评出优胜小组,给予奖励。第一轮必答题比赛规则: 赛台三名选手必须依次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 答对一题得 10 分,答不完整或答错不扣分。 答题时间 30 秒。第二轮抢答题比赛规则: 主持人读完题,说“开始 “时,第一时间发出声响者有优先解答权。 第一发言人答不对或不完整的,小组其他人可适当补充,不得超时 限时一
4、分钟,答对一题加 10 分。 答错扣 10 分,题目作为观众题。第三轮小组合作必答题比赛规则:答题时间一分钟。第一发言人答不完整,其他人可以补充。答对或基本答对加 10 分,答错不扣分。答题过程中小组分工明确,合作愉快加 10 分。播放电脑动画,请你复述哥伦布节借月食降敌的故事播放实况录像,请你说说月食的过程。播放月相形成电脑动画,请画出并说明不同的月相。今天是阴历 12 月 16,请说出今天的月相。第四轮风险题l0 分的风险题:什么叫月食?什么叫月晕?月球岩石的主要组成物质有哪些?20 分的风险题:1.唱一首关于月亮的歌。 2.背一首关于月亮的诗。3.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时间 30 秒。3
5、0 分的风险题:(播放录像文字介绍)1.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潮汐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播放钱塘江潮录像)2.用丰富的想像表达听潮的感受。(播放人类第一次登月录像)3. 怎样理解阿姆斯特朗所谈到的 “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第五轮写作题要求:a.想像奇特、有新意。b.富有创造精神。c.合作完成,- 人表述。d.200 字左右,时间 3 分钟。e.观众评议,分值可分为 50 分、40 分、30 分三等。第一题:你驾驶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第二题:在月球上的一天第三题:我是
6、一个月球人 活动小结本次活动主题渗透了课程综合化的思想,将语文学科与地理学科、物理学科等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在一起,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及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中,在不同内容和多种方法的相互交叉中、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其次,就语文这一门学科来说,又将看、听、说、写、读等各种能力的培养综合在一起。在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计算机上国际互联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或上书店看书、买书,最大程度地获取最多的资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获取资料的方法,而且也学会了分门别类整理资料的方法,特别是在 INTERNET 上资料的获得及从多媒体光盘上资料的获得,使学生倍感新奇,兴趣盎然,劲头十足。整个学习过程和课堂竞赛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无处不在,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探究、创新、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