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县财政局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县财政局信息中心一、 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基本情况。1信息化机构组织情况。#县财政局于 2005 年成立了信息中心,为局内设职能股室之一。2006 年通过省人事厅公务员统一考试招考了一名计算机专业人才,现工作人员为两名。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县“金财工程” 的建 设规划和实施、财政信息化建设、全局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管理及机房软硬件设备与网络的日常维护工作。2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来源情况。局属单位计算机设备及网络设备维修维护管理工作统一归口信息中心负责,设立维护维修经费专户,经费由局属各单位筹集,计算机设备维修用费在信息中心的专项经费中列支;业务经费一部分由财政预算安排,
2、一部分由上级财政下拨;3信息化软件建设情况。截至目前,#县财政局业务内网已经运行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征收管理、预算外管理、乡财县管、村财乡管、涉农补贴信息化、涉农补贴语音管理、乡镇债权债务管理、房地产征收管理、会计集中核算、部门预算管理、国库集支付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等业务系统;同时还运行了内部邮件、OA 办公自动化、2网络版杀毒软件控制中心、FTP 在线存储等系统。4信息化硬件与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我县金财网络经过多次改造,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截至 2010 年 4 月,采取 2M 光 纤专线连 接方式与上级财政部 门、26 个乡镇财政所和 2 家商业银行连接,采取极速
3、通连接方式与各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执收等单位连接;局内业务网络使用千兆以太网连接,业务网络主干线路使用主备双 100M 光纤连接;与电信、移动机房均建立了专线直接接入。5信息化安全建设情况。在数据安全方面,使用小型机和高性能的 PC 服务 器做专门的数据库服务器,实行数据与应用系统分离。对应用系统实行容灾备份机制,可持续提供应用服务;对业务数据实行专业备份软件、备份服务器双备份方式,以及本机、虚拟带库、异地异步、备份服务器等多种备份途径,提高了数据的冗余度,尽可能保证数据安全。在网络安全方面,通过专业网络防火墙对上级财政部门出口、下级财政部门出口、同级单位出口均制定严格的网络安全策略、合理
4、路由信息,关键网络部件实行备份机机制,尽可能减少网络中断的时间跨度与范围。各硬件配置信息都实时执行电子文档与纸质文档备份机制。严格管理业务内网机器,对各终端机器实行专机专用,小部分机器使用网络隔离卡,杜绝一机两网的情况。由信息中心统一规划 IP 地址,在防火 墙上执 行 IP-MAC 地址绑定3策略,各终端机器均统一安装网络杀毒软件。6信息化共享以及网络协同办公情况。为提高信息化办公效率,合理高效利用信息化资源,#县财政局部署了内网邮件系统、内网在线存储系统、内网办公自动化系统(OA)、网络杀毒软件服务器,极大地提高了基础信息的共享率,减少了数据使用成本,保证了财政业务数据的使用效率与使用质量
5、。7财政工作人员培训情况。过去的分配流程、会计核算流程,以及文件传递过程和彼此之间的业务环节,全部被智能化网络信息系统所取代。这就要求财政管理工作者加强业务学习及计算机操作技能学习。县局每年多次举办形式多样的计算机业务操作培训及业务比武,掀起学习热潮。共先后举办 20 多次培训班,培训达到 2000 多人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显著的提升,培训工作卓有成效。8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维护规范管理情况。为了规范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维护管理和推进“金财 工程” 建设,结合我局实际,2008 年下发了#县财政局关于计算机设备维护及日常管理的通知的文件,对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日常维护及管理进行了规范。规定局机关
6、各单位及各乡镇财政所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维修维护管理工作统一归口信息中心负责,维修维护费用在信息中心的专项经费中列支。同时对计算机设备维修程序、计算机设备资产的管理、计算机设备报废的审4批等流程进行了规范。二、 影响或制约进一步提高财政业务管理水平和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的主要因素1职责不够明确,制度不够健全。在信息化建设大力提倡的今天,信息化管理单位成立的相对较晚,规章制度不太完善,没有合理的考核管理制度,信息化管理单位的职能职责也不太明确,不能有针对性、重点性的完善信息化建设重要应用。2领导不够重视,投入不多。领导重视,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是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没有可靠的资金来源,无法有力地保
