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题:力教材:全日制高级中学物理试验修订本第一章第一节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名称可按力的性质和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二、能力目标:通过具体的例子,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并能够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三、德育目标:从实际的物理情景出发,养成一种科学分析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力的概念教学难点:力的图示教学方法:启发式、归纳法、讲练法教学用具:磁铁、铁钉、 弹簧秤、 钩码(学生用)圆规、三角板、讲练所用的投
2、影片(教师用)课时安排:2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平常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力的现象太多了,打过篮球吗?提过水吗?举过哑铃吗?帮别人人推过车吗?都干过,这些事情通俗的说就是出点力气,可在物理学里力是什么概念?产生力的条件又是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节力板书:第一节 力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有方向的物理量;2、力的图示要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3、力的分类。(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学生实验:磁铁吸引铁钉;用手拉弹簧秤的挂钩引导学生回答:磁铁对铁钉施加了力,同时感觉出铁钉也在吸引磁铁;用手拉弹簧时手也被弹簧所
3、拉。(2)出示投影片:引导学生回答: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效果 施力物 作用 受力物 效 果形变 脚 踢 球 形变及运动状态改变形变 手 提 水 运动状态改变形变 肩 推 车 运动状态改变3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板书: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3)强调:一个孤立的物体不会存在在力,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在研究一个物体受力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且能找到。(4)巩固训练:(出示投影片)找出下列带“”的物体所受的力,指出各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A、木块 漂浮水面上 B、手里托着一本书2、力的大小和方向实验:(1)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轻轻地拉一
4、下弹簧的挂钩,测一下拉力的大小;(2)测钩码的重力大小。引导学生得出: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 表示。提问:在初中学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什么方向?学生回答:竖直向上。老师归纳:所以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板书:力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矢量,方向由具体的作用去定。3、力的图示:提问: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引导回答: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其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使物体发生形变。4教师总结归纳引入: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那在物理学当中可以形象准确地表示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就是力的图示。(1)教师板演:
5、小车受到水平向右的 100N 的力 F,如何表示这个力呢?首先选一标度:比如 1cm 表示 20N 的大小。其次,从力的作用点向右画一根带箭头的线段, 线段的长度要是标度的 5 倍,表示 100N,箭 头表示力的方向。学生:根据过程总结什么是力的图示。板书:斩的图示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2)力的示意图: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只需要在图中画出力的方向,不画大小,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如 图所示)(3)巩固训练:A、GA=50N,表示其所受重力的力的图示B、与水平面成 30角的斜向右上方的 500N 的力的图示。师生共评学生答案。归纳:标度可以任意选取,但要依题而定, 还要
6、使所选取的标度有利于作图。在力的图示中要正确反映力的三要素。4、力的种类提问:同学总结一下学过什么名称的力。学生答:拉力、支持力、压力、重力、弹力、动力、阻力F=100N20N5教师分析:像拉力、支持力、压力、动力、阻力一听名称,同学们就知道力的作用形式及效果,这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分 类的。但这些力产生的条件及性质不一定是一样的。比如:像重力、拉力是不同性质的力,但都可以作为动力或阻力;而性质相同的力,又可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支持力、压力是同种性质的力,产生的效果却不同。所以力的分类 按效果和性质来分。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板书:力的分类:按效果分:拉力、压力、支持力、浮力、动力、阻力等三、小结:(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力的图示和步骤。(3)、能从效果和性质两方面区分力。四、作业:1、P5 练习一( 1)、(2)2、我们在游泳时,用手向后划水,身子却会向前游去,为什么呢?五、板书设计: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大小:用弹簧秤来测量方向:是具有方向的物理量,方向由具体的作用去定力 表示:力的图示法;力的示意图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分类6按效果分:拉力、支持力、压力、动力、阻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