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教版高三生物(新课标)试题版主:刘德臣第 1 页2006 高考(四川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阚宝莲(四川省绵阳市普明中学 621000)【本试卷紧扣课本,同时在课本基础知识注重延展性,这样要求学生的拓展能力必须加强。以下是我逐题的详细解析,有不正确之处请批评指正。编者可以删减但不得篡改。版权归个人所有。我的联系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普明中学 生物教研组 阚宝莲 Email:】选择题解析:考查生态系统特点。能力要求 B。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高温多雨,动植物种类繁多,微生物种类也多,营养结构复杂,其分解者活动旺盛,而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化、功能完善化和营养结构复杂化可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自动调节能力
2、也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即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够长期处在较稳定的状态) ,而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往往其恢复力稳定性较低。 种群密度的一种调查方法就是标志重捕法,这是一种常用的取样调查方法。答案选 C。1、 解析:考查免疫和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单抗的问题。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有吞噬细胞,其作用各不相同,可以吞噬、处理和呈递抗原。免疫中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时不需要抗体参加。 同一个体的 B 细胞和 T 细胞所含基因相同,均由相同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二来。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是一种典型的细胞免疫缺陷疾病,患者表现为胸腺发育不全和完全缺失,并会因机体不能产生免疫 T 细胞而导致免疫机能低下。对于单
3、抗的制备一定要注意,B 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细胞必须是继承了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的杂交瘤细胞,并且要经过培养,然后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细胞群(一个杂交瘤细胞培养所得的细胞群才能得到同一种单抗) ,继续培养以获得足够数量的细胞,在体外条件或体内条件培养从而获得单一性能的抗体。答案选D。3、解析:参考对于教师 考查细胞周期组成问题。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可人为划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主要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据在间期合成物质的不同,又分为 G1 期(主要进行 RNA 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S 期(DNA 合成期) 、G2 期(
4、RNA 和蛋白质合成) ;分裂期可人为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注意:DNA 合成是个半保留复制的过程,间期结束 DNA 含量加倍。由题意可知,据 DNA 含量不同所分出的甲、乙、丙三组细胞处细胞周期不同时期,乙组 DNA 含量在 2c 到 4c 之间,说明细胞正除复制 DNA 时期(S 期) ;丙组中细胞中 DNA 已经加倍说明细胞处在 G2 期及分裂期,而处分裂期则可能是分裂后期即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C 选项说法是对的。由甲乙丙细胞数可以看出处于间期细胞多,推断出细胞分裂间期时间比分裂期长。(正因为细胞分裂间期比分裂期长,所以我们用显微镜看处在细胞周期的细胞时,看到的多是处于细胞分裂
5、间期的细胞) 当周期阻断在 DNA 复制前时,大多细胞不能再进入分裂期,所以 DNA 含量为 2C 的甲组细胞数目应该是增加的。答案选 D。参考 对于学生 考查细胞周期组成问题。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可人为划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主要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 主要完成 DNA 的复制,分裂期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和子细胞的形成。在整个分裂期 DNA 含量相对而言是加倍了,人教版高三生物(新课标)试题版主:刘德臣第 2 页直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里为止意味着分裂期的结束,进入下一个周期的分裂间期。4、解析:考查基因工程基本内容。从
6、基本识记的内容可以知道构建重组质粒(重组 DNA分子)必需的工具酶是 DNA 连接酶和限制性内切酶。RNA 聚合酶的作用是催化 DNA转录为 RNA。一般都可以通过排除法可以选出答案 B。对于 D 选项也要说明一下,对于大肠杆菌这个受体细胞而言,只有大肠杆菌表现出特定的性状,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反之,没有表现出特定性状,目的基因就没有成功表达了。5、解析: 考查制约光合作用的因素。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温度、CO2 浓度等影响,本题只研究了光照强度和 CO2 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由图可看出 CO2 浓度过低时(低于 a 点即 CO2 补偿点)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CO2 浓度必须达