7、障网络与服务器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也无法保证设备维护维修,就会造成设备及网络无法正常运行,以信息化应用推行财政改革就是一句空话。3信息化机构建设欠缺。高度重视信息化机构的建设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基础,由于信息化建设管理部门为“嵌入式” 的特殊性,需要与 财政系统各部门 及时衔接沟通交流,才能保障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高效性。而通常“嵌入” 的不准确、不及时,就会造成公共资源的重复建设、使用效率低下等情况。4信息化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建设管理人员需要及时汲取新的知识,需要不断5的学习进取,才能更好更高效的管理信息化建设。同时,由于信息化建设内容日趋增多、日趋复杂,信息化建设
8、管理队伍也面临人手不足的情况。要狠抓财政干部的信息技术培训,推动财政系统普及信息技术,使财政干部信息化意识增强,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三、 我县财政管理工作对信息化工作存在的具体要求随着民生工程、支农惠农、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惠民政策措施的实施,加上财政系统本身业务较多,对财政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1.需建设稳定、高速的业务网络各种财政业务应用系统在应用过程中数据量很大。例如财政补贴系统中的基础信息中我县就有十五万多户共计 60万人口,仅通过信息化平台发放的补贴项目就达六十种,一年就有上百批次的补贴发放量;乡财县管、村财乡(镇)代管、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业务量亦相当大,这对我们的业务网
9、络传输有较高的要求,尤其在数据传输的集中时段,可能会出现数据拥挤堵塞的情况。2.需建立高效、统一的业务平台民生工程、支农惠农等政策的具体实施与财政系统的许多部门有关,各部门垂直线上均有自己的业务系统与业务网络,所以需要一个高效、统一的业务支撑平台对数据进行统6一管理以及统计分析。同时我局有十多个财政业务系统和十多台服务器,且数据独立,没有无缝接口,数据不能共享;而且平台多、硬件多,造成网络复杂,在应用系统管理上给系统管理人员带来了诸多维护上的不便,同时造成了数据的安全隐患,也加大了财力的投入,造成重复投入、资源浪费。3.需及时挖掘支持数据民生工程、支农惠农等政策的具体实施包含大量业务数据,而相
10、关业务部门对这些数据有着具体的统计分析需求,但是没有对数据进行挖掘的能力,所以需要信息化管理部门能及时高效地提供数据挖掘支持。4.需建立完整的三农数据库建议建立完整的三农信息数据库,更好地服务三农。我省的财政补贴发放系统有较完整的三农信息数据库,但仍有许多缺陷。由于数据采集的准备工作比较仓促,导致三农的基础信息小部分不够真实,如村干部采集数据时,由于农户不够重视和大多数据户主外出打工等原因,仍有许多农户没有办理身份证,而金融系统开户时需要身份证,基层工作人员往往会采取编造一个假身份证号码录入,造成采集的信息出现不真实的现象。四、 我县“金财工程”建设应采取的对策与建议7在县局级,对业务管理和信
11、息化建设的期望目标是能利用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为财政各业务部门提供安全、准确、高效的信息支撑平台,保障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高效提供数据统计与数据分析信息。1.在财政系统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需求也日益增高,站在财政业务专网“金财网络” 基层财政部门的角度,为了避免资源浪费以及重复建设,提高公共资源的可重用性,需要高标准规划网络与硬件设施设备,并根据当前需求,逐步实施。对网络、安全、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可由上级部门统一做需求分析,经调试测试后对下提供合理化部署建议,同时可以有选择性的提供部分设备。2.为提高财政各部门之间的资源重复利用,需要对财政各部门的软硬件资源进行整合,
12、减少重复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3.对信息化建设管理部门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信息化管理部门的职能职责,建立相应的考核管理制度。由上级部门按照业务需求对信息化管理人员进行合理化的分工,并且对人员配备进行合理化的建议。4.为了提高基层财政信息管理部门的业务素质,可由上级财政部门不定期的举行学习以及进行考核。五、 合理应用上级财政信息化成果,为基层财政部门信息8化发展服务1建立下级财政部门与上级财政部门同步、异步的高效通讯机制,增加上下级财政部门、同级财政部门的交流力度,并可通过网络发布以及会议的形式及时共享上级财政部门间的信息化成果,为基层财政部门信息化建设提供合理、及时的建议。2强化财政监督。财政监督是财政的一项重要职能,应通过信息化手段完善财政预算管理、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及会计等方面的财政监督体系。依托财政业务系统数据,分类提取,通过挖掘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为领导及业务部门综合决策提供科学的支持。3运用科技手段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大力推进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推动科学化精细化,努力创新财政管理方式,提高财政工作质量和效率。利用业务标准统一、操作功能完善、网络安全可靠、覆盖所有财政资金、辐射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服务于财政管理,扎实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二一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