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隧道变形监测方案-新.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808698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变形监测方案-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隧道变形监测方案-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隧道变形监测方案-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隧道变形监测方案-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隧道变形监测方案-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隧道变形监测方案1、目的为明确隧道内变形观测的作业内容,规范技术细节及作业程序,总结隧道结构变形规律,为隧道结构维修养护提供依据,指导津滨轻轨隧道变形观测工作进行,从而保证行车安全,特制订本预案。2、适用范围2.1 适用于津滨轻轨隧道变形观测的相关工作;2.2 线桥室从事变形观测的相关工作人员须依据本方案开展各项变形观测工作。3、职责分工隧道变形工作由线桥室主任及安技主管进行监督指导,桥梁维修主管负责变形观测工作的全面管理与协调, 桥梁检测工程师协同隧道工程师、桥梁维修工程师负责隧道变形观测的相关技术工作,并由桥隧检测工区负责具体实施。4、参考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地下铁道、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

2、范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5、变形观测工作内容5.1 隧道沉降观测监测隧道结构的沉降,主要是监测隧道结构的底板沉降,实质上是对道床的监测,主要包括区间隧道的沉降监测以及隧道与地下车站交接处的沉降差异监测。运营测量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图式等与原施工测量相同。5.1.1 监测基准网监测基准网是隧道沉降监测的参考系,由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构成,网形布设成附合水准路线或沿上、下行线隧道布设成结点水准路线形式,采用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标准进行。水准基点采用隧道线路两端远离测区的国家 II等水准点,在沿线车站内和联络通道处布设工作基点,每个车站布设 4 个工作基点,联络通道处布设 2 个工作基点,

3、水准基点与车站内、联络通道处工作基点共同构成监测基准网,如图 1 所示。基准网的高程值由国家水准点引入,每季度校核一次,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然后,再通过车站内两侧的工作基点,采用附合水准路线对每段隧道结构进行沉降观测。图 1 监测基准网示意图5.1.2 沉降监测点津滨轻轨地下结构由明挖段和盾构组成,明挖段沉降监测点按施工浇筑段每段设 4 个点,分别布设在左右两侧墙上。具体布置见图 2。图 2 明挖段沉降监测点布置示意图为方便以后长期的位移监测工作,隧道内沉降监测点布设在隧道中线的道床上,隧道直线段每隔 30m 设一个测点,曲线处根据曲线半径大小设置测点间距,半径为 400m 曲线处每隔 12

4、m 设一个测点,半径为 800m 曲线处每隔 18m设一个测点,半径为 2000m 曲线处每隔 30m 设一个测点。具体布置见图 3。图 3 隧道内沉降监测点布置示意图5.1.3 隧道与地下车站交接处得沉降差异监测在隧道与地下车站交接缝两侧约 1m 处的道床上布设一对沉降监测点,如图 4 所示,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监测交接缝两侧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当高差变化量大于3mm 时应预警,变化量大于5mm 时则应报警。图 4 车站与隧道交接处沉降差异点布设示意图5.2 隧道横向位移变形监测5.2.1 横向位移监测点的布设隧道横向位移监测点的布设与沉降监测断面距离相同,即位移监测点和沉降监测点设于同一断面上

5、,并利用部分沉降点作为位移监测的坐标基点。基点的坐标值由地上国家坐标点引入,每季度校核一次。盾构区间每个断面布设四处点位,重要点位粘贴反射片,其余点位做好油漆标记;明挖区间每个断面监测 2 个点位,重复使用沉降观测点作为位移测点使用。点位布置详见图 5。图 5 盾构区间位移监测点布设示意图5.2.2 位移监测的开展由于位移基标点与沉降基标点共有一个,初期需要对各个基标点进行测量,以获取隧道中线初始数据,初始数据与设计隧道中线坐标进行对比。待此项工作完成后,可将全站仪置于需要测量的断面所在的基标点上,任意其他基标作为后视点建立坐标系,依次对隧道断面进行位移监测,每次的监测数据与初始数据进行对比。

6、5.2.3 监测标准横向位移的监测标准定位警戒值5mm,控制值10mm。5.3 隧道变形监测周期运营第一年每季度观测一次,第二年开始每半年至少观测一次,直至沉降量小于 1mm/100d 止,中远期可减至 1 次/年。当隧道出现显著变形时,应缩短观测频率。5.4 特殊加密测量5.4.1 保护区内大型施工监测保护区内出现大型施工时,应对结构进行加密监测。加密措施包括点位密度及监测频率,测量范围应在施工范围内前后各延伸 100m。施工范围内的监测区域加密至直线 12m 一个断面,曲线 510m 一个断面,同时增加隧道拱顶及相应断面的地上监测点,监测频率视施工进度和内容确定。各点位布置详见图6。图 6 拱顶下沉和地表沉降观测点布设示意图5.4.2 变形异常地段的监测在常规测量过程中,出现变形较为明显的地段,应加密测量。加密措施包括增加拱顶及地上点位,同时将监测频率加密至 2 次/ 月。5.5 监测数据的分析5.5.1 累积沉降量曲线图5.5.2 沉降量速率曲线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解决方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