7、一定数值后才会有光合强度,并在一定范围内随 CO2 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而超过一定范围后(超过 b 点即 CO2 饱和点) ,光合作用不能再随 CO2 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为光照或其他因素。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光合强度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强,植物光合作用的 CO2 补偿点降低低,a 点左移;而达植物光合作用的 CO2 饱和点增高,b 点右移。答案选 D。另外疑问:本题图只适合 C3 植物光合作用时考虑的情况,而对 C4 是根本无法做这样的判断的,而川芎是什么类型的植物还无从查证。非选择题30 题 解析: 首先要注意题目的要求及基本概念。如题目已交代是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
8、因,但很多学生反映看到后面遗传图上的雌、雄性第一个做出的错误判断就是认为是伴性遗传,说明没有认真审题。再如(1)题填空处要求写基因型,而(2)题填空处要求写表现型,很多在(2)题出错,所以概念要准确。 (2)题中欲使1(由图知是黄色雌狗则其基因型为 aabb)产下褐色的小狗,所以选的雄狗必须是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 ,其表现型要么是黑色要么是褐色。当然要注意了,是黑色的(如基因性为 AABB 的)不一定就能与之交配产生褐色小狗。(3)小题得知道2 和6 的基因型才能解答。因此首先要推出1 和2 的基因型才能算出2 的基因型,而这要从1 和2 的基因型推起。从遗传图解中可
9、以看出1和2 的后代有双隐性个体从而可知亲代是双杂合个体,即:1(AaBb)和2(AaBb) ; 继而推出各个的基因型为: 1(aaBb ) 、 2(AaBb) 、3(aabb) 、4(aaB_)、 5(Aabb ) 、6(AaBb) ;1(aabb) 、2(AaB_) 、3(Aabb ) 、4(aaBb) 、5(A_Bb) 、 6(aabb)将两对性状看成是独立事件,应用数学概率运算:2(AaB_)为 1/3AaBB2/3AaBb 分别与6(aabb)杂交产下的小狗是红色雄性的概率是 02/31/2(A_)1/2(bb) 1/2()=1/12(A_bb ) (4)考查细胞质遗传(有母系遗传的
10、现象) ,线粒体 DNA 只随卵细胞传给后代,所以如果找回的小狗与2 的线粒体 DNA 序列特征不同,说明不是2 的后代。(5)由于变异改变了基因的表现形式,产生了新的基因,属于基因突变。人教版高三生物(新课标)试题版主:刘德臣第 3 页(6)考查基因突变对子代性状改变的影响情况,即可遗传的情况。一般可遗传的情况是能随生殖细胞传给后代的。由题意已知该新性状是由核内显性基因控制的,如果(5)中雄狗与正常雌狗杂交,F1 出现了该新性状,且显性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那么根据伴性遗传和性别决定的规律,雄性亲代的 X 染色体传给 F1 中的雌性,不传给 F1 中的雄性。如果 F1 中出现了该新性状,且
11、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那么根据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可知,雄性亲代的常染色体传给 F1 的和,但等位基因中只有一个显性基因,即产生的配子中有一个显性基因,一个隐性基因,在产生合子的过程中,F1 中一半雌雄表现新的性状,另一半正常。如果 F1 中没有出现该新的性状,说明该突变后的位于核内的显性基因不能传给后代,即是不能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后代的。那么(5)中的雄狗的新性状是其体细胞基因突变所致,只在它本身表现出来,而不遗传给 F1。31 题 解析: 考查植物的向性运动。本题重在研究 Ca2 、生长素分布与作用原理(而本题用胚根做试验材料)首先要搞清楚已知的试验一中甲、乙两组的试验不同条件和引起的
12、不同现象。甲组没有改变胚根的任何物质(比如 Ca2 )的含量和分布,胚根向重力(下)生长;乙组中含 EDTA 的琼脂帽除去了胚根尖端周围与之临接部位的 Ca2 ,胚根水平生长,由此可知胚根向重力生长与否与胚根尖端 Ca2 分布和含量有关。其次,根据题目要求由已知的结论要做论证试验,必须注意试验所用材料、用具的选择及设计过程中对比试验的作用。已知水平放置的胚根弯曲向下生长与根冠近地侧的 Ca2浓度明显高于远地侧有关,研究表明根总是朝着 Ca2 浓度高的方向弯曲生长。那么我么就要设计一个试验将根制造出两侧不同 Ca2 浓度的材料,并且要对照即两侧浓度仍相同的情况。好在需要突破的是对于未处理的相同胚
13、芽鞘而言,可能其根冠均有 Ca2 分布,这会造成试验的误差与结论的错误,试验第一步已经处理了,就是所有的胚根都用含 EDTA 的琼脂帽处理胚根,去除根冠周围的 Ca2 。那么接下来就要继续做的是试验中要有对照处理,即一组要使胚根两侧 Ca2 浓度不同,一组则相同。所以第二步:将培养皿均分成两组,编号为 A 组和 B 组,在 A 组的胚根上方放一个空白琼脂块(仍保持两侧 Ca2 浓度一致) ,在 B 组的胚根上方放一个含 Ca2 的琼脂块(使上侧远地侧 Ca2 浓度高于近地侧) 。最后将胚根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胚根的生长方向。试验结果预测的是:A 组胚根仍水平生长, B 组已弯曲向上生长。
14、此时应该注意的是所得结果应该符合需要论证得试验结果。否则试验就是失败得。这就是论证性研究试验与在不知结论情况下做的研究试验的不同处了。前者要符合已知结论才能算试验的成功,后者则是不定向的,据正确的试验过程所得结果而定。最后,把生长素与 Ca2 关联起来就要注意了。我们知道生长素的作用由双重性,即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表现出促进植物生长,超过这个浓度则抑止生长。植物的不同部位生长素作用的最适浓度不同(根所要求得最适浓度 1010 mol/l,茎要求的最适浓度 104 mol/l),即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对根的生长表现为抑止,而对茎的生长则是促进;超过一定浓度,茎的生长亦将受到抑止。 )由上胚根水平放置时,重力诱导 Ca2 向根冠下侧移动,导致胚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比远地侧高,则我们可以得出胚根的生长素分布与向重力生长的关系简述如下:生长素对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生长素可促进生长,高浓度则抑止生长。对根来说,生长素的最适浓度低,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慢;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较低,生长快,因而胚根弯曲向下生长。附:本题根冠名词用在此处表示位置不很准确人教版高三生物(新课标)试题版主:刘德臣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