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为初、高中物理教学做好衔接的必要性姓名:颜文彬 性别:男 职称:中二 学历:本科 单位:铜陵市第九中学 电话:18605627434 电子邮箱: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初中升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须在中间做好教学衔接工作的必要性。首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初高中物理知识结构的不同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同,从而导致学习方法肯定也不一样,物理的学习不是一个个独立的过程,而是一整套循序渐进的过程,物理教师在中学教学过程中应做好衔接工作,减小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跨越性,减轻学生的负担,培养物理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关键词:物理学习 区别 衔接 正文有不少学习物理的同学这样抱怨过
2、:初中的时候物理老师总是一脸淡然的告诉我们:“等你们到了高中自然就学了。 ” 可是高中物理老师又经常一脸诧异看着我们说:“你们初中连这个都没学?!” 有些知识点是不是必须在初中学习或者高中学习?初高中物理学习难道有很明显的分界线吗?事实并非如此。物理教师应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做好过度工作,研究如何让学生由初中物理学习自然地过度到高中物理学习。认识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初高中物理知识结构的区别: 1、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于高中物理而言知识体系较为独立,通常要求学生知道一个知识点而和其他知识点的关系并不十分紧密。高中物理则有一个知识体系,缺一不可。例:第一学期所学的内容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
3、:匀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等本身就构成一个动力学体系。第一、二章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找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规律加速度。第三章讲述力的知识,为动力学做准备。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则从力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运动时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2、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较为浅显易懂的知识,高中物理则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如物体的运动,初中只介绍到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而且涉及到速度计算只需计算大小,方向只在一维坐标中考虑;高中对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矢量,矢量这一全新概念的引入,理解和计算都有一定的难度,速度的改变必然有加速度,而加速度又有加速和减速之分。又如摩擦力,
4、高中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个难点, “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首先要分清是相对哪个面,其次要用运动学的知识来判断相对运动 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然后才能找出力的方向,有一些问题中还要用动力学的知识能才得出结论。例如:在水平面上有一物体 B,其上有一物体 A,今用一水平力 F 拉 B 物体,它们刚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 A 和 B 之间的摩擦力。分析:A 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 A 和 B 之间的摩擦力为零。3、初中物理学习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理学习则注重定量分析。我们都知道定量分析比定性的要难,当然也更精确。例如对于能量守恒,初
5、中只讲能量守恒不要求计算,好理解。高中则要分析和计算能量守恒中的机械能守恒,要会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由机械能守恒计算速度或者位移等等。 初高中物理知识结构的区别决定了初、高中两个阶段之间的物理学习会产生一个明显的较难跨越的台阶。 初中学生毕业后,升入高中一年级学习,普遍感到物理难学,这种在初、高中两个阶段之间的物理教学中出现的脱节现象被称之为台阶。根据上述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特点与初中物理的区别,经过我的分析,产生台阶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的飞跃。 初中物理教学对许多物理问题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进行定量计算,一般来说也是比较简单的;而高中物理教学,大部分物理问题不单是作
6、定性分析,而且要求进行大量相当复杂的定量计算。学生对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不适应。 2、从形象了解到抽象理解的提升。 初中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建立在形象思维基础上的,它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实验为依据,从而使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获得知识。初中物理中的大多数问题看得见、摸得着。进入高中后,物理教学便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领域过度。从目前的教材来看,这个台阶是较高的。如高一物理教材中的静摩擦力的方向,瞬时速度,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等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从人的认识过程来看,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是认识能力的一大飞跃。 3、从通常是简单的逻辑推理思维到复杂多变的逻辑推理思维(包括提出问题、
7、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度。 初中生进入高一以后有很多同学以前学习不错,突然就不会解题,要么就乱套公式,乱做一气。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较为复杂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善于判断和推理,不会联想,缺乏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也是很大的。4、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时,从单纯的加减乘除算术计算到二次函数、多元方程组、图象、矢量运算、极值等各种数学工具的综合应用的变化。 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并不突出,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已经成为能否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至关重要手段了。特别应该指出的是,高中物理中的矢量概念和运算对初中学生来说是非常生疏和困难的
8、。建立这个概念,掌握其运算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再考虑到个别数学工具的应用和学生实际掌握的数学知识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一事实。那么,这个台阶就更为突出了。5、学生保持被动学习而不学会自学。 初中学生更多的习惯于由教师传授知识,而高中物理学习中在相当程度上则要求学生独立地或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包括预习、独立地观察和总结实验以及系统地阅读教材和整理知识等) 。此外,高中物理学习中的理解和记忆,越来越显得重要。许多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上的变化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物理学习中,知识点的学习是以记忆为
9、主,公式、定理以及实验现象只要能够熟记,再结合以几个固定形式的条件分析。初中升上高中,很多同学都听说高中物理特别地难,从而产生了畏惧心理。的确,高中物理是所有科目当中学生成绩分化最大的学科之一,有的同学花费很多的时间在物理上面,但是成绩总不是很理想,而又有的同学再初中时物理成绩不错,但在高中却不得要领。这些同学可能是因为没有找对这个学科的学习特点,思维定势地将高中物理当做了初中物理的延续,而其实高中物理不仅在深度上有所加强,理解问题的方式和分析侧重点也完全不再一样,而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公式的记忆将仅仅作为基础,因为分析的条件相对于初中而言无比复杂,单纯凭借记忆把不同条件下的不同结论背下来,这
10、个方法变得不现实。这相当于初中只是个三岔路口,只要一个个去试过,就可以找出正确的路径。但高中就相当于一个复杂的迷宫,岔路之中还有会有岔路,这时要靠记忆就不够了,还需要掌握其中各条岔路的规律。所以,理解、分析能力的培养才是高中物理的重点。理解,就是要不仅仅单纯地记得公式、定理,更是要知道它们是在何种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能够运用;分析,就是要区别于初中的形象思维,而是建立有连贯性的理性思维。把侧重点放在知识点的理解和提升理性思维能力上,而非简简单单地去背诵公式和定理,高中物理才有学好的基础。初高中物理的不同点决定了学习初高中物理如同语文课文的上下文一样,必须有一个承上启下过度的“自然段” 。而不管初中学生或者是高一学生,自学能力都不是很强,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被动学习,如果物理教师在初高中物理教学上不做好相应的衔接工作,大部分学生会:看物理,如雾里,雾里学物理,勿理物理。参考书目:走进高中: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 ,李世忠,